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膀胱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1例
1
作者 刘晨 马晓辉 刘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5-686,共2页
患儿男,10岁8个月,因车祸外伤接受检查发现膀胱占位1周,无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及发热。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均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尿细菌培养阴性;尿常规红细胞、... 患儿男,10岁8个月,因车祸外伤接受检查发现膀胱占位1周,无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及发热。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均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尿细菌培养阴性;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均阴性。盆腔CT(图1A~1C):膀胱左上方见6 cm×5 cm×3 cm不规则密度欠均匀分叶状肿块,CT值29 HU,局部膀胱壁受压、凹陷,与肿块分界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肠MR成像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赖灿 周海春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小肠病变MRI表现,评价小肠MR成像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让患儿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后,静脉注射山莨菪碱0.3mg/kg,随后行MR扫描,扫描方法包括冠状面... 目的分析儿童小肠病变MRI表现,评价小肠MR成像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让患儿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后,静脉注射山莨菪碱0.3mg/kg,随后行MR扫描,扫描方法包括冠状面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横断面及冠状面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vibe超薄容积扫描(压脂)序列,然后行带脂肪饱和技术的T1WI横断面及冠状面增强扫描。结果 12例患儿均能接受等渗甘露醇溶液,未发现并发症,其中Crohn病6例,共显示16段炎症肠管,MRI表现为增强后病变肠壁强化明显,病变肠段肠壁增厚(厚度为5~14mm),且多表现环形增厚,肠壁厚薄不均,肠腔变窄。十二指肠球部慢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穿孔、胃肠吻合口溃疡、小肠梗阻(柿石症)、小肠淋巴瘤、肠套叠各1例。小肠MR成像不仅显示了病变本身,还显示了肠壁、肠外血管及肠系膜脂肪的情况。结论小肠MR成像安全、有效、无创、无电离辐射,能全方位多维显示儿童小肠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肠疾病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H 5型人禽流感肺炎胸部X线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贾绚 章毅英 马晓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12-314,共3页
关键词 流感病毒性肺炎 人禽流感 胸部X线表现 H5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 儿童 胸部X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部黏液表皮样癌1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73-1073,共1页
患儿男,6岁4个月,阵发性咳嗽20余天,伴发热,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肺炎伴肺不张”,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发热症状控制,但咳嗽基本同前。之后患儿出现少量咯血2次,有胸痛、胸闷、气促,本院拟“急性支气管肺炎伴左肺不张”于2012... 患儿男,6岁4个月,阵发性咳嗽20余天,伴发热,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肺炎伴肺不张”,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发热症状控制,但咳嗽基本同前。之后患儿出现少量咯血2次,有胸痛、胸闷、气促,本院拟“急性支气管肺炎伴左肺不张”于2012年11月收住入院。入院查体:咽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减低,未闻及明显啰音。胸部CT显示:左肺野明显变小,含少量气肺组织,左肺明显受压后移,左主支气管远端及左肺上下叶支气管闭塞,纵隔窗左主支气管远端管壁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后稍强化(图1)。后行支撑喉镜+Storz支气管镜检查+左支气管新生物切除术:左主支气管内上下支气管分叉处上方有大团新生物完全堵塞,表面尚光整,质中偏软,色正常偏红,易出血,其浅表处有一团淡黄色质软组织,经数次钳除新生物,直至左支气管及上下叶支气管完全通畅。镜下病理示肿瘤组织呈实性巢团状结构,可见中间型细胞、少量鳞状上皮巢及少量黏液细胞形成的腺管(图2)。高倍镜(±400)下细胞略呈现异形,核分裂罕见。免疫组织化学:CK(+), EMA(+),CgA(-),S-100(-),NF(-),Syn(-)。病理结果:黏液表皮样癌(中度恶性)。患儿曾在术后1个月后再次行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新生肿物,后转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肺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三例CT及MRI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潘海鹏 劳群 +1 位作者 费正华 赖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246-225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CT及MRI影像特点,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3例IL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组患儿1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患儿2行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腹部MRI平扫检查,患儿3行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患儿1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上段空肠局部肠壁弥漫性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患儿2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明显增大,肝静脉增粗扩张;部分小肠局部肠壁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水样低密度影包裹,无强化。腹部MRI平扫示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肠壁增厚。重T2加权像(T2WI)的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组图像显示腹膜后区及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近端胸导管扭曲扩张。患儿3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示后腹膜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周围呈团块状长T1、T2信号影,边界尚清,将肠系膜上动脉包埋,血管未见明显受压、变扁。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显示双侧腰干及其外周肠系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呈网状改变。结论 IL在重T2WI的MIP重组图像上表现为后腹膜区淋巴管广泛扩张,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腹部CT或MRI增强扫描,明确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被条片状无强化的水样低密度影包裹、局部肠壁增厚;可用于无创诊断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扩张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儿童病毒性脑炎磁共振影像分类与早期诊断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坚 余卓 +2 位作者 徐璐 周海春 俞刚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儿童病毒性脑炎MRI分类与早期诊断模型,探讨其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改善患儿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至2022年期间颅脑MRI影像数据1077例,其中病毒性脑炎... 目的构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儿童病毒性脑炎MRI分类与早期诊断模型,探讨其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改善患儿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至2022年期间颅脑MRI影像数据1077例,其中病毒性脑炎患儿577例,非病毒性脑炎儿童500例。运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Squeeze-and-Excitation Residual Networks(SE-ResNet)模型构建儿童病毒性脑炎MRI分类与早期诊断模型并与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 Residual Networks(CBAM-ResNet)、Mobile Networks(MobileNet)、Residual Networks(ResNet)、Shuffle Networks(ShuffleNet)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所有模型在训练集上都达到了收敛。SE-ResNet、CBAM-ResNet、MobileNet和ShuffleNet模型在训练集训练100轮后准确率都达到90%以上,而只有CBAM-ResNet模型和本研究选用的SE-ResNet模型在验证集上同样取得了90%以上的准确率。在测试集上,CBAM-ResNet具有最高的准确率73.91%,ResNet具有最高的召回率75.45%,但只有本文所用SE-ResNet模型在准确率和召回率都达到较高水平,并且取得最好的F1得分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准确率为70.83%,召回率为72.73%,AUC为0.77,F1得分为0.7183。结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MRI实现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是可行的,本研究为进一步实现全面的儿童脑炎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和改善脑炎患儿预后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疾病 病毒性脑炎 磁共振成像 SE-ResNet 深度学习 分类模型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巨大食管平滑肌瘤1例
7
作者 俞瑶涵 郑怡 周银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6-587,共2页
1病例简介女,11岁,主诉:进食后哽噎7年余,呕吐3年余。体格检查无异常。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见图1A、B,胸部CT检查见图1C~F,胸部MRI检查见图1G~J。入院后行胸腔镜探查+食管病损切除+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镜下见肿瘤巨大,与周围组织部分粘连,剥... 1病例简介女,11岁,主诉:进食后哽噎7年余,呕吐3年余。体格检查无异常。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见图1A、B,胸部CT检查见图1C~F,胸部MRI检查见图1G~J。入院后行胸腔镜探查+食管病损切除+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镜下见肿瘤巨大,与周围组织部分粘连,剥离困难,开胸,肿瘤组织质硬、脆,肿瘤外包膜与肿瘤粘连,部分位置外包膜缺损,肿瘤包裹食管中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平滑肌瘤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盆腔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瘤1例
8
作者 王姣 丁玉爽 周海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273,275,共2页
男,1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脐周痛为主腹痛1 d。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未升高。CT检查:盆腔见巨大占位,边界尚清,大小约106 mm×87 mm×115 mm,以实性密度为主,肿块内可见散在... 男,1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脐周痛为主腹痛1 d。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未升高。CT检查:盆腔见巨大占位,边界尚清,大小约106 mm×87 mm×115 mm,以实性密度为主,肿块内可见散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块与右侧提肛肌关系密切,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多发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A^F);肿块由双侧髂内动脉供血,以右侧为主,盆底静脉纡曲扩张;实性部分平扫CT值43 Hu,增强扫描动脉期121 Hu、静脉期160 Hu、延迟期126 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孤立性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儿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胃间质瘤1例
9
作者 宋文秀 王姣 丁玉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病例女,7岁。因贫血、黑便数天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胃小弯侧胃壁间见数枚低回声肿物,较大者约为32 mm×24 mm×19 mm,大部凸向胃壁外,边界清晰,内回声尚均匀。腹部CT检查:平扫示胃体小弯侧前缘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腔内外生... 病例女,7岁。因贫血、黑便数天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胃小弯侧胃壁间见数枚低回声肿物,较大者约为32 mm×24 mm×19 mm,大部凸向胃壁外,边界清晰,内回声尚均匀。腹部CT检查:平扫示胃体小弯侧前缘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腔内外生长,后缘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及一结节影,腔外生长,病灶间局部融合相连,后缘最大肿块大小约为32 mm×19 mm,各病灶边界清,密度尚均匀,CT值约为50 HU(图1);增强扫描示肿块及结节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约为75~105 HU,静脉期CT值约为80~125 HU,延迟期CT值约为95 HU,其中后缘最大肿块在动静脉期可见不规则未强化的坏死区(图2),余病灶均匀强化,胃黏膜线尚清晰且连续性尚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肝母细胞瘤伴肝动静脉瘘1例
10
作者 胡翠 孙磊 张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9-1980,共2页
男性新生儿,出生后黄疸,19 h后突发呼吸急促;出生胎龄38^(+2)周,出生后第1、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查体:心前区闻及3/6级杂音;腹膨隆,于肋下2 cm触及脾脏、肋下4 cm触及肝脏。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5 U/L,谷草转氨酶37 U/L,甲胎蛋白(a... 男性新生儿,出生后黄疸,19 h后突发呼吸急促;出生胎龄38^(+2)周,出生后第1、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查体:心前区闻及3/6级杂音;腹膨隆,于肋下2 cm触及脾脏、肋下4 cm触及肝脏。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5 U/L,谷草转氨酶37 U/L,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406.21 ng/ml,脑钠肽2254.00 p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婴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呈森 谭征 +3 位作者 周银宝 李建华 张泽伟 朱雄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V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例 AVS 合并 PDA 患儿中对9例在动脉导管未闭经 Amplatzer PDA occluder 关闭前后进行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包括...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V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时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例 AVS 合并 PDA 患儿中对9例在动脉导管未闭经 Amplatzer PDA occluder 关闭前后进行了完整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包括肺循环粗流量(Qp)、体循环血流量(Qs)、肺动脉压(Pp)、主动脉压(Ps)和相关心腔大血管压力测定及术前,术后二维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及跨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P)等检测,临床和 X 线胸片等随访。结果:AVS 合并 PDA 时,当未闭动脉导管经介入法封闭后,左心室—主动脉间的△P 有显著降低,11例中仅1例实施了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AV),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心脏明显缩小,△P 与术后即刻相仿。结论:AVS 合并 PDA 时,在封堵术关闭前所测定的代表瓣膜狭窄程度的△P 被明显高估,是否需要对主动脉瓣狭窄进行干预应该南动脉导管关闭后所测定的△P 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导管介入术 主动脉瓣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52吋Giantur cocoil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呈森 周银宝 解春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评价 0 0 5 2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例PDA患者在基础和骶管麻醉下 ,用心内膜心肌活检钳控制和传递 0 0 5 2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 ,顺行经导管封堵PDA。结果 :8例 1枚... 目的 :评价 0 0 5 2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例PDA患者在基础和骶管麻醉下 ,用心内膜心肌活检钳控制和传递 0 0 5 2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 ,顺行经导管封堵PDA。结果 :8例 1枚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1例 3枚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完全封堵成功 ,1例因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未能回收至传递鞘内改行手术结扎。结论 :用 0 0 5 2Gianturcocoil弹簧栓子经导管封堵 3 0~ 4 0mm直径的PDA ,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Gianturco coil弹簧栓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线圈辅助支架及表面线圈组合用于新生儿颅脑1.5T MR检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洪锡 赵建江 +4 位作者 丁玉爽 马力飞 邓稳 吴丹 傅君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6-1411,共6页
目的观察自制线圈辅助支架及相控阵表面线圈组合(简称组合线圈)用于新生儿颅脑1.5T MRI的价值。方法针对水模分别以组合线圈及常规头颅线圈以相同参数采集T1WI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组合线圈(试验组)及常规头颅线圈(对照组)以相同参数对10... 目的观察自制线圈辅助支架及相控阵表面线圈组合(简称组合线圈)用于新生儿颅脑1.5T MRI的价值。方法针对水模分别以组合线圈及常规头颅线圈以相同参数采集T1WI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组合线圈(试验组)及常规头颅线圈(对照组)以相同参数对1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采集颅脑T1WI、T2WI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图像,比较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号一致性(Cs),综合分析新生儿颅脑各序列图像,比较组间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体外实验中,相比常规头颅线圈,以组合线圈采集的T1WI中,各区域SNR均有所增加(P均<0.05),前后部及左右侧Cs值均降低(P均<0.01)。临床试验中,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新生儿颅脑T1WI、T2WI及T2-FLAIR序列图像的前额部SNR均提高(P均<0.05),T1WI基底节及左右颞部SNR均降低(P均<0.05),其余区域各序列图像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新生儿颅脑各序列图像所示各区域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4.45±0.27)高于对照组[(3.01±0.42),t=35.25,P<0.01]。结论自制线圈辅助支架及表面线圈组合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颅脑1.5T MR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头部 磁共振成像 相控阵线圈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兔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间质MR淋巴管成像对脊柱旁淋巴干显像的对比分析
14
作者 潘海鹏 劳群 +4 位作者 费正华 杨丽 周海春 李群英 赖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兔足背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脊柱旁淋巴干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8只,首先经足背皮内注射钆双铵(皮内组),间隔3天后再经皮下注射(皮下组),采集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3dcor)图像,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 目的探讨经兔足背皮内、皮下注射钆双胺行脊柱旁淋巴干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8只,首先经足背皮内注射钆双铵(皮内组),间隔3天后再经皮下注射(皮下组),采集冠状位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3dcor)图像,分别评价腰淋巴干及胸导管的显示情况。结果皮内组显示所有兔两侧腘窝淋巴结、髂淋巴结及主动脉下淋巴结明显强化,强化持续时间大于30min,最长达90min;6例腰淋巴干全程及乳糜池明显强化;5例可见部分胸导管强化。皮下组显示所有兔两侧腘窝淋巴结均明显强化,但腰淋巴结、腰淋巴干及胸导管未见强化。腰淋巴干及胸导管强化程度总评分皮内组与皮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0,P=0.0002)。结论足背皮内注射钆双胺淋巴管成像能较皮下注射更好地显示腰干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淋巴管造影术 钆双胺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TT成像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鸿明 赖灿 章士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3,共8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内重要的大脑运动神经纤维"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进行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显示CST和梗死灶之间的空间关系,用于病灶的准确定位和评估急性腔隙性... 目的:通过对人体内重要的大脑运动神经纤维"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进行扩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显示CST和梗死灶之间的空间关系,用于病灶的准确定位和评估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预后状况。方法:研究对象是病灶位于基底节豆纹动脉区或侧脑室旁辐射冠区,并且伴有中~重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例,采集急性期MR数据并合成皮质脊髓束的三维DTT图,根据CST与腔隙性脑梗死灶的空间关系将患者分成3组:第1组梗死灶与CST相邻,第2组部分CST穿过梗死灶,第3组整个CST穿过梗死灶(病灶将神经束包绕)。再分别于急性期(发病3d内)、慢性早期(8~14d)及慢性期(30~60d)前瞻性追访这些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变化情况,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在急性期,对第1组患者(12/28)与第2组(11/28)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的中风评分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运动功能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U=-1.430,P>0.05),而第2组患者NIHSS运动功能评分低于第3组患者(5/28),且差异有显著性(U=-2.676,P<0.01)。而在慢性期,这3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经两两比较,显示第1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第2组,并且差异有显著性(U=-2.501,P<0.05),第2组低于第3组,差异也有显著性(U=-2.948,P<0.01)。从这3组患者急性期到慢性期的NIHSS运动功能评分值变化来看,第1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最好;第2组患者预后比第1组稍差,患者通常残留轻度的运动功能障碍;第3组患者运动功能预后最差,患者普遍残留明显残疾。病灶内相对ADC值为0.714(患侧相对于正常侧下降约28.6%),相对FA值为0.725(即患侧较正常对侧下降27.5%)。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纤维束成像可对梗死灶准确定位,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前瞻性研究 扩散张量成像 腔隙性脑梗死 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主—肺动脉窗合并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铭 宫明 +3 位作者 俞劲 马晓辉 石卓 叶菁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4-475,共2页
1病例简介男,28 d,主诉:口唇发绀20余天。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1~5 min,出生后当地医院诊断:新生儿肺炎,房间隔缺损,心力衰竭,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改善心功能治疗后未见好转。查体:体温37.4℃,心率138次/min,呼吸74次/min,血压6... 1病例简介男,28 d,主诉:口唇发绀20余天。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1~5 min,出生后当地医院诊断:新生儿肺炎,房间隔缺损,心力衰竭,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改善心功能治疗后未见好转。查体:体温37.4℃,心率138次/min,呼吸74次/min,血压69/30mmH g(1mmH g=0.133kP a),鼻导管吸氧下SpO 2100%,体重3.63 kg,可见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啰音,心前区闻及Ⅲ/6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胸片示新生儿肺炎。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见图1A~E,结果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主-肺动脉窗(aortopulmonary window,APW)I型,房间隔缺损,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位置稍前移、稍增宽,左心室增大,心室壁增厚,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轻度反流。CT血管成像(CTA)检查提示:(1)先天性心脏病:APW I型,心影大;(2)肺炎,肺充血,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冠状动脉异常 超声心动描记术 CT血管成像 漏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原发性胰腺内胚窦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会萍 张洪锡 +1 位作者 郑怡 杨兴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3,共3页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为一种来源于胚胎期卵黄囊的生殖细胞肿瘤。该肿瘤在成人与儿童均有发病,发生率低,大多原发于睾丸和卵巢[1],发生于性腺外组织的内胚窦瘤则更是少见,临床上大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出现。我们新近发现1例婴幼儿胰头...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为一种来源于胚胎期卵黄囊的生殖细胞肿瘤。该肿瘤在成人与儿童均有发病,发生率低,大多原发于睾丸和卵巢[1],发生于性腺外组织的内胚窦瘤则更是少见,临床上大多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出现。我们新近发现1例婴幼儿胰头原发性内胚窦瘤,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内胚层窦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姣 丁玉爽 周海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3-753,共1页
患儿女,18天,新生儿黄疸5天。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排尿时见异物自会阴部脱出。超声示膀胱左侧低回声占位,考虑:横纹肌肉瘤。MRI:膀胱左下壁菜花样肿块,突向腔内,并向尿道口延伸,大部分呈等T1稍长T2信号,病灶内见条状短T1短T2信号(... 患儿女,18天,新生儿黄疸5天。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排尿时见异物自会阴部脱出。超声示膀胱左侧低回声占位,考虑:横纹肌肉瘤。MRI:膀胱左下壁菜花样肿块,突向腔内,并向尿道口延伸,大部分呈等T1稍长T2信号,病灶内见条状短T1短T2信号(图1A、1B),邻近膀胱壁形态不规则,肌层不连续;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内见无强化囊变区(图1C);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诊断:横纹肌肉瘤。行膀胱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膀胱左外侧壁,直径约3.02 cm,呈菜花样,有长约3.50 cm条形肿物自膀胱内口穿出尿道,外露长度约为2.03 cm。术后病理:光镜下见多灶片状小圆蓝细胞,核分裂象多见,局灶坏死(图1D);免疫组织化学:INI1肿瘤细胞(-),EMA(+),CK(部分+),CD99(+),CD34(+),SMA(+),Des(-),Ki-67(80%+)。病理诊断:(膀胱)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M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磁共振成像 恶性横纹肌样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脉络丛乳头状癌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天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5-585,共1页
患儿男,4个月14天,因“无明显诱因双眼翻白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反应慢;头围45 cm,前囟饱满;双侧瞳孔基本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存在;巴氏征(-),四肢无明显肿胀及畸形。头部CT: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明显扩张,... 患儿男,4个月14天,因“无明显诱因双眼翻白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反应慢;头围45 cm,前囟饱满;双侧瞳孔基本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存在;巴氏征(-),四肢无明显肿胀及畸形。头部CT: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明显扩张,右侧侧脑室后脚见囊实性团块状影,边缘呈分叶状,实性部分平均CT值约44 HU,后部可见条状更高密度影,平均CT值约72 HU,大脑中线后部稍左偏(图1A)。CT诊断:脑积水,考虑脉络丛乳头状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乳头状瘤 婴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