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应力阳 刘喜旺 +2 位作者 谭征 俞建根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共35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重、动脉导管直径、手术... 目的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共35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重、动脉导管直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术中采用右侧90°卧位,观察孔及两操作孔置于腋中线第五肋间、腋前线第四肋间及肩胛下线第六肋间,辅助孔置于腋前线第七肋间,术中均采用7号丝线双重或三道结扎动脉导管,术后撤除呼吸机后送普通病房。结果35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0~84 min,平均50.5 min;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住院时间1~6 d,平均1.8 d;术后动脉导管残余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1例,随访3个月后好转。平均住院费用5.4万,术后随访1~6个月无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及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腹腔镜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行鹏 叶菁菁 +3 位作者 俞劲 张泽伟 尤海容 谈林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即左侧胸骨旁肋间超微切口长度≤1 cm)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流出道及膜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此类微创手...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引导(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即左侧胸骨旁肋间超微切口长度≤1 cm)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流出道及膜高位)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此类微创手术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44例TEE下经胸骨旁左肋间超微切口行VSD封堵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VSD的位置将其分为膜周部VSD和高位VSD两组,其中膜周部VSD组239例(239/344,69.5%),高位VSD组105例(105/344,30.5%);比较两种不同类型VSD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资料。结果膜周部VSD组封堵成功229例(229/239,95.8%),高位VSD组封堵成功100例(100/105,95.2%),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周部VSD组手术时间[24~170(58.8±27.2)min]长于高位VSD组[20~98(48.8±17.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SD直径均与封堵器直径呈正相关(P<0.05),但与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239例膜周部VSD患儿和105例高位VSD患儿中,分别有12例(12/239,5.0%)和5例(5/105,4.8%)经调整或更换封堵器后再次封堵成功,两组再次封堵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周部VSD组共10例封堵失败,包括术中导丝不能通过VSD 7例,封堵器脱落2例,发生室颤1例;高位VSD组共5例封堵失败,包括术中导丝不能通过VSD 1例,术中及术后封堵器移位各1例,主动脉瓣反流加重1例,血压明显下降1例。膜周部VSD组在术后1~4 d的随访中,发现1例新增二尖瓣轻度反流、4例新增三尖瓣轻中度反流,随访6个月后均情况稳定;高位VSD组在术后1~4 d随访中,1例出现右室流出道梗阻,随访6个月后发现流速下降。两组共发现残余轻微分流19例,心包积液19例,胸腔积液4例,均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自愈。结论TEE下经肋间超微切口封堵小儿膜周部和高位VSD成功率高且术后患儿恢复佳,其中高位VSD的手术耗时较膜周部VSD短,VSD直径并不是影响手术时间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间隔封堵装置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MED13L基因突变1例
3
作者 徐佳俊 石卓 +5 位作者 邱芸香 范佳杰 范祥明 应力阳 舒强 施珊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7-788,共2页
MED13L基因突变及MED13L单倍体不足可引起MED13L综合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智力障碍、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语言运动发育迟缓、行为障碍,伴有或不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本文报道1例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 MED13L基因突变及MED13L单倍体不足可引起MED13L综合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智力障碍、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语言运动发育迟缓、行为障碍,伴有或不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本文报道1例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病例,孕母既往有多次流产史,本次妊娠于孕25+5周时行羊水穿刺采集羊水及父母血液标本,经羊水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并验证,最终诊断为MED13L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13L基因突变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插管在重症患儿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应力阳 齐建川 +4 位作者 刘喜旺 范勇 叶莉芬 林茹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目的总结及探讨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切开插管技术在小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右侧颈部插管ECMO治疗的重症患儿... 目的总结及探讨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切开插管技术在小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1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经右侧颈部插管ECMO治疗的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疾病类型、年龄、体重、ECMO持续时间、并发症及转归等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行右侧颈部插管ECMO治疗的重症患儿,其中男童39例,女童31例,均在充分镇静、镇痛、肌松及呼吸机支持下行右侧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切开插管。3例插管失败,其余均插管成功,其中3例因静脉狭窄扩大切口远端插管,1例新生儿静脉撕裂扩大切口远端插管,1例迷走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2例插管顶端位置不佳予以调整插管,1例出现插管头端血栓予以更换插管,18例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下插管。ECMO转机均采用V-A模式,插管手术时间(41.1±32.3)min,ECMO转机时间(167.5±133.5)h,中位运行时间120 h。51例成功撤机,撤机时行近心端动静脉结扎。结论右侧颈动脉、颈内静脉切开插管在小儿ECMO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导管插入术/方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巨大骶尾部畸胎瘤宫外产时处理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杭燕 诸纪华 +5 位作者 王金湖 钭金法 徐玮泽 李昳 罗琼 徐红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98-1100,共3页
骶尾部畸胎瘤是胎儿期常见肿瘤之一,巨大畸胎瘤可能增加胎儿心脏负荷,导致胎儿水肿、心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宫外产时处理最初应用于胎儿严重膈疝(fetoscopic endoluminal tracheal occlusion,FETO)手术后气管内堵塞物的取出,之后应用... 骶尾部畸胎瘤是胎儿期常见肿瘤之一,巨大畸胎瘤可能增加胎儿心脏负荷,导致胎儿水肿、心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宫外产时处理最初应用于胎儿严重膈疝(fetoscopic endoluminal tracheal occlusion,FETO)手术后气管内堵塞物的取出,之后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胎儿气道梗阻或心肺功能不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报告1例应用宫外产时处理技术治疗的胎儿巨大骶尾部畸胎瘤合并心功能衰竭,探讨骶尾部畸胎瘤宫外产时处理的应用指征,总结宫外产时处理的围术期管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骶尾部 分娩 产时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伴梗阻的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应力阳 刘喜旺 +3 位作者 俞建根 李建华 张泽伟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评估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伴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9例TAPV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TAPVC合并... 目的评估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TAPVC)伴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9例TAPVC且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TAPVC合并梗阻(梗阻组)36例,TAPVC未合并梗阻(非梗阻组)153例;梗阻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140(29.1±28.7)d;手术时体质量2.4~6.5(3.6±0.9)kg。根据术后是否死亡,将梗阻组36例进一步分为梗阻死亡组(5例)和梗阻生存组(31例);比较两组术前血液乳酸水平、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延迟关胸、多功能脏器衰竭、腹膜透析、心律失常、术后肺高压危象以及肺静脉梗阻的人数比例。结果梗阻组与非梗阻组年龄分别为(29.1±28.7)d和(98.3±121.6)d;体重分别为(3.6±0.9)kg和(5.1±3.4)kg;新生儿占比分别为58.3%(21/36)和20.9%(32/153);术后肺静脉入左房流速分别为(1.4±0.5)m/s和(1.1±0.4)m/s;延迟关胸例数分别为15例(15/36,41.6%)和10例(10/153,6.5%);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5/36,13.9%)和10例(10/153,6.5%);两组年龄、体重、新生儿占比、术后肺静脉入左房流速、延迟关胸占比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死亡组与梗阻生存组的术前血液乳酸分别为(6.7±3.8)mmol/L和(2.5±1.2)mmol/L;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分别为(27.1±19.5)mL/m^(2)和(29.2±16.8)mL/m^(2);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216.3±64.3)min和(159.3±73.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7.5±13.5)d和(4.8±5.2)d;行ECMO支持例数分别为3例和1例;延迟关胸例数分别为4例和1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例数分别为3例和0例;腹膜透析例数分别为4例和16例;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2例和3例;术后肺高压危象例数分别为3例和1例;肺静脉梗阻例数分别为2例和4例;两组术前血液乳酸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ECMO支持、多功能脏器衰竭及术后肺高压危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患儿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肺静脉梗阻。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伴梗阻患儿手术死亡率高,术中可应用各种技术扩大吻合口,早期死亡与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关,围手术期应用ECMO、延迟关胸及腹膜透析能降低病死率,中远期死亡与肺静脉梗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主—肺动脉窗合并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范铭 宫明 +3 位作者 俞劲 马晓辉 石卓 叶菁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4-475,共2页
1病例简介男,28 d,主诉:口唇发绀20余天。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1~5 min,出生后当地医院诊断:新生儿肺炎,房间隔缺损,心力衰竭,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改善心功能治疗后未见好转。查体:体温37.4℃,心率138次/min,呼吸74次/min,血压6... 1病例简介男,28 d,主诉:口唇发绀20余天。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1~5 min,出生后当地医院诊断:新生儿肺炎,房间隔缺损,心力衰竭,Ⅱ型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改善心功能治疗后未见好转。查体:体温37.4℃,心率138次/min,呼吸74次/min,血压69/30mmH g(1mmH g=0.133kP a),鼻导管吸氧下SpO 2100%,体重3.63 kg,可见吸气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啰音,心前区闻及Ⅲ/6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改变,胸片示新生儿肺炎。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见图1A~E,结果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主-肺动脉窗(aortopulmonary window,APW)I型,房间隔缺损,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位置稍前移、稍增宽,左心室增大,心室壁增厚,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轻度反流。CT血管成像(CTA)检查提示:(1)先天性心脏病:APW I型,心影大;(2)肺炎,肺充血,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 冠状动脉异常 超声心动描记术 CT血管成像 漏诊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