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霉素对兔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所致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兴祥 陈君柱 +3 位作者 程龙献 朱建华 郭晓纲 尚云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夹闭家兔升主动脉根部以增加左室后负荷的在体心脏模型 ,观察后负荷增加前后心肌相对不应期 (RRP)、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 目的 :探讨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夹闭家兔升主动脉根部以增加左室后负荷的在体心脏模型 ,观察后负荷增加前后心肌相对不应期 (RRP)、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90 )和室颤阈 (VFT)的变化 ,并比较了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这些电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后负荷上升 [(72± 11)mmHg]引起RRP、ERP和MAPD90 缩短 ,VFT下降 (P <0 .0 1) ;链霉素可有效抑制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 ;而维拉帕米除可提高VFT外 (P <0 0 1) ,对后负荷增加引起RRP、ERP和MAPD90的缩短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活化可能参与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过程 ,且链霉素通过抑制这种离子通道的活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维拉帕米 心室功能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家兔心脏房压增加所致的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及机制
2
作者 王兴祥 陈君柱 程龙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4-54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脏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 )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腔静脉和肺静脉、贯通房间隔、调节肺动脉灌注压 (5cmH2 O到 2 5cmH2 O)的离体Langendorff心脏模型 ,观察房压... 目的 :探讨心脏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 )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腔静脉和肺静脉、贯通房间隔、调节肺动脉灌注压 (5cmH2 O到 2 5cmH2 O)的离体Langendorff心脏模型 ,观察房压增加前后心肌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 和房颤阈 (AFT)的变化 ,并比较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这些电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房压上升 (2 0cmH2 O)引起ERP和MAPD90 缩短 ,AFT下降 (P <0 0 1) ;链霉素可有效抑制这些电生理变化 ;而维拉帕米对此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活化可能参与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毒素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宇玫 胡申江 +2 位作者 黄元伟 但青宏 徐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卡托普利(CPT)的作用。方法:将融合成单层的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①用含ox-LDL的培养液常规培养,加或不加CPT预孵,在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比较细胞形态;②...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及卡托普利(CPT)的作用。方法:将融合成单层的牛胸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①用含ox-LDL的培养液常规培养,加或不加CPT预孵,在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比较细胞形态;②分别用不同浓度CPT预孵及ox-LDL处理,测定不同时点培养液ET-1、6-keto-PGF1α和TXB2的含量。结果:①光镜下各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下可见ox-LDL组细胞有较多脱落、局部缺损,细胞分散,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CPT预孵后有所改善,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②ox-LDL组ET-1、6-keto-PGF1α和TXB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PT低浓度抑制ET-1分泌,较高浓度则刺激ET-1分泌;CPT使6-keto-PGF1α含量增加,对TXB2的含量无影响。结论:ox-LDL对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至少部分是通过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脂蛋白类 LDL 卡托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兴祥 尚云鹏 +6 位作者 朱军慧 陈君柱 朱建华 陶谦民 郭晓纲 王战坤 张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Hcy(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Hcy(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干预一定时间(6h、12h、24h和4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粘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Hcy呈量效和时效地减少EPCs数量,200μmol/LHcy作用24h后EPCs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7±6.7vs62.5±10.6,P<0.01),并损害EPCs增殖(0.531±0.061vs0.328±0.055,P<0.01)、迁移(26.3±6.4vs6.4±3.7,P<0.01)、贴壁(33.1±8.1vs17.4±7.5,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25.4±9.1vs10.4±4.7,P<0.01)。结论:Hcy不但减少EPCs数量并损害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高半胱氨酸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