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郁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海峰 王楼蕾 吕宾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65-1568,共4页
总结国内外对郁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概述郁金及其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对荷瘤动物的影响以及在临床抗肿瘤中的作用。郁金及其提取物对肺癌、肝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胃癌等多种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 总结国内外对郁金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概述郁金及其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对荷瘤动物的影响以及在临床抗肿瘤中的作用。郁金及其提取物对肺癌、肝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胃癌等多种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促进生长抑素(SS)的分泌、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而实现的。郁金及其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并且毒副作用小,来源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抗肿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凯进 李兰娟 +3 位作者 邢卉春 沈恬 盛吉芳 郑树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5-729,共5页
目的:研究阻断门脉和肝动脉所造成的肝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空间分布规律及与凋亡发生相关的因素。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I/R组(24只,缺血20min,再灌注22h)。在实验终点... 目的:研究阻断门脉和肝动脉所造成的肝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肝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空间分布规律及与凋亡发生相关的因素。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I/R组(24只,缺血20min,再灌注22h)。在实验终点时取各组大鼠的肝组织行HE染色、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检测MDA含量及SOD活性;取血液检测TBIL、AST、ALT、ETX、TNF-α、IFN-γ、IL-4。结果:所有大鼠均检测到了凋亡的肝细胞,但只在I/R组有6只大鼠(6/24,25%)出现肝细胞坏死;I/R组大鼠的肝细胞凋亡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凋亡在肝内呈散在分布,各区的凋亡指数(AI)相近;I/R组包膜下区的肝细胞AI较中央静脉区、汇管区明显增高(P<0.05),细胞坏死区AI显著高于其它区(P<0.05);相关检测指标中ALT、AST、TNF-α、SOD/MDA与肝脏AI显著相关(P<0.05)。结论:肝脏I/R损伤中,存在凋亡与坏死2种细胞死亡方式,凋亡与坏死可在同一病灶中同时存在;肝包膜下区、坏死区AI较其它区域显著增加;肝脏总的AI与血液中ALT、AST、TNF-α水平及肝组织的SOD/MDA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D-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顾怡明 张杰 +2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杜小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解ampD 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的关系 ,对 58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表型筛选法初筛 ,PCR法扩增AmpC酶的调节基因ampD和ampR ,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表型筛选结果显示 :去阻遏高产突变株为 50株 ,高度诱导产酶株为 ... 为了解ampD 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的关系 ,对 58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表型筛选法初筛 ,PCR法扩增AmpC酶的调节基因ampD和ampR ,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表型筛选结果显示 :去阻遏高产突变株为 50株 ,高度诱导产酶株为 3株。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显示 ,4 9株携带ampD基因 ,51株携带ampR基因。对其中 15株细菌的ampD基因和amp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 ,发现 3株高度诱导型中 2株ampD基因存在 95位氨基酸的突变位点 ,而ampR基因未发现突变位点 ;12株去阻遏高产型中 ,8株ampD基因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 ,5株ampR基因存在可疑的突变位点。结果提示 :ampD蛋白羧基端的氨基酸缺失或替代可能与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D-ampR调节基因 阴沟肠杆菌 AMPC酶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炜 郑经川 沈毅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比较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用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6 0例 ,以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 目的 :比较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用国产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6 0例 ,以进口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治疗 6 0例作对照药物 ,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药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痊愈率、细菌阴转率和细菌消除率依次为91.7%、6 3.3%、91.3%和 87.5 % ,对照药组依次为 90 .0 %、6 1.7%、85 .7%和 85 .7% ,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药组 6 .6 % ,对照药组 3.3%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阿奇霉素 头孢呋辛钠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微生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敏 李锋 +1 位作者 盛国平 范玉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套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并使用SSCP技术直接检测100例耐药患者和10例敏感患者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套式PCR扩增目的基因,并使用SSCP技术直接检测100例耐药患者和10例敏感患者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并进行基因测序,将SSCP结果及测序结果与细菌培养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R-SSCP直接检测痰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55.9%和70.0%,rpoB为76.0%和90.0%,embB为46.4%和60.0%。结论PCR-SSCP操作快速、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来直接检测临床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俞红娣 俞云松 +2 位作者 杜小幸 陈亚岗 李兰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明确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抗菌药物MIC,接合试验、酶切克隆筛选及鸟枪法测序对编码基因IMI-3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阳性克隆菌E.colipT103有5个开放读码框(ORF)。在编码基因IMI-3的两侧... 目的明确新的质粒介导的碳青霉烯酶IMI-3传播机制。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抗菌药物MIC,接合试验、酶切克隆筛选及鸟枪法测序对编码基因IMI-3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阳性克隆菌E.colipT103有5个开放读码框(ORF)。在编码基因IMI-3的两侧各有一相同的插入序列,氨基酸序列与IS903有71%的同源性。鸟枪法测序显示IMI-3与染色体介导的IMI-1有99%的同源性。结论IMI-3编码基因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IMI-1经点突变通过转座酶Tn903转移至可接合性质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 碳青霉烯酶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凫坚 李锋 李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对65株临床分离菌株rpoB基因509-631位点分别进行PCR-SSCP检测和DNA序列测定,观察不同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的规律。结果耐利福平分离株96.4%(27/28)存在rpoB基因突变,其中526... 目的了解浙江省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对65株临床分离菌株rpoB基因509-631位点分别进行PCR-SSCP检测和DNA序列测定,观察不同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的规律。结果耐利福平分离株96.4%(27/28)存在rpoB基因突变,其中526位突变率64.3%(18/28),513位突变率21.4%(6/28),531位突变率7.1%(2/28),529位突变率3.6%(1/28);耐其他抗结核药18.5%(5/27)存在rpoB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具有随机性。所有敏感菌株均无突变。结论rpoB基因突变与利福平耐药密切相关,浙江省rpoB基因突变主要以526位突变为主,其次为513位,两者占总数的86%(24/28),而耐其他抗结核药菌株也存在rpoB基因的突变,但没有明显规律,且均对利福平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RPOB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的修饰酶基因检测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瞿婷婷 张樱 +3 位作者 俞云松 陈亚岗 魏泽庆 李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了解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的耐药性、修饰酶类型和同源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HLGR,采用K-B法测定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住院患者HLGR的同源性;PCR法检测HLGR的... 目的:了解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肠球菌(HLGR)的耐药性、修饰酶类型和同源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HLGR,采用K-B法测定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住院患者HLGR的同源性;PCR法检测HLGR的主要修饰酶基因。结果:64.2%的肠球菌为HLGR。HLGR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无耐药性。在HLGR中屎肠球菌合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分离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68株HLGR中63株aac(6’)-Ie-aph(2’)-Ia基因阳性(92.6%);3株与aph(2’)-Id基因有高同源性。在51株住院患者分离的HLGR中,屎肠球菌的PFGE图谱有8型(A^H),以A型为主;粪肠球菌的PFGE图谱有4型(A^D),呈多克隆散发。结论:HLGR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耐药菌,其主要通过aac(6’)-Ie-aph(2’)-Ia基因编码的修饰酶造成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庆大霉素类/药理学 药物耐受性 电泳 凝胶 脉冲场 肠球菌属/药物作用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分类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伟琳 俞云松 马亦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关键词 基因型 耐药性 抗菌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V-5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亚岗 沈萍 +3 位作者 宋秀兰 俞云松 周伟琳 马亦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鉴定得自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E2株编码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基因。 方法 :PCR扩增ESBLs编码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 Teasy载体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 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E2... 目的 :研究鉴定得自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E2株编码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的基因。 方法 :PCR扩增ESBLs编码基因片段 ,克隆入 pGEM Teasy载体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 结果 :PCR扩增结果显示E2株产生的ESBL为SHV型 ,其基因片段含 81 2个核苷酸 ,GeneBank查询其氨基酸序列与SHV 5型ESBLs完全相同。结论 :浙江省嘉兴地区肺炎克雷伯菌E2株所产ESBL亚型为S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V-5编码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PCR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治疗肝炎不良反应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俞雪珍 李芬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前列地尔 护理 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V-28型β内酰胺酶的原核表达及其性质鉴定
12
作者 周伟琳 沈萍 +3 位作者 俞云松 周志慧 李兰娟 马亦林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获得SHV-28型β内酰胺酶蛋白,并研究其特性。方法:将SHV-28型β内酰胺酶基因连接到pET-28b载体上,重组质粒pET-28b/SHV-28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酶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检测重组菌的表型,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表达蛋白的等... 目的:获得SHV-28型β内酰胺酶蛋白,并研究其特性。方法:将SHV-28型β内酰胺酶基因连接到pET-28b载体上,重组质粒pET-28b/SHV-28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用酶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检测重组菌的表型,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表达蛋白的等电点。结果:SHV-28型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为7.6.为非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SHV-28型β内酰胺酶蛋白表达正确,为进一步研究新基因型β内酰胺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原核表达 等电聚焦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PLT和GGT/PLT比值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琦 符节海 +1 位作者 蔡卫民 刘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AST/PLT和GGT/PLT比值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的慢乙肝病例组间血常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常规四项指标(HA、CⅣ、PCⅢ和LN)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 目的探讨AST/PLT和GGT/PLT比值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的慢乙肝病例组间血常规、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常规四项指标(HA、CⅣ、PCⅢ和LN)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的S1~4和G1~4的AST/PLT、GGT/PLT、HA、C1V、PCⅢ和LN6项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AST/PLT和GGT/PLT比值的阳性率在不同程度的S和G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肝纤维化常规四项指标中阳性率以HA为佳,与前两比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AST/PLT和GGT/PLT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AST、GGT增高和PLT(血小板计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