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苯美司下调c-myc表达与其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NB4细胞分化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林茂芳 钱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了解氨肽酶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能否增强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此过程中NB4细胞c-myc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MTT法检测药物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及四氮唑蓝(NBT... 目的:了解氨肽酶抑制剂乌苯美司(bestatin)能否增强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此过程中NB4细胞c-myc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MTT法检测药物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及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NB4细胞的分化。RT-PCR检测细胞c-mycmRNA表达水平。结果:50 mg/L、75 mg/L、100 mg/L乌苯美司与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72 h,均能明显增强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与10 nmoL/L ATRA组差异显著(P<0.05,P<0.01)。从48 h到96 h,100 mg/L乌苯美司时间依赖性地增强10 nmoL/L 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与相应时点10 nmoL/L ATRA组差异明显(P<0.01)。100 mg/L乌苯美司与10 nmoL/L ATRA联合应用72 h,NB4细胞CD11b表达率明显高于10 nmoL/L ATRA组(P<0.01)。50 mg/L、75 mg/L、100 mg/L乌苯美司与10 nmoL/L ATRA联合处理4 h,NB4细胞c-myc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用ATRA组(P<0.05,P<0.01);药物联合应用各组NB4细胞的c-mycmRNA表达水平与NBT还原能力之间呈负相关(r=-0.917,P<0.05)。结论:乌苯美司可能通过下调NB4细胞c-mycmRNA的表达,从而增强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苯美司 维甲酸 NB4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染色体-7/7q-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孟海涛 麦文渊 +2 位作者 陈志妹 楼基余 金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0-463,共4页
本研究探讨染色体 - 7/ 7q -异常在恶性血液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用细胞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 4 1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本研究探讨染色体 - 7/ 7q -异常在恶性血液学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用细胞染色体显带技术分析 4 1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7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yelodysplasticsyndrome ,MDS)和3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 acceleratedphase ,CML AP)的细胞核型。结果表明 :染色体- 7/ 7q -异常在AL ,MDS和CML AP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4 .88% ,9.86 %和 8.33% ,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中均可检出染色体 - 7/ 7q -异常 ,检出率分别为 4 .70 %和 6 .2 5 % ,两者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9例具有单独染色体 - 7或 7q -异常 ,2 2例伴有其他染色体异常 ,如 -X、- 5、+8、t(3;3)、t(11;16 )、t(2 ;11)等。发现 1例MDS RAEB患者具有 - 7异常克隆 ,同时还有 7q -异常克隆出现 ,而且 - 7异常的细胞数高于 7q -异常的细胞数。接受化疗的 7例ALL中 4例获得完全缓解 ;13例AML患者中仅 2例获得完全缓解 ;7例MDS患者中 6例转化急性白血病 ;3例CML AP中无 1例缓解。结论 :染色体 - 7/ 7q -异常是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在髓系和淋巴细胞中均可出现 ,- 7异常和 7q异常可在同一患者共存 ;具有染色体 - 7/ 7q -异常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7/7q-异常 细胞遗传学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及成脂肪分化中sortilin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岑洪 林茂芳 +1 位作者 蔡真 黄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8-241,共4页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成骨、成脂肪分化时sortilin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从骨髓中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 ,加入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剂 ,RT -PCR检测成骨标志骨桥蛋白 (Op)和成脂肪标志脂蛋白脂肪酶 (LpL...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 (MSC)体外成骨、成脂肪分化时sortilin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从骨髓中分离培养人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 ,加入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剂 ,RT -PCR检测成骨标志骨桥蛋白 (Op)和成脂肪标志脂蛋白脂肪酶 (LpL)表达 ,半定量RT -PCR分析sortilin基因随诱导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 ,分别表达Op和LpL。②在体外成骨分化过程中 ,sortilin基因表达第 1d开始上调 ,持续约 1周后恢复至原水平 ;在培养 3d时 ,sortilin基因表达明显上调 ,与未诱导组相比 ,差异明显 (P <0 0 1)。③体外成脂肪分化时 ,sortilin基因表达无明显的改变 (P >0 0 5 )。结论 :sortilin基因可能参与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节 ,而与成脂肪分化无关 ,通过调控sortilin基因的表达 ,有可能为成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 ,提供新的思想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 SORTILIN 分化 骨生成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岑洪 林茂芳 +1 位作者 黄河 蔡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2-414,共3页
目的:克隆可溶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sM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纯化、复性后获得活性蛋白。方法:从人骨髓细胞中提取总RNA,在sMR基因引物两端分别加上NdeI和BamHI酶切位点,利用RT-PCR技术扩增sMR基因,经NdeⅠ和BamHⅠ酶切后... 目的:克隆可溶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sM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经纯化、复性后获得活性蛋白。方法:从人骨髓细胞中提取总RNA,在sMR基因引物两端分别加上NdeI和BamHI酶切位点,利用RT-PCR技术扩增sMR基因,经NdeⅠ和BamHⅠ酶切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测序证实克隆基因的正确性,并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诱导表达,采用his-tag纯化柱纯化目的蛋白,并经复性处理,配体结合实验证实蛋白活性。结果:限制性内切酶切出了预期条带,测序证实了克隆基因的正确性,sMR经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蛋白经纯化和复性处理,获得了具有活性的功能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与表达了sMR基因,得到了具有活性的功能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可溶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克隆 原核表达 pET-28a(+) 蛋白质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在间质干细胞微环境中的增殖和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岑洪 林茂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5-998,共4页
目的:用间质干细胞(MSC)体外模拟造血微环境,探讨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在MSC微环境中的增殖和分化特性。方法:实验组(CK+MSC组)以MSC为基质层细胞,建立基于MSC的体外造血细胞扩增体系,接种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外源性造血生长... 目的:用间质干细胞(MSC)体外模拟造血微环境,探讨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在MSC微环境中的增殖和分化特性。方法:实验组(CK+MSC组)以MSC为基质层细胞,建立基于MSC的体外造血细胞扩增体系,接种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外源性造血生长因子SCF、Flt3L、TPO和IL-6,培养第1、2、3、4周对扩增的细胞进行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对照组为单纯细胞因子组(CK组,无MSC基质层细胞)和单纯MSC组(无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结果:(1)第4周时CK+MSC组的细胞数扩增108倍,而CK组只有7.8倍。(2)CK+MSC组和CK组扩增的集落形成细胞(CFC)数量在第3周时达高峰,第4周时CFC数量已迅速下降。(3)红系CFC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均于扩增1周后到达高峰,CK+MSC组的扩增效率要优于CK组,到第3周时两组均降为零。(4)粒单系CFC则在扩增第3周时到达高峰,CK+MSC组扩增效率优于CK组,从第4周开始出现回落。(5)扩增1周后,单位细胞(104个MNC)中的CFC数到达高峰,CK+MSC组优于CK组,从第2周开始每104个MNC中的CFC数迅速呈下降趋势,到第4周时已降至低于扩增前水平。(6)单纯MSC组无造血细胞生长。结论:(1)体外扩增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时,基于MSC的扩增体系要优于单纯细胞因子体系。(2)MSC在体外有利于脐带血造血前体细胞扩增的同时,并不能阻止其分化。(3)红系扩增出现在体外扩增的早期,粒单系扩增持续的时间比红系长,扩增的CFC数量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胎血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晓丽 俞文娟 +3 位作者 朱亚男 杨春梅 肖峰 麦文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72-1778,共7页
目的:分析滤泡淋巴瘤(FL)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疗效及预后的特点。方法: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条件的45例FL转化为DLBCL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45例... 目的:分析滤泡淋巴瘤(FL)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疗效及预后的特点。方法: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条件的45例FL转化为DLBCL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诊断时即发生转化的27例,选择观察等待之后发生转化的7例,FL治疗后发生转化的11例;男23例,女22例;中位年龄56(27-76)岁。低级别转化8例,高级别转化37例,26例出现结外侵犯,骨髓累及16例,贫血17例,高肿瘤负荷(GELF标准)32例,伴B症状12例,Ki-67≥50%患者38例。43例转化为GCB型DLBCL。4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初始化疗疗效评估总有效率(ORR)为80.0%,完全缓解(CR)率为60.0%,部分缓解(PR)率20%;R-CHOP和其他方案组患者ORR分别是86.11%和55.55%(P=0.063),CR率分别是66.67%和33.33%(P=0.126)。诊断时即转化组患者ORR(85.18%)及CR率(74.07%)最高。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6(4-120)个月,中位PFS未达到(2-120个月),3年的PFS率为55%;中位OS未达到(5-120个月),3年的OS是70%。单因素分析显示,ORR、POD24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患者IPI评分、ORR、POD24、B症状、贫血是影响OS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RR、POD24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FL转化为DLBCL患者诊断时即转化组ORR及CR率高;患者贫血及B症状、POD24及高危组预后差;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转化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