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被引量:
3
1
作者
梁辉
陈虎
蔡定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AAC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EAAC1反义寡核苷酸脑内注射,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运用Westernblot法和TTC染色观察缺血区EAAC1表达和梗塞体积;采用RT-PCR和Wester...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AAC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EAAC1反义寡核苷酸脑内注射,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运用Westernblot法和TTC染色观察缺血区EAAC1表达和梗塞体积;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海马EAAC1mRNA和蛋白在缺血1h、6h、24h的变化。结果:注射EAAC1反义寡核苷酸组大鼠梗塞体积[(105.67±8.70)mm3]显著小于正义组。缺血1h大鼠海马EAAC1mRNA表达(0.963±0.117)与假手术组(0.907±0.113)无明显差异,缺血6h、24h持续高于缺血1h(分别为1.116±0.104和1.428±0.078)。而海马EAAC1蛋白表达(0.640±0.027)在缺血24h高于假手术组,缺血1h和6hEAAC1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330±0.018、0.330±0.015)。结论:EAAC1可促进缺血脑损伤,在急性脑缺血病理过程中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
脑缺血
海马
寡核苷酸类
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帕金森病触觉刺激异常激活脑区意义初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曹恒毅
赵艺蕾
+3 位作者
郑旭宁
徐晓俊
孔德兴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求原发性帕金森病(PD)触觉功能脑区异常激活程度是否与病情严重度直接相关;对PD触觉脑功能改变与尾状核功能缺陷间的联系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对前额叶的激活在PD脑功能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可能的解释。方法:21名早期PD患者,...
目的:探求原发性帕金森病(PD)触觉功能脑区异常激活程度是否与病情严重度直接相关;对PD触觉脑功能改变与尾状核功能缺陷间的联系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对前额叶的激活在PD脑功能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可能的解释。方法:21名早期PD患者,平均年龄(60.43±9.65)岁;22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平均年龄(59.23±11.12)岁。所有患者进行统一PD量表(UPDRS)评分,以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首先通过触觉任务的fMR I研究,确定PD患者相较于正常人激活增强和减弱的脑区。接着将上述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出每个PD患者执行触觉任务时各ROI平均BOLD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变化百分比。将各ROI的信号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作相关分析,同时作ROI之间相关分析。结果:PD患者右侧初级感觉及运动区,右侧辅助运动区,双侧楔前叶,双侧枕叶视觉皮层,左侧颞中回及双侧尾状核的激活较对照组降低;右侧前额叶及右侧尾状核激活较对照组增高。右侧辅助运动区的信号变化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双侧尾状核与异常激活脑区的信号变化呈现正相关。右侧前额叶与激活降低脑区的信号变化呈现正相关。结论:早期帕金森患者接受触觉刺激时,辅助运动区的信号改变可以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尾状核在PD触觉神经功能改变中应该起着重要作用。前额叶激活增加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代偿作用,而更可能是PD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触觉
磁共振成像
FMRI
辅助运动区
尾状核/病理学
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中春
李德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与认知改善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斯西肽普兰治疗组及乌灵胶囊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与认知改善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斯西肽普兰治疗组及乌灵胶囊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作手术及慢性应激处理,模型组用选择性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结合连续3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艾斯西肽普兰治疗组及乌灵胶囊治疗组在慢性应激处理期间分别给予艾斯西肽普兰0.2mg/(kg.d)及乌灵胶囊100mg/(kg.d),每日1次,连续21d。采用糖水偏爱测试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抑郁程度及学习、记忆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认知功能及BDNF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在慢性应激处理的同时,给予艾斯西肽普兰治疗后,大鼠认知功能改善,BDNF表达强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后,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改善,但异常的BDNF表达无改变。结论乌灵胶囊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BDNF的表达变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被引量:
3
1
作者
梁辉
陈虎
蔡定芳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复旦
大学
中山
医院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出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61-1065,共5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资助项目(No.97BR016)
文摘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EAAC1)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EAAC1反义寡核苷酸脑内注射,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运用Westernblot法和TTC染色观察缺血区EAAC1表达和梗塞体积;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海马EAAC1mRNA和蛋白在缺血1h、6h、24h的变化。结果:注射EAAC1反义寡核苷酸组大鼠梗塞体积[(105.67±8.70)mm3]显著小于正义组。缺血1h大鼠海马EAAC1mRNA表达(0.963±0.117)与假手术组(0.907±0.113)无明显差异,缺血6h、24h持续高于缺血1h(分别为1.116±0.104和1.428±0.078)。而海马EAAC1蛋白表达(0.640±0.027)在缺血24h高于假手术组,缺血1h和6hEAAC1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330±0.018、0.330±0.015)。结论:EAAC1可促进缺血脑损伤,在急性脑缺血病理过程中表达增加。
关键词
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
脑缺血
海马
寡核苷酸类
反义
Keywords
Neuronal glutamate transporter
Brain ischemia
Hippocampus
Oligonucleotides, antisense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帕金森病触觉刺激异常激活脑区意义初探
被引量:
3
2
作者
曹恒毅
赵艺蕾
郑旭宁
徐晓俊
孔德兴
张敏鸣
机构
浙江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第二
医院
放射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浙江大学
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536
30900358)
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基金(2009QN005)
文摘
目的:探求原发性帕金森病(PD)触觉功能脑区异常激活程度是否与病情严重度直接相关;对PD触觉脑功能改变与尾状核功能缺陷间的联系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对前额叶的激活在PD脑功能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可能的解释。方法:21名早期PD患者,平均年龄(60.43±9.65)岁;22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平均年龄(59.23±11.12)岁。所有患者进行统一PD量表(UPDRS)评分,以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首先通过触觉任务的fMR I研究,确定PD患者相较于正常人激活增强和减弱的脑区。接着将上述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出每个PD患者执行触觉任务时各ROI平均BOLD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变化百分比。将各ROI的信号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作相关分析,同时作ROI之间相关分析。结果:PD患者右侧初级感觉及运动区,右侧辅助运动区,双侧楔前叶,双侧枕叶视觉皮层,左侧颞中回及双侧尾状核的激活较对照组降低;右侧前额叶及右侧尾状核激活较对照组增高。右侧辅助运动区的信号变化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双侧尾状核与异常激活脑区的信号变化呈现正相关。右侧前额叶与激活降低脑区的信号变化呈现正相关。结论:早期帕金森患者接受触觉刺激时,辅助运动区的信号改变可以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尾状核在PD触觉神经功能改变中应该起着重要作用。前额叶激活增加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代偿作用,而更可能是PD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触觉
磁共振成像
FMRI
辅助运动区
尾状核/病理学
前额叶
Keywords
Parkinson disease
Tactile stimul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Supplementory motor area
Caudate nucleus/pathol
Prefrontal cortex
分类号
R742.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
11
3
作者
李中春
李德强
机构
浙江
省立同德
医院
神经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9-632,共4页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医药基金(2009CB035)
文摘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与认知改善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斯西肽普兰治疗组及乌灵胶囊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作手术及慢性应激处理,模型组用选择性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结合连续3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艾斯西肽普兰治疗组及乌灵胶囊治疗组在慢性应激处理期间分别给予艾斯西肽普兰0.2mg/(kg.d)及乌灵胶囊100mg/(kg.d),每日1次,连续21d。采用糖水偏爱测试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抑郁程度及学习、记忆功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认知功能及BDNF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在慢性应激处理的同时,给予艾斯西肽普兰治疗后,大鼠认知功能改善,BDNF表达强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乌灵胶囊治疗后,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改善,但异常的BDNF表达无改变。结论乌灵胶囊能改善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BDNF的表达变化无关。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
Key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epressio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梁辉
陈虎
蔡定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帕金森病触觉刺激异常激活脑区意义初探
曹恒毅
赵艺蕾
郑旭宁
徐晓俊
孔德兴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乌灵胶囊对卒中后抑郁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李中春
李德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