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沙龙在眼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曦 童剑萍 +1 位作者 沈晔 杜持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48-50,72,共4页
学术沙龙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中很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结合自身的实际,面向研究生教学而开展的四种针对性的学术沙龙:每周晨间沙龙;眼科疑难病沙龙;新药新仪器介绍沙龙;新知识进修交流沙龙。形式灵活,... 学术沙龙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生教育中很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结合自身的实际,面向研究生教学而开展的四种针对性的学术沙龙:每周晨间沙龙;眼科疑难病沙龙;新药新仪器介绍沙龙;新知识进修交流沙龙。形式灵活,方法创新,教学效果非常显著,既促进了研究生、青年医师的成长,又增进了导师与研究生、名医与青年医生、科研人员与临床医生间的互相关系。实践证明,医学眼科教育运用学术沙龙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人才,有利于构建研究生的最新知识结构和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新仪器、新设备和新药物的发展进展,有利于建设专业、科研的学术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沙龙 眼科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童剑萍 罗伟玲 +1 位作者 杨崇清 卢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观察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行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探讨其适用性、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手术。其中9例为眼球破裂伤、... 目的:观察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行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探讨其适用性、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手术。其中9例为眼球破裂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6例为眼球破裂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挫伤、球壁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8例为眼球钝挫伤、玻璃体积血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患者。随机选用两种人工晶体,其中组12例选用Alcon CZ70BD一片式PMMA悬吊式人工晶体,组11例选用Bausch&Lomb AkreosAdapt四襻固定亲水性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体。完成玻璃体切除,球壁异物取出和/或晶状体摘除术后,所有患者均一期植入后房型巩膜固定人工晶体,采用四点巩膜缝线固定技术,调整缝线使人工晶体位于中心,缝线结转出眼外,包埋于巩膜板层中。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2.4±1.7)月。组11例(91.7%)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8.3%)不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3例(25.0%)。组11例(100%)术后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例(36.4%)。两组所有患者术后人工晶体无明显偏位、无倾斜。结论: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四点法睫状沟缝线固定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均能有效、迅速地使患者恢复视功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两种后房型人工晶体由于其不同的特性各有其优缺点,可根据不同病情有选择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晶体 人工 白内障/治疗 缝合技术 晶体植入 眼内/方法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 被引量:9
3
作者 郦惠燕 陈艳虹 崔红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评估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2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修复眶壁缺损并纠正眼球内陷。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 目的:评估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23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修复眶壁缺损并纠正眼球内陷。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球突出度、复视和眼位变化。结果:2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视力明显下降和视力丧失,眼球内陷度数为(1.7±0.5)mm,与术前(3.9±1.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0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11例患者第一眼位无复视,但仍有周边复视,2例术后第一眼位复视仍存在。术后22例患者眼球各方向运动基本正常,但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眼位上移,下转轻度受限,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片填充治疗爆裂性眼眶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植入 聚乙烯类 眶骨折/外科学 Medpor填充片 爆裂性眼眶骨折 眼球内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艳虹 吴联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CA)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作用。方法:根据改良的HPA国际视野分期法,收集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随机分为CA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CA)对眼压已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作用。方法:根据改良的HPA国际视野分期法,收集中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随机分为CA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和维脑路通片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眼底、视野及视乳头血流情况。结果:CA组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of defect,MD)明显改善;两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CA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樟柳碱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和视乳头血流,保护视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药物疗法 樟柳碱/治疗应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功能 血流动力学 复方樟柳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矫治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卫华 毛良 +1 位作者 方晖 孙元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76-978,共3页
目的:评估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的矫治效果。 方法: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患者72例118眼验配RGPCL,1mo后复诊记录戴镜矫正视力。综合验光记录的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为... 目的:评估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的矫治效果。 方法: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患者72例118眼验配RGPCL,1mo后复诊记录戴镜矫正视力。综合验光记录的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为对照。将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结果:综合验光最正之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其中4.7共17眼(14.4%),4.8共52眼(44.1%),4.9~5.0共49眼(41.5%)。 RGPCL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其中4.7共6眼(5.1%),4.8共21眼(17.8%),4.9~5.0共91眼(77.1%)。 RGPCL 矫正视力4.9~5.0提高了42眼(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矫治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屈光不正 高度近视 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表现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沈剑琴 崔红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4例就诊于我院的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眼部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结果:所选14例病例中最常见的眼部... 目的:探讨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4例就诊于我院的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眼部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等。结果:所选14例病例中最常见的眼部表现为眼球突出(100%)、结膜及浅层巩膜充血扩张(93%)。行CT或MRI检查的12例病例中,眼上静脉增粗者9例,海绵窦增宽或高信号者6例。4例行栓塞治疗者眼部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临床谱广泛多样,特征性眼部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栓塞治疗对改善眼部表现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部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黄视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育新 李毓敏 王竞 《临床眼科杂志》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B/Y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瑞士Octo- pus101型全自动视野计分别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患者30例(6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患者20例(40只眼)和非糖尿病人(对照组)20例(40只...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B/YP)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瑞士Octo- pus101型全自动视野计分别对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患者30例(6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患者20例(40只眼)和非糖尿病人(对照组)20例(40只眼)进行白色视野(W/WP)和B/YP检查。对各组的W/WP和B/YP检查结果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白色视野中,NDR组和对照组之间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R组和对照组之间MS、MD、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黄视野中,NDR组和对照组之间及DR组和对照组之间MS、MD、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和DR组之间MS、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YP可以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视功能改变,在DR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黄视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野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折叠型IOL睫状沟悬吊术疗效观察和技巧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剑琴 倪雁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角膜缘小切口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病例共18例19眼,11眼行传统巩膜大切口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8眼行角膜... 目的:观察经角膜缘小切口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病例共18例19眼,11眼行传统巩膜大切口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8眼行角膜缘小切口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IOL位置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大切口组10眼(91%),小切口组8眼(10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大切口组4眼(36%),小切口组6眼(7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大切口组1眼,小切口组5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所有术眼术后人工晶状体无明显偏位、倾斜。结论:小切口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于无法行常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病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植入 悬吊术 后囊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病因学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胡蓉蓉 顾扬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64-868,共5页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是各种眼遗传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近年来,关于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我们综述了各种相对多见的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重点涉及基因功能、突变蛋白、异常的酶... 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是各种眼遗传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近年来,关于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获得了巨大进展。我们综述了各种相对多见的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重点涉及基因功能、突变蛋白、异常的酶活性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营养不良 病因学 分子遗传学 突变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参数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子伟 韩伟 +2 位作者 杨卫华 潘雪峰 陈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4-928,共5页
目的:应用Keratograph5M比较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06/11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30例60眼,传统LASIK手术30例60眼,于术前和术后1wk,1、3、6mo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Ke... 目的:应用Keratograph5M比较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06/11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30例60眼,传统LASIK手术30例60眼,于术前和术后1wk,1、3、6mo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Keratograph5M干眼检查并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结果:术后1wk,两组OSD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mo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传统组术后1wk,1、3mo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飞秒激光组术后1wk,1mo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术后3mo,飞秒激光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1wk,1mo,两组泪河高度均较术前降低(P<0.01),脂质层均较术前变薄(P<0.05)。结论:无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还是传统LASIK术都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引起干眼症状,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但飞秒制瓣能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飞秒激光 LASIK 眼表综合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释放肽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洁 张锦妹 +3 位作者 刘丽苹 王佳妮 孙雯 杨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61-1864,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hrelin组,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超微结构,免疫...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研究其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hrelin组,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氧化应激指标,ELISA检测炎性因子含量。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ghrelin可减轻视网膜组织损伤程度,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ghrelin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ghrelin干预后,炎症因子表达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Ghrelin治疗糖尿病大鼠后,能有效延缓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释放肽 SD大鼠 视网膜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12
作者 刘岚 许勇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8期262-263,共2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小鼠模型的发生规律及特征。方法6-8周B10.RⅢ小鼠,用人源性IRBP肽161-180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注射于小鼠建立模型。观察小鼠眼部表现,小鼠眼球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小... 目的: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小鼠模型的发生规律及特征。方法6-8周B10.RⅢ小鼠,用人源性IRBP肽161-180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注射于小鼠建立模型。观察小鼠眼部表现,小鼠眼球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小鼠的炎症情况。结果 EAU小鼠视网膜炎症出现在第14-21天,表现为结膜充血,前房混浊,虹膜后粘连,眼底视网膜水肿充血。病理切片见玻璃体腔炎症细胞,视网膜水肿,各层结构紊乱,炎症浸润,血管周围炎,网膜内肉芽肿等。结论用IRBP161-180肽成功诱导B10.RⅢ鼠建立EAU模型,为人类葡萄膜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小鼠 IRBP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