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技术在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胡书奇 吕成杰 +8 位作者 韩一江 赵晓霞 赖登明 马东 王鹏 陈锐 秦琪 钭金法 黄寿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因...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资料,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因十二指肠梗阻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新生儿病例资料,根据体重分为正常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和极低出生体重组,监测手术相关指标以及CO2气腹前后的血气指标。结果低出生体重组16例(男4例,女12例),极低出生体重组6例(男4例,女2例),正常出生体重组20例(男10例,女10例)。三组术中出血量(F=0.1,P=0.905)、手术时间(F=0.636,P=0.535)、术后拔管时间(F=1.244,P=0.299)、术中体温(F=1.303,P=0.2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出生体重(F=5.681,P=0.007)、初次喂养到全量喂养时间(F=11.638,P<0.001)、术中体温波动(F=18.0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各组患儿CO2气腹建立前后血气中pH值、PaCO2、PaO2、SO2、HCO-3、SBE值均有变化。气腹建立后,患儿血气中pH值均降低,PaCO2均上升。结论腹腔镜技术在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术中要尤其关注出血量,加强体温监测,关注CO2气腹对血气的影响并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梗阻/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酸在胆道闭锁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昊 韩一江 +1 位作者 高志刚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5-749,共5页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消化脂质、调节肠道微生物以及调控代谢等生理功能。胆道闭锁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具有两亲性,亲水性较低的胆汁酸通常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在胆道闭锁病理状态下,胆汁酸本身的细... 胆汁酸作为胆汁的主要成分,具有消化脂质、调节肠道微生物以及调控代谢等生理功能。胆道闭锁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具有两亲性,亲水性较低的胆汁酸通常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在胆道闭锁病理状态下,胆汁酸本身的细胞毒性被放大,此为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熊去氧胆酸为代表的亲水性较高的胆汁酸则能明显改善肝功能,这一特性目前已被应用于胆道闭锁的治疗。血清胆汁酸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这对于判断肝损伤程度有一定作用。本文综述胆汁酸的毒性作用与胆道闭锁病理生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简要介绍目前胆道闭锁诊断与治疗过程中与胆汁酸密切关联的方案与措施,为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胆汁酸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鹏 黄寿奖 +8 位作者 吕成杰 赖登明 赵晓霞 胡书奇 马东 陈锐 方舒 韩一江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76-880,共5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5例经机器人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 目的探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5例经机器人辅助治疗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的随访资料,分析患儿术前、术中以及预后情况,总结器人手术在肠旋转不良应用的相关经验。结果15例患儿中男13例,女2例;胎龄36^(+2)~40^(+4)周;早产儿2例,足月儿13例;剖腹产7例,顺产8例;手术时日龄(11.7±5.9)d;手术时体重(3065±377)g;7例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肠扭转720°,5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540°,3例术前B超提示肠扭转360°;12例胆汁性呕吐,3例非胆汁性呕吐;4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其余7例未合并心脏畸形。1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7±8)min,装机时间为(14±3)min。术中气腹压力为(5.6±0.3)mmHg;呼气末PaCO_(2)为(38.4±4.3)mmHg,估计出血量1~3 mL。术后撤离呼吸机时间为(5.2±1.8)h。初次经口进食时间为术后(3.1±1.2)d,足量进食时间为术后(7.2±1.8)d,住院时间为(12.1±2.7)d。1例术后因局部肠粘连导致肠梗阻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因肠动力异常住院时间达27 d,其余13例恢复良好,无呕吐、腹胀、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结果提示15例均喂养良好,手术切口愈合满意,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机器人手术系统在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手术中应用安全、可行,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十二指肠梗阻 外科手术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术前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与Kasai手术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胡书奇 韩一江 +7 位作者 赵晓霞 方舒 赖登明 陈锐 黄寿奖 吕成杰 秦琪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索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系列蛋白与肝纤维化程度及Kasai术后黄疸清除率、早期胆管炎和中长期自体肝生存的相关性,寻找预测胆道闭锁Kasai手术预后的相关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探索Ⅲ型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系列蛋白与肝纤维化程度及Kasai术后黄疸清除率、早期胆管炎和中长期自体肝生存的相关性,寻找预测胆道闭锁Kasai手术预后的相关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确诊为Ⅲ型胆道闭锁并行Kasai手术的患儿术前血清MMPs蛋白水平,收集患儿术后肝脏病理、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情况、术后早期胆管炎情况以及术后5年自体肝生存情况。分析不同预后组别患儿术前血清MMPs系列蛋白水平,评估术前血清MMPs蛋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8例患儿,男22例、女16例,3例术中造影确诊为Ⅲ型胆道闭锁后家属拒绝行Kasai术,仅行肝脏活检术;35例确诊后行Kasai术及肝脏活检术,术后均获随访,其中6例于术后1年内行肝移植手术,2例因胆道闭锁相关并发症死亡,27例随防5年以上均自体肝存活。术后3个月黄疸消退组和黄疸未消退组比较、自体肝存活组和非自体肝存活组比较,术前血清MMPs系列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胆管炎组术前血清MMP-7为(29967.89±15079.03)pg/mL,无早期胆管炎组为(15071.77±10988.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8,P<0.05)。轻度肝纤维化组术前血清MMP-7为9103.31(4603.54,16759.18)pg/mL,重度肝纤维化组为20288.52(11146.71,28581.6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5,P<0.05)。轻度肝纤维化组术前血清MMP-13为1396.81(1295.41,1748.79)pg/mL,重度肝纤维化组为1193.47(1013.33,1485.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2,P<0.05)。结论胆道闭锁患儿术前血清MMP-7和MMP-13与Kasai术后早期胆管炎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相关,可望作为预测胆道闭锁部分预后指标的一项潜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肝纤维化 黄疸 胆管炎 存活率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钟晓辉 吕成杰 +1 位作者 赖登明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58,共9页
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调控免疫反应对于维持肺部组织稳态至关重要,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和肺解剖部位分为肺泡巨噬细胞、间质巨噬细胞、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炎性巨噬细胞等。肺泡巨噬细胞分布在肺泡腔内,主要负责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态、抵... 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调控免疫反应对于维持肺部组织稳态至关重要,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和肺解剖部位分为肺泡巨噬细胞、间质巨噬细胞、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炎性巨噬细胞等。肺泡巨噬细胞分布在肺泡腔内,主要负责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态、抵御病原微生物和调节免疫反应;间质巨噬细胞在肺组织中发挥维持稳态、调节免疫和抗炎的功能;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免疫调节作用,在抑制肺部炎症、改善肺纤维化以及调控肺肿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炎性巨噬细胞在炎症时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并调控炎症的进程。本文主要讨论了肺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来源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以探讨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肺组织 生理 病理 炎症 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巨大骶尾部畸胎瘤宫外产时处理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杭燕 诸纪华 +5 位作者 王金湖 钭金法 徐玮泽 李昳 罗琼 徐红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98-1100,共3页
骶尾部畸胎瘤是胎儿期常见肿瘤之一,巨大畸胎瘤可能增加胎儿心脏负荷,导致胎儿水肿、心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宫外产时处理最初应用于胎儿严重膈疝(fetoscopic endoluminal tracheal occlusion,FETO)手术后气管内堵塞物的取出,之后应用... 骶尾部畸胎瘤是胎儿期常见肿瘤之一,巨大畸胎瘤可能增加胎儿心脏负荷,导致胎儿水肿、心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宫外产时处理最初应用于胎儿严重膈疝(fetoscopic endoluminal tracheal occlusion,FETO)手术后气管内堵塞物的取出,之后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胎儿气道梗阻或心肺功能不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报告1例应用宫外产时处理技术治疗的胎儿巨大骶尾部畸胎瘤合并心功能衰竭,探讨骶尾部畸胎瘤宫外产时处理的应用指征,总结宫外产时处理的围术期管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骶尾部 分娩 产时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肠闭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赵晓霞 马东 +3 位作者 胡书奇 赖登明 秦琪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5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总结难治性肠闭锁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或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17例... 目的总结难治性肠闭锁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非计划二次手术或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17例)与预后良好组(44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1例难治性肠闭锁患儿,病死率为6.56%(4/61),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3/61),非计划二次手术率为14.8%(9/61)。预后不良组中,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含1例TTC7A基因突变合并免疫缺陷),1例死于坏死性肠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OR=2.656)、低出生体重(OR=1.576)、Ⅲb/Ⅳ型闭锁(OR=3.578)、合并其他畸形(OR=7.818)、剩余肠管长度<50 cm(OR=0.111)及肠坏死(OR=2.580)是难治性肠闭锁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难治性肠闭锁的预后受早产、低体重、复杂分型及肠管长度等因素影响。建议对高危患儿实施个体化手术策略(如肠管裁剪吻合或分期造瘘),这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肠闭锁 营养 影响因素分析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型肠闭锁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赖登明 钭金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07-812,共6页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措施。随着新生儿外科诊疗技术、麻醉监护水平和营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闭锁的治疗成功率不断提升。但难治型肠闭锁的治疗仍面临一定的困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外科较为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措施。随着新生儿外科诊疗技术、麻醉监护水平和营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肠闭锁的治疗成功率不断提升。但难治型肠闭锁的治疗仍面临一定的困难,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可选择以T型造瘘为主的多种手术方式。对于扩张肠管的处理,除适当切除部分肠管外,可采用肠管裁剪成形、内翻折叠或延长成形术;为了促进肠功能恢复,实现早期肠内营养,可采用空肠置管、经阑尾置管或经肛门经回盲部引流;针对Ⅲb型闭锁,可采用多种系膜成形方法,保留更多的远端肠管;采用黏膜下连续缝合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针对肠闭锁伴短肠综合征,需要联合肠内、肠外营养,促进肠道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闭锁 外科手术 儿童 病人遴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