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人群曝光部位皮肤claudin 1蛋白表达及其与经皮水分丢失的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好 王波 +1 位作者 陈鸿超 王懿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曝光皮肤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表皮屏障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慢性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及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共39人曝光部...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曝光皮肤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表皮屏障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慢性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及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共39人曝光部位皮肤组织(包括颈项部、手背部或额面部),其中〈20岁组9例,20~50岁组14例,〉50岁组16例。分别以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的claudin1分子转录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不同皮肤组织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结果:RT—PCR检测显示cluadin 1分子的转录水平均随年龄增大而下调,〉50岁组claudin1分子的mRNA表达较〈20岁组明显降低(P=0.037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曝光部位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与年龄呈负相关,与RT—PCR结果一致。老年组(〉50岁组)曝光部位皮肤的TEWL值较中年组(20—50岁组)及青年组(〈20岁组)均升高,TEWL值与claud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475)。结论:慢性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人曝光部位皮肤的屏障功能损伤,而这种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claudin1蛋白的下调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din1蛋白 经皮水分丢失 皮肤屏障功能 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尿道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鸿超 方红 +4 位作者 王懿娜 毛静然 卢莲治 方德仁 刘国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中,用ALA-PDT治疗44例(试验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对照组)36例。治疗后对局部不良反应、疣体消退程度、疣体消退时间、复发...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中,用ALA-PDT治疗44例(试验组),采用CO_2激光治疗(对照组)36例。治疗后对局部不良反应、疣体消退程度、疣体消退时间、复发率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5.5%(42/44),疣体消退时间为(13.24±4.8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无1例出现瘢痕和尿道狭窄,而对照组患者分别有19.4%(7/36)和11.1%(4/36)出现瘢痕和尿道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总复发率为17.6%(6/34),明显低于对照组67.7%(21/31)的总复发率。结论:ALA-PDT治疗尿道尖锐湿疣具有疗效佳、复发率低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盐酸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氯倍他松乳膏治疗中重度湿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基质)平行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玲玲 弓月 +16 位作者 张建中 蔡林 孙秋宁 马东来 刘全忠 齐蔓莉 林麟 陈敏 范卫新 孙蔚凌 方红 丁颖果 郑敏 刘伦飞 杨晓征 Gilbert.M.Shanga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02-405,共4页
目的:评价0.05%丁酸氯倍他松乳膏(CB)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基质)对照临床研究。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纳入0.05%CB试验组或基质对照组,局部外用,每日2次,疗程2周。进入试验后受试者每日填写日记,并... 目的:评价0.05%丁酸氯倍他松乳膏(CB)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基质)对照临床研究。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纳入0.05%CB试验组或基质对照组,局部外用,每日2次,疗程2周。进入试验后受试者每日填写日记,并于第7天和14天随访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8个试验中心共入组受试者240例,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治疗14d,试验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平均下降65.34%,对照组EASI平均下降38.84%,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1,P<0.000 1)。治疗第7天及14天时,研究者总体评价(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评分和基于IGA的治疗成功率、直观模拟尺法(VAS)瘙痒症状自我评价等指标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全性评价指标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CB适用于治疗中重度湿疹,起效快,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氯倍他松乳膏 赋形剂(基质) 湿疹 随机 双盲 对照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沉寂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艳 方红 +3 位作者 羊正纲 张妤 阮黎明 蒋筱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81-587,共7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及其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观察其对HPSE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设计HPSE靶向的发夹状siRNA,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pRNATU6.1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 目的:构建针对人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及其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观察其对HPSE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设计HPSE靶向的发夹状siRNA,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pRNATU6.1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采用半定量PCR测定HPSE基因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HPSE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将针对HPSE基因的siRNA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到pRNATU6.1载体,经过阳性菌落PCR鉴定与测序,结果正确;转染A375细胞后,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PSE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HPSE基因的siRNA载体,转染细胞后可抑制HPSE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类 反义 葡糖醛酸糖苷酶 RNA 小分子干扰 RNA干扰 乙酰肝素酶 基因表达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V启动子调控的VEGF-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有效干扰序列的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晓艳 方红 +1 位作者 陈鸿超 蒋筱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的表达载体,实现CMV启动子调控,转染肿瘤细胞后观察其对VEGF基因的干扰作用,并筛选出有效的VEGF-shRNA。方法:设计三对VEGF靶向的发夹状shRNA,依据设计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 目的:构建针对人VEGF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的表达载体,实现CMV启动子调控,转染肿瘤细胞后观察其对VEGF基因的干扰作用,并筛选出有效的VEGF-shRNA。方法:设计三对VEGF靶向的发夹状shRNA,依据设计合成两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质粒pDC311-SV40-RC中,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 OS,分别培养3d和7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检测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将针对VEGF基因的siRNA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成功克隆到pDC311-SV40-RC载体,经过阳性菌落PCR鉴定与测序,结果正确;转染U-2 OS细胞后,ELISA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证实干扰序列3能有效降低VEGF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MV启动子调控的针对VEGF基因的siRNA载体,转染肿瘤细胞后可抑制VEGF的表达,并筛选出有效的干扰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分子干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转染 启动区(遗传学) 寡核苷酸类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美扶)治疗甲真菌病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潘卫利 方红 +2 位作者 郑敏 余土根 郑福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04-506,共3页
关键词 甲真菌病 伊曲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甙治疗泛发性硬斑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方红 刘晓艳 芦莲治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4-304,共1页
报告1例18岁男性泛发性硬斑病,病史4年。表现为两上臂、躯干及右大腿10余处硬性斑片,伴色素改变,曾用复方丹参片、维生素E治疗无效,予以积雪甙片口服及积雪甙乳膏外用,治疗3个月后,临床及组织病理均显著改善,治疗半年后皮疹基本消退。
关键词 硬斑病 积雪甙 泛发性硬斑病 药物疗法 硬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白介素1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许冰 张根凤 +1 位作者 吴灵娇 胡中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4,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白介素-18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念珠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晓静 许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32-734,共3页
耐药念珠菌的出现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已引起各界的重视。对耐药念珠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所致感染的处理措施作一综述。
关键词 耐药念珠菌 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耐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晓静 许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75-576,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抑菌浓度的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将质控株及敏感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抑菌浓度的氟康唑(FCZ)、酮康唑(KCZ)、伊曲康唑(ICZ)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人工传代诱导耐药。结果:敏感白念珠菌在高浓度的唑类药物培... 目的:了解不同抑菌浓度的唑类药物体外诱导白念珠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将质控株及敏感白念珠菌在含不同抑菌浓度的氟康唑(FCZ)、酮康唑(KCZ)、伊曲康唑(ICZ)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人工传代诱导耐药。结果:敏感白念珠菌在高浓度的唑类药物培养基中能诱导耐药,且为交叉耐药,而在低浓度中经传20代仍不能诱导耐药;诱导后的耐药菌株在无药物培养基中传代可恢复敏感性。结论:唑类药物能诱导耐药白念珠菌的产生,但与诱导药物的浓度有关,且为不稳定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唑类药物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it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懿娜 刘国英 方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REIT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4-334,共1页
报告1例多种性传播疾病混合感染。患者女,18岁。经梅毒血清试验、分泌物涂片查滴虫以及淋球菌与真菌培养证实,同时患有梅毒、淋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梅毒 淋病 滴虫 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8及细胞间粘附分子与斑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IL-18 SICAM-1 斑秃 自身免疫性疾病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3-154,共2页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与尖锐湿疣的关系,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77例尖锐湿疣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果显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外...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与尖锐湿疣的关系,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77例尖锐湿疣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结果显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sICAM-1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表明尖锐湿疣患者存在外周血sICAM-1浓度异常变化,sICAM-1表达增加可能与尖锐湿疣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 浓度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30骨架的HPSE-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效应研究
15
作者 刘晓艳 方红 +1 位作者 朱定仙 张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4,共8页
目的:模拟miR30的框架结构设计针对HPSE的shRNA,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的CMV启动子调控的表达框内,实现Ⅱ型启动子对RNAi的有效调控。方法:设计3条基于miR30骨架的HPSE-shRNA,通过PCR获得目的片段,回收后与线性化LV PP-GFP载体连接产生... 目的:模拟miR30的框架结构设计针对HPSE的shRNA,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的CMV启动子调控的表达框内,实现Ⅱ型启动子对RNAi的有效调控。方法:设计3条基于miR30骨架的HPSE-shRNA,通过PCR获得目的片段,回收后与线性化LV PP-GFP载体连接产生重组慢病毒载体LV PP-GFP/miR-HPSE-shRNA,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LV PP-GFP/miR-HPSE-shRNA、pHelper 1.0载体和pHelper 2.0载体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产生慢病毒,感染A375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PSE-mRNA的表达情况,以Westen blot检测HPSE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出以miR30为骨架的针对HPSE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经阳性菌落PCR鉴定与测序,结果正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n blot结果表明,LV PP-GFP/miR-HPSE-shRNA重组病毒感染后A375细胞HPSE-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以miR30为骨架的HPSE-shRNA慢病毒载体,实现了Ⅱ型启动子对RNAi的有效调控,为今后实现溶瘤病毒介导RNAi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属 遗传载体 RNA干扰 微RNAS RNA聚合酶Ⅱ 转录启动子 葡糖醛酸糖苷酶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两肺进行性多发性囊肿1例
16
作者 方红 方德仁 沈奇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60-361,共2页
患者女性, 32岁。两下肢瘀点瘀斑伴膝关节疼痛 2月入院。 10余年前开始出现口干、眼干,近 5年伴全身皮肤干燥。类风湿因子 1∶ 2000(+ ), IgG 22.38g/L, IgA 7.23g/L,ANA 1∶ 320(+ ),La(SSB)(+ )。唇腺活检病理诊断符合干燥综... 患者女性, 32岁。两下肢瘀点瘀斑伴膝关节疼痛 2月入院。 10余年前开始出现口干、眼干,近 5年伴全身皮肤干燥。类风湿因子 1∶ 2000(+ ), IgG 22.38g/L, IgA 7.23g/L,ANA 1∶ 320(+ ),La(SSB)(+ )。唇腺活检病理诊断符合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动态功能 ECT检查示 (1)双颌下腺无功能; (2)双腮腺浓聚功能及排泄功能降低。多次胸部 X线检查,两肺呈进行性多发性薄壁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肺囊肿 并发症 病理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
17
作者 王勇刚 许冰 +3 位作者 方红 刘国英 阮黎明 方德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5-345,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带状疱疹发病中的意义
18
作者 许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163,共2页
为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带状疱疹(HZ)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HZ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并对33例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HZ患者... 为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带状疱疹(HZ)发病中的作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26例HZ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并对33例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HZ患者急性期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75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33例患者恢复期血清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结果表明HZ患者血清中sTNFR-p55和sTNFR-p75水平与HZ病情活动性相关,sTNFR-p55和sTNFR-p75可能参与了HZ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扁平疣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小敏 丁颖果 +1 位作者 魏瑞理 方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扁平疣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及EBSCO数据库自1990年1月—2015年9月间文献,依照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 目的:系统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扁平疣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数据库及EBSCO数据库自1990年1月—2015年9月间文献,依照拟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5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ALA-PDT治疗扁平疣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方面优于CO2激光和液氮冷冻治疗,在痊愈率方面优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结论:ALA-PDT对治疗扁平疣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珊 丁颖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70,共3页
患者男,32岁。主诉:面部丘疹4个月余。现病史:患者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颜面部出现数个粟米大黄红色丘疹,无瘙痒及疼痛等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诊断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予口服利福平0.45 g/d治疗,半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遂于2018年4月3... 患者男,32岁。主诉:面部丘疹4个月余。现病史:患者4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颜面部出现数个粟米大黄红色丘疹,无瘙痒及疼痛等自觉症状,曾于外院诊断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予口服利福平0.45 g/d治疗,半个月后病情无明显好转,遂于2018年4月3日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和家族史:否认既往肺结核及其他传染病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粟米大黄红色丘疹,部分顶端可见黄白色脓疱,主要分布于双眼睑周围和鼻根部,上下眼睑缘丘疹呈线状排列,表面光滑,无破溃和结痂(图1),玻片压诊呈苹果酱色,全身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 粟粒性 播散性 颜面 肉芽肿 皮肤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