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郑琛 石超吉 +2 位作者 杜琳娟 江银华 苏吉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8-565,共8页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FGFR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在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L1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OSCC细胞株及正常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FG...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FGFR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在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L1蛋白在OSC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OSCC细胞株及正常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FGFRL1小干扰RNA(siRNA)干扰HN4细胞,影响FGFRL1蛋白的表达,利用CCK-8及Ki67实验检测FGFRL1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FGFRL1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指标蛋白的影响。结果FGFRL1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2.820,P=0.0478);FGFRL1蛋白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在HOK细胞中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结果显示,FGFRL1 RNA在HOK细胞中的表达量低于在OSCC细胞系中的表达量。将FGFRL1 siRNA转染的HN4细胞作为实验组,NC siRNA处理的HN4细胞作为对照组。Ki67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48 h(P=0.4781)及72 h(P=0.3342)细胞增殖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12 h(P=0.0228)、24 h(P=0.0051)及36 h(P=0.0095)实验组细胞划痕面积百分比均比对照组小。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16 h(P=0.0087)及24 h(P=0.0086)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少。FGFRL1 siRNA干扰使得HN4细胞神经性钙黏附素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量下降,上皮钙黏附素蛋白的表达量上升。结论FGFRL1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OSCC细胞株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上皮细胞。FGFRL1基因沉默对肿瘤细胞增殖无影响,但对肿瘤细胞EMT和细胞迁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样蛋白1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琛 苏吉梅 +3 位作者 梁鑫 吴娟 顾伟忠 赵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22年3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9例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病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预后... 目的探讨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22年3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9例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病例,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就诊年龄1~38 d,上颌3例、下颌6例,6例在母亲孕28~39周B超发现,3例出生时发现,肿瘤直径0.5~3.5 cm,肿物均有蒂与牙槽嵴相连。1例局麻下手术切除,其余8例全麻下手术切除,随访1个月~12年,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中2例相应部位乳牙过早萌出。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结论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是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母亲孕期B超是早期发现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重要手段,病理学检查对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的诊断具有关键作用,一般手术切除肿瘤即可,无需扩大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颗粒细胞龈瘤 B超 病理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间隙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区域性牙发育不良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子晨 纪雅宁 苏吉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局部乳恒牙发育异常,具有独特的鬼影样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为牙齿萌出延迟、形态异常,牙周软组织反复肿胀等,对患者影响深远。本文报告1例因面部肿胀就诊的2岁患儿,通过病史、口腔检查、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ROD)是一种局部乳恒牙发育异常,具有独特的鬼影样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为牙齿萌出延迟、形态异常,牙周软组织反复肿胀等,对患者影响深远。本文报告1例因面部肿胀就诊的2岁患儿,通过病史、口腔检查、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病理特征、可能发病机制、多学科诊治特点,帮助临床医师深入了解这类罕见病,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牙发育不良 面部间隙感染 鬼影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根尖周炎为首诊症状的低血磷性佝偻病1例
4
作者 史远 苏吉梅 +1 位作者 吕丽华 吴鼎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2-838,共7页
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一种罕见病,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主要临床表现有生长障碍、四肢弯曲畸形及功能障碍,以及成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关节炎、骨软化症、多发性骨折等,口腔表现为非龋坏、非外伤牙齿出现反复根尖周炎、根尖周脓肿甚... 低血磷性佝偻病是一种罕见病,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主要临床表现有生长障碍、四肢弯曲畸形及功能障碍,以及成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关节炎、骨软化症、多发性骨折等,口腔表现为非龋坏、非外伤牙齿出现反复根尖周炎、根尖周脓肿甚至蜂窝织炎、牙周炎、牙齿早失等。X连锁性低血磷性佝偻病(XLHR)占所有低血磷性佝偻病的80%。本文报告1例以多个非龋坏、非外伤牙根尖周炎为首诊症状的3岁XLHR患儿,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因型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随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减少口腔科医生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性低血磷性佝偻病 非龋坏牙 根尖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丝结扎法治疗下颌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1例
5
作者 吕丽华 陈文瑨 +1 位作者 韦日霞 黄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1-537,共7页
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相邻的第一磨牙牙体组织吸收、牙齿早失、咀嚼效率下降及其他严重的错𬌗畸形。及时发现和处理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对预防青少年错𬌗畸形、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 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导致相邻的第一磨牙牙体组织吸收、牙齿早失、咀嚼效率下降及其他严重的错𬌗畸形。及时发现和处理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对预防青少年错𬌗畸形、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针对下颌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的病例报告比较少见,大多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及正畸的方式,且缺乏长期的随访。本文报道1例采用铜丝结扎法治疗下颌第二恒磨牙异位萌出,使恒牙顺利萌出并建立正常咬合。术后观察5年,咬合稳定,牙根发育、牙髓活力及牙周状况正常。本文为近中倾斜度不大且已经部分萌出的阻生年轻下颌第二恒磨牙提供一种治疗周期短、简便及微创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丝结扎 下颌第二恒磨牙 异位萌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锶半水硫酸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峰 汪麟 +2 位作者 周明明 杨贤燕 苟中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1-607,634,共8页
为了研究掺锶半水硫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活性及其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锶摩尔掺杂率(0、2.5%、5%、10%)的半水硫酸钙材料,运用理化表征与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考察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结构及体外生物学活性,... 为了研究掺锶半水硫酸钙生物材料的制备、生物学活性及其抗菌性能,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锶摩尔掺杂率(0、2.5%、5%、10%)的半水硫酸钙材料,运用理化表征与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考察了材料的化学组成、微结构及体外生物学活性,并对材料抑制金葡菌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首先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的含锶半水硫酸钙中均出现硫酸锶,这表明锶直接与硫酸根结合发生了化学沉积,与半水硫酸钙形成两相复合材料。其次,早期阶段未掺锶的硫酸钙样品降解速率明显快于掺锶硫酸钙,锶离子掺杂率提高抑制硫酸钙降解速率更为显著;后期阶段未掺锶硫酸钙样品的降解速率明显低于掺锶硫酸钙,锶离子掺杂率越高,硫酸钙降解速率越快。再次,四种固化物的力学性能变化与降解速率相对应,同时掺锶半水硫酸钙表面诱导沉积类骨羟基磷灰石晶体更为显著,并且抑菌作用更强,掺杂10%锶的半水硫酸钙表现出优良的生物活性和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锶掺杂硫酸钙实为半水硫酸钙与硫酸锶的复合材料,该种复合材料能有效调节硫酸钙生物材料的降解性、增强其生物活性及抗菌性能,将有助于解决包括骨髓炎损伤区抗感染及骨再生修复相关临床需求,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 微量元素掺杂 生物活性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凝血因子Ⅷ补充治愈下颌骨血友病假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娟 苏吉梅 +1 位作者 叶笑味 徐卫群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9-493,共5页
血友病假性肿瘤是血友病患者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在下颌骨较少见,治疗不当易导致出血,严重者甚至死亡。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右下颌骨血友病(A型)假性肿瘤,伴有广泛性骨破坏,经单纯凝血因子Ⅷ替代治疗后骨破坏修复,随访10年无复发。
关键词 血友病 血友病假性肿瘤 下颌骨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