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晨 金海燕 +1 位作者 李建华 胡智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漏斗胸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而Nuss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矫形术式。其优点是避免了过去Ravitch术带来的巨大创伤,但所造成的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却不亚于开胸术。因此,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就显得十分重要。文中就影响儿童漏斗胸Nus... 漏斗胸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而Nuss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矫形术式。其优点是避免了过去Ravitch术带来的巨大创伤,但所造成的术后疼痛的严重程度却不亚于开胸术。因此,合理有效的术后镇痛就显得十分重要。文中就影响儿童漏斗胸Nuss术后疼痛的因素、镇痛方式和相关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外科学 疼痛 手术后 预防和控制 镇痛 方法 NUSS术 不良反应 多模式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研究进展
2
作者 钟晓辉 吕成杰 +1 位作者 赖登明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0-658,共9页
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调控免疫反应对于维持肺部组织稳态至关重要,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和肺解剖部位分为肺泡巨噬细胞、间质巨噬细胞、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炎性巨噬细胞等。肺泡巨噬细胞分布在肺泡腔内,主要负责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态、抵... 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调控免疫反应对于维持肺部组织稳态至关重要,根据其不同的来源和肺解剖部位分为肺泡巨噬细胞、间质巨噬细胞、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和炎性巨噬细胞等。肺泡巨噬细胞分布在肺泡腔内,主要负责维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态、抵御病原微生物和调节免疫反应;间质巨噬细胞在肺组织中发挥维持稳态、调节免疫和抗炎的功能;血管周围巨噬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免疫调节作用,在抑制肺部炎症、改善肺纤维化以及调控肺肿瘤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炎性巨噬细胞在炎症时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并调控炎症的进程。本文主要讨论了肺组织中不同巨噬细胞的来源以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功能,以探讨可能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肺组织 生理 病理 炎症 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相式三维扫描在漏斗胸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石卓 李建华 +4 位作者 高跃 黄婷 梁靓 徐玮泽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照相式三维扫描在漏斗胸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漏斗胸患儿。所有患儿均常规行胸部CT平扫,选取同一层面纵隔窗,凹陷最低点到脊柱前方为前后径(A1),同时测量... 目的:探讨照相式三维扫描在漏斗胸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漏斗胸患儿。所有患儿均常规行胸部CT平扫,选取同一层面纵隔窗,凹陷最低点到脊柱前方为前后径(A1),同时测量与之垂直的最大左右径(B1),计算两者的比值(B1/A1)得到CT Haller指数(CT-HI)。同期采用Ein Scan-Pro多功能手持式三维扫描仪行胸壁扫描,应用Geo Medic图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在胸骨最凹点的平面上,凹陷最低点皮肤到背部皮肤的距离为前后径(A2),同一平面测量最大左右径(B2),计算两者的比值(B2/A2)得到3D-Haller指数(3D-H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检验进行CT-HI和3D-HI判定手术指征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能安静配合CT及三维扫描检查。80例患儿的CT-HI平均值为3.82±0.96,3D-HI平均值为1.82±0.23。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CT-HI和3D-HI的相关系数为0.823(P<0.01)。以CT-HI大于3.2作为判定患儿具有手术指征的界值,则以3D-HI大于1.7判断患儿是否具有手术指征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100.0%。CT-HI和3D-HI判定患儿是否具有手术指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801)。结论:三维扫描可用于漏斗胸的评估,当3D-HI大于1.7时提示患儿具有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远期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宝莉 金悦 +5 位作者 刘喜旺 章迎春 陈香萍 陈乐辉 朱涛 方向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脓毒症患者出院2年到5年以后的生活质量,为脓毒症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双盲方法,随访2002年1月1日-2007年3月1日出院的重症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外科危重病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362例进入随访... 目的分析重症脓毒症患者出院2年到5年以后的生活质量,为脓毒症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双盲方法,随访2002年1月1日-2007年3月1日出院的重症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外科危重病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362例进入随访计划,排除死亡、失访及拒绝的病例,最终51例纳入随访分析,采用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51例患者年龄为52.3±19.1岁,其中男39例(76.5%),女12例(23.5%),随访时间3.41±1.24年(1245.3±450.3d),重症脓毒症(27例)与非脓毒症危重病(24例)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和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重症脓毒症患者住院时间(60.2±47.4d)、住ICU时间(13.3±10.6d)、机械通气率(74.0%)及精神科药物应用(33.3%)均高于非脓毒症危重病患者(分别为27.3±12.6d、4.8±2.1d、45.8%、8.3%,P<0.05或P<0.01);重症脓毒症患者(27例)SF-36量表8个维度的得分较非脓毒症危重病患者(24例)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出院后远期生活质量与非脓毒症危重病患者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长期预后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残余机血洗涤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丽君 林茹 +3 位作者 叶莉芬 范勇 胡建玲 舒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残余机血洗涤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作者收治的63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对其残余机血洗涤回输,输血前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结... 目的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残余机血洗涤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作者收治的63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对其残余机血洗涤回输,输血前后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结果、所有患儿残余机血回输前血红蛋白(Hb)较转流前显著减少(P〈0.01),回输后显著提高(P〈0.01)。纤维蛋白原(Fib)在残余机血输注前后均较转流前明显下降(P〈0.01),输注后有所上升(P〈0.05)。经肝素酶杯与高岭土杯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查,患儿回输洗涤残余机血前后各有3例存在肝素残留问题,2例回输前无肝素残留,输残余机血后出现肝素残留,残留率为4.8%。与回输前相比,输入后K值、α-Angle、MA值、CI值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残余机血洗涤回输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并可以明显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是血液保护有效、简便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体外循环 输血 自体 血液凝固障碍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Carpentier法治疗Ebstein畸形
6
作者 张泽伟 齐建川 +1 位作者 高展 应力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Carpentier法治疗Ebstein畸形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18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18例均予改良Carpentier法手术矫治,在Carpentier法手术矫治的基础上,后瓣叶边缘对合... 目的 探讨改良Carpentier法治疗Ebstein畸形的疗效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18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18例均予改良Carpentier法手术矫治,在Carpentier法手术矫治的基础上,后瓣叶边缘对合缝在隔瓣叶或前瓣,以加大面积;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 17例存活,1例因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持续低氧血症而死亡.存活患儿术后心功能Ⅰ级,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术后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3个月后转窦性心律.存活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2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运用改良Carpentier法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Ebstein畸形,右心室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保全了右心室心尖至心底部的长度,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畸形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的手术治疗
7
作者 张泽伟 孙柏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and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3%,占新生儿紫绀型心脏病的1/3,自然死亡率高,如生后不予治疗,约50%的患儿在2周内、80%的患儿在6个月内死亡。
关键词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手术治疗 SEPTUM 先天性心脏病 紫绀型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死亡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苯丙氨酸血症表型与基因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挺 赵正言 +1 位作者 蒋萍萍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6,共8页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或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所致,并受基因调控。HPA临床数据与基因信息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宝贵资源,信息的有效积累将推动HPA诊治... 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病,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AH)或辅酶四氢生物蝶呤(BH4)缺乏所致,并受基因调控。HPA临床数据与基因信息是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宝贵资源,信息的有效积累将推动HPA诊治更加及时和准确,为制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供新手段。本文总结了HPA代谢途径与蛋白PAH和BH4的关联、HPA的致病基因及其分布、HPA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HPA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遗传学 苯丙氨酸羟化酶 生物蝶呤/代谢 表型 基因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田广烽 高慧 +1 位作者 胡莎莎 舒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复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核酸修饰、非编码RNA等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其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染色体异常、基因突...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病因复杂,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核酸修饰、非编码RNA等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在其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阶段,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遗传机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然而,针对遗传及表观遗传修饰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应用仍需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及表观遗传修饰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遗传学 染色体畸变:组蛋白类/遗传学 后成说 遗传 微RNAS DNA甲基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47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范庆浩 郑雪梅 +2 位作者 黄国金 吴俊 朱雄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平均年龄15.3±2.6个月(4~28个月),平均体重8.2±1.3kg(5.0~10.0kg)。结果全组治愈46例,死亡1例,为...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平均年龄15.3±2.6个月(4~28个月),平均体重8.2±1.3kg(5.0~10.0kg)。结果全组治愈46例,死亡1例,为法洛氏四联症(TOF)术后,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停机拔管后并发肺炎3例,肺不张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重度低氧血症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