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妙研 王军梅 宋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声像图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诊断 肿瘤 治疗 常见 间质 属性 准确率 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胡香英 赵梅 姚维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经道超声对绝经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区别于其它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囊性肿块273个,均经病理证实,评估经阴道超声诊断其中104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 目的:探讨经阴经道超声对绝经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区别于其它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囊性肿块273个,均经病理证实,评估经阴道超声诊断其中104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经阴道超声鉴别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准确性为95.6%,敏感性、特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95.8%、93.4%、97.0%。结论:经阴道超声鉴别绝经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较高价值,准确性为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继莲 唐黎晶 应伟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卵巢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并与50例卵巢癌、68例卵巢囊腺瘤及4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对比。结果:卵巢转移癌多双侧,少数实性,多囊实性。囊实性者特征性表现为:(1)边界清;... 目的:探讨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8例卵巢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并与50例卵巢癌、68例卵巢囊腺瘤及4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对比。结果:卵巢转移癌多双侧,少数实性,多囊实性。囊实性者特征性表现为:(1)边界清;(2)≤3个囊区,囊区呈类圆形且壁光整、内无乳头或实性回声;(3)RI<0.5;(4)腹水,以此四项诊断囊实性卵巢转移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8.4%。结论:囊实性卵巢转移癌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转移癌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Krukenberg瘤诊断中的应用
4
作者 钱越 鲁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KRUKENBERG瘤 超声检查 诊断 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 病理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期超声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紫薇 王军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目的:总结胎儿期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检查显示左位下腔静脉(18例)和双下腔静脉胎儿(16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左位下腔静脉超声表... 目的:总结胎儿期左位下腔静脉及双下腔静脉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超声检查显示左位下腔静脉(18例)和双下腔静脉胎儿(16例)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左位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上腹部横切面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位置表现正常,即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右前方;而于肾门水平下方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于肾门水平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向右上方斜行,形成右侧的下腔静脉,最后流入右心房。双下腔静脉超声表现为胎儿下腹部横切面脊柱前方见三根血管横断面。腹部冠状切面腹主动脉两侧均见静脉伴行,并均延续自同侧髂静脉。34例下腔静脉异常胎儿中,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7例,其中心脏异常13例。结论: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有典型产前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容易诊断。左位下腔静脉和双下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尤其是心脏畸形),须仔细排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腔静脉 下/畸形 腔静脉 下/影像诊断 先天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盆底超声检查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伟平 张晓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8例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在静息、缩肛及Vals... 目的探讨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妇盆腔脏器脱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98例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检查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进行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包括肛提肌裂孔前后径、面积以及膀胱尿道后角,测量Valsalva动作状态下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随访3个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复查结果。结果在静息、缩肛以及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面积以及膀胱尿道后角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lsalva动作状态下,观察组膀胱颈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显效56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不同疗效患者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产妇产后盆底支持结构,能实时观察盆底脏器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根据超声检查参数准确检出盆腔脏器脱垂,在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裂孔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肺缺如的产前超声诊断研究
7
作者 陈冲 项小苗 王军梅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8期1439-1440,共2页
目的探讨产前右肺缺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肺缺如的认识及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随访证实的右肺缺如的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本次3个病例中1例咨询后予以引产;1例合并心脏严重畸形,临床考虑... 目的探讨产前右肺缺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肺缺如的认识及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随访证实的右肺缺如的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本次3个病例中1例咨询后予以引产;1例合并心脏严重畸形,临床考虑预后不良,予以引产;1例出生后患儿情况不佳,家属最终放弃治疗。本次3例病例图像超声上共同点:(1)患者胸腔体积明显缩小,未见正常肺组织回声。(2)心脏向患侧移位明显或旋转,紧贴胸壁。(3)肺动脉分叉处仅见一条动脉及动脉导管发出,主动脉弓上未见多余血管发出。(4)左心房内仅探及正常肺侧静脉汇入,并且血管迅速进入肺门处,患侧处左心房房顶处未见肺静脉开口,左心房较正常孕周内径偏小。(5)主支气管分叉切面仅见左侧或右侧支气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在孕中晚期对疑似右肺缺如的胎儿明确诊断,从而为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的胎儿出生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缺如 超声诊断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季奕莹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9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表现,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提高术前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资料,总结卵巢颗... 目的:观察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表现,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提高术前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资料,总结卵巢颗粒细胞瘤超声表现的特点。结果:35例患者均为单侧卵巢发病,其中左侧13例,右侧22例。本研究中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主要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回声实性包块及囊实性混合回声包块,内部回声呈中低不等,伴有多房分隔及大小不等的多个液性暗区。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雌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可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颗粒细胞瘤 超声诊断 雌激素 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盂前后径对肾积水胎儿出生后是否手术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展 唐达星 +4 位作者 田红娟 杨帆 温弘 王军梅 陶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目的:评估肾盂前后径(APD)预测肾积水胎儿出生后是否需要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肾积水胎儿(孕中期超声指标APD≥4 mm,孕晚期APD≥7 mm)525例的资料,采用ROC曲线评估... 目的:评估肾盂前后径(APD)预测肾积水胎儿出生后是否需要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产前超声检查发现的肾积水胎儿(孕中期超声指标APD≥4 mm,孕晚期APD≥7 mm)525例的资料,采用ROC曲线评估孕中期、孕晚期APD值预测患儿出生后是否需要手术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妊娠中期确诊162例(30.9%),妊娠晚期确诊363例(69.1%)。131例患儿出生后确诊病理性肾积水,12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孕中期APD值预测患儿出生1~12岁是否需要手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当APD临界值为8.45 mm时,预测的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70.9%,阳性预测值为47.9%,阴性预测值为98.9%。孕晚期APD值预测患儿出生1~12岁是否需要手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当APD临界值为12.25 mm时,预测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1.2%,阳性预测值为51.7%,阴性预测值为89.1%。结论:孕期APD值可用于预测肾积水胎儿出生后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且以孕中期APD值的预测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肾盂积水/胚胎学 肾盂积水/诊断 肾盂积水/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评价应用及临床处理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程贤鹦 李文娟 +3 位作者 张祖娟 李奎 孙进 夏雨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的评价应用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12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术后随访,通过MRI完整评价PCSD,结合临床症状、生育要求等决定不同...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的评价应用及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的128例PC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术后随访,通过MRI完整评价PCSD,结合临床症状、生育要求等决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疗效、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等进行评估。结果 1 128例MRI检查提示憩室顶端残留肌层厚度≤2.00 mm有98例,>2.00 mm有30例;2符合条件的行宫腔镜手术26例,宫腹腔镜手术102例,宫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宫腹腔镜手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种手术治疗的症状学评估总有效率分别为88.5%(23/26),93.8%(7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4宫腹腔镜下憩室切除修补术的解剖学评估手术有效率为97.1%(99/102);手术前后憩室顶端残留肌层厚度均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访成功妊娠34例,足月分娩24例,其中经阴道分娩者有6例,PCSD妊娠6例。结论 1 MRI检查是全面评价PCSD的可靠方法;2宫腔镜及宫腹腔镜手术均是有效治疗手段,但各有优势,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3宫腹腔镜下修补术对憩室的解剖结构异常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剖宫产术 宫腔镜手术 宫腹腔镜手术 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影像学诊断和管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丹丹 王军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9-445,共7页
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产前诊断并随访的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观察胎儿产前超声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随访其结局。结果:14例胎儿肝血... 目的:探讨胎儿肝血管瘤的产前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产前诊断并随访的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观察胎儿产前超声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随访其结局。结果:14例胎儿肝血管瘤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肝右叶(13例),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9例患儿的病灶内见“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病灶周边见环状血流,或可见分支进入内部,测得低至中等血流阻力指数。MRI表现为T1加权像呈低信号、稍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稍高信号。14例胎儿中引产8例;继续妊娠6例,均足月分娩,患儿出生后经影像学方法诊断肝血管瘤,其中2例患儿口服普萘洛尔,4例患儿未予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结果显示,6例患儿生长发育情况与同龄儿无异,3例患儿肝血管瘤病灶无明显变化,3例患儿病灶逐渐缩小,其中1例完全消失。结论:胎儿肝血管瘤有相对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超声和MRI检查结果可实现产前诊断。如无并发症,肝血管瘤胎儿可足月分娩,并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肝肿瘤/影像学诊断 血管瘤/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楼叶琳 周一敏 +1 位作者 鲁红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建立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宫颈锥切术史的73名孕妇妊娠病历资料,以此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 目的:建立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宫颈锥切术史的73名孕妇妊娠病历资料,以此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宫颈锥切术后45名孕妇作为验证数据集,采用ROC曲线进行宫颈锥切术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评估。结果: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年龄(OR=1. 20,95%CI:1. 01~1. 43,P <0. 05)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OR=0. 06,95%CI:0. 01~0. 21,P <0. 01)是早产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ogit(P)=1. 408-2. 903×孕中期子宫颈长度+0. 186×孕妇年龄。训练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 93(95%CI:0. 87~0. 99),该模型预测早产的最佳阈值为-1. 512,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1. 7%、81. 5%、0. 732、68. 8%、95. 7%、84. 5%;测试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 94(95%CI:0. 86~1. 00),当最佳阈值为-0. 099时,模型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 9%、90. 3%、0. 832、81. 3%、96. 5%、91. 1%。结论:以宫颈锥切术后孕妇的年龄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建立的早产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早产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外科学 宫颈肿瘤/外科学 子宫切除术 手术后期间 早产 预测 模型 理论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