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检查在Krukenberg瘤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钱越 鲁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KRUKENBERG瘤 超声检查 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 病理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期超声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紫薇 王军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目的:总结胎儿期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检查显示左位下腔静脉(18例)和双下腔静脉胎儿(16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左位下腔静脉超声表... 目的:总结胎儿期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检查显示左位下腔静脉(18例)和双下腔静脉胎儿(16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左位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上腹部横切面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位置表现正常,即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前方;而于肾门水平下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于肾门水平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向右上方斜行,形成右侧的下腔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双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下腹部横切面脊柱前方见三根血管横断面。腹部冠状切面腹主动脉两侧均见静脉伴行,并均延续自同侧髂静脉。34例下腔静脉异常胎儿中,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7例,其中心脏异常13例。结论: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有典型产前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容易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尤其是心脏畸形),须仔细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腔静脉 下/畸形 腔静脉 下/影像诊断 先天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缺如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3
作者 陈冲 项小苗 王军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探讨产前右肺缺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肺缺如的认识及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随访证实的右肺缺如的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本次3个病例中1例咨询后予以引产;1例合并心脏严重畸形,临床考虑... 目的探讨产前右肺缺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肺缺如的认识及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随访证实的右肺缺如的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本次3个病例中1例咨询后予以引产;1例合并心脏严重畸形,临床考虑预后不良,予以引产;1例出生后患儿情况不佳,家属最终放弃治疗。本次3例病例图像超声上共同点:(1)患者胸腔体积明显缩小,未见正常肺组织回声。(2)心脏向患侧移位明显或旋转,紧贴胸壁。(3)肺动脉分叉处仅见一条动脉及动脉导管发出,主动脉弓上未见多余血管发出。(4)左心房内仅探及正常肺侧静脉汇入,并且血管迅速进入肺门处,患侧处左心房房顶处未见肺静脉开口,左心房较正常孕周内径偏小。(5)主支气管分叉切面仅见左侧或右侧支气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在孕中晚期对疑似右肺缺如的胎儿明确诊断,从而为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的胎儿出生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缺如 超声诊断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苏继莲 唐黎晶 应伟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卵巢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并与50例卵巢癌、68例卵巢囊腺瘤及4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对比。结果:卵巢转移癌多双侧,少数实性,多囊实性。囊实性者特征性表现为:(1)边界清;... 目的:探讨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卵巢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并与50例卵巢癌、68例卵巢囊腺瘤及4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对比。结果:卵巢转移癌多双侧,少数实性,多囊实性。囊实性者特征性表现为:(1)边界清;(2)≤3个囊区,囊区呈类圆形且壁光整、内无乳头或实性回声;(3)RI<0.5;(4)腹水,以此四项诊断囊实性卵巢转移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8.4%。结论:囊实性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转移癌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影像学诊断和管理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丹丹 王军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产前诊断并随访的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观察胎儿产前超声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随访其结局。结果:14例胎儿肝血... 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产前诊断并随访的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观察胎儿产前超声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随访其结局。结果: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肝右叶(13例),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9例患儿的病灶内见“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病灶周边见环状血流,或可见分支进入内部,测得低至中等血流阻力指数。MRI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稍高信号。14例胎儿中引产8例;继续妊娠6例,均足月分娩,患儿出生后经影像学方法诊断肝血管瘤,其中2例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例患儿未予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结果显示,6例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儿无异,3例患儿肝血管瘤病灶无明显变化,3例患儿病灶逐渐缩小,其中1例完全消失。结论:胎儿肝血管瘤有相对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超声和MRI检查结果可实现产前诊断。如无并发症,肝血管瘤胎儿可足月分娩,并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肝肿瘤/影像学诊断 血管瘤/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