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蝶呤单药治疗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吕卫国 丁志明 +3 位作者 谢幸 叶大风 陈怀增 冯素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1999年10月~2002年9月共37例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接受MTX单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并统计患者年龄、临床分期、WHO评分、先前妊娠、治疗前血清人绒毛...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单药治疗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1999年10月~2002年9月共37例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接受MTX单药治疗,收集其临床资料,并统计患者年龄、临床分期、WHO评分、先前妊娠、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达到完全缓解所需要的化疗疗程和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37例患者共接受137疗程MTX单药化疗,34例达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91.9%。37例患者中29例接受MTX单药多疗程化疗,平均疗程4.4个,完全缓解26例,完全缓解率89.7%;其中Ⅰ期患者19例,均达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100%;Ⅲ期患者10例,达完全缓解7例,完全缓解率7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8例计划给予MTX单药单疗程化疗患者,7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Ⅲ期患者追加1疗程MTX后达完全缓解。137疗程出现严重毒副反应7疗程,其发生率5.1%。经随访仅1例单疗程化疗患者在化疗结束后6个月复发,完全缓解后复发率2.7%。结论MTX单药治疗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安全、有效的,部分患者仅单疗程化疗即可达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甲氨蝶呤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重视高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初始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幸 李晓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8-410,共3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组与妊娠相关、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IHM)、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是一组与妊娠相关、起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罕见恶性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hydatid-iform mole,IHM)、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CC)、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PSTT)和上皮性滋养细胞肿瘤(epithelioid trophoblastic tumor,ETT),这些恶性肿瘤可以在任何形式的妊娠之后发生。过去认为是良性肿瘤样生长的不典型胎盘部位结节(atypical placental site nodule,APSN)现在被发现可进一步转变为PSTT或者ETT、或者共存于PSTT、ETT病变中,因此也被归于GTN[1],其治疗同PSTT和E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初始治疗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高危 胎盘滋养细胞 侵蚀性葡萄胎 PSTT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粘液性肿瘤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微卫星不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怀增 叶大风 +2 位作者 谢幸 胡旻 吕卫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观察卵巢粘液性肿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间的关系。方法1995~200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块共107例(恶性49例,交界性35例和良性23例)。选取BAT-25、BAT-26、BAT-40... 目的观察卵巢粘液性肿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间的关系。方法1995~200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块共107例(恶性49例,交界性35例和良性23例)。选取BAT-25、BAT-26、BAT-40、D5S346、D17S250和D2S1236个位点用PCR法进行MSI分析;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hMLH1启动子甲基化。结果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的hMLH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3%(1/23)、14.3%(5/35)和36.7%(18/49)。其中恶性组与交界性、良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3和P=0.004),交界性和良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38);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的MSI表型阳性率分别为4.3%(1/23)、8.6%(3/35)和16.3%(8/49),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75%(9/12)MSI表型阳性的肿瘤存在hMLH1启动子甲基化,MSI表型阴性的肿瘤中84.2%(80/95)不存在hMLH1启动子甲基化,MSI表型阳性和hMLH1启动子甲基化之间显著相关(P=0.000),在恶性组和交界性组中两者均存在相关性(P=0.004,P=0.047)。结论卵巢粘液性肿瘤存在hMLH1启动子甲基化,且可能是造成MSI表型阳性的主要因素,两者可能在卵巢粘液性囊腺癌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粘液性肿瘤 错配修复基因 甲基化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卫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3-405,共3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好发于年轻妇女,临床相对少见,是一种对化疗高度敏感的实体肿瘤,预后相对较好。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组织学上可分为:①GTN:包括绒毛...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好发于年轻妇女,临床相对少见,是一种对化疗高度敏感的实体肿瘤,预后相对较好。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组织学上可分为:①GTN:包括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②葡萄胎妊娠:包括完全性、部分性和侵蚀性葡萄胎;③非肿瘤病变;④异常(非葡萄胎)绒毛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组织学分类 葡萄胎妊娠 非肿瘤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Ki-67双重染色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异常分流中的应用
5
作者 蒋竹君 李晓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4-546,共3页
子宫颈癌三级预防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重要路径,其中二级预防包括基于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和癌前病变的适当治疗。然而,现阶段子宫颈癌二级预防各环节仍面临着重要挑战。首先,基于高危型人乳... 子宫颈癌三级预防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WHO)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的重要路径,其中二级预防包括基于人群的子宫颈癌筛查、阴道镜检查和癌前病变的适当治疗。然而,现阶段子宫颈癌二级预防各环节仍面临着重要挑战。首先,基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初筛策略已逐步成为筛查的主要手段^([1]),但HR-HPV检测无法区分一过性和持续性感染,细胞学分流敏感度偏低、需要主观判断;其次,基于细胞学的初筛策略仍存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但是轻度鳞状细胞学异常使用HR-HPV分流特异度偏低、腺细胞异常的准确诊断存在困难;第三,子宫颈3型转化区增加子宫颈疾病漏诊的风险,而诊断性锥切则会导致过度治疗。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辅助检测手段优化筛查路径,既要减少对低风险女性不必要的干预,又要将检查和治疗集中在最可能受益的高危患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PV 治疗 转化区 细胞学 p16Ki-67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疗法所致卵巢损伤的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查雨欣 李阳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但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导致许多副作用,包括对女性内分泌和生育能力的影响。除了现存的卵巢保存措施,防治卵巢功能损伤更为关键。化疗致卵巢功能损伤的机制包括卵泡及支持细胞的直接凋亡... 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但其在发挥疗效的同时,也导致许多副作用,包括对女性内分泌和生育能力的影响。除了现存的卵巢保存措施,防治卵巢功能损伤更为关键。化疗致卵巢功能损伤的机制包括卵泡及支持细胞的直接凋亡、卵泡“耗竭效应”、卵巢基质和微血管损伤,并与患者初诊年龄、初始低水平抗米勒管激素、化疗药物毒性和剂量、化疗方案等因素有关。防治卵巢功能损伤的措施包括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或拮抗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氧化剂、鞘氨醇-1-磷酸、神经酰胺-1-磷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疗法和人工卵巢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以期为化疗所致卵巢损伤的防治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疗法 卵巢损伤 卵巢保护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间隙解剖观察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小峰 陈功立 +5 位作者 雷玲 吴晓梅 刘世凯 汪俊涛 胡滨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承力方向。结果:Ⅰ水平主要的坚韧韧带样结构是子宫骶韧带,其作用力方向在骶骨方向,起主要的顶端固定作用,而主韧带区域主要是血管淋巴管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缺乏坚韧结缔组织结构,其连接于髂内血管系统;Ⅱ水平阴道侧方未发现坚韧结缔组织连接于盆筋膜腱弓,盆筋膜腱弓是盆膈上筋膜的边缘,与闭孔内肌筋膜交界,表面光滑,紧贴肛提肌于近阴道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融合于阴道筋膜。游离输尿管隧道时可以发现输尿管子宫动脉交叉附近位置前后壁均有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即膀胱宫颈韧带,固定膀胱三角的两个侧角,起自宫颈阴道而终止于膀胱肌层。结论:肛提肌上方的盆底筋膜韧带支撑主要围绕阴道而成,而肛提肌以上的筋膜韧带结构呈两个平行面,可基于"阴道核心"和"双层吊床"解剖特征进行盆底重建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阴道/解剖学和组织学 骨盆底/解剖学和组织学 骨盆底/外科学 子宫脱垂/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在葡萄胎的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朱长焜 叶大风 +3 位作者 谢幸 程晓东 陈怀增 吕卫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在葡萄胎的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内切酶HpaⅡ酶切-PCR法,分析正常早孕人流绒毛、部分性葡萄胎(PM)、完全性葡萄胎(CM)和侵蚀性葡萄胎(IM)hMLH1和hMSH2启...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在葡萄胎的发生及恶变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内切酶HpaⅡ酶切-PCR法,分析正常早孕人流绒毛、部分性葡萄胎(PM)、完全性葡萄胎(CM)和侵蚀性葡萄胎(IM)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免疫组化检测hMLH1和hMSH2原位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早孕绒毛、PM、CM和IM组织中,hMLH1和hMSH2均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大多表达阴性,极少数为弱阳性。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而hMLH1和hMSH2表达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与PM、CM组织相比,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M中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80.0%(12/15)和73.3%(11/15),与PM、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MhMLH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5%(6/11),与PM、CM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4%(4/11),明显弱于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4)。CM和IM组织中hMSH2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间存在相关性(P值分别=0.001和0.039)。结论hMLH1和hMSH2的高表达对正常细胞滋养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hMLH1和hMSH2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和蛋白表达的缺失参与了葡萄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错配修复基因 启动子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OPCML基因的表达缺失和启动子甲基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晶 叶枫 +3 位作者 陈怀增 叶大风 吕卫国 谢幸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卵巢正常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上皮性癌组织和SKOV-3、3AO、CAOV3卵巢癌细胞株OPCML基因...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卵巢正常组织、良性上皮性肿瘤、上皮性癌组织和SKOV-3、3AO、CAOV3卵巢癌细胞株OPCML基因的失表达及CpG岛甲基化。结果在卵巢癌中OPCML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组织(χ2=30·108,P=0·0000)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χ2=21·162,P=0·000)。SKOV-3和CAOV3细胞未见OPCMLmRNA表达,而3AO细胞可见OPCMLmRNA表达。在卵巢癌中,启动子CpG岛尤其是HapⅡ酶切位点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χ2=13·630,P=0·0000)和良性肿瘤组织(χ2=11·797,P=0·000)。卵巢癌OPCML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和mRNA失表达呈显著相关(r=11·589,P=0·002)。SKOV-3和CAOV3细胞有内切酶位点甲基化,而3AO细胞无酶切位点甲基化。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存在OPCML基因失表达;基因启动子CpG岛,尤其是HapⅡ酶切位点的甲基化是导致OPCML基因失表达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OPCML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癌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娟 陈亚侠 +3 位作者 卢红鲜 程蓓 万小云 谢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p-ERK)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ERK的含量;收集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 目的:探讨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p-ERK)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ERK的含量;收集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对卵巢上皮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p-ERK含量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Ⅲ~Ⅳ期卵巢上皮癌组织中p-ERK含量明显高于I~II期(P<0.01),良性卵巢组织中p-ERK含量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低分化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p-ERK含量高于中、高分化(P<0.01);(3)在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中,与浆液性卵巢上皮癌组织相比,未分化腺癌组织中p-ERK含量与其相仿(P>0.05),而黏液性卵巢上皮癌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ERK含量较低(P<0.05);(4)p-ERK含量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ERK含量高的卵巢上皮癌患者生存时间短;(5)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p-ERK含量、残余灶、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以及化疗的疗程有着密切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p-ERK可能是卵巢上皮癌发病机制一个重要的调节激酶;测定p-ERK水平可能对卵巢上皮癌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卵巢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NAJB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国荣 傅云峰 +2 位作者 李艳丽 周彩云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DNAJB1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5份卵巢上皮性癌的石蜡包埋组织DNAJB1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23份正常卵巢组织、17份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3份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对... 目的:探讨DNAJB1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5份卵巢上皮性癌的石蜡包埋组织DNAJB1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23份正常卵巢组织、17份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3份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对比,用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DNAJB1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几乎不表达,在交界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7.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8.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NAJB11表达均高于其余各卵巢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均P<0.01)。在细胞分化程度为G2~G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学类型为浆液性、术前外周血CA125水平大于500 IU/L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卵巢上皮性癌组织DNAJB11蛋白表达均高于细胞分化程度为G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学类型为非浆液性癌和血CA125水平不超过500 IU/L的患者(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NAJB11强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总生存预后及无瘤生存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NAJB11蛋白强阳性表达是卵巢上皮性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NAJB11蛋白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DNAJB11蛋白强阳性表达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蛋白质组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特殊情况下葡萄胎的管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 谢幸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8-22,共5页
葡萄胎是一类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但有进一步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被视为癌前病变。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二者遗传病理学特征和恶变概率均不相同,现代分子诊断技术为其准确诊断和亚分类带来了可能。本文对... 葡萄胎是一类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但有进一步发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可能,被视为癌前病变。葡萄胎分为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二者遗传病理学特征和恶变概率均不相同,现代分子诊断技术为其准确诊断和亚分类带来了可能。本文对极早期葡萄胎的鉴别诊断、预防性化疗后的葡萄胎、葡萄胎清宫术后6个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异常、葡萄胎合并肺结节的处理、复发性葡萄胎等特殊情况下葡萄胎的管理做一综述,以期为葡萄胎的精准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P57 预防性化疗 双亲来源完全性葡萄胎 印记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的活化
13
作者 叶枫 叶大风 +2 位作者 谢幸 陈怀增 吕卫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活化的研究,探索VEGF作用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磁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离并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 目的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活化的研究,探索VEGF作用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利用磁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离并纯化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细胞因子VEGF(50ng/ml)持续刺激不同时间(0,15,30,45,60,90min)后,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blot检测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STAT-3和STAT-5磷酸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VEGF受体-2(VEGFR2)的表达,以及VEGF刺激不同时间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内磷酸化STAT-3和STAT-5有无发生转核;采用能与VEGFR2特异性结合的七肽ATWLPPR封闭VEGF与VEGFR2的结合,Westernblot观察STAT-3和STAT-5的磷酸化是否被相应阻断。结果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CD34+细胞在VEGF刺激下,STAT-3和STAT-5均发生了磷酸化,50ng/mlVEGF作用15min后,即可检测到磷酸化的STAT-3和STAT-5的表达,并分别在30和45min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到90min时均已检测不到,不同刺激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免疫细胞化学显示VEGF能诱导磷酸化STAT-3发生转核并且在作用30min时最为显著,不同刺激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而磷酸化STAT-5在VEGF刺激的各时间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造血干/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军 沈源明 +1 位作者 石海燕 吕炳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ovary-hypercalcemic type,SCCO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CO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1岁和26...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ovary-hypercalcemic type,SCCO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CO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1岁和26岁,均以腹胀为首发症状。例2术前血清总钙升高。肿瘤均位于左侧卵巢,最大径分别为21 cm和20 cm。例1术中见大网膜播散结节,术后接受BE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11周复发,5.5个月死亡。例2术后予T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13周复发,6个月死亡。镜下肿瘤以胞质稀少的小细胞呈弥漫片块样生长及散在滤泡样结构为特征,局部见"横纹肌样"大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RG1失表达。结论 SCCOHT是一类罕见的卵巢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SMARCA4编码蛋白BRG1失表达,对SCCOHT的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小细胞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小米 韩笑笑 +2 位作者 刘丽雅 胡庆红 韩丽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7-862,共6页
目的:评价子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HGNECC)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新思路。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HG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法及L... 目的:评价子宫颈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HGNECC)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新思路。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2例HGNE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相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72例HGNEC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5岁(24~71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接触性出血为主(86.1%,62/72),免疫组化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分别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CD56)81.9%(59/72)、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87.5%(63/72)、突触素(Syn)79.2%(57/72)、嗜铬粒蛋白A(CgA)52.8%(38/72),Ki-67阳性率为100%,其中Ki-67≥55%者占76.4%(55/72);(2)生存及复发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5个月(1~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42个月(2~11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38例,复发或转移者27例,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9%和51.4%;(3)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灶中单纯HGNECC癌成分、宫旁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CgA阳性及Ki-67≥55%是影响HGNE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及CgA阳性是影响HGNEC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而FIGO分期≥ⅠB3期、淋巴结阳性及Ki-67≥55%是影响HGNE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P<0.05)。结论:HGNE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接触性出血,易发生复发及转移,预后较差。FIGO分期≥ⅠB3期及淋巴结阳性是影响HGNE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gA及Ki-67是HGNECC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或可成为HGNECC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神经内分泌癌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FBXW7和FAM83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萍 程晓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carcinoma,EEC)中FBXW7、FAM83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11例EEC、5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4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BXW7、FAM83D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carcinoma,EEC)中FBXW7、FAM83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211例EEC、5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4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BXW7、FAM83D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EE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FBXW7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7.9%,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87.3%)及EEC(10.0%)。FAM83D在EEC中的阳性率为80.1%,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65.5%)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7.7%)。EEC中FAM83D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FIGO分期相关(P<0.05)。结论FBXW7和FAM83D在EEC中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EEC诊疗新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FBXW7 FAM83D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楼叶琳 周一敏 +1 位作者 鲁红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建立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宫颈锥切术史的73名孕妇妊娠病历资料,以此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 目的:建立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临床价值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有宫颈锥切术史的73名孕妇妊娠病历资料,以此为训练数据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选择宫颈锥切术后45名孕妇作为验证数据集,采用ROC曲线进行宫颈锥切术后孕妇早产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评估。结果: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孕妇,年龄(OR=1. 20,95%CI:1. 01~1. 43,P <0. 05)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OR=0. 06,95%CI:0. 01~0. 21,P <0. 01)是早产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ogit(P)=1. 408-2. 903×孕中期子宫颈长度+0. 186×孕妇年龄。训练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 93(95%CI:0. 87~0. 99),该模型预测早产的最佳阈值为-1. 512,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1. 7%、81. 5%、0. 732、68. 8%、95. 7%、84. 5%;测试数据集使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早产的AUC值为0. 94(95%CI:0. 86~1. 00),当最佳阈值为-0. 099时,模型预测早产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 9%、90. 3%、0. 832、81. 3%、96. 5%、91. 1%。结论:以宫颈锥切术后孕妇的年龄和孕中期子宫颈长度建立的早产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早产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外科学 宫颈肿瘤/外科学 子宫切除术 手术后期间 早产 预测 模型 理论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阴道流血20天,发现子宫颈异常1周
18
作者 杨亚男 陆伶佳 +2 位作者 李阳 王芬芬 陈亚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36岁,因阴道流血20天,发现子宫颈异常1周,于2022年5月22日于本院住院治疗。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呈鲜红色,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无腰痛,7天前因症状无好转,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颈中度... 1病历摘要患者,36岁,因阴道流血20天,发现子宫颈异常1周,于2022年5月22日于本院住院治疗。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呈鲜红色,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无腰痛,7天前因症状无好转,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颈中度糜烂,三合诊子宫颈呈桶状,触及直径约4 cm质硬肿块,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示:(子宫颈3、9点)慢性炎伴间质局灶腺体增生异型增生;(子宫颈6、12点)浸润性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阴道流血 腺体增生 异型增生 慢性炎 中度糜烂 子宫颈 三合诊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