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魏婧 董晓超 +1 位作者 刘蓉 吕筱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98-1803,共6页
目的探讨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产妇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测胎头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及宫口扩张大小,记录产妇分娩时间及分娩结局,分析AOP、HPD对自然... 目的探讨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产妇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测胎头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及宫口扩张大小,记录产妇分娩时间及分娩结局,分析AOP、HPD对自然分娩的预测价值,对比不同产时超声特征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时长的差异。结果与自然分娩产妇比较,助产及剖宫产组产妇AOP显著降低,胎方位非枕前位比例显著增加(P<0.05)。AOP和HPD均对阴道自然分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4.77°和4.62 cm。AOP>135°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AOP≤135°产妇,HPD≤4 cm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HPD>4 cm产妇(P<0.001)。AOP>135°产妇分娩时长显著低于AOP≤135°产妇(P<0.05),HPD≤4 cm产妇分娩时长显著低于HPD>4 cm产妇(P<0.05)。结论第二产程应用产时超声测量AOP和HPD可评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长,有助于提高分娩期母婴安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超声 第二产程 分娩方式 分娩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产妇急诊剖宫产并深低温停循环Bentall手术一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雷卫平 黄娅琴 +5 位作者 陶守君 翟洪波 张帆 陈凯 胡炜 孙建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4-1035,共2页
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有报道约24%孕妇因发生心血管事件而死亡。如不及时诊治,孕妇死亡率风险以每小时l%~3%的速度递增。近期我院成功救治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产妇急诊剖宫产并深低温停... 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有报道约24%孕妇因发生心血管事件而死亡。如不及时诊治,孕妇死亡率风险以每小时l%~3%的速度递增。近期我院成功救治1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产妇急诊剖宫产并深低温停循环Bentall手术.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BENTALL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剖宫产 急诊 产妇 A型 急性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香附素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侵袭转移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悦群 翟洪波 +1 位作者 仝进毅 屈王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侵袭转移影响,以及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贴壁生长的对数期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分成两组,一组用竹节香附素处理,为观察组;另一组用生理盐水处... 目的:探讨竹节香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侵袭转移影响,以及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贴壁生长的对数期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分成两组,一组用竹节香附素处理,为观察组;另一组用生理盐水处理,作为对照组。划痕实验比较两组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迁移情况;Transwell实验比较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8 h后,观察组的迁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实验观察组侵入下方小室的细胞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细胞在48 h内的细胞增殖结果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均显示观察组的JAK和STAT3基因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竹节香附素可显著抑制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3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香附素 JAK STAT3 HEC-1-B细胞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对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围生期保健的体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丹丹 周临 +3 位作者 张晶 王艳萍 张水仙 陈紫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孕产妇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围生期保健模式的真实体验,促进围生期护理质量。方法对44例孕妇行群组式围生期保健干预,干预时间从孕妇入组时(孕周26^(±3)周)至产后3个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于产后2 d和2年内对其中... 目的探究孕产妇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群组式围生期保健模式的真实体验,促进围生期护理质量。方法对44例孕妇行群组式围生期保健干预,干预时间从孕妇入组时(孕周26^(±3)周)至产后3个月。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分别于产后2 d和2年内对其中的15例产妇进行2次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有助于以家庭为中心的积极准备;全程链式专业照护使孕产妇安心;有效延续同伴支持功能。结论群组式围生期保健通过助产士赋予服务对象权利、一对一咨询服务、互联网远程答疑、衔接产前教育内容与分娩阶段需求、产后群组聚会等措施增强孕产妇在孕期、分娩阶段及产后的安全感,但实施过程仍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产妇 以家庭为中心 群组式围生期保健 保健模式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