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彩萍 张艳华 +6 位作者 汤剑平 汪程鹏 薛丰丰 王慧娟 李传威 张广亚 李华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2-1627,共6页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维持期精神分... 背景长效抗精神病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重要选择之一,能有效预防复发。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剂型上进行了改良,能够保持血药浓度平稳,但目前尚缺乏维持期临床疗效的相关研究。目的评价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在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自身对照的多中心研究。纳入2021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苏州市广济医院3个中心,以18~65岁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口服利培酮制剂换成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维持治疗,治疗期间每2周注射25.0 mg、37.5 mg或50.0 mg,随访12周,分别在基线及治疗2、4、8、12周末使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社会功能;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总体病情变化;使用欧洲五维生存质量量表(EQ-5D)评定患者健康状况;使用辛普森-安格斯量表(SAS)、巴恩斯静坐不能评定量表(BARS)、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评定患者锥体外系反应,并采集患者实验室指标。结果共纳入71例患者。治疗第2、4、8、12周末患者PSP总分分别为(48.20±24.65)、(49.07±25.81)、(50.46±26.96)、(51.85±28.16)分,均高于基线[(43.89±22.32)分](P<0.05)。治疗12周末患者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均较基线降低(P<0.05)。CGI-S评分较基线下降(P<0.05),CGI-I评分12周末较4周末下降(P<0.01),EQ-5D评分较基线提高(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泌乳素升高、锥体外系反应(EPS)、头晕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因不良反应脱落者。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期的临床症状,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微球(Ⅱ) 维持治疗 治疗结果 病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补体与脑白质微结构异常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蹇玲琪 胡仕熠 +6 位作者 余华 倪培艳 冉俊哲 魏巍 赵连生 张程程 李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血浆补体水平与脑白质影像特征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38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2名健康对照者,两组受试者均采用Philip 3.0 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采集全... 目的探究首发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血浆补体水平与脑白质影像特征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纳入38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2名健康对照者,两组受试者均采用Philip 3.0 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采集全脑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结合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方法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HU)人类白质纤维束图谱,提取两组受试者的脑白质纤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测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静脉血浆中的补体成分C1q、C3、C4、补体B因子、补体H因子、补体P因子水平。分析患者血浆补体与脑影像白质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左侧穹隆/终纹径向扩散率(radial diffusivity,RD)高于对照组[(0.62±0.04)×10^(-3)mm^(2)/s vs.(0.60±0.03)×10^(-3)mm^(2)/s,P_(FDR)=0.048],补体H因子[677.71(551.58,846.21)ng/mL vs.582.76(513.93,729.71)ng/mL,P=0.041]和P因子[71.36(57.30,95.99)ng/mL vs.60.08(46.67,80.03)ng/mL,P=0.011]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组左侧穹隆/终纹RD值与血浆C3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362,P=0.02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左侧穹隆/终纹白质纤维结构异常,且其血浆的补体水平与白质结构的异常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白质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炎症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边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精神卫生防治人员的抑郁焦虑情绪 被引量:5
3
作者 金翠梅 孙晓花 +2 位作者 陈秋霞 祝绮莎 宋海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4-970,共7页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精神卫生防治人员(简称社区精防人员)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问卷星在715名杭州市社区精防人员中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区防治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精神卫生防治人员(简称社区精防人员)的抑郁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问卷星在715名杭州市社区精防人员中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区防治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定抑郁焦虑情绪。结果:共收集699份社区精防人员的有效问卷,PHQ-9得分(2.3±2.8),GAD-7得分(1.3±2.3),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8.7%(131/699),焦虑情绪检出率为10.0%(70/699)。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学历社区精防人员容易出现抑郁情绪(OR=1.77,95%CI:1.10~2.84,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精防人员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高学历精防人员出现抑郁情绪的风险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 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杭州市心理热线来电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祝绮莎 陈秋霞 +5 位作者 孙晓花 徐鸥 赵圆 金翠梅 骆名进 宋海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热线来电特征。方法:提取杭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记录中2020年1月22日-3月2日,共41天557人次有效来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来电量的变化趋势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每日确诊病例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结果:新冠肺炎流...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热线来电特征。方法:提取杭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记录中2020年1月22日-3月2日,共41天557人次有效来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来电量的变化趋势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每日确诊病例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结果: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来电量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因疫情导致情绪问题来电咨询的比例高于男性(59.7%vs.42.5%,P<0.001)。来电咨询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9岁(35.0%)、30~39岁(34.8%)。新冠来电数量高峰(2月6日)滞后于浙江省(1月29日)和杭州市(1月28日)每日确诊人数的高峰。结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相关来电中,18~29岁、30~39岁两个人群比例最高,女性更容易出现疫情导致的情绪问题,且公众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心理反应具有延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心理热线 心理咨询 危机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谢芳平 刘信铁 +3 位作者 吴敏 江小英 黄悦琦 郑哲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奥氮平治疗1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和健康对照64名,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技术评估左室收缩...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奥氮平治疗1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和健康对照64名,运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技术评估左室收缩功能。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患者服用奥氮平治疗1年,再次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心脏二维超声参数和3D-STI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服用奥氮平1年后二维超声参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3D-STI参数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18.1%±1.5%vs.-17.5%±2.3%)和左室整体面积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area strain,LVGAS)(-30.1%±2.3%vs.-28.5%±1.8%)下降(均P<0.05)。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与用药1年后LVGLS(r=-0.791,P=0.002)和LVGAS(r=-0.648,P=0.037)负相关。结论3D-STI可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后的左室收缩功能轻度下降,而二维超声则难以发现早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显像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治疗应用于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凤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299-301,共3页
目的分析团体治疗应用于恢复期重性精神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100例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 目的分析团体治疗应用于恢复期重性精神病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100例恢复期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团队治疗。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评价患者社会功能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分)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DSS评分、PSP评分、PANSS评分、MMSE评分、WMS-R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评分、PSP评分、PANSS评分、MMSE评分、WMS-R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治疗在恢复期重性精神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更好的进行社交活动,有助于患者重新接触社会,从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社会行为障碍 团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扬 黄悦勤 +14 位作者 刘肇瑞 张婷婷 马超 李凌江 徐一峰 李涛 许秀峰 于雅琴 闫永平 王志忠 徐向东 王丽敏 李强 徐广明 肖水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29-935,共7页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探讨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焦虑障碍诊断工具是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 目的:描述中国社区成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现况,探讨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焦虑障碍诊断工具是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为诊断标准的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为焦虑障碍功能残疾评定标准。计算焦虑障碍功能残疾率、致残率,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天数;以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共病及人口学因素对残疾严重程度和功能残疾发生的影响。结果:焦虑障碍加权功能残疾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7%和42.2%,其中四级残疾构成比最高(84.1%),单纯焦虑障碍加权功能残疾率和致残率分别为0.3%和17.8%。各类焦虑障碍过去30 d部分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天数的中位数为0~14.42 d。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β=0.24)、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β=0.21)、躯体疾病(β=0.18)、焦虑障碍共病躯体疾病(β=0.15)、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β=0.08)、其他精神障碍(β=0.07)、单纯焦虑障碍(β=0.06)、低受教育程度(β=0.12)、低收入水平(β=0.08)、高龄(β=0.06)、非在婚状态(β=0.06)、男性(β=0.02)与残疾严重程度正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功能残疾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OR=64.07)、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OR=36.75)、其他精神障碍共病躯体疾病(OR=20.60)、焦虑障碍共病躯体疾病(OR=18.88)、焦虑障碍(OR=9.20)、其他精神障碍(OR=6.65)、躯体疾病(OR=4.00)、65岁及以上(OR=4.40)、50~64岁(OR=2.33)、低收入水平(OR=2.10)、文盲及小学以下受教育程度(OR=1.89)、中收入水平(OR=1.70)、小学受教育程度(OR=1.59)、非在婚状态(OR=1.47)和男性(OR=1.16)。结论:焦虑障碍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增加功能残疾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男性、高龄、低收入水平、低受教育程度、非在婚状态等因素是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精神残疾 残疾率 致残率 危险因素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青少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徐鸥 齐培 祝绮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78-1382,共5页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失眠症患者逐年增多,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但存在一定缺陷。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但将其用于青年失眠症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失眠...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失眠症患者逐年增多,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但存在一定缺陷。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但将其用于青年失眠症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失眠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试验组(采用联合疗法),在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价,以分析不同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初步纳入青少年失眠症患者77例,删除脱落15例(对照组12例,试验组3例),最终纳入62例,其中对照组32例,试验组30例。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得分、催眠药物得分、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时间得分、睡眠效率得分、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脱落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疗法对青少年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青少年 认知行为疗法 虚拟现实技术 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策树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事件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圣 胡振杰 +1 位作者 叶璐 郑亚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4-602,共9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分析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事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因心绞痛或不明原因胸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诊断为... 目的:评价和比较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分析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事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因心绞痛或不明原因胸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诊断为AMI。分别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决策树分析建立AMI事件预测模型,并在是否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条件下建立决策树分析模型(决策树1和决策树2),继而利用ROC曲线评估上述三组模型预测AMI的价值。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史、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他汀类药物史和载脂蛋白A1是AM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不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决策树1)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根节点,其后分别是冠心病史、载脂蛋白A1水平(以1.314 g/L作为分界点)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史作为子节点;而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决策树2)显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根节点,其后是冠心病史和载脂蛋白A1作为子节点。在对AMI事件的预测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为0.826,而决策树模型的AUC分别为0.765(决策树1)和0.726(决策树2)。三组模型间比较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优于决策树2(95%CI:0.041~0.145,Z=3.534,P<0.01),但与决策树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0.014~0.121,Z=-1.173,P>0.05)。结论:在对AMI事件的预测分析中,不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效力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当,未来有望应用于AMI患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病 LOGISTIC模型 回归分析 决策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