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金属材料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金玲燕 林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目前头颈部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金属及合金在口腔科应用非常广泛,在MRI中形成的伪影可造成信号强度减弱、图像变形及无信号区,严重影响图像质量,这些材料的使用限制了磁共振成像在头颈部的应用。文...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目前头颈部疾病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之一。金属及合金在口腔科应用非常广泛,在MRI中形成的伪影可造成信号强度减弱、图像变形及无信号区,严重影响图像质量,这些材料的使用限制了磁共振成像在头颈部的应用。文中就口腔常用金属材料对磁共振影像的影响,阐述了核磁共振成像伪影的产生及原理,口腔内金属修复体所形成的伪影对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核磁共振序列选择及不同的图像权重与伪影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和减小伪影,以供临床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牙科合金 义齿 局部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其宏 郭琦 吴求亮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为 (6 73± 149) μg/ m 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肿瘤患者的 IAP阳性率高达 85.3% (58/ 6 8) , - 期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高于 - 期患者 (P<0 .0 1)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 ,IAP水平也随之增高 ;口腔颌面部鳞癌与唾液腺癌之间 IA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治疗后血清 IAP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复发者血清 IAP复又回升 ,而未复发者 IAP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说明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有助于监视病情的发展、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动态研究可监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单自免疫扩散法 血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地区人群上颌腭侧咀嚼黏膜厚度与腭穹窿解剖形态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晨露 高碧聪 +2 位作者 吕柯佳 叶伟佳 姚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定浙江地区人群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区腭侧咀嚼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腭大孔的分布位置。方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受检者的CBCT影像资料,调整基准线... 目的: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测定浙江地区人群上颌尖牙至第二磨牙区腭侧咀嚼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及腭大孔的分布位置。方法: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受检者的CBCT影像资料,调整基准线进行重建,选取受测牙矢状面进行分析,分别在距离龈缘3、6、9、12 mm水平处测量上颌双侧尖牙至第二磨牙区的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同时测量腭穹窿的高度和宽度,确定腭大孔相对第二磨牙位置以及距腭中缝和牙槽嵴顶的距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上颌腭侧各牙位黏膜厚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分析不同年龄组各牙位腭黏膜厚度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腭穹窿解剖形态的各牙位黏膜厚度以及腭大孔到腭中缝、牙槽嵴距离差异。结果:146例患者上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区平均腭侧咀嚼黏膜厚度分别为(2.94±0.48)、(3.28±0.49)、(3.43±0.53)、(3.01±0.55)、(3.49±0.70)mm。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尖牙区的黏膜厚度在距龈缘6 mm处最厚,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在距龈缘9 mm处最厚。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明显增加,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在6 mm处最薄,之后随着距龈缘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受检者年龄和腭穹窿高宽比是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受检者年龄是第二前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腭穹窿高宽比是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各变量间无明显共线性(VIF<10)。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上颌尖牙至第一磨牙区腭侧黏膜厚度与受检者年龄呈正相关,且45岁及以上人群黏膜增厚更显著;高腭穹窿组的尖牙黏膜厚度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第二磨牙区黏膜厚度小于低腭穹窿组(P<0.05)。腭大神经血管束多位于第二磨牙牙冠远中区域。腭大孔到牙槽嵴顶距离高腭穹窿组大于低腭穹窿组(P<0.05),而两组间腭大孔到腭中缝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体软组织移植的供区部位以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区距龈缘3~9 mm处黏膜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侧咀嚼黏膜厚度 腭穹窿 腭大神经血管束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自体软组织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饰面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4
作者 陈燕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8-585,共8页
目前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常用饰面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聚合瓷、陶瓷、氧化锆等,不同材料的理化性质、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上固定义齿饰面材料的选择与患者口腔修复空间及软硬组织状况、力、生活习惯、口腔副功能、对颌牙材料及... 目前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常用饰面材料包括丙烯酸树脂、聚合瓷、陶瓷、氧化锆等,不同材料的理化性质、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上固定义齿饰面材料的选择与患者口腔修复空间及软硬组织状况、力、生活习惯、口腔副功能、对颌牙材料及患者期望有关。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相关的常见机械并发症为饰面材料的折裂/崩瓷及磨损,可通过咬合调整、修复体设计加工以及合适的修复材料选择予以规避。本文就常用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饰面材料的特点、选择与设计要点、临床常见修复体材料相关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无牙颌患者种植固定义齿饰面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种植 固定义齿 牙科修复材料 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应用口内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洁莹 赵克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77,共9页
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已是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的印模方法。目前,口内数字化印模直接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准确性尚有所缺欠,这是由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口内数字化印模尚存在识别和... 随着种植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已是口腔种植修复中常用的印模方法。目前,口内数字化印模直接应用于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准确性尚有所缺欠,这是由于无牙颌种植印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而口内数字化印模尚存在识别和拼接的技术难点。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多种优化扫描策略的方法,如黏膜修饰法、辅助结构法、改良扫描杆法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无牙颌种植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同时,立体摄影测量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印模方法正逐步发展成熟,准确性良好。本文从无牙颌种植修复口内数字化印模的准确性研究现状出发,综述了提高无牙颌种植口内数字化印模准确性的策略,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印模 口内扫描 立体摄影测量 无牙颌 种植修复 准确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相变点正畸镍钛合金弓丝的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军 董陈 +1 位作者 赵研 王晓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相变点(A f值)正畸镍钛合金弓丝的性能,探讨其性能与相变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种不同相变点的正畸镍钛合金圆丝(0.016″),在相同口腔温度(37℃)和形变速度及不同形变量下,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测量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正畸力,... 目的:研究不同相变点(A f值)正畸镍钛合金弓丝的性能,探讨其性能与相变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种不同相变点的正畸镍钛合金圆丝(0.016″),在相同口腔温度(37℃)和形变速度及不同形变量下,利用三点弯曲实验测量应力应变曲线得到正畸力,测量弓丝的相变点。结果:在形变量3.0 mm时,相变点最高的镍钛弓丝产生的正畸力最小,反之相变点最低的正畸力最大。在小量形变范围内弓丝产生的正畸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超过0.5 mm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P<0.05),结果同形变量为3.0 mm时。结论:相变点温度高的3M un it和浙江大学材化学院提供的镍钛合金弓丝产生的正畸力相对较小、较稳定,其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镍/治疗应用 正畸矫正器 正畸学 矫正 钛/治疗应用 低温保存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Ⅰ 型胶原复合支架用于组织工程化骨再造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慧勇 王慧明 +3 位作者 吴求亮 胡应乾 刘建华 朱康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采用PLGA/ 型胶原复合改良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方法:采用型胶原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制作改良的生物支架,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支架上,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  目的:采用PLGA/ 型胶原复合改良生物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方法:采用型胶原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制作改良的生物支架,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接种于复合支架上,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及黏附情况;同时,将细胞-支架复合体自体异位植入,并取材观察其成骨情况。结果:经鉴定,原代培养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特征;扫描电镜:在生物支架上大量成骨细胞呈簇状生长,并形成多个细胞突起;大体标本:4个月时可见骨块形成;自体异位植入后1个月可见新生骨组织形成,周围有多个活性成骨细胞和骨母细胞,至4个月时骨组织渐趋成熟。结论: 型胶原和PLGA复合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可降解支架,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骨再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聚合物 胶原 复合树脂类 聚羟基乙酸 支架 成骨细胞/细胞学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大鼠颅骨缝牵张成骨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敏 张奇峰 +1 位作者 邹淑娟 张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颅骨矢状缝体外牵张过程骨桥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探索力刺激—整合素—骨桥蛋白合成之间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颅骨矢状缝体外牵张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不同受力时间点骨桥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并... 目的:研究大鼠颅骨矢状缝体外牵张过程骨桥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探索力刺激—整合素—骨桥蛋白合成之间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大鼠颅骨矢状缝体外牵张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分析不同受力时间点骨桥蛋白的时空表达变化,并在部分培养基中加入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肽(RGDS),观察该整合素受体阻断剂对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颅骨缝受到张应力后骨桥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呈现一定的时间分布规律。整合素受体阻断剂对加力的OPN上调效果有拮抗作用。结论:骨桥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缝牵张成骨过程,整合素可能是力刺激-蛋白合成信号通路中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缝牵张成骨 骨桥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与骨形态蛋白复合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靖宏 谈伟强 林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为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成骨活性,将自制的磷酸钙骨水泥作为骨形态蛋白-2的载体予以复合,对复合载体材料进行物性研究和异位成骨试验。并以该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通过生物力学检测和骨界面新生骨计量,观察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 为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成骨活性,将自制的磷酸钙骨水泥作为骨形态蛋白-2的载体予以复合,对复合载体材料进行物性研究和异位成骨试验。并以该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通过生物力学检测和骨界面新生骨计量,观察其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效果。结果表明,以该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其材料与宿主骨界面的结合强度以及新生骨量均明显高于单纯材料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磷酸钙 骨形成蛋白-2 骨缺损 下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型藻酸钙/BM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成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谈伟强 刘友山 +2 位作者 徐靖宏 林军 王慧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研究藻酸钙(CaAG)/BMP-2复合材料的成骨性能,并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加入对成骨性能的影响。采用藻酸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氯化钙(CaCl2)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以加有骨髓基质细胞的该材料为对照,进行... 研究藻酸钙(CaAG)/BMP-2复合材料的成骨性能,并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加入对成骨性能的影响。采用藻酸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氯化钙(CaCl2)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以加有骨髓基质细胞的该材料为对照,进行体外观察和肌袋试验,通过用X射线、ALP染色、Von Kossa染色、HE染色、新生骨计量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CaAG-BMP组和CaAG-BMP—BMSC组均在4~6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X线检查、AKP染色、Von Kossa染色、HE染色提示成骨过程相似。两组在新生骨计量上无显著性差异。藻酸钙/BMP复合材料可在肌肉环境下有效形成一定体积的新生骨组织;应用骨骼肌异位诱导成骨原理,该复合材料在成骨过程中无需加入外源性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藻酸钙 骨髓基质细胞 异位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锶半水硫酸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11
作者 张峰 汪麟 +2 位作者 周明明 杨贤燕 苟中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1-607,634,共8页
为了研究掺锶半水硫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活性及其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锶摩尔掺杂率(0、2.5%、5%、10%)的半水硫酸钙材料,运用理化表征与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考察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结构及体外生物学活性,... 为了研究掺锶半水硫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活性及其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锶摩尔掺杂率(0、2.5%、5%、10%)的半水硫酸钙材料,运用理化表征与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考察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结构及体外生物学活性,并对材料抑制金葡菌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首先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的含锶半水硫酸钙中均出现硫酸锶,这表明锶直接与硫酸根结合发生了化学沉积,与半水硫酸钙形成两相复合材料。其次,早期阶段未掺锶的硫酸钙样品降解速率明显快于掺锶硫酸钙,锶离子掺杂率提高抑制硫酸钙降解速率更为显著;后期阶段未掺锶硫酸钙样品的降解速率明显低于掺锶硫酸钙,锶离子掺杂率越高,硫酸钙降解速率越快。再次,四种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变化与降解速率相对应,同时掺锶半水硫酸钙表面诱导沉积类骨羟基磷灰石晶体更为显著,并且抑菌作用更强,掺杂10%锶的半水硫酸钙表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锶掺杂硫酸钙实为半水硫酸钙与硫酸锶的复合材料,该种复合材料能有效调节硫酸钙生物材料的降解性、增强其生物活性及抗菌性能,将有助于解决包括骨髓炎损伤区抗感染及骨再生修复相关临床需求,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 微量元素掺杂 生物活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复合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王杨 童锦发 林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8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研究载有外源性TGF-β1复合材料,在体外对小鼠成骨样细胞系(MC3T3-E1)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GF-β1溶液(0.2ng/ml,1ng/ml,5ng/ml)和FHA、FA悬浮液的混合溶液,并设置对照组,分... 目的研究载有外源性TGF-β1复合材料,在体外对小鼠成骨样细胞系(MC3T3-E1)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GF-β1溶液(0.2ng/ml,1ng/ml,5ng/ml)和FHA、FA悬浮液的混合溶液,并设置对照组,分别培养1d、3d、5d,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OD值以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各组细胞在3d时均出现成倍增殖,除空白组外5d时均增殖减弱。浓度为1ng/ml TGF-β1比0.2ng/ml和5ng/ml具有更强的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TGF-β1与FHA、FA的混合溶液可改变成骨细胞增殖周期,使之提前出现增殖高峰,且1ng/ml TGF-β1溶液对成骨细胞具有最强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含氟羟基磷灰石 氟磷灰石 成骨细胞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扩弓矫治15~25岁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翁露茜 宋晓佳 +2 位作者 李娟 刘彭若峰 林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评价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扩弓法对15~25岁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颌骨横向宽度发育不足的15~25岁患者14例,采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扩弓法,治疗前和扩弓3个月后行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拍摄、测量,... 目的:评价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扩弓法对15~25岁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颌骨横向宽度发育不足的15~25岁患者14例,采用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扩弓法,治疗前和扩弓3个月后行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拍摄、测量,比较上颌骨基骨宽度变化、上颌牙弓宽度变化、上颌牙转矩变化等。结果:14例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均获得了明显的横向宽度扩大效果,表现为上颌基骨宽度和牙弓宽度的增加,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治疗前(40.54±5.26)mm,治疗后(46.83±5.83)mm,根尖平面基骨宽度由(64.86±4.16)mm增加至(67.60±4.66)mm;而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治疗前(31.92±2.55)mm,治疗后(38.65±3.14)mm,根尖平面基骨宽度则由(43.33±3.70)mm增加至(45.78±4.5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上颌支抗牙转矩增大(P<0.05)。结论:腭中缝骨皮质切开辅助快速扩弓能获得有效的扩弓效果,是适合15~25岁上颌横向宽度不足患者的微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治疗 正畸学 矫正/方法 上颌骨/外科学 上颌骨/畸形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矫正装置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在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梦竹 盛晓霞 +1 位作者 林军 高建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导电性,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医药领域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粒子致孔法、热致相分离(冷冻干燥法)、微球聚集法、静电纺丝和三维打印等方法,可实现碳纳米管与无机材料、天然...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导电性,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医药领域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粒子致孔法、热致相分离(冷冻干燥法)、微球聚集法、静电纺丝和三维打印等方法,可实现碳纳米管与无机材料、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的复合,构建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不同材料的组合克服了单一材料的缺点,可以制备出与骨组织天然构造更加吻合,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以及骨诱导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随着碳纳米管表面化学、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一定降解性或降解产物安全的“人体友好型”碳纳米管的诞生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 骨和骨组织 支架 组织工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逆时针旋转功能性平面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晨星 许丽琦 林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目的:分析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MIA)逆时针旋转功能性平面(FOP)的矫治效果,并与传统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比较。方法:筛选骨性Ⅱ类高角正畸结束患者40例,其中20例使用MIA矫治系统(MIA组),20例使用传统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对患者治... 目的:分析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MIA)逆时针旋转功能性平面(FOP)的矫治效果,并与传统滑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比较。方法:筛选骨性Ⅱ类高角正畸结束患者40例,其中20例使用MIA矫治系统(MIA组),20例使用传统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使用SPSS 26.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MIA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获得了更好的FOP及下颌平面的逆旋效果,表现为MIA组患者治疗后FOP-眶耳平面(FH)角平均变化–4.5(–7.3,–3.7)°,FOP-前颅底平面(SN)角平均变化(–4.6±3.3)°,下颌平面角(MP-FH)平均变化–1.7(–3.0,–0.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OP-FH角平均变化–0.1(–4.1,3.0)°,FOP-SN角平均变化(–0.1±5.1)°,MP-FH角平均变化–0.4(–2.4,0.7)°,两组治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MIA矫治系统可更有效地逆旋FOP,同时减小MP-F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 功能性平面 微型种植体支抗 逆时针旋转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前辅助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诗莹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面对复杂的种植病例,单纯的种植术已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各学科联合治疗成为一种趋势。种植前辅助正畸治疗可以为种植修复开辟理想的三维空间,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充分发挥牙周韧带的生物学潜力,利用正畸牵引刺激自体软硬组织增量;... 面对复杂的种植病例,单纯的种植术已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各学科联合治疗成为一种趋势。种植前辅助正畸治疗可以为种植修复开辟理想的三维空间,改善患者的咬合关系;充分发挥牙周韧带的生物学潜力,利用正畸牵引刺激自体软硬组织增量;选择适宜时机启动正畸治疗,最大限度地维持种植位点的软硬组织水平,为种植手术及后期修复创造良好条件,进而在功能、美学等方面均可优化种植修复的疗效。本文从种植位点的空间优化、软硬组织增量及种植修复时机选择等方面对种植前辅助正畸治疗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学/治疗 牙种植 牙修复 种植位点 软硬组织增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筱妍 卢诗娟 +1 位作者 李一鸣 林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7-194,共8页
目的: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初步评估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生长发育期(8~16岁)儿童同时段拍摄的侧位体层片和锥形线束CT作为实验数据。在锥形线束CT上通过Otsu算法提取... 目的: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初步评估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的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生长发育期(8~16岁)儿童同时段拍摄的侧位体层片和锥形线束CT作为实验数据。在锥形线束CT上通过Otsu算法提取患者的面部区域,使用三维最小二乘法获得一个矢状面,并在此矢状面上应用超像素算法来对图像进行分割以获取颈椎区域,随后分别进行人工定点与形态学算法的自动定点,对两组坐标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颈椎骨龄分期指南的定义,进行算法设计,建立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系统。同时通过同期的侧位体层片进行人工颈椎骨龄判读。采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及Gamma相关度检验比较人工侧位体层片颈椎骨龄判读结果与智能颈椎骨龄评估结果,判断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自动化捕捉的颈椎形态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形态识别度,在预测13个点中的8个拐点时,自动定点与人工定点在X轴和Y轴上的Wilcoxon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智能系统的颈椎骨龄评估结果与人工识别结果有较强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加权Kappa值0.877,Gamma值0.991,均P<0.05)。结论:基于锥形线束CT数据进行的自动化颈椎形态捕捉和智能颈椎骨龄预测系统有一定的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智能评估 锥形线束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侧位体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对种植体植入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梓赟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131,共6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炎症小体在种植体周围骨稳定的保持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通过其下游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8,以及胱天蛋白酶-1介导的细胞焦亡,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通过抑制...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NLRP)3炎症小体在种植体周围骨稳定的保持中发挥重要作用。NLRP3通过其下游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和白介素-18,以及胱天蛋白酶-1介导的细胞焦亡,促进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产生可能有利于种植过程中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种植后的骨稳定。种植体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金属颗粒和菌斑可以激活NLRP3炎症小体进而促进骨吸收。已有研究多聚焦于骨科植入物周围骨组织和牙周炎,针对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较少。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对种植体周围骨形成、骨吸收及种植体植入所致疼痛产生的影响展开综述,并对NLRP3炎症小体作为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可能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支架及外加磁场影响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文妮 陈超群 顾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磁性纳米粒子(MNP)具有独特的磁响应性、生物相容性,在作为生物材料时可通过其内在的微小磁场促进成骨分化。掺入MNP的磁性复合支架保留了MNP的超顺磁性,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生物学性能,在体内外均取得良好的成骨效果。外加磁场... 磁性纳米粒子(MNP)具有独特的磁响应性、生物相容性,在作为生物材料时可通过其内在的微小磁场促进成骨分化。掺入MNP的磁性复合支架保留了MNP的超顺磁性,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生物学性能,在体内外均取得良好的成骨效果。外加磁场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行为促进骨组织修复,与MNP复合支架结合可起到协同促进骨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就MNP复合支架的性能、MNP复合支架和磁场的成骨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MNP复合支架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复合支架 磁场 成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Warthin瘤区域性切除术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列红 朱慧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腮腺WARTHIN瘤 区域性切除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