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科诊治实践中的几个哲学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健 马长生 黄元伟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1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心内科 诊断 治疗 哲学思维 医学思维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66
2
作者 陈治奎 葛长江 胡申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71,共3页
胱抑素C(Cystatin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分泌性蛋白质 ,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密切相关 ,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 ,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及... 胱抑素C(Cystatin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分泌性蛋白质 ,与肾小球滤过率 (GFR)密切相关 ,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 ,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心血管疾病 蛋白酶抑制剂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孝钦 王兴祥 +1 位作者 丁晨彦 周尔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有效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A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心搏骤停前基础疾病、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人工呼吸开始时间等。结果87例CA行心肺复苏患者中,49...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有效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A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心搏骤停前基础疾病、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人工呼吸开始时间等。结果87例CA行心肺复苏患者中,49例复苏有效(56.3%),38例复苏失败(43.7%);复苏有效组与复苏失败组患者的病因分布、年龄、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人工呼吸开始时间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上腺素首次应用剂量为1mg,以后重复时增加剂量,复苏有效组中有21例应用,复苏失败组中有9例应用。结论原发疾病、患者年龄、电除颤开始时间、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是影响CA患者CPR有效率的重要因素;立即建立人工循环并将肾上腺素用量与用药时机有效结合是提高CPR有效率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术 电抗休克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与心肌纤维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邱国松 陈君柱 +2 位作者 胡晓晟 郑良荣 陶谦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试图研究心肌纤维化与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在心肌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8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 ,根据Devereux标... 目的 :本研究试图研究心肌纤维化与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在心肌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8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 ,根据Devereux标准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伴左心室肥厚者 ,根据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 /舒张晚期最大峰值速度 (VE/VA)值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伴VE/VA <1者、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伴VE/VA >1者。分别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的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结果 :发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的转化生长因子 β1和纤维化指标除层粘蛋白及Ⅳ型胶原外 ,均明显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 ;尤其在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伴有左心室肥厚者及VE/VA >1者 ,并且与病程长短有关。转化生长因子 β1与血清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35 6 (P <0 0 1)、0 0 86 4(P >0 0 5 )、0 15 2 7(P >0 0 5 )、0 2 0 2 0 (P >0 0 5 ) ]。  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过程中发生了心肌纤维化 ,随着病程的进展 ,心肌舒张由弛缓性降低向顺应性降低发展 ,心肌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舒张功能障碍 高血压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E64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芸 张芙荣 +1 位作者 陈君柱 夏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HOE6 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及其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为模型 ,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分缺血 /复灌 (I/R)、缺血前给药 (HOE -Pr+I/R)、缺血期... 目的 :探讨HOE6 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其作用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及其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为模型 ,随机分成A、B两组 ,A组分缺血 /复灌 (I/R)、缺血前给药 (HOE -Pr+I/R)、缺血期间给药 (HOE -Is+I/R)、复灌期给药 (HOE -Re+I/R)组 ,测定左室发展压、左室舒张末压、心律失常、心率、冠脉流量和心肌酶。B组分对照、I/R和HOE6 42 +I/R组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HOE -Pr+I/R组在缺血复灌期间左室发展压明显高于I/R组 ,左室舒张末压、各时段心律失常评分低于I/R组 ,冠脉流出液心肌酶的含量也低于I/R组。HOE -Is+I/R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律失常评分、冠脉流出液心肌酶的水平低于I/R组 ,左室发展压与I/R组比无明显差异。HOE6 42 +I/R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I/R对照组 (11 5± 5 7vs 5 1 8± 15 2 )。结论 :HOE6 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 ,缺血前给药能充分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氢交换体 心肌再灌注损伤 局部缺血 细胞凋亡 HOE6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右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瑛 郑霞 +4 位作者 夏强 沈岳良 陈治奎 周斌全 胡申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7-447,451,共2页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右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状态。方法 :以四氧嘧啶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 ,在糖尿病大鼠的第 2、4、6、8周 ,游离右心室乳头肌 ,置于氧合台氏液中 ,电刺激状态下 ,记录乳头肌收缩功能 ,与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结... 目的 :研究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右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状态。方法 :以四氧嘧啶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 ,在糖尿病大鼠的第 2、4、6、8周 ,游离右心室乳头肌 ,置于氧合台氏液中 ,电刺激状态下 ,记录乳头肌收缩功能 ,与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大鼠第 4周的右心室乳头肌 +dT/dtmax、-dT/dtmax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第 6周 +dT/dtmax、-dT/dtmax、舒张 1/ 2间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P <0 0 5、P <0 0 1)。第 8周张力增量、+dT/dtmax、 -dT/dtmax、+t-dT/dtmax及舒张 1/ 2间期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1、P <0 0 1、P<0 0 1和P <0 0 5 )。结论 :糖尿病大鼠右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从第 4周开始下降 ,至第 8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右心室乳头肌收缩功能 研究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燕荣 陈君柱 +3 位作者 王兴祥 朱军慧 谢旭东 孙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vs59.5±10.6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学 冠心痛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_1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8
作者 叶萍仙 朱建华 夏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 研究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 PGE1)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成Lipo PGE1组 ,PGE1组及对照组 ,每组 8只。以家兔左冠脉前降支 (LAD)结扎 6 0min ,再灌注 12 0min为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再灌注前 10min... 目的 研究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Lipo PGE1)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理。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成Lipo PGE1组 ,PGE1组及对照组 ,每组 8只。以家兔左冠脉前降支 (LAD)结扎 6 0min ,再灌注 12 0min为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再灌注前 10min分别自耳缘静脉静注Lipo PGE1(2 μg·kg-1PGE1) ,PGE1(2 μg·kg-1)及等容量的脂肪乳剂 (Lipo PGE1的溶剂 ) ,以Evans蓝及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双重染色确定缺血心肌及梗塞心肌范围 ,通过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反应缺血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结果 Lipo PGE1组梗塞心肌占危险区心肌重量百分比(32 2 0 %± 4 70 % )比较对照组 (44 5 7%± 5 46 % )及PGE1(42 0 9%± 6 93% )降低 (P <0 0 1) ;Lipo PGE1治疗组缺血区心肌组织MPO活性〔(1 9± 1 2 )U·g-1〕较对照组〔(5 3± 2 4)U·g-1〕及PGE1组〔(4 2± 2 0 )U·g-1〕均降低 ,边缘区心肌组织MPO活性〔(1 4± 1 1)U·g-1〕较对照组〔(3 3± 1 5 )U·g-1〕也降低 (P <0 0 5 )。结论 Lipo PGE1能有效抑制再灌注心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前列腺素E1 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间充质转化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早期心肌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华军益 张召才 +2 位作者 蒋旭宏 何煜舟 陈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讨心脏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心肌炎组(n=10)和心肌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rh-BMP7)干预组(干预组,n=10)。心肌炎组和干预组小鼠1次性腹腔接... 目的:探讨心脏内皮间充质转化(EndMT)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2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心肌炎组(n=10)和心肌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rh-BMP7)干预组(干预组,n=10)。心肌炎组和干预组小鼠1次性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病毒培养液,对照组和心肌炎组小鼠次日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rh-BMP7(300μg/kg)以抑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7 d后处死小鼠取心脏,以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计算心脏胶原容积积分(CVF),实时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心脏中TGF-β1、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VE-cadherin)、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Col1α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炎组小鼠心肌坏死区出现明显心肌纤维化,也出现了以内皮细胞表型(CD31、VE-cadherin)丢失、间充质细胞表型蛋白(FSP-1、α-SMA)和胶原Col1α1增多为特征的EndMT现象;同时,TGF-β1表达明显增高;抑制TGF-β1可以同时逆转EndMT和心肌纤维化。结论:EndMT参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形成,TGF-β1是重要介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病毒学 纤维化/病理学 病毒性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药理学 转化生长因子Β 肠道病毒B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及防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易建华 陶谦民 +5 位作者 陈君柱 樊友启 张芙荣 朱建华 郑良荣 邱原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 目的 :报告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 ,探讨其原因和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减少其发生。方法 :2 0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用Sigwart法行化学消融术 ,观察术中、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结果 :2 0例患者中合并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2例 ,前壁心肌梗死 1例 ;术后心室颤动 1例 ;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1例 ;术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栓塞 1例。结论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 ,明确靶血管与消融心肌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一支或多支间隔支动脉行化学消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并发症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防治措施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卡因对不同年龄段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洪巨 黄元伟 +1 位作者 杨国胜 张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 :探讨可卡因对不同年龄段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 - 3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 3周龄、6周龄和12周龄雄性SD大鼠各 1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 ,实验组每日皮下注射可卡因 ( 15mg/kg体重 ) 2 8d复制吸毒动物模型。采用DN... 目的 :探讨可卡因对不同年龄段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 - 3活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 3周龄、6周龄和12周龄雄性SD大鼠各 16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8只 ,实验组每日皮下注射可卡因 ( 15mg/kg体重 ) 2 8d复制吸毒动物模型。采用DNA片段和流式细胞术 (FCM)分析心肌细胞凋亡状况 ,caspase - 3活性。同时称量大鼠体重 (BW)、心脏重量 (HW) ,计算心脏重量指数 (HW/BW ,mg/g)。结果 :①与同年龄段比较 ,可卡因诱导 2 8d后 ,3周龄和 6周龄大鼠心脏重量增加 (P <0 0 5 ) ;各年龄段实验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均显著增加 ( 3周龄组 3 0 9± 0 2 9vs 3 5 3± 0 2 6 ,6周龄组 2 73± 0 30vs 3 2 9± 0 2 1,12周龄组 2 79± 0 2 0vs 3 0 7± 0 16 ,均P <0 0 1) ;②实验组鼠心肌均出现细胞凋亡梯带 ;③FCM分析显示 ,实验组 3周龄 ( 30 6 2± 4 6 9vs 5 1 13± 7 82 )、6周龄 ( 35 91± 4 17vs 4 6 5 6± 4 2 9)和 12周龄 ( 37 4 1± 4 83vs 4 3 92± 4 16 )大鼠心肌细胞caspase - 3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 3周龄实验组caspase- 3活性更为明显 (均P <0 0 1)。结论 :可卡因诱导 2 8d可致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细胞凋亡增加 ;caspase - 3活性增加可能是可卡因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流式细胞术 可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沙坦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细胞学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长江 胡申江 +1 位作者 吕树铮 陈韵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IBT)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过程中,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肌浆网钙泵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IBT组(8只)、蒸馏水(DW)组(8只)和SHR0组(8只),另选16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随机分为W...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IBT)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过程中,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肌浆网钙泵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24只,随机分为IBT组(8只)、蒸馏水(DW)组(8只)和SHR0组(8只),另选16只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随机分为WKY0组(8只)和WKY1组(8只)。IBT组大鼠给予IBT(60 mg.kg-1.d-1)加适量蒸馏水灌胃14周。治疗前后,测量血压和左心室心肌肥厚指数(LVMI),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检测治疗后左心室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结果DW组LVM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WKY组,而IBT组明显低于DW组;DW组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IBT组及同龄WKY组,IBT组稍低于同龄WKY组;Ca2+-ATP酶活性与LVM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LV-MI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BT可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肌浆网钙泵活性以抑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从而逆转左心室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伊贝沙坦 细胞凋亡 肥大 左心室 受体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傅文中 胡申江 洪中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慢性心衰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组 ( 2 4例 )和卡维地洛组 ( 2 6例 ) ,后者在常规...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同时观察卡维地洛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慢性心衰患者 5 0例 ,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组 ( 2 4例 )和卡维地洛组 ( 2 6例 ) ,后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疗程为 12周。正常对照组为健康者 ( 2 6例 )。所有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肱动脉反应性充血状态下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的变化、血一氧化氮、内皮素 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等指标。结果 :2组慢性心衰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状态下血管内径扩张程度和血流量增加程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一氧化氮、内皮素 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治疗 12周后 ,卡维地洛组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优于常规抗心衰组 (P <0 0 1) ,改善LVDd、LVD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常规抗心衰组 (P <0 0 1)。同时 ,卡维地洛组内皮素 1、白细胞介素 6等指标的下降也优于常规抗心衰组 (P <0 0 1和P <0 0 5 )。另外 ,5 0例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 6存在一定的负相关 (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内皮功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调节激酶的表达及活化在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朝阳 刘忠 +1 位作者 朱建华 李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42-54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 taneously hypertens ive rat,SHR)心室肌组织中细胞外调节激酶(ex trace llu lar s igna l-regu lated k inases,ERK s)的表达及活化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W istar K yoto(W KY)大鼠...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 taneously hypertens ive rat,SHR)心室肌组织中细胞外调节激酶(ex trace llu lar s igna l-regu lated k inases,ERK s)的表达及活化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W istar K yoto(W KY)大鼠作对照,SHR和W KY大鼠按年龄分为5周、8周、14周和24周各4组,以左心室质量与体重的比值反映心肌肥厚的程度;采用W estern b lot方法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基础表达ERK(basa l ERK,b-ERK)和磷酸化ERK(phosphory lated-ERK,p-ERK)的水平。结果:①与相同周龄W KY大鼠比较,SHR自8周龄起血压明显升高(P<0.001),14周后心肌肥厚指数明显增加(P<0.01)。②各年龄组SHR与相同周龄W KY大鼠b-ERK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5周龄SHR p-ERK水平与同龄W KY大鼠无差异,8到24周SHR大鼠p-ERK水平明显高于同龄W KY大鼠(P<0.01)。④心肌肥厚指数与b-ERK量无明显相关性,与p-ERK量呈正相关。结论:在SHR大鼠心肌肥厚形成中,心肌组织b-ERK没有增加,p-ERK水平增高,ERK活性增加参与高血压心肌肥厚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类/分析 疾病模型 动物 心肌病 肥大性 细胞外调节激酶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钙调蛋白的改变及卡维地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益兰 胡申江 +1 位作者 王利宏 周建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调蛋白肌质网Ca2+-ATP酶(SERCA)和受磷蛋白(PLB)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取AMI术后成活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MI组、卡维地洛组两组。给药6周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钙调蛋白肌质网Ca2+-ATP酶(SERCA)和受磷蛋白(PLB)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其干预作用。方法:选取AMI术后成活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MI组、卡维地洛组两组。给药6周后观察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构指标及钙调蛋白SERCA、PLB的蛋白和mRNA表达。另设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结果:AMI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各心室重量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左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dp/dt)显著低于假手术组;SERC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PLB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卡维地洛组的LVEDP、心室重量均显著低于AMI组,±dp/dt显著高于AMI组;卡维地洛治疗使SERCA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未能改变PLB蛋白和mRNA水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中钙调蛋白SERCA和PLB的变化可能是心肌收缩功能失调的重要机制;卡维地洛能有效地抑制大鼠AMI后心室重构并改善血流动力学,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钙调蛋白SERCA含量正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卡维地洛 肌浆网 Ca^2+转运ATP酶 受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孝钦 王兴祥 +1 位作者 丁晨彦 曾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6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随机分配入CPAP组(63例)和BIPAP组(5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血压(MAP...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随机分配入CPAP组(63例)和BIPAP组(5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血压(MAP)、PaO2、PaCO2、插管率、治疗有效率、恢复时间、住急诊监护室(EICU)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以进行疗效比较。结果BIPAP组患者恢复时间、住EICU时间与CPAP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初3hBIPAP组PaO2、HR和R的改善要快于CPAP组,但插管率、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ACPE治疗早期BIPAP比CPAP更快速、更有效,但最终治疗效果两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肺水肿 急性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子安 黄元伟 +2 位作者 胡申江 夏强 沈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SD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5 5只SD大鼠 ,随机分为热休克组 (H组 ,n =2 9)和对照组 (C组 ,n =2 6 )。H组大鼠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C组则否。取H组和C组各16只大鼠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及...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SD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 5 5只SD大鼠 ,随机分为热休克组 (H组 ,n =2 9)和对照组 (C组 ,n =2 6 )。H组大鼠给予热休克预处理而C组则否。取H组和C组各16只大鼠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及模拟缺血再灌注。心电图记录复灌时心律失常情况。并检测复灌时心脏流出液肌酸激酶 (CK)的活性。同时检测两组心脏组织中 70kD热休克蛋白 (HSP70 )的相对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接着对其余 13只H组大鼠和 10只C组大鼠测定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 ,即测定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振幅、0期最大上升速率 (Vmax)等电生理指标 ,再以台氏液复灌 ,观察心肌动作电位恢复到缺血液灌流前形态的时间。结果 :①H组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明显较C组为轻。②再灌注过程中心肌CK的释放量H组显著少于C组。③H组心脏组织HSP70表达量显著多于C组。④H组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强于C组 ,脂质过氧化物少于C组。⑤台氏液灌流时心肌动作电位H组Vmax显著低于C组 ,提示热休克对心肌的快Na+ 通道有抑制作用。经缺血液灌流 10min后 ,H组的Vmax变化幅度小于C组。以台氏液复灌后 ,心肌动作电位恢复到缺血液灌流前形态的时间也以H组为短。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心肌再灌注性损伤 ,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大鼠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伟源 郑良荣 +2 位作者 郭航远 彭放 吕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心室重构的影响,观察瑞舒伐他汀的干预效果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取6周龄C57BL/6遗传背景的雄性LDL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NC组):标准饲料喂养;高脂高糖组(HFF组):标准饲料+21.1%脂肪+20%果...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心室重构的影响,观察瑞舒伐他汀的干预效果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取6周龄C57BL/6遗传背景的雄性LDLR-/-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NC组):标准饲料喂养;高脂高糖组(HFF组):标准饲料+21.1%脂肪+20%果糖喂养;瑞舒伐他汀干预组(HFFR组):在HFF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干预;甲羟戊酸内酯干预组(HFFRMA组):在HFFR组基础上加甲羟戊酸内酯喂养。分组干预12周后处死小鼠。采用氧电极法检测空腹血糖(FBS),ELISA法检测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天狼猩红染色后计算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ARα、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其他三组的FBS、FINS、HOMA-IR、LVWI、CVF及PPARα、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瑞舒伐他汀干预后,HFFR组和HFFRMA组的FBS、FINS、HOMA-IR均得到明显改善,LVWI、CVF及PPARα、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与HF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FFR组和HFFRMA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后,可诱导LDLR-/-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促使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重构。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心室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PARα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且此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心室重构 瑞舒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高血压大鼠心肌中MKP-1的表达及对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闪 刘忠 +2 位作者 朱建华 黄朝阳 张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WistarKyoto大鼠 (WKY)心室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及其磷酸酶 (MKP - 1)的表达以及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用左心室重量与体重的比值作为心肌肥大指数并以此指标反映心肌肥...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WistarKyoto大鼠 (WKY)心室肌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及其磷酸酶 (MKP - 1)的表达以及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用左心室重量与体重的比值作为心肌肥大指数并以此指标反映心肌肥厚 ;分别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和RT -PCR法半定量测定心室肌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 -ERK)的蛋白表达和MKP - 1mRNA的含量。结果 :(1)SHR的血压自 8周龄起明显高于WKY(P <0 .0 1) ,心肌肥大指数明显大于WKY(P <0 .0 5 ) ,ERK和MKP - 1的表达均比WKY高 (P <0 .0 5 ) ;(2 )SHR的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P <0 . 0 5 ) ,至 14周趋于稳定 ,心肌肥大指数则在 2 4周时出现激增 (P <0 .0 1) ;(3)p -ERK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 ,而MKP - 1呈递减趋势 ,且与心肌肥大指数和ERK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MKP -1在高血压大鼠随年龄和血压增加的心肌肥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逐渐下降可能是导致ERK激活增加 ,进而引起心肌细胞肥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高血压 大鼠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免疫激活的一个指标—新蝶呤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志军 黄元伟 +1 位作者 任森根 胡中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5年第1期31-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喋呤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对 16例正常献血员测定了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并测定了 2 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冠状窦血清新蝶呤水平 ,且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相关分析。结... 目的 探讨新喋呤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对 16例正常献血员测定了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并测定了 2 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冠状窦血清新蝶呤水平 ,且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及冠状窦血新蝶呤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 (14 .78± 7.17)nmol/L、(2 0 .0 4± 14 .73)nmol/L和 (8.32± 4 .70 )nmol/L ,均P <0 .0 1) ;且两者均随着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支数增加而升高得更明显 ,两者均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r =0 .4 80 ,P <0 .0 1) ;(r =0 .810 ,P <0 .0 1)。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有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 ,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蝶呤是冠心病免疫激活的一个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机制 新蝶呤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