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嵌合抗原受体技术免疫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晓军 赵海招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1-525,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单链抗体的可变区和T细胞信号分子的融合蛋白,它使T细胞可以通过非MHC限制性的方式识别特异性抗原,发挥杀伤作用。目前,CAR的信号域已从第一代的单一信号分子发展为包含CD28、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多信号结构域(第二...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单链抗体的可变区和T细胞信号分子的融合蛋白,它使T细胞可以通过非MHC限制性的方式识别特异性抗原,发挥杀伤作用。目前,CAR的信号域已从第一代的单一信号分子发展为包含CD28、4-1BB等共刺激分子的多信号结构域(第二、三代),在体内的存在时间及杀伤能力明显增强。利用靶向CD19和CD20的CAR修饰的T细胞进行过继输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临床试验表明第二代CAR的抗肿瘤能力较第一代CAR明显增强,对于复发及难治性B系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同时,CAR技术也正研究用于骨髓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等领域。在治疗安全性方面,目前临床试验中大部分患者对CAR治疗耐受性良好,但学者们对CAR可能引起插入突变、脱靶效应和炎症反应等不良反应也不无忧虑。本文就CAR技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血液系统肿瘤 免疫治疗 CD19 CD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亲缘异基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二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汤永民 宋华 +8 位作者 杨世隆 石淑文 魏健 陈英虎 张玲燕 陈文君 陆亚红 沈红强 钱柏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6-628,共3页
关键词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异基因骨髓 儿童白血病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亲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汤永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5-708,共4页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儿科临床上少见但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分家族性、继发性和肿瘤相关性3种类型。其病因复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证据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编码免疫应答功能...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儿科临床上少见但病情凶险、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分家族性、继发性和肿瘤相关性3种类型。其病因复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证据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编码免疫应答功能相关的蛋白基因缺陷有关,其基本发病机制是在免疫缺陷的基础上,伴有感染、肿瘤及坏死组织细胞等抗原的诱发下,导致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进而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发生吞噬现象和多脏器损伤。HLH-2004诊疗指南是当前诊治HLH的主要方法,细胞因子的快速测定有助于HLH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 早期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迪 汤永民 +2 位作者 徐晓军 沈红强 钱柏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52-958,共7页
本研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MLLSC)的水平,分析AML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含量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之间的关联。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分别测定初诊AML、AL... 本研究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儿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MLLSC)的水平,分析AML患儿缓解后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含量与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之间的关联。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分别测定初诊AML、ALL和缓解AML、ALL及对照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中AMLLSC(CD34+CD38-CD123+)表型阳性细胞的含量及AML患儿缓解后MRD水平。结果表明:初诊AML、ALL及对照组患儿骨髓MNC中AMLLSC或AMLLSC相同表型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为166(14-1459)细胞/10万细胞、7(0-560)细胞/10万细胞和0(0-6)细胞/10万细胞,未缓解AML患儿骨髓MNC中AMLLSC的中位含量为36(5-224)细胞/10万细胞,缓解AML、ALL患儿骨髓MNC中AMLLSC或AMLLSC相同表型细胞的中位含量分别为6(0-41)细胞/10万细胞和10(0-105)细胞/10万细胞,缓解期AML患儿AMLLSC含量与同期MRD水平呈负相关(r=-0.466,p=0.006)。结论:初诊AML患儿骨髓细胞中存在AMLLSC,缓解后AMLLSC含量明显减少,维持一个较低水平;在初诊ALL患儿骨髓细胞中也存在AMLLSC(CD34+CD38-CD123+)相同表型细胞,缓解后AMLLSC相同表型细胞含量没有明显变化;AML患儿缓解后AMLLSC含量与MRD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表面标记 CD123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不同病期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沈红强 汤永民 +4 位作者 宋华 石淑文 杨世隆 徐卫群 钱柏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44-648,共5页
为了了解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初诊及治疗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对APL诊断和预后的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中PML/RARα... 为了了解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初诊及治疗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对APL诊断和预后的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APL与CML慢性期都高表达MPO、CD13和CD33,而几乎不表达CD34、HLA-DR及T,B淋巴系列标志。有14.5%的APL患者表达CD56,有48.2%的APL患者表达CD15,CD15在APL的表达明显低于CML慢性期(48.2%vs95.2%,P<0.01)。有78.3%的APL患者表达CD117,而在CML慢性期不表达CD117。CD11b在APL的表达率仅为16.9%,而在CML慢性期几乎都表达CD11b。有72.3%的APL患者呈CD117+CD11b-表型,而在CML慢性期患者细胞中均未见此表型,它几乎均呈CD117-CD11b+表型。11例表型为CD117+CD11b-的APL患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在2个月以后CD117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小于5%,同时细胞高表达CD11b,呈CD117-CD11b+表型。检测31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25例该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0.6%,其中16例(64%)为PML/RARα基因L型,9例(36%)为S型。16例PML/RARα融合基因L型APL患者CD117表达有14例(87.5%),9例S型CD117表达有4例(44.4%),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APL患者CD117表达有2例(33.3%)。结论CD117/CD11b表型分析有助于APL与其它AML亚型及CML慢性期细胞的鉴别,CD117+CD11b-表型有助于APL细胞和APL患者缓解恢复期的良性髓系增生细胞的区分,对APL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17/CD11b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PML/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标鼠抗人CD14单克隆抗体2F9-FITC的研制及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宁铂涛 汤永民 +7 位作者 沈红强 张玲燕 杨世隆 陈英虎 宋华 石淑文 钱柏芹 徐卫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7-171,190,共6页
目的研制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直标单克隆抗体2F9-FITC,用于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诊断。方法2F9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2F9腹水的制备、纯化、纯度鉴定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参考改良Marsshall氏法,制备FITC标记的... 目的研制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直标单克隆抗体2F9-FITC,用于白血病的免疫分型诊断。方法2F9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2F9腹水的制备、纯化、纯度鉴定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参考改良Marsshall氏法,制备FITC标记的2F9-FITC单抗;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单抗亚型,比较2F9-FITC和标准CD14-FITC在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制备了大量高纯度的IgG1κ亚型2F9单抗,成功研制了直标单抗2F9-FITC,A495/A280比值为0.44;2F9-FITC与CD14-FITC在单核细胞上反应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84.50%及90.08%,而在淋巴细胞仅为0.52%和1.01%;2F9-FITC与标准CD14-FITC在各类白血病细胞上的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差异不显著(n=23,t=0.922,P=0.367)。结论研制的2F9-FITC能够替代进口的同类高质量单抗试剂,用于单核细胞相关性白血病的免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抗原 CD14 异硫氰酸荧光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41例诊断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石淑文 潘斌华 +5 位作者 汤永民 宋华 杨世隆 魏健 徐卫群 罗春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男20例,女21例;中位年龄2岁(23d~13岁),均符合诊断标准。2例继发严重心脏并发症。应用流... 目的探讨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中男20例,女21例;中位年龄2岁(23d~13岁),均符合诊断标准。2例继发严重心脏并发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细胞因子9例,结果白介素2、4、6和肿瘤坏死因子正常或轻度增高,白介素10和γ干扰素均增高或显著增高,显著增高与预后不良有关。随访时间3个月~5年,至今好转或治愈23例(占56.1%),死亡11例(占26.8%),失访7例(占17.0%)。结论小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病年龄多数较小,病死率高,可见严重心脏并发症;白介素10和γ干扰素显著增高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并发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CD14新克隆ZCH-7-2F9单抗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宁铂涛 汤永民 +2 位作者 曹江 沈红强 钱柏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获取抗人CD14单克隆抗体(单抗)ZCH-7-2F9(简称2F9)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为2F9单链抗体(ScFv2F9)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复苏2F9和NS-1细胞株,并亚克隆2F9细胞株,从其最佳克隆93A10提取总RNA,RQ1 RNase-Free DNase处... 目的:获取抗人CD14单克隆抗体(单抗)ZCH-7-2F9(简称2F9)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为2F9单链抗体(ScFv2F9)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复苏2F9和NS-1细胞株,并亚克隆2F9细胞株,从其最佳克隆93A10提取总RNA,RQ1 RNase-Free DNase处理污染的DNA,与NS-1细胞进行同步对照,通过RT-PCR,扩增获得2F9单抗VL基因和VH基因,分别克隆入pGEM○R-T Easy载体,然后转化DH5α细菌,酶切鉴定并纯化阳性重组子,测序后进行在线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2F9单抗VL基因全长321 bp,编码107个氨基酸,归属于小鼠Ig的Vκ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VL含有明确的4个框架区(FR)和3个抗原决定簇互补区(CDR),在第23位和第88位为半胱氨酸,是与抗体二硫键形成有关的两种特征性氨基酸;其VH基因全长360 bp,编码120个氨基酸,归属于小鼠Ig的VH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VH含有明确的4个框架区和3个抗原决定簇互补区,在第22位和第96位为半胱氨酸,是与抗体二硫键形成有关的两种特征性氨基酸。结论: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分别是2F9单抗的VL和VH基因,为2F9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 抗原 CD14 序列分析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遗传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人CD14单链抗体ScFv2F9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9
作者 宁铂涛 汤永民 +2 位作者 曹江 沈红强 钱柏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构建ZCH-7-2F9(简称2F9)单链抗体(ScFv2F9)原核表达载体,获得活性目的蛋白,为2F9免疫毒素及其它类型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VH2F9、VL2F9、(G4S)3基因序列以及pIVEX2.3-MCS空载体多克隆位点内切酶位点NdeI和SmaI... 目的:构建ZCH-7-2F9(简称2F9)单链抗体(ScFv2F9)原核表达载体,获得活性目的蛋白,为2F9免疫毒素及其它类型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VH2F9、VL2F9、(G4S)3基因序列以及pIVEX2.3-MCS空载体多克隆位点内切酶位点NdeI和SmaI的核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高保真的Taq酶,通过重叠延伸拚接法(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扩增克隆到ScFv2F9基因,T-A克隆、测序核实后克隆到pIVEX2.3-MCS空载体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菌株E.coli BL21star(DE3)plysS,IPTG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镍树脂纯化后体外复性浓缩,流式细胞术观察其识别和结合CD14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ScFv2F9的原核表达载体pIVEX2.3-MCS/ScFv2F9;对大肠杆菌的包涵体进行纯化复性,其复性率为32.6%;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到复性ScFv2F9对亲本单抗2F9-FITC有部分的阻滞效果,复性ScFv2F9阻滞1次后阳性细胞百分数、平均荧光强度(MFI)和高峰频道(peakCh)分别下降了11.73%、11.96%和31.57%,阻滞2次后分别下降了26.44%、21.75%和42.11%。结论:ScFv2F9在原核细胞中获得成功表达,复性后目的蛋白对人CD14有一定的识别和结合能力,为2F9单抗的进一步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14/免疫学 原核细胞 大肠杆菌 重组 遗传 抗体 单克隆 流式细胞术 质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新单克隆抗体ZCH-2B8a的表达谱分析及其意义
10
作者 汤永民 郭莉 +4 位作者 杨世隆 沈红强 钱柏芹 张怡 张海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90-994,共5页
ZCH-2B8a(IgG2a)是作者研究室最近采用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KG1a作为免疫原自行研制的鼠抗人造血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提交第8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HLDA8)鉴定。根据HL-DA8总部反馈信息表明,该抗体识别的抗原性... ZCH-2B8a(IgG2a)是作者研究室最近采用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系KG1a作为免疫原自行研制的鼠抗人造血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提交第8届国际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协作组会议(HLDA8)鉴定。根据HL-DA8总部反馈信息表明,该抗体识别的抗原性质不明,后者属国际上尚未认识的血细胞膜新的分化抗原。本研究旨在分析ZCH-2B8a单克隆抗体与正常人外周血细胞成分、骨髓及G-CSF动员的外周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和血液肿瘤细胞系的反应规律及其意义。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2B8a抗体与正常及恶性肿瘤细胞表面的反应性,每种细胞成分重复实验3次,以阳性细胞数≥20%为阳性。结果表明:2B8a抗原在外周血B细胞上表达(3/3例,平均阳性细胞数为26.29%),而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不表达(0/3例);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上阳性表达均为2/3例,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是23.72%和59.84%;在DC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均不表达(0/3例)。2B8a抗原在骨髓CD34+细胞上的阳性表达是3/3例,平均阳性细胞数39.33%,而在G-CSF动员的外周血CD34+细胞上的阳性表达仅1/3例,平均阳性细胞数为1.25%。2B8a抗原在B系细胞系Raji、SMS-SB、Nalm-6和Nall-1上的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98.78%、98.61%、94.93%和5.68%;在T系细胞系Molt-3上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为31.40%,而在Molt-4、JM和CCRF-CEM细胞上不表达;在髓系细胞系U937、Meg-01、HL-60、K562、KG1a和HEL92.1.7上的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7.78%、33.40%、29.70%、28.19%、16.23%和8.02%;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KCNR、BE、LAN-1和SK-N-AS细胞以及结肠癌细胞系HR8348细胞上均不表达,而在羊膜细胞系FL细胞上呈一定的阳性表达,平均阳性细胞数为45.03%。结论:在正常外周血,2B8a抗体主要与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反应,在骨髓和外周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性;在细胞系上,2B8a抗体主要与B系细胞系、单核巨噬细胞系及上皮性肿瘤细胞系反应,提示该抗体有可能用于上述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CH-288a抗体 白细胞单克隆抗体 造血干/祖细胞 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单抗ZCH-7-2D3与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郭莉 汤永民 +4 位作者 沈红强 钱柏芹 宁铂涛 张海忠 张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观察新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ZCH-7-2D 3单克隆抗体(单抗)与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 45设门和多色流式细胞术,对经30余种标准单抗业已定型的100例白血病患者新鲜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标本... 目的:观察新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ZCH-7-2D 3单克隆抗体(单抗)与白血病细胞的反应性及其在白血病免疫学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D 45设门和多色流式细胞术,对经30余种标准单抗业已定型的100例白血病患者新鲜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2D 3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病例中的阳性率(10/31)明显低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 L)(39/55,P<0.01);2D 3在3例B系/髓系混合型白血病病例中均有表达,而在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 L)中不表达,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中阳性率(3/5)与B系ALL病例中的阳性率(9/28)差异无显著意义(P=0.2389)。2D 3在ALL各免疫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5632);在AM L各亚型中除2例AM L-M 6患者不表达外,其余AM L亚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抗2D 3主要与AM L细胞反应,但在识别白血病细胞分化阶段上未发现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单克隆抗体 流式细胞术 免疫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行脐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12
作者 张超琅 高建娣 +1 位作者 魏林琳 奚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1-43,共3页
总结3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植入前综合征的护理;精准使用免疫抑制剂,做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做好安全护理;进行多种形式健康宣教,提升家庭照护能力... 总结3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植入前综合征的护理;精准使用免疫抑制剂,做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做好安全护理;进行多种形式健康宣教,提升家庭照护能力。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1~8个月,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黏多糖贮积症 Hurler综合征 脐血 造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丽霞 汤永民 +4 位作者 顾伟忠 汤宏峰 钱柏芹 沈红强 罗春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建立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为药物进行体内靶向杀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裸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观察小鼠症状,记录发病时间,取其各个组织做病理检查,了解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小鼠... 目的:建立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为药物进行体内靶向杀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裸鼠用环磷酰胺预处理后,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观察小鼠症状,记录发病时间,取其各个组织做病理检查,了解肿瘤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小鼠注射肿瘤细胞(19.4±0.55)d后出现严重消瘦、脊柱侧弯和弓背症状,平均死亡时间(24.75±0.87)d;病理切片观察到小鼠骨髓、肝、脾、肾、脑膜、脑实质、卵巢、肺都有肿瘤细胞浸润,部分肝脾组织出现坏死。结论:采用裸鼠成功建立了急性B淋巴细胞系白血病的动物模型,为靶向治疗白血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细胞 急性 疾病模型 动物 白血病 环磷酰胺/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初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洁 汤永民 +8 位作者 石淑文 宋华 杨世隆 魏健 赵芬英 潘斌华 徐卫群 张玲燕 茅君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寻找可能相关的病因学证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43例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目的探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及预后特点,寻找可能相关的病因学证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43例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43例患儿中,<2岁31例(占72.09%);最常见的主诉是体表肿块(22例,占51.16%),高于发热、皮疹及其他主诉(P<0.05);初诊时血液系统受累39例(占90.70%),明显高于其他系统(P<0.01);11例初诊时EBVIgG阳性(25.58%);15例初诊时CRP升高(34.88%),9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异常(20.93%)。结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以侵犯全身各个含有网状内皮组织的器官,临床表现各异,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紊乱等有关,详尽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在诊治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高表达OCT4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郭晓萍 陈燕飞 +4 位作者 陈萍 潘劲 应培挺 赵宁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3-1530,共8页
目的:探讨异位高表达OCT4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Anti-CD3/CD28单克隆抗体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白介素(IL)2体外刺激培养的T细胞1周。建立异位高表达... 目的:探讨异位高表达OCT4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使用Anti-CD3/CD28单克隆抗体体外激活T淋巴细胞,白介素(IL)2体外刺激培养的T细胞1周。建立异位高表达OCT4的MSC(MSC-OCT4)与活化T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收集共培养1周后的上清液,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水平。收集共培养1周后的淋巴细胞,通过Countstar软件进行计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及活化T细胞亚群的比例后,计算出绝对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与对照单独T细胞培养组相比,MSC及MSC-OCT4均能显著抑制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增殖。与MSC相比,MSC-OCT4能更好地抑制CD3^(+)CD8^(+)T细胞增殖(P=0.049),且主要抑制早期T细胞活化。与对照单独T细胞培养组相比,MSC及MSC-OCT4均能显著下调细胞因子IL-2和γ干扰素水平。与T细胞共培养1周后,MSC与MSC-OCT4组细胞因子IL-6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MSC组相比,MSC-OCT4组在共培养1周后活细胞数更高(P=0.019),且能耐受更高浓度丝裂霉素C的抑制增殖作用。结论:MSC及MSC-OCT4在体外均能抑制IL-2刺激的T细胞增殖及活化,过表达OCT4后MSC能更强地抑制CD3^(+)CD8^(+)T细胞增殖,且具有更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可能具有更好更持久地调节Th1/Th2造血因子平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录因子 OCT4 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OCT4基因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iPSC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郭晓萍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6-1095,共10页
目的:探讨OCT4基因过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SC)i PSC相关转录因子(c MYC、KLF4、LIN28、NANOG、SOX2)表达的影响,为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角度探索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 目的:探讨OCT4基因过表达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SC)i PSC相关转录因子(c MYC、KLF4、LIN28、NANOG、SOX2)表达的影响,为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角度探索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OCT4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上述表达质粒导入第3-4代hBMMSC,分别通过PCR及流式细胞术对OCT4 mRNA和OCT4蛋白的过表达进行验证,然后经G418抗性加压下有限稀释和连续亚克隆的方法筛选出稳定表达OCT4的细胞(hBMMSC-OCT4),分别通过RT-PCR和流式细胞术测定iPSC相关转录因子(cMYC、KLF4、LIN28、NANOG、S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OCT4过表达对iPSC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OCT4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OCT4;通过有限稀释和连续亚克隆的方法筛选出稳定表达OCT4的细胞(hBMMSC-OCT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OCT4的平均表达阳性率从未转染时的(3.03±1.49)%增加至稳定表达时的(95.46±1.40)%;RT-PCR证实了OCT4基因的高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的对照组MSC相比,OC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从瞬时转染时的2.75倍增加至稳定转染时的6.23倍,OCT4蛋白的平均表达阳性率从瞬时转染时的(36.36±0.28)%(d 4)升高至稳定转染时的(96.25±1.38)%(d 96)。hBMMSC-OCT4细胞高水平表达干性转录因子(cMYC、KLF4、LIN28、NANOG、SOX2),其平均表达量分别从未转染时的(1.12±0.47)%、(0.84±0.30)%、(2.14±0.79)%、(0.63±0.37)%和(14.34±2.44)%增加至(80.65±4.75)%、(73.03±4.70)%、(68.08±3.05)%、(39.39±1.85)%和(91.45±4.56)%,与RT-PCR结果一致,且NANOG和SOX2的表达水平与OCT4的平均表达量呈正相关(OCT4 vs NANOG:r=0.7802,OCT4vs SOX2:r=0.4981;NANOG vs SOX2:r=0.7426)。结论:获得了稳定表达OCT4的细胞(hBMMSC-OCT4),过表达OCT4可上调hBMMSC干性转录因子(cMYC、KLF4、LIN28、NANOG、SOX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OCT4 过表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应培挺 翁雯雯 汤永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02-1906,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但在靶向杀伤特异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为解决CAR-T细胞疗法所存在的问题在CAR基因结构优...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在复发难治性血液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疗效,但在靶向杀伤特异性、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为解决CAR-T细胞疗法所存在的问题在CAR基因结构优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阐述CAR基因中胞外结构域、跨膜区和胞内结构域的优化以及新型CAR基因设计,为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结构优化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