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腺肌上皮肿瘤10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1
作者 陈翔宇 石海燕 吕炳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收集10例乳腺腺肌上皮肿瘤,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7~49岁,肿块最大径1.5~6.0 cm。其中8例为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收集10例乳腺腺肌上皮肿瘤,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7~49岁,肿块最大径1.5~6.0 cm。其中8例为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1例为非典型AME,1例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AME-M),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随访4~6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10例腺肌上皮肿瘤镜下均由增生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组成,以肌上皮增生为主,非典型AME中肌上皮细胞轻-中度异型,局部见核分裂象(3个/10 HPF);AME-M具有结节样区域和囊性病变区域,结节样区域肌上皮细胞中-重度异型,核分裂象较活跃(6~8个/10 HPF)并见坏死,局部见鳞状细胞癌成分,诊断为上皮-肌上皮癌,囊性区域见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并累及小叶,周围乳腺见导管原位癌成分。AME中腺上皮细胞表达CK8/18及CK7,肌上皮细胞表达p63、CD10及SMA,Ki67增殖指数均<10%;非典型AME中Ki67增殖指数40%;AME-M中上皮-肌上皮癌成分约80%,而鳞状细胞癌成分约70%。其中6例AME及1例非典型AME经Sanger测序未发现HRAS和PIK3CA热点突变,AME-M中的上皮-肌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成分经手工切割-焦磷酸测序未发现AKT1、KRAS、HRAS和PIK3CA热点突变,而在周围导管原位癌中发现了1个KRAS(c.183A>C/T,p.Q61H)热点突变。22个短串联重复位点分子遗传学分析发现上皮-肌上皮癌和乳头状鳞状细胞癌呈相同的基因型,均在D19S433位点上发生了杂合子缺失。结论AME形态多样,腺上皮和肌上皮双相增生为其组织学诊断特征,分子检测表明AME-M的克隆起源不同于并存的导管原位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肌上皮瘤 鳞状细胞癌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宋蔚青 陈晓端 陈建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 (epithelioidleiomyoma ,E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 收集 14例子宫E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机抽取同期 10例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作为对照 .。采用二步法进行actin、Des、EMA和CD10免疫... 目的 探讨子宫上皮样平滑肌瘤 (epithelioidleiomyoma ,E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方法 收集 14例子宫E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随机抽取同期 10例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作为对照 .。采用二步法进行actin、Des、EMA和CD1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子宫EL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类似上皮细胞样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 ,核呈圆形或卵圆形 ,胞质嗜伊红染色或部分伴空泡化改变似核周晕 ,也可表现为富含糖原的透明细胞。平均核分裂象 0~ 1个 /10HPF。 14例EL的actin、Des全部阳性表达 ,EMA9例阳性 ,CD10有 2例呈弱阳性。 10例子宫低度恶性间质细胞肉瘤actin、Des、EMA和CD10分别有 5例、3例、2例和 7例阳性表达。结论 子宫EL有特殊的病理形态特征 ;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上皮样平滑肌瘤 临床症状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3-HPV DNA与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在子宫颈病变中的对比研究
3
作者 顾雨佳 吕炳建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究DH3-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和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在发现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DH3-HPV DNA、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病例各1254、8... 目的:探究DH3-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和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在发现子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DH3-HPV DNA、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病例各1254、8263例,均有子宫颈活检病理随访结果。以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H3-HPV DNA和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子宫颈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子宫颈病变(HSI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DH3-HPV DNA检测阳性率75.44%(946/1254),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79.29%(6552/8263)。在年龄≥55岁女性人群中,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DH3-HPV DNA[84.70%(1583/1869)vs.76.34%(200/262),P<0.05]。DH3-HPV DNA、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LSIL^(+)的敏感度分别为90.63%(493/544)、91.79%(2953/3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3-HPV DNA 16/18、Aptima HPV E6/E7 mRNA 16/18/45分型检测LSIL^(+)特异度分别为83.94%(596/710)、85.67%(4323/5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3-HPV DNA、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HSIL+的敏感度分别为93.94%(124/132)、97.51%(782/8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ima HPV E6/E7 mRNA 16/18/45分型检测HSIL+特异度83.50%(6230/7461),显著高于DH3-HPV DNA 16/18分型检测81.02%(909/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3-HPV DNA与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子宫颈病变中敏感度相似,而Aptima HPV E6/E7 mRNA分型检测HSIL+的特异度高于DH3-HPV DNA分型检测;55岁以上女性,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高于DH3-HPV DNA,可能提示该年龄段人群HPV整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 人乳头瘤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飞 陈晓端 赵承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 (EG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6例子宫颈点活检的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并对 8例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组织学共同特点表现为 :子宫颈腺体增生活跃 ,腺结构密集 ,新...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 (EG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6例子宫颈点活检的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并对 8例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组织学共同特点表现为 :子宫颈腺体增生活跃 ,腺结构密集 ,新生小腺体增多 ,腺上皮呈乳头状或丛状突入腺腔 ,呈单层或假复层结构 ,腺上皮细胞出现异型性。子宫颈细胞学涂片 4例考虑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 ,12例为良性变异。随访 8例 ,5例高级别腺体异型增生中 4例进展为子宫颈腺癌 ,3例低级别腺体异型增生中 1例进展为子宫颈腺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 细胞学技术 子宫颈腺体异型增生 E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常见病理诊断问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8-810,共3页
2014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出版,在总结了10余年来妇科肿瘤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妇科肿瘤分类进行了新的诠释。本文结合新分类,对卵巢上皮性肿瘤常见病理诊断问题做一简单介绍,以提... 2014第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出版,在总结了10余年来妇科肿瘤病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妇科肿瘤分类进行了新的诠释。本文结合新分类,对卵巢上皮性肿瘤常见病理诊断问题做一简单介绍,以提高大家对病理诊断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肿瘤 诊断问题 病理学 临床意义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WHO分类 肿瘤病因学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型子宫颈原位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文珊 石海燕 吕炳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原位腺癌(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 in situ,g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颈gAI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44岁,因子宫颈接触性出血在本院行阴道镜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原位腺癌(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 in situ,gAI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子宫颈gAIS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44岁,因子宫颈接触性出血在本院行阴道镜子宫颈活检,并在外院接受宫颈锥形切除手术。例2,56岁,因伴发子宫腺肌症接受子宫全切术。镜下于子宫颈黏膜内见异型腺体原位灶性分布,例2呈多中心分布。部分腺体内见微乳头状突起。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亮。例1细胞异型性较小,例2异型性较明显。免疫表型:2例MUC-6均阳性,p16、Pax-2、ER、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30%~40%。例2 p53弥漫强阳性(“突变型”表达)。2例HPV E6/E7 mRNA检测均阴性。例1术后随访4个半月,例2术后随访5个月,预后良好。结论子宫颈gAIS是一类少见的具有胃型分化特征的非HPV相关性子宫颈腺上皮原位病变,其临床转归仍待观察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原位癌 腺癌 非HPV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地塞米松预防大鼠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发生 被引量:3
7
作者 柯庆宏 陈建华 +2 位作者 郑树森 俞军 梁廷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大鼠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预防作用及机理。方法:通过皮下注射长效尿崩停针和腹腔注射2.5%葡萄糖液诱导大鼠低钠血症3 d,第4天腹腔注射1 m o l/L氯化钠液(高渗盐水)快速补钠的方法诱导大鼠CPM模型。DEX早期治...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大鼠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预防作用及机理。方法:通过皮下注射长效尿崩停针和腹腔注射2.5%葡萄糖液诱导大鼠低钠血症3 d,第4天腹腔注射1 m o l/L氯化钠液(高渗盐水)快速补钠的方法诱导大鼠CPM模型。DEX早期治疗组大鼠在注射高渗盐水同时肌注5 m g/kg DEX;DEX延迟治疗组大鼠在注射高渗盐水后24 h肌注5 m g/kg DEX;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在注射高渗盐水同时肌注生理盐水;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脑组织脱髓鞘病变发生情况;测定脑内伊文思兰(EB)的含量变化;W estern b lot印迹法测定脑内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通过诱导低钠血症、快速补钠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CPM模型。DEX早期治疗组、DEX延迟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3组大鼠在快速补钠后0 h时点,脑内E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生理盐水治疗组大鼠在快速补钠后6 h,脑内EB含量比0 h时点明显增加(P<0.05),24 h达高峰,同时脑内iNOS在快速补钠后3 h开始表达增强,36 h仍呈较强表达,脱髓鞘发生率为66.7%。DEX早期治疗组大鼠快速补钠后脑内EB含量及iNOS表达,均较同时点生理盐水治疗组明显下降,未见明显脱髓鞘病变。DEX延迟治疗组脱髓鞘病变发生率为75%,与生理盐水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用DEX能够通过保护血脑屏障和抑制脑内iN-OS表达,起到预防CPM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药物疗法 地塞米松/治疗应用 血脑屏障 一氧化氮合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FHIT基因表达与杂合性丢失 被引量:4
8
作者 石海燕 陈晓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 2个微卫星位点D3S130 0和D3S12 34,对 5 6例经显微切割分离肿瘤组织的原发性子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 ...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 2个微卫星位点D3S130 0和D3S12 34,对 5 6例经显微切割分离肿瘤组织的原发性子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D3S130 0和D3S12 34的LOH发生率分别为 36 2 % (17/ 4 7)、32 7% (16 /4 9) ,5 2 % (2 9/ 5 6 )的子宫颈癌组织至少在一个位点存在LOH。 5 7 1%的子宫颈癌FHIT表达减弱或缺失 ,其中 71 9%存在FHIT基因LOH ,FHIT低表达与FHIT基因LOH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1)。子宫颈鳞癌组织的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率均高于腺癌 (6 4 3%vs 14 3% ,6 9 0 %vs 2 1 4 % ,P <0 0 5 )。子宫颈鳞癌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 GO分期均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FHIT基因 基因表达 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NAJB1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国荣 傅云峰 +2 位作者 李艳丽 周彩云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DNAJB1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5份卵巢上皮性癌的石蜡包埋组织DNAJB1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23份正常卵巢组织、17份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3份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对... 目的:探讨DNAJB1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5份卵巢上皮性癌的石蜡包埋组织DNAJB1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23份正常卵巢组织、17份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3份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对比,用X^2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DNAJB11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中几乎不表达,在交界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7.7%,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8.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DNAJB11表达均高于其余各卵巢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均P<0.01)。在细胞分化程度为G2~G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组织学类型为浆液性、术前外周血CA125水平大于500 IU/L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中,卵巢上皮性癌组织DNAJB11蛋白表达均高于细胞分化程度为G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学类型为非浆液性癌和血CA125水平不超过500 IU/L的患者(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NAJB11强阳性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总生存预后及无瘤生存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NAJB11蛋白强阳性表达是卵巢上皮性癌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DNAJB11蛋白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DNAJB11蛋白强阳性表达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病理学 蛋白质组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样间质肉瘤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飞 陈晓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肉瘤 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切除、电动粉碎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帅 王文文 +1 位作者 吕炳建 石海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4-1125,共2页
患者女性,29岁,G0P0,因扪及腹部包块1个月余于2013年12月2日入院。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双侧卵巢表面低回声,盆腔多发低回声结节,盆腔积液。盆腔核磁共振提示:盆腔多发结节伴盆腔积液,病灶累及膀胱子宫窝、道格拉窝、肠系膜根部、双侧附... 患者女性,29岁,G0P0,因扪及腹部包块1个月余于2013年12月2日入院。B超示:子宫多发肌瘤,双侧卵巢表面低回声,盆腔多发低回声结节,盆腔积液。盆腔核磁共振提示:盆腔多发结节伴盆腔积液,病灶累及膀胱子宫窝、道格拉窝、肠系膜根部、双侧附件,首先考虑盆腔恶性肿瘤,转移瘤可能(图1)。实验室检查:血清CA125轻微升高(81.0 U/mL),CEA、CA199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病 腹膜播散性 粉碎术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军 沈源明 +1 位作者 石海燕 吕炳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ovary-hypercalcemic type,SCCO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CO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1岁和26...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ovary-hypercalcemic type,SCCO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CCO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1岁和26岁,均以腹胀为首发症状。例2术前血清总钙升高。肿瘤均位于左侧卵巢,最大径分别为21 cm和20 cm。例1术中见大网膜播散结节,术后接受BE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11周复发,5.5个月死亡。例2术后予T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13周复发,6个月死亡。镜下肿瘤以胞质稀少的小细胞呈弥漫片块样生长及散在滤泡样结构为特征,局部见"横纹肌样"大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RG1失表达。结论 SCCOHT是一类罕见的卵巢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SMARCA4编码蛋白BRG1失表达,对SCCOHT的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小细胞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微乳头状特征的子宫颈腺癌伴广泛淋巴结转移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易玲 唐兰兰 +1 位作者 石海燕 吕炳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7-1148,共2页
患者,32岁,孕4产2,因“反复出现性交后出血1年余”就诊。门诊HPV检查示:HPV16/18阳性,TCT检测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镜活检病理报告:子宫颈浸润性癌,首先考虑腺癌。入院后妇科检查:子宫颈后唇可见直径约3 cm的菜花样肿块。术前... 患者,32岁,孕4产2,因“反复出现性交后出血1年余”就诊。门诊HPV检查示:HPV16/18阳性,TCT检测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阴道镜活检病理报告:子宫颈浸润性癌,首先考虑腺癌。入院后妇科检查:子宫颈后唇可见直径约3 cm的菜花样肿块。术前血清CA1255189.0 U/mL、CA19961.6 U/mL。盆腔MRI示:子宫颈后壁肿块大小2.7 cm×1.5 cm×3.3 cm,盆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子宫颈癌可符(ⅢC2期、MR分期)。颈部B超示:左侧锁骨上见多个淋巴结肿大,较大者1.6 cm×1.1 cm×1.0 cm。B超引导下左侧锁骨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报告:发现小团可疑癌细胞。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腺癌 HPV 微乳头 基因突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颖 陈晓端 周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3例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总结其临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3例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7~59岁,平均48.3岁,3例均为FIGOⅠA期。3例均含有典型的子宫内膜样癌形态结构伴有鳞状分化,肿瘤组织学分级Ⅰ级2例、Ⅱ级1例。另外,10%~50%区域可见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组织成分。免疫表型:性索样区CK(局灶+),β-catenin(核+),2例ER、PR均(-),1例ER、PR(散在+),EMA、CD10、inhibin、SMA、CgA、Syn均(-),Ki-67增殖指数2%~5%。网状纤维染色显示性索样区呈巢团状分布。3例患者随访时间5~51个月(平均22.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样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具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相对较好的预后,其可能来源于上皮-间质转化,但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样癌 性索样结构 玻璃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