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11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领导力的潜在类别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宁丽 李益民 +4 位作者 陆骏 林黎君 孔利萍 金建芬 周宁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0-915,共6页
目的:对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领导力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于2017年10-12月抽取浙江省11所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美国管理者实践量表(MAS)进行... 目的:对浙江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领导力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方法:采用整群方便抽样方法,于2017年10-12月抽取浙江省11所三级甲等医院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护士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美国管理者实践量表(MAS)进行调查。结果:潜类别模型分析结果显示,736名护士长分为高领导力类别(12.64%)、中等领导力类别(55.84%)和低领导力类别(31.52%)。三个潜在类别护士长在所在医院床位数、工作年限、年龄以及是否参加管理类进修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所在科室、担任护士长时间、学历和职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护士长领导力的分类特征进行类别分析,发现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存在三种不同的领导力类型,与担任护士长时间、职称和学历均无关,与工作年限、床位数和是否参加管理类进修等职业成长经历有关,可为进一步开展护士长的分层管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长 领导力 潜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关键要点阐释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晓飞 钱宇 +2 位作者 王小合 方欣 柴惠红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6-39,共4页
医院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解析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医院开展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的必要性,然后从审批的管理对象→... 医院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对于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患纠纷、促进医患和谐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解析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释医院开展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的必要性,然后从审批的管理对象→审批的基本流程→核查的关键信息→谈话的核心要点等方面阐释医院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的关键环节及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启示,旨在为各类医院重大疑难手术行政审批管理工作及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疑难手术 行政审批管理 行政谈话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数字纪检”模式探索与实践:数据挖掘与分析在医院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邬静艳 汪红梅 《中国医院》 2019年第7期18-20,共3页
在全面从严治党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挖掘与分析和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非常必要。大数据可以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有力抓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监督提供数据参考。探索了“数字纪检”模式的构建,指出利用大数据来防控“两权... 在全面从严治党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挖掘与分析和医院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非常必要。大数据可以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有力抓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监督提供数据参考。探索了“数字纪检”模式的构建,指出利用大数据来防控“两权”问题的途径,介绍并总结了“数字纪检”在医院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纪检 数据分析 医院 纪检监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内控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基于H医院“阳光内控平台”建设的经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庞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8-70,共3页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必须全面加强内控建设。对此,H医院开展了“阳光内控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尝试,打破医院内部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孤岛,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内控体系,确保医院支出全控、可控,有效减少和规避管理风险,助力医院可持...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必须全面加强内控建设。对此,H医院开展了“阳光内控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尝试,打破医院内部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孤岛,规范业务流程,完善内控体系,确保医院支出全控、可控,有效减少和规避管理风险,助力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面内部控制 阳光内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提升医院“互联网+党建”工作水平 被引量:6
5
作者 乐燕娜 王文婷 黄进宇 《中国医院》 2019年第4期56-58,共3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体系日趋成熟,党建工作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新常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智慧党建"移动管理平台为载体,开启公立医院"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并在推进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体系日趋成熟,党建工作信息化已成为未来新常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智慧党建"移动管理平台为载体,开启公立医院"互联网+党建"工作新模式,并在推进过程中积极引入PDCA质量管理理念,对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切实提升医院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院党建 智慧管理 PD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生儿专科医师叙事医学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6
6
作者 芦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在新生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强调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通过精细阅读文献与反思性写作发现,叙事医学涉及医学实践活动中的四种主要叙事关系:医生和患者、医生和自我、医生和同事及医生和社会。叙事医学能力的提高不仅有... 在新生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强调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通过精细阅读文献与反思性写作发现,叙事医学涉及医学实践活动中的四种主要叙事关系:医生和患者、医生和自我、医生和同事及医生和社会。叙事医学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个性化临床决策的制定、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和患者依从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建立和谐、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医学人文 新生儿监护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阳平 戴单单 +7 位作者 李晴宇 詹海潮 李旭梅 芦小燕 何敏 陈娜 姜赛平 卢晓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2,共8页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研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浙江省29家医疗机构所有接受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诱...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调研2021年4月1日至6月30日浙江省29家医疗机构所有接受静脉注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统计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诱导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56155例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总发生率为1.67‰,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唑肟(4.27‰),其次是头孢曲松(3.49‰)和头孢噻肟(2.40‰)。与皮试阴性组比较,非皮试组患者过敏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分别为1.75‰与1.63‰,RR=1.07,95%CI:0.70~1.63,P>0.05)。泊松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低于18.5 kg/m^(2)(RR=2.43,95%CI:1.23~4.82,P<0.05)、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RR=33.88,95%CI:1.47~781.12,P<0.05)会增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且与头孢呋辛比较,头孢曲松(RR=3.08,95%CI:1.70~5.59,P<0.01)、头孢他啶(RR=1.89,95%CI:1.03~3.47,P<0.05)和头孢唑肟(RR=3.74,95%CI:1.64~8.50,P<0.01)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与低体重指数和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有关,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常规皮试筛查并不能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 皮试 过敏反应 体重指数 Β-内酰胺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桢 陈昊 +1 位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其功能受雌激素调节,可通过参与由T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衍生各种炎症因子,最终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骼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笔者就雌激素、MHC-Ⅱ、淋巴细胞及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及功能活性中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进而更好地理解MHC-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 淋巴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冯长锋 劳群 +6 位作者 丁忠祥 王罗羽 王天宇 郗玉珍 韩静 何林阳 沈起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7-1492,共6页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 目的观察基于特征金字塔网络(FPN)自动分割平扫CT所示自发性脑出血(sICH)血肿并判断其语义特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A医院408例(训练集)及B医院103例(验证集)sICH平扫CT图像;基于FPN构建深度学习(DL)分割模型分割血肿区域,并以交并比(IoU)、戴斯相似系数(DSC)及准确率评价其效能;以DL分类模型判断血肿语义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识别sICH血肿语义特征的效能。结果DL分割模型分割训练集95%sICH血肿的IoU、DSC及准确率分别为0.84±0.07、0.91±0.04及(88.78±8.04)%,在验证集分别为0.83±0.07、0.91±0.05及(88.59±7.76)%。DL分类模型识别训练集及验证集sICH血肿不规则形态、不均匀密度、卫星征、混杂征及漩涡征的AUC分别为0.946~0.993及0.714~0.833。结论基于FPN可准确、高效地自动分割sICH血肿,对于判断血肿语义特征亦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92a通过mTOR糖酵解调节CD4+T细胞在多发性硬化中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杜欣韵 贾慧 黄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8,共8页
目的:研究microRNA-92a(miRNA-92a或miR-92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miR-92a通过糖酵解途径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的过程,并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下游关键分子靶点,探讨... 目的:研究microRNA-92a(miRNA-92a或miR-92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D4^(+)T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以及miR-92a通过糖酵解途径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的过程,并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下游关键分子靶点,探讨miR-92a影响EAE病理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57BL/6J或miR-92a-/-小鼠成功构建EAE模型后,分离脊髓CD4^(+)T细胞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型辅助性T(Th1)细胞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利用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糖酵解水平,利用RT-qPCR检测相关基因变化水平;诱导体外培养的初始CD4^(+)T细胞分化为Th1或Treg细胞,在此基础上调控miR-92a水平并结合糖酵解激动剂或抑制剂,检测细胞分化比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57BL/6J或miR-92a^(-/-)小鼠CD4^(+)T细胞中mTOR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变化,用质粒转染过表达mTOR后,检测CD4^(+)T细胞糖酵解水平和细胞分化水平。结果:miR-92a可导致EAE后CD4^(+)T细胞分化比例失衡,即Th1和Th17细胞比例增加,Th2和Treg细胞比例减少;miR-92a通过促进糖酵解调控CD4^(+)T细胞分化,抑制糖酵解后促进Treg细胞分化;miR-92a表达的增加能够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提高细胞糖酵解水平,从而影响细胞分化。结论:miR-92a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T淋巴细胞糖酵解,破坏CD4^(+)T细胞分化平衡,从而参与多发性硬化(MS)和EAE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神经炎症 糖酵解 miRNA-92a T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
11
作者 沈佳红 温雨欣 +1 位作者 徐佳雯 孙建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3-1807,共5页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PS(10 ng/ml)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1、5、20、50 mmol/L)肌肽干预小胶质细胞6 h后的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LPS(10 ng/ml)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2、1、5、20、50 mmol/L)肌肽干预小胶质细胞6 h后的细胞活性,以及不同浓度肌肽预处理小胶质细胞0.5 h后再加LPS刺激6 h后的细胞活性,筛选药物浓度。筛选获得适宜的肌肽浓度后,将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肌肽组(5 mmol/L)、LPS模型组、LPS+肌肽组进行研究: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ELISA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和IL-6水平;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焦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形态多呈“阿米巴状”激活态,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PI阳性率和NLRP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与LPS组比较,LPS+肌肽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阿米巴状”激活态小胶质细胞数减少,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IL-6含量降低(P<0.05),PI阳性率和NLRP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肌肽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小体活化,进而抑制细胞焦亡和炎症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脂多糖 小胶质细胞 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支持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8
12
作者 郑凤 乔莉 +2 位作者 钟竹青 段应龙 丁四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581-3587,共7页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治疗的6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和...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心内科首次接受PCI治疗的60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和随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测评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焦虑及抑郁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CSMS、HADS、EQ⁃5D指数、EQ⁃VAS得分为(86.64±4.62)分、(7.91±2.18)分、(0.41±0.12)分、(79.86±12.98)分,对照组病人CSMS、HADS、EQ⁃5D指数、EQ⁃VAS得分为(70.03±3.02)分、(9.14±2.43)分、(0.96±0.23)分、(68.79±7.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再入院率(6.7%)低于对照组(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干预有助于提升AMI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支持 急性心肌梗死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体感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金艾香 谭若云 +5 位作者 李英 朱慧 楼巍敏 舒剑锋 周芳 王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0期1510-1517,共8页
目的:分析增强现实(AR)体感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1的比例分为AR体感运动联合穴位按摩(AR-AM)组、穴位按摩(AM)组和假穴位按摩(FAM)组,3组患者分... 目的:分析增强现实(AR)体感运动联合穴位按摩对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1的比例分为AR体感运动联合穴位按摩(AR-AM)组、穴位按摩(AM)组和假穴位按摩(FAM)组,3组患者分别接受AR体感运动联合穴位按摩、穴位按摩和假穴位按摩治疗,每周均为5次。分别在基线期(干预前)、干预第4周、第8周(干预治疗结束)和第12周(洗脱期结束)后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FI)、简明疼痛调查表(BP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并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3组患者疲乏、疼痛、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程度。结果:170例参与者完成了自主康复干预研究,其中AR-AM组58例、AM组56例、FAM组56例。疲乏、疼痛、睡眠障碍和抑郁均值得分进行组间比较,AR-AM vs AM、AR-AM vs FAM和AM vs FAM之间第4、8、12周后各时点的下降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AR-AM组患者疲乏、疼痛、睡眠障碍和抑郁得分下降最多,AM组患者次之,FAM组几乎无变化。焦虑得分组间比较,AR-AM vs AM和AR-AM vs FAM之间各时点的下降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AM vs FAM之间各时点的下降水平在第4周后无统计学差异(P=0.164),在第8周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12周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3)。疲乏、疼痛、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变量在干预4周、8周和12周时的两两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组干预方式与时间交互作用显著(P<0.001)。结论:AR体感运动穴位按摩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疲乏、疼痛、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体感运动 穴位按摩 乳腺癌 症状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疼痛控制管理平台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莉 周宁宁 +1 位作者 汤桂芳 金艾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管理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肝胆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借助疼痛控制管理平台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管理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肝胆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借助疼痛控制管理平台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60 h、72 h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得分,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分别是(8.38±2.02)h、(11.06±2.41)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是(9.44±3.97)h、(12.60±2.80)h,睡眠时间分别是(7.87±2.19)h、(6.13±2.13)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疼痛控制管理平台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加速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护理 疼痛管理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新霉素损伤HEI-OC-1细胞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文 孙士平 +4 位作者 王丹 韩淼淼 刘永亮 李勇 管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2-657,共6页
目的目前尚不清楚HEI-OC-1细胞对耳毒性药物的反应和机制是否与耳蜗毛细胞相似。本研究以新霉素为耳毒性药物诱导HEI-OC-1细胞死亡,并探讨新霉素对HEI-OC-1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HEI-OC-1细胞培养,加入新霉素诱导死亡,应用光镜、CCK-8检... 目的目前尚不清楚HEI-OC-1细胞对耳毒性药物的反应和机制是否与耳蜗毛细胞相似。本研究以新霉素为耳毒性药物诱导HEI-OC-1细胞死亡,并探讨新霉素对HEI-OC-1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HEI-OC-1细胞培养,加入新霉素诱导死亡,应用光镜、CCK-8检测HEI-OC-1细胞对新霉素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qRT-PCR检测HEI-OC-1细胞对新霉素的氧化应激机制。结果新霉素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EI-OC-1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参与了HEI-OC-1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新霉素作用后,HEI-OC-1细胞的抗氧化-促氧化平衡被破坏,促进线粒体ROS积累,诱导MMP丢失,进而诱导HEI-OC-1细胞死亡。这种机制与新霉素在体内的损伤耳蜗毛细胞的机制相似。结论HEI-OC1细胞系可以提供一种细胞模型系统来研究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对耳蜗毛细胞的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毛细胞 HEI-OC-1细胞 氧化应激 氨基糖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热疗协同吉西他滨抑制人肺鳞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洋 赵妍妍 +1 位作者 马胜林 杨道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5-81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有效的抗肿瘤方法显得很重要,微波热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波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肺鳞癌细胞NCI-H1703和NCI-H2170体外增殖的影响及诱导...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寻找有效的抗肿瘤方法显得很重要,微波热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微波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肺鳞癌细胞NCI-H1703和NCI-H2170体外增殖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 CCK-8法分别检测微波热疗、吉西他滨对细胞增殖影响以及微波热疗与吉西他滨不同序贯方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观察阴性对照组、微波热疗组、吉西他滨组及热化联合组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的总凋亡率;Caspase-3、Caspase-8活性检测试验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Caspase-8酶活性;CCK-8法检测AC-DEVD(Caspase-3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微波热疗和吉西他滨对肺鳞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微波热疗对肺鳞癌有增殖抑制作用;吉西他滨对两株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8.89μmol/L和44.18μmol/L;先化疗后微波热疗对两株肺鳞癌细胞有协同作用且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P<0.001)、促进细胞凋亡(P<0.001)以及显著提高Caspase-3酶活性(P<0.001),但对Caspase-8酶活性影响不大(P>0.05);加入AC-DEVD(Caspase-3抑制剂)后,热化联合组细胞增殖率提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微波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可上调p53、Caspase-3、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以及Bax蛋白的表达。结论先吉西他滨后微波热疗可协同抑制人肺鳞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以及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活化p53、切割PARP蛋白诱导癌细胞发生Caspase-3依赖性凋亡,从而发挥其协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热疗 吉西他滨 肺鳞癌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魏婧 董晓超 +1 位作者 刘蓉 吕筱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98-1803,共6页
目的探讨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产妇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测胎头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及宫口扩张大小,记录产妇分娩时间及分娩结局,分析AOP、HPD对自然... 目的探讨产时超声在第二产程延长中对产妇分娩方式的指导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6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测胎头进展角(AOP)、胎头-会阴距离(HPD)及宫口扩张大小,记录产妇分娩时间及分娩结局,分析AOP、HPD对自然分娩的预测价值,对比不同产时超声特征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时长的差异。结果与自然分娩产妇比较,助产及剖宫产组产妇AOP显著降低,胎方位非枕前位比例显著增加(P<0.05)。AOP和HPD均对阴道自然分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4.77°和4.62 cm。AOP>135°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AOP≤135°产妇,HPD≤4 cm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HPD>4 cm产妇(P<0.001)。AOP>135°产妇分娩时长显著低于AOP≤135°产妇(P<0.05),HPD≤4 cm产妇分娩时长显著低于HPD>4 cm产妇(P<0.05)。结论第二产程应用产时超声测量AOP和HPD可评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长,有助于提高分娩期母婴安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超声 第二产程 分娩方式 分娩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血压变异与远期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阮婕 殷聪国 +5 位作者 黄焕 夏文卿 李凌菲 桑红菲 陈子晞 蒋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9-1155,共7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血压变异对患者卒中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及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血管内治疗患者术中血压变异对患者卒中后3个月神经功能预后及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到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6例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术中血压。血压变异参数包括:分别计算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患者发病90 d改良Rankin评分评价患者远期预后,0~2分提示预后良好。次要预后评价指标为血管内治疗术后1周内出血转化,包括出血性脑梗死、脑实质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在116例患者中,72例(62.1%)患者获得良好预后。44例患者(37.9%)术后1周内发生梗死后出血转化,其中27例患者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17例表现为脑实质出血,9例(7.8%)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收缩压极差(OR:0.976,95%CI:0.943~0.992,P=0.010)、收缩压变异系数(OR:0.903,95%CI:0.823~0.992,P=0.033)、舒张压极差(OR:0.937,95%CI:0.894~0.985,P=0.01)、舒张压变异系数(OR:0.873,95%CI:0.785~0.970,P=0.012)与远期不良预后呈正相关;术中收缩压最大值(OR:1.037,95%CI:1.005~1.070,P=0.024)、收缩压平均值(OR:1.051,95%CI:1.013~1.091,P=0.009)、舒张压最大值(OR:1.088,95%CI:1.031~1.148,P=0.002)、舒张压平均值(OR:1.116,95%CI:1.041~1.196,P=0.002)与出血性梗死发生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血管内治疗术中血压变异越大,远期预后越差,术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越高。血管内治疗术中血压管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绝经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泓 张治芬 +5 位作者 仝进毅 陈赟 卓广超 陈岳明 来蕾 葛岑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3-437,共5页
背景绝经后女性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人群,罹患该病可能导致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异常。但NAFLD好发于这一特定生理阶段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检测绝经后NAFLD女性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绝经后女性... 背景绝经后女性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危险人群,罹患该病可能导致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代谢异常。但NAFLD好发于这一特定生理阶段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检测绝经后NAFLD女性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RBP4水平与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37~66岁女性181例。根据是否处于绝经状态和是否符合NAFLD诊断标准分为4组,即绝经前对照组(n=42)、绝经前NAFLD组(n=42)、绝经后对照组(n=36)和绝经后NAFLD组(n=61)。比较各组间血清RBP4水平,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RBP4水平与NAFL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RBP4的诊断价值。结果绝经后NAFLD组女性血清RBP4水平高于绝经前对照组和绝经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4水平升高[OR=1.155,95%CI(1.059,1.260),P<0.05]是绝经后女性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RBP4水平预测绝经后NAFLD的ROC曲线的AUC为0.841,95%CI为(0.757,0.924),最佳截断值为25.1 mg/L,灵敏度为0.78,特异度为0.79(P<0.001)。结论血清RBP4水平升高与绝经后女性NAFLD发生相关,对绝经后NAFLD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绝经后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颈静脉孔区解剖学研究
20
作者 李静 张焕康 +4 位作者 刘全 顾晔 薛凯 孙希才 余洪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1-598,共8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的解剖步骤,分析其临床施行之可行性。方法与结果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解剖实验室以5具(10侧)尸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经口翼下颌皱襞内...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的解剖步骤,分析其临床施行之可行性。方法与结果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鼻颅底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单元解剖实验室以5具(10侧)尸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步骤,观察并描述重要解剖标志。(1)颈静脉孔区解剖步骤:首先通过翼下颌皱襞内侧切口切开软腭黏膜、咽上缩肌进入咽旁前间隙,剔除间隙内脂肪组织,显露茎突咽筋膜和茎突肌群,切除茎突咽筋膜后进入咽旁后间隙,进一步显露颈内动脉并进入颈静脉孔区。(2)颈静脉孔及其毗邻解剖结构:颈静脉孔上界为颈静脉球窝,前方为颈内动脉,前外侧为茎突前外侧,后方为头外侧直肌、寰椎横突,内侧为舌下神经和枕髁内侧,外侧为乳突、二腹肌和面神经。结论经口翼下颌皱襞内侧入路进入颈静脉孔区视野良好,显露范围广泛,路径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咽旁间隙 内窥镜检查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