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3型腺病毒肺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项琳娟 陈雪欣 +6 位作者 贾艳会 吴宇航 丛鑫 李伟 陈盈盈 陈笋 黄丽素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6-691,共6页
目的分析呼吸道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儿童3型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0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呼吸道3型腺病毒核酸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型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可能影响... 目的分析呼吸道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儿童3型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10月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呼吸道3型腺病毒核酸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型腺病毒肺炎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9例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其中男87例、女72例,中位年龄为59.0(41.0~81.0)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扁桃体渗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儿童3型腺病毒肺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而咳嗽、咳痰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3型腺病毒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早期,扁桃体渗出可能预示较轻的肺部症状,提示扁桃体在3型腺病毒急性感染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腺病毒 肺炎 扁桃体渗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继发过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邵文霞 叶青 +1 位作者 王青青 王贤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1-523,共3页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胞外致病菌,它黏附在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上皮细胞上,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超过4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4~5岁的儿童最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且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细胞外致病菌,它黏附在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上皮细胞上,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超过4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4~5岁的儿童最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且肺炎支原体一般每3~4年爆发流行一次。临床上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特异性地表现为阵发性咳喘,且常常并发Ⅰ型超敏反应,例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过敏 免疫调节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侵袭性感染22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瑾思 华春珍 +3 位作者 王高良 胡波飞 米芋枚 周明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经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无菌来源标本培养结果为LM的患儿临床特点。结果确诊为LM侵袭性感染患儿22例,男11例... 目的了解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经验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无菌来源标本培养结果为LM的患儿临床特点。结果确诊为LM侵袭性感染患儿22例,男11例。年龄范围为2h^14y8m,中位数为3d,新生儿占68.2%。血培养阳性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11例,其中5例血液脑脊液培养同时分离到LM。16例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其中9例出现颅内并发症(颅内出血4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积水3例、脑室管膜炎1例)。临床表现新生儿主要为气促发绀、发热、状态反应差、末梢循环差、呻吟及黄疸等;非新生儿以发热、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头痛、抽搐及颈强直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糖降低12例,氯化物降低11例。药敏试验显示,LM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本组资料治愈好转率77.3%,病死率18.2%。结论儿童LM感染以新生儿多见,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氨苄西林可作为首选用药,而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作为替代用药也值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特菌 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慧 周明明 +2 位作者 刘娟娟 池丹 沈红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708-711,共4页
目的:总结3例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产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抗生素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李斯特... 目的:总结3例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产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抗生素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李斯特菌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比分析国内儿童Lm脑膜炎病例报道中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患儿均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脑脊液细胞学为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表现,治疗上对头孢类药物不敏感,氨苄西林仍然作为首选药,美罗培南和利奈唑胺可作为临床选择用药。结论:对于脑膜炎患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时,需考虑Lm脑膜炎的可能,及时开展可有效覆盖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脑膜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的原核表达及对巨噬细胞IL-6、IL-8、TNF-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鸿鹄 吴圆圆 +1 位作者 占利 梅玲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538,546,共5页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cdtB对宿主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对cdtB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并模型纯化重组蛋白,建立其刺激...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过程中,cdtB对宿主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对cdtB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亚基进行原核表达,制备并模型纯化重组蛋白,建立其刺激人THP-1巨噬细胞模型,ELISA检测THP-1分泌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ELISA检测THP-1分泌IL-6,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结果成功构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重组cdtB蛋白,与空白对照相比,受到cdtB刺激的THP-1细胞上清中的IL-6,IL-8和TNF-α浓度显著上升,而在THP-1细胞培养基中加入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SN50可以显著抑制重组cdtB诱导的IL-6、IL-8、TNF-α分泌。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cdtB能够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6、IL-8和TNF-α,在甲型副伤寒相关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 cdtB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炎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史建蓉 马望前 汤慧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9-665,共7页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尚无理想治疗方法。磷酸二酯酶(PDE)通过介导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水解影响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PDE抑制剂如多种PDE4... 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性疾病,尚无理想治疗方法。磷酸二酯酶(PDE)通过介导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水解影响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从而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PDE抑制剂如多种PDE4抑制剂、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及伐地那非)、PDE3抑制剂(西洛他唑)、PDE9抑制剂(PF-04447943)、PDE3/PDE4双抑制剂(pumafentrine)对实验性结肠炎具有改善作用;PDE4抑制剂阿普司特在临床试验中较替托司特的治疗优势更明显。本文就PDE抑制剂在炎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磷酸二酯酶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鸟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杉酯碱通过下调Mcl-1蛋白诱导NB4细胞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邬春晓 沈红强 夏大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考察三尖杉酯碱(HT)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台盼兰染色法,细胞计数,考察HT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 目的:考察三尖杉酯碱(HT)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台盼兰染色法,细胞计数,考察HT对NB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和细胞形态学观察,考察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考察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考察HT对NB4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目的蛋白证明推论;提取APL患者血液样本,验证HT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HT能够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地抑制NB4细胞生长并杀伤NB4细胞,HT处理72h后GI50为(32.0±2.5)nmol/L;HT能够呈现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诱导NB4细胞凋亡,HT处理6h后其诱导凋亡百分率为66%;HT诱导NB4细胞凋亡,引起PARP蛋白裂解,并不下调Bcl-2,不影响Bax和Bak的表达,但显著下调Mcl-1蛋白水平;siRNA沉默Mcl-1的蛋白表达可以显著提高HT对NB4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HT诱导APL患者白血病样本细胞凋亡,并下调Mcl-1蛋白。结论:HT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杀伤NB4细胞,HT可能通过下调Mcl-1蛋白发挥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酯碱/药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NB4细胞 M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767491联合TRAIL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李华美 +4 位作者 沈红强 楼金吐 彭朝阳 董敖 尚世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1-947,共7页
将小分子抗癌药物PHA-767491和携带TRAIL基因的非复制型腺病毒(Ad-TRAIL)共同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探讨PHA-767491联合TRAIL蛋白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现象... 将小分子抗癌药物PHA-767491和携带TRAIL基因的非复制型腺病毒(Ad-TRAIL)共同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探讨PHA-767491联合TRAIL蛋白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现象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表明,PHA-767491联合Ad-TRAIL抑制Bel-7404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优于单一用药.Western印迹进一步分析蛋白表达水平显示,PHA-767491可以通过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Xiap的表达,从而显著增强TRAIL蛋白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的能力;PHA-767491联合AdTRAIL处理Bel-7404细胞后,不仅Bel-7404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并且伴随着PARP和Caspase3的大量剪切.本研究证实,PHA-767491和TRAIL的联合使用对抑制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表现出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为今后癌症药物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767491 TRAIL 协同效应 凋亡 BEL-74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胶原α5链基因突变致奥尔波特综合征两家系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青 张莹莹 +1 位作者 王晶晶 毛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分析奥尔波特(Alport)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尿检异常的2名先证者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孟德尔遗传规律和临床表型的综合分析,筛选出致病的基因突变,最后通过Sanger... 目的:分析奥尔波特(Alport)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方法: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尿检异常的2名先证者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基因突变的致病性、孟德尔遗传规律和临床表型的综合分析,筛选出致病的基因突变,最后通过Sanger测序在家系成员中验证基因突变。结果:两个家系中分别鉴定出 COL4A5 基因上的2个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c.2147-2A>T(IVS27)和c.646-2A>G(IVS11)(NM_033380),且这2个杂合突变分别与2个家系的患病成员呈现共分离关联。结论:Alport综合征主要通过女性直系患者遗传,临床上可以通过有效的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遗传性/遗传学 胶原Ⅳ型/遗传学 染色体 X 外显子 突变 系谱 基因检测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4A5基因插入突变致Alport综合征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青 张莹莹 +1 位作者 王晶晶 毛建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Alpo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1岁8个月,COL4A5基因中鉴定出TTCT插入突变(c.41_42 dup TCTT),该插入突变引起了移码突变。使用Integrative Genomics Vi... 目的探讨Alpor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先证者,男,11岁8个月,COL4A5基因中鉴定出TTCT插入突变(c.41_42 dup TCTT),该插入突变引起了移码突变。使用Integrative Genomics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该移码突变导致自之后的第13个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且在第40个氨基酸残基处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蛋白表达提前终止。患儿母亲和外祖母均携带该变异,分别在35岁和34岁时达到终末期肾病,且都有听力受损,但未发现眼部异常。家系分析表明该变异与该家系患病成员存在共分离关联。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Alport综合征确诊,该家系扩展了Alport综合征的致病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Alport综合征 插入突变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一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锶半水硫酸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峰 汪麟 +2 位作者 周明明 杨贤燕 苟中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1-607,634,共8页
为了研究掺锶半水硫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活性及其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锶摩尔掺杂率(0、2.5%、5%、10%)的半水硫酸钙材料,运用理化表征与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考察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结构及体外生物学活性,... 为了研究掺锶半水硫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活性及其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锶摩尔掺杂率(0、2.5%、5%、10%)的半水硫酸钙材料,运用理化表征与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考察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结构及体外生物学活性,并对材料抑制金葡菌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首先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的含锶半水硫酸钙中均出现硫酸锶,这表明锶直接与硫酸根结合发生了化学沉积,与半水硫酸钙形成两相复合材料。其次,早期阶段未掺锶的硫酸钙样品降解速率明显快于掺锶硫酸钙,锶离子掺杂率提高抑制硫酸钙降解速率更为显著;后期阶段未掺锶硫酸钙样品的降解速率明显低于掺锶硫酸钙,锶离子掺杂率越高,硫酸钙降解速率越快。再次,四种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变化与降解速率相对应,同时掺锶半水硫酸钙表面诱导沉积类骨羟基磷灰石晶体更为显著,并且抑菌作用更强,掺杂10%锶的半水硫酸钙表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锶掺杂硫酸钙实为半水硫酸钙与硫酸锶的复合材料,该种复合材料能有效调节硫酸钙生物材料的降解性、增强其生物活性及抗菌性能,将有助于解决包括骨髓炎损伤区抗感染及骨再生修复相关临床需求,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 微量元素掺杂 生物活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儿筛查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蒋丽红 杨茹莱 +2 位作者 董敖 吴本清 赵正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3-682,共10页
新生儿筛查(NBS)对于降低出生缺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NBS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下,经批准设立于公立医院的NBS中心集宣传、筛查、诊治、随访、管理功能于一体。截至2022年,全国3... 新生儿筛查(NBS)对于降低出生缺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NBS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下,经批准设立于公立医院的NBS中心集宣传、筛查、诊治、随访、管理功能于一体。截至2022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新生儿中均开展了苯丙酮酸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筛查(筛查率为97.9%),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筛查率为89.24%),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率为91.45%)。四十年来,筛查技术从生化指标检测的细菌抑制法、荧光分析法、串联质谱法发展到基因检测,极大推动了筛查病种的扩展,目前正在探讨NBS中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运用。由国家检验中心建立的NBS系统网络质量管理体系(QMS-NBS)覆盖所有筛查中心和相关采供血机构,QMS-NBS的运行可使筛查质量和绩效可视化、可测量化,保证了筛查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NBS的历史,特别是中国NBS的政策演变、筛查机构建设情况、一些新生儿疾病筛查数及发病率、筛查技术的变化与筛查新病种的扩展和NBS质量控制等作一综述,提示中国NBS进步不仅得益于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更得益于相关政策、法规和伦理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技术 新生儿筛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外湿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56314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方敏波 陈齐兴 +1 位作者 吴水晶 方向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0-415,共6页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 TRPM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56314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19例脓毒症患者和112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脓毒症患者按照住...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2( TRPM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556314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119例脓毒症患者和112例对照者纳入本研究中。其中,脓毒症患者按照住院28 d转归不同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62例)。采用PCR-TaqMan探针技术检测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基因型,分析其与脓毒症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基因型GG、GT、TT的分布频率脓毒症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等位基因G、T的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脓毒症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中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基因型GG、GT、TT和等位基因G、T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TRPM2第11个外显子rs155631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脓毒症发生、发展无相关性,尚需大样本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生理学 外显子/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遗传学技术中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 被引量:3
14
作者 洪非凡 李月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超声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手段。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可以被低强度的超声激活而开放,达到调节可兴奋性细胞活性的目的,避免高强度超声对组织器官可能造成的损害。本文着重介绍了大电导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超声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手段。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可以被低强度的超声激活而开放,达到调节可兴奋性细胞活性的目的,避免高强度超声对组织器官可能造成的损害。本文着重介绍了大电导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双孔钾通道、Piezo等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超声神经调控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以期为超声遗传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电生理学 超声检查 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1363T突变致人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快失活受损的机制
15
作者 唐思阳 叶佳 李月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8,共7页
目的: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方法: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 目的: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方法: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通过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稳态激活及快失活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窗电流。结果:hNav1.4 I1363位点在各类钠通道中高度保守。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均能正常上膜,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激活电压V0.5分别为(-29.08±0.24)mV和(-28.79±0.21)mV,斜率因子k分别为5.06±0.21和4.73±0.18(均P>0.05);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失活电压V0.5分别为(-68.03±0.34)mV和(-59.01±0.26)mV,斜率因子k分别为4.55±0.21和5.24±0.23(均P<0.05),I1363T突变体的失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且更为平缓。I1363T突变体形成的窗电流大于野生型的窗电流。结论:I1363T突变会导致hNav1.4慢失活受损,增加肌肉细胞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生;而增大的窗电流使得钠离子在细胞内缓慢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兴奋性下降,引发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病理生理学 先天性肌强直/遗传学 基因表达 电压门控钠通道/遗传学 突变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