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在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许枭 赵琳(综述) 龚方戚(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400,共7页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血管壁重要的细胞组分,对于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VSM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异常的VSMCs表型转化促进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儿童心血管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是血管壁重要的细胞组分,对于维持血管正常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VSMCs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异常的VSMCs表型转化促进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儿童心血管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对VSMCs表型转化在川崎病、动脉瘤、原发性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缩窄和多发性大动脉炎等儿童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行总结,为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心血管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13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祝菲 高立超 +4 位作者 金思怡 姜源 唐兰芳 陈志敏 王颖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背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延误诊治。目的分析儿童PCD的临床特征和遗传谱。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历系统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PCD基因阳性患儿的性别、发病和... 背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延误诊治。目的分析儿童PCD的临床特征和遗传谱。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历系统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PCD基因阳性患儿的性别、发病和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信息。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中国PCD相关基因阳性的PCD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总结中国PCD病例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及其在中国各地区分布。主要结局指标中国PCD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结果13例PC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7例(53.8%),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为9.0岁(3 d至14.3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1.3岁(24 d至1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伴咳痰11例(84.6%),鼻窦炎10例(76.9%),发热7例(53.8%),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和肺不张各6例(46.2%),鼻塞、流脓涕和符合Kartagener综合征各4例(30.8%)。13例患儿共检测到8个基因的突变,其中DNAH11基因突变4例(28.6%),DNAH5基因突变3例(21.4%),CCDC114、DNAH9、DNAAF3、ODAD1、CCNO和RSPH1基因突变各1例;23个双等位基因突变位点,ACMG判定为致病8个,可能致病7个,意义未明(VUS)8个;对8个VUS位点进一步行蛋白功能软件预测均为有害。文献复习72篇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进入本文分析,PCD 391例,相关基因阳性316例,共检测出PCD相关基因40个。基因变异位点频率排名最高的前5位为DNAH5(21.2%)、DNAH11(17.7%)、CCDC40(7.9%)、HYDIN(6.6%)、CCNO(6.0%)。PCD病例临床表型最常见的是长期咳嗽伴咳痰(91.3%)、慢性鼻窦炎(87.0%)、支气管扩张(70.6%)和肺功能异常(64.2%)。北京、上海和浙江地区均以DNAH11和DNAH5基因变异为主,重庆以HYDIN基因变异(19.1%)为主,广东以DNAH1基因变异(22.2%)为主,广西以RSPH4A(13.3%)、HYDIN(10.0%)、DNAH11(10.0%)、CCDC40(10.0%)和ZMYND10(10.0%)基因变异为主,湖南以DNAH5(18.2%)和DNAAF4(13.6%)基因变异为主。结论中国最常见的PCD相关基因是DNAH11和DNAH5,临床表型以长期咳嗽伴咳痰、慢性鼻窦炎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儿童 基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坚 张庆 +4 位作者 傅松龄 龚方戚 朱卫华 解春红 汪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01至2008-06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3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共56例(占16.9%)。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中男女性别比为4.09...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01至2008-06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32例川崎病患儿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共56例(占16.9%)。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中男女性别比为4.09:1,明显高于ⅣIG敏感川崎病1.38:1(P<0.05)。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中有较严重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者11例(19.6%),明显高于ⅣIG敏感川崎病(2.5%)(P<0.05)。川崎病患儿发生ⅣIG耐药的可能危险因素有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沉、血浆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等。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中33例通过复用ⅣIG后临床症状得以缓解,仅11例在复用:ⅣIG后症状仍不能控制而加用激素治疗。结论: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较ⅣIG敏感川崎病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复用ⅣIG及必要时加用激素对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治疗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型 川崎病 临床分析 IVIG 冠状动脉扩张 外周血白细胞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栓塞治疗支气管Dieulafoy's病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毓佳 吴磊 +3 位作者 胡坚 高立超 傅松龄 汪伟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1病例资料例1:男,10岁10月,因“咳嗽伴咯血2 d”入院。患儿2 d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单声咳嗽伴咯血5次,咯血量累计约1000 mL。最多单次咯血量约500 mL,为鲜红色伴血凝块,当地医院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后略好转,遂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1病例资料例1:男,10岁10月,因“咳嗽伴咯血2 d”入院。患儿2 d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单声咳嗽伴咯血5次,咯血量累计约1000 mL。最多单次咯血量约500 mL,为鲜红色伴血凝块,当地医院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后略好转,遂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我院)就诊。患儿的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咯血量 附属儿童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病例报告 病例资料 血凝块 经导管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