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滕晓东 赵明 来茂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4,共9页
在临床诊断实践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少见,其组织学分类、分级与消化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分级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在2015年最新的WHO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类癌(包括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 在临床诊断实践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少见,其组织学分类、分级与消化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分级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在2015年最新的WHO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类癌(包括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及癌前病变———弥漫性特发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等几个范畴,各自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预后特征。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不同的标本类型中的诊断要点也明显不同。基于治疗和处理的不同,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各范畴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中就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进展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强调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诊断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肺肿瘤/诊断 肺肿瘤/病理学 小细胞肺癌/病理学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肌上皮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古庆家 奚玲 +4 位作者 冯勇 何刚 翁斌琦 汪审清 李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肌上皮癌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肌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990年1月~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肌上皮癌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7年,6例术后复发。3例术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手术指征而行放、化疗。3例出现远处转移,至末次随访,6例死亡,1例无瘤生存。结论肌上皮癌是预后极差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涎腺,而发生于鼻腔鼻窦极为罕见。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率较高,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复发率较高,对放疗和化疗有一定敏感性,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cN0的患者,应行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肌上皮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肾细胞癌靶向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5
3
作者 来翀 滕晓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7,共7页
肾细胞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仅部分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可通过手术而治愈。如何在外科术后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抗肿瘤治疗是未来肾细胞癌治疗探索的方向。肾细胞癌中大部分转移性肾细胞癌为肾透明细胞癌,因此针对肾透明细胞癌最具有开发靶... 肾细胞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仅部分早期肾细胞癌患者可通过手术而治愈。如何在外科术后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抗肿瘤治疗是未来肾细胞癌治疗探索的方向。肾细胞癌中大部分转移性肾细胞癌为肾透明细胞癌,因此针对肾透明细胞癌最具有开发靶向药物的价值。目前靶点基因分子改变明确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仍只有肾透明细胞癌特异性的VHL相关通路的关键蛋白。 VHL的失活引起诸多基因的改变。临床现有的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靶向治疗大多数针对信号通路靶点,其他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和干细胞则是针对新抗癌机制。尚无确切的能使大多数肾细胞癌患者受益且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本文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对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子特征、VHL突变通路以及进展期肾透明细胞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现状和展望进行重点阐述,旨在寻找精确的肾细胞癌治疗靶点,指导临床肾细胞癌的精准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转移性肾细胞癌 肾透明细胞癌 肾癌/精准治疗 肾癌/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肾素瘤的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国平 余心如 +2 位作者 黎永祥 史时芳 施红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研究肾素瘤临床表现与超微结构特点的关系,强调电镜在诊断此瘤的作用。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4例肾素瘤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结果:4例患者临床上均有高血压症状合并肾实质肿物,肿瘤切除后血压下降,随访无复发和转移。患者的... 目的:研究肾素瘤临床表现与超微结构特点的关系,强调电镜在诊断此瘤的作用。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4例肾素瘤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结果:4例患者临床上均有高血压症状合并肾实质肿物,肿瘤切除后血压下降,随访无复发和转移。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与肿瘤大小无关,与瘤细胞的功能状态有一定关系。电镜超微结构分析显示瘤细胞的核及胞浆中的细胞器呈现合成活跃的表现,扩大的粗面内质网池和高尔基体囊泡中可查见特异的菱形结晶状分泌颗粒。结论:肿瘤中菱形结晶状肾素分泌颗粒是确诊肾素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瘤 超微结构 电镜诊断 肾素分泌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
5
作者 杨春伟 孙海燕 +1 位作者 崔大伟 丁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91-493,497,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刺突糖蛋白(S)的分子特征,为特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库(GISAID)和GenBank数据库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27日我国大陆255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 目的探讨我国大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刺突糖蛋白(S)的分子特征,为特效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库(GISAID)和GenBank数据库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27日我国大陆255株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S蛋白基因序列,利用MEGA6.0软件分析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分子变异特征。结果 255株SARS-CoV-2的S蛋白氨基酸序列处于系统进化树的同一分支,同源性为96.8%~100%;bat-coronavirus-RaTG13病毒的S蛋白序列与255株SARS-CoV-2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6.6%~93.4%。S蛋白6个关键位点和受体结合域(RBD)的3个关键位点均未发生变异,但4株病毒S蛋白的RBD域发生个别氨基酸突变。结论中国大陆SARS-CoV-2 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但仍需密切监测其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刺突糖蛋白 受体结合域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文斌 郑越 +5 位作者 尚佳 王海洋 王依莎 陆欢 王小西 隋梅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8-453,共16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次。分别于小鼠出生后第10、18和32周随机处死部分实验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在小鼠出生后第32周处死动物前无菌条件下收集两组粪便标本,并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 rRNA基因组测序,进而对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度差异、菌群相关性、表型预测以及功能预测进行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ood’s coverage均已达到最大值1.00,且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Observed feature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加权或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PCoA均R>0,标本的组内差异小于组间差异;两组标本的分离趋势明显(P<0.05)。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髌骨菌门等菌群为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但肝癌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而髌骨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属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鼠杆菌科未分类属、副鼠杆菌属、鼠杆菌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欧陆森氏菌属等,而肝癌模型组为艾克曼菌属、杜氏杆菌属、鼠杆菌科未分类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红椿杆菌科UCG-002属等。两组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30个菌属(均P<0.05)。两组小鼠肠道菌群LEfSe分析共发现14个多级别差异物种(均P<0.05,LDA评分超过4.0),主要富集在拟杆菌门。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鼠杆菌科等10个差异菌群富集,肝癌模型组为杜氏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4个差异菌群富集。正常对照组肠道优势菌属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rho|>0.5,P<0.05),肝癌模型组肠道优势菌属的相关性网络复杂程度比正常对照组降低,所有优势菌群的相互作用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革兰阳性菌及移动元件菌基因相对丰度均显著上调(均P<0.05),而革兰阴性菌(P<0.05)及潜在致病性菌基因(P<0.05)相对丰度均显著下调。两组肠道菌群的基因代谢通路差异显著,其中正常对照组富集在能量代谢、细胞分裂及核苷酸代谢等18个代谢通路,而肝癌模型组富集在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12个代谢通路(均P<0.005)。结论:DEN诱导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数减少,菌群构成、菌群相关性、表型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门水平的拟杆菌门以及属水平的鼠杆菌科未分类属、鼠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杜氏杆菌属等菌群可能与DEN诱导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肠道菌群 物种多样性 菌群构成 16S核糖体RNA测序 二乙基亚硝胺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郑 赖天宝 +1 位作者 王小西 李晓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63-66,71,共5页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D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PD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对照组予以美多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增服天麻钩藤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炎性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评分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8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白细胞介素-4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丙二醛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UPD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0%,与对照组(9.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美多芭治疗PD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性状态及氧化应激水平,同时改善其认知功能,药物的安全性较好,值得给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颗粒 美多芭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胰腺导管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筛选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洁 崔大伟 滕晓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检索并分析可用于早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检索出PDAC相关的17种候选肿瘤标志物;ELISA法对75例早期PDAC患者、25例中晚期PDAC患者、30例... 目的检索并分析可用于早期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检索出PDAC相关的17种候选肿瘤标志物;ELISA法对75例早期PDAC患者、25例中晚期PDAC患者、30例良性胰腺囊肿患者、30例慢性胰腺炎以及40例健康人对照血清标本中这17种候选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筛选出7种肿瘤标志物(IGFBP2、LRG1、CA19-9、REG3A、COL18A1、TIMP1和TNFRSF1A),并进一步筛选出在早期及中晚期PDAC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3种肿瘤标志物(CA19-9、LRG1、TIMP1);采用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这3种肿瘤标志物对早期PDAC的诊断效能。结果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7种肿瘤标志物(IGFBP2、LRG1、CA19-9、REG3A、COL18A1、TIMP1和TNFRSF1A)在早期和中晚期PDAC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关疾病对照及健康人对照组(P均<0.05);进一步筛选结果证实,TIMP1、LRG1和CA19-9在早期、中晚期PDAC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早期PDA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ROC)为0.950,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82.2%,准确性为91.3%,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结论TIMP1、LRG1和CA19-9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PDAC的检出率,可用于早期PDA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