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对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勤瑛 华清泉 +2 位作者 肖伯奎 汪审清 鲁裕玉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前、后不同时期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及数量。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行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检测。结果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听皮层中。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体积较大、... 目的研究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前、后不同时期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及数量。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行听皮层中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布的检测。结果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听皮层中。听皮层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体积较大、着色也较深。听皮层中γ氨基丁能酸神经元的数目:术后1~2周手术对侧明显低于手术侧(P<0.01),术后3周上升,但仍少于手术侧,至术后1个月,手术对侧略少于手术侧,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耳蜗损毁前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分布在听皮层中呈一明显的动态变化过程,术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的数目明显下降,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回升,提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数目的增减可能为听觉中枢的重组所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动物 实验 Γ氨基丁酸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古庆家 奚玲 +4 位作者 冯勇 何刚 翁斌琦 汪审清 李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肌上皮癌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肌上皮癌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年,6例术后复发。3例术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手术指征而行放、化疗。3例出现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6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结论肌上皮癌是预后极差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涎腺,而发生于鼻腔鼻窦极为罕见。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敏感性,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cN0的患者,应行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肌上皮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成形术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柴亮 王勤瑛 +2 位作者 张志利 周水洪 汪审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0,共2页
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 外耳道成形术是为了恢复外耳道正常宽度和轮廓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正常健康皮肤替代病变的外耳道皮肤。虽然该术式在耳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仍会出现面神经瘫痪、外耳道再次狭窄、闭锁等严重并发症[1],本文分析52耳外耳道成形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道(Ear Canal) 耳疾病(Ear Diseases):耳外科手术(Ot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和谷氨酸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勤瑛 华清泉 +2 位作者 汪审清 肖伯奎 廖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去传入损伤后GABA和Glu在听觉中枢重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pran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假手... 目的观察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r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去传入损伤后GABA和Glu在听觉中枢重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pran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单侧耳蜗损毁后1周、2周及1月组。于规定时间内检测耳蜗损毁前后GABA和Glu含量。比较下丘不同时间点的GABA和Glu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损毁后1周,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明显下降(从78.00±7.50降至51.65±10.36,约下降33.6%),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lu的含量水平则明显上升(从167.00±16.71升至201.07±25.88,约上升20.4%),差异极为显著(P<0.01);术后2周,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稍上升且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Glu的含量则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至术后1月,下丘中GABA的含量水平上升但仍低于假手术组,而Glu的含量水平则降至正常水平或以下,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耳蜗损毁后下丘中GABA和Glu含量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神经元的活动状况,提示二者在单侧耳蜗损毁后听觉中枢的重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氨基丁酸 下丘 DNA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性中鼻甲伴囊肿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利波 徐盈盈 林山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8-598,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鼻塞、额部胀痛1个月余,于2007-04-26收治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右侧明显,伴额部胀痛,呈持续性,白天较剧,时有清涕,无脓涕、鼻出血、嗅觉下降、复视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因鼻塞、额部胀痛1个月余,于2007-04-26收治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鼻塞,呈间歇性、交替性,右侧明显,伴额部胀痛,呈持续性,白天较剧,时有清涕,无脓涕、鼻出血、嗅觉下降、复视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鼻窦CT检查后诊断为“筛窦囊肿”。入院后前鼻镜检查示双鼻下甲肥大,麻黄碱收缩后见右侧中鼻甲较左鼻肥大,表面光滑,收缩效果差,鼻道未及其他新生物及分泌物,鼻外形正常,眼球运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甲 囊肿 患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尘螨点刺试验与粉尘螨鼻黏膜激发实验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洪燕 徐盈盈 +2 位作者 程可佳 倪超 汪审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0-582,共3页
目的评价目前粉尘螨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鼻黏膜激发实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NP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常年性AR的患者行SPT及NPT。结果粉尘螨SPT及NPT灵敏度... 目的评价目前粉尘螨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鼻黏膜激发实验(nasal provocation test,NP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常年性AR的患者行SPT及NPT。结果粉尘螨SPT及NPT灵敏度分别为84.6%和100%,其SPT及NPT的特异度分别为94.1%和98.0%。阳性级别在(++)、(+++)和(++++)的SPT阳性患者,NPT阳性率分别为24.2%、30.3%和45.5%。结论 SPT为诊断AR的必要先行检查手段,NPT对于可疑变应原的确诊、鼻黏膜的非特异性高反应性的诊断及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具有较高价值。SPT级别强度越高,NPT阳性率越高,但SPT级别强度与NPT液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粉尘螨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鼻激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浓度与皮肤点刺试验强度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盈盈 刘洪燕 +2 位作者 程可佳 倪超 汪审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浓度与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强度之间相关性,以及2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血清粉尘螨sIgE检测和SPT,并进行... 目的探讨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浓度与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强度之间相关性,以及2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变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血清粉尘螨sIgE检测和SPT,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粉尘螨sIgE与粉尘螨SPT灵敏度分别为72.0%和65.0%;粉尘螨SPT随着皮肤风团直径增大,血清粉尘螨sIgE阳性率和级别也显著增加。结论血清粉尘螨sIgE浓度与粉尘螨SPT反应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两者均有较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变应原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粉尘螨 免疫球蛋白E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外泌体检测在喉癌下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园静 周水洪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9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提取并检测喉癌、下咽癌的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exosomes)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计22例头颈肿瘤患者术前外周血,其中喉癌11例,下咽癌11例,所有患者均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并收集11例正常人血液作为对照... 目的提取并检测喉癌、下咽癌的患者外周血中外泌体(exosomes)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共计22例头颈肿瘤患者术前外周血,其中喉癌11例,下咽癌11例,所有患者均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并收集11例正常人血液作为对照组,用试剂盒System Biosciences(EXOTC10A-1)提取exosome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exosomes形态,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对exosomes进行计数(即颗粒浓度)和测粒径,蛋白浓度定量试剂盒(BCA)检测exosomes蛋白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喉癌组和下咽癌组的上清液中可以分离出肿瘤来源的exosomes,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具有杯状结构的特征,直径在30~100 nm,其体积比对照组更大。喉癌组及下咽癌组的exosomes蛋白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三组exosomes中均检测到CD63蛋白及CD81蛋白,未检测到Calnexin蛋白,exosomes颗粒浓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喉癌组exosomes粒径增加但无显著差异,下咽癌组的exosomes粒径显著增加。结论喉癌、下咽癌患者外周血清来源的exosomes是十分有潜力的肿瘤标志物,可能对喉癌、下咽癌的早期诊断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下咽肿瘤 肿瘤标记 生物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平滑肌肉瘤一例
9
作者 梅显伟 汪审清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喉肿瘤 喉平滑肌肉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