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华东地区某三级医院2018—2021年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迪丽努尔·迪力穆拉提 肖婷婷 +5 位作者 唐红 王雪婷 路平 陈云波 嵇金如 肖永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1例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5±17.9)岁,>60岁的患者占45.70%,男性患者占61.59%,89.40%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实体肿瘤、心脏瓣膜病、肝胆疾病、高血压较为多见。链球菌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手术、免疫抑制状态、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等(均P<0.05)。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占25.17%(38例),常见基础疾病包括肝胆疾病、实体肿瘤、血液病、高血压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社区感染更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社区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的151株链球菌中,α-溶血性链球菌(112株,肺炎链球菌除外)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71.43%、80.38%、91.07%;β-溶血性链球菌(29株)对青霉素100%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为50.00%。151例患者的30天全因病死率为6.62%(10例),归因病死率为2.65%(4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OR=13.690,95%CI:1.482~126.470)、Pitt菌血症评分≥4分(OR=10.461,95%CI:1.042~105.005)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链球菌血流感染以社区感染为主,医院获得性链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休克、Pitt菌血症评分≥4分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认识过程看医学创新 被引量:3
2
作者 姜道滋 金洁 施卫星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恶性组织细胞病由英国的两位病理学家于1939年提出并成为一种教科书上的疾病。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最新分类标准中将这种疾病名称取消,因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复查发现,以前诊断过的恶性组织细胞实际上是淋巴细胞或是间变性淋... 恶性组织细胞病由英国的两位病理学家于1939年提出并成为一种教科书上的疾病。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的最新分类标准中将这种疾病名称取消,因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复查发现,以前诊断过的恶性组织细胞实际上是淋巴细胞或是间变性淋巴细胞。围绕这一案例,对医学科技创新与失败,医学科技创新的方法论,医学科技创新的艰巨性,医学科技创新与仪器手段,医学科技创新的起点及中国医学科技创新的现状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病 医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震亚 王群燕 +2 位作者 饶伟强 蔡卫民 刘荣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86,共2页
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 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瘦素和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发现CHB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7 6 3± 2 1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 82± 1 0 9)n... 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 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瘦素和肝纤维化指标的水平。发现CHB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7 6 3± 2 1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3 82± 1 0 9)ng/ml,其瘦素 /BMI值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CHB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蛋白 (LN)、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和Ⅳ胶原 (ⅣC)的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炎患者 血清 瘦素 肝纤维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场与生物医药技术的交叉及其对肿瘤治疗模式的改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新华 孙军辉 +1 位作者 殷胜勇 郑树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46-3754,共9页
生命现象与电密切相关。脉冲电场的生物效应促进了生命科学与电气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使得高功率脉冲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边缘交叉学科,在医学、农业、给药系统、细胞生物工程上应用广泛。为此,就非热电场灭菌、脉冲电... 生命现象与电密切相关。脉冲电场的生物效应促进了生命科学与电气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使得高功率脉冲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边缘交叉学科,在医学、农业、给药系统、细胞生物工程上应用广泛。为此,就非热电场灭菌、脉冲电场活化血小板、电化学药物治疗、电转染治疗心肌缺血、脉冲电场消融肿瘤等研究,结合电工和生物新原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介绍、分析了脉冲电场技术在生物医药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主要结论包括:μs脉冲电场对电化学治疗、不可逆电穿孔有重要作用;ns脉冲电场不联合化疗药物而单独使用就可以达到肿瘤消融的目的;脉冲电场消融对外科手术禁区或射频消融不能达到的位置有特殊帮助;改进肿瘤适形电极设计才能进一步提高肿瘤消融效果;目前电脉冲消融肿瘤还需要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来验证其长期疗效。提出脉冲电场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生物医药技术 电场灭菌 血小板活化 电化学 肿瘤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兴祥 尚云鹏 +6 位作者 朱军慧 陈君柱 朱建华 陶谦民 郭晓纲 王战坤 张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Hcy(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Hcy(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干预一定时间(6h、12h、24h和48h)。多波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粘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Hcy呈量效和时效地减少EPCs数量,200μmol/LHcy作用24h后EPCs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7±6.7vs62.5±10.6,P<0.01),并损害EPCs增殖(0.531±0.061vs0.328±0.055,P<0.01)、迁移(26.3±6.4vs6.4±3.7,P<0.01)、贴壁(33.1±8.1vs17.4±7.5,P<0.01)、和体外血管生成(25.4±9.1vs10.4±4.7,P<0.01)。结论:Hcy不但减少EPCs数量并损害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高半胱氨酸 显微镜检查 共焦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PAR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红娟 陈君柱 +1 位作者 王兴祥 余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PARs(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组(SHR-A,30mg.kg-1.d-1)及...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PARs(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表达的影响及其对心肌肥厚的逆转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阿托伐他汀灌胃治疗组(SHR-A,30mg.kg-1.d-1)及模型组(SHR),治疗8周,同周龄Wistar-Kyoto鼠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测量大鼠尾动脉血压。治疗后测血浆血脂水平,以心脏组织病理分析判断心肌肥厚,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PPARα、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8周治疗,SHR-A组及SHR组血压及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SHR-A组左室重量指数低于SHR组(P<0.01)。在SHR-A组,PPARα及PPARγ表达高于SHR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PPARs表达,有效逆转左室肥厚,可能与其降压及降脂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肥大 左心室 过氧化酶体激增剂活化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脱耦联剂庚醇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宝平 毛红娇 +2 位作者 范芳燕 李江 夏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在整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庚醇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在离体缺氧心脏模型上观察庚醇对电耦联参数的影响。方法:在体大鼠实验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和复灌2h,观察不同剂量的庚醇(0.03、0.06、0.30和0.60mg/kg)... 目的:在整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庚醇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在离体缺氧心脏模型上观察庚醇对电耦联参数的影响。方法:在体大鼠实验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和复灌2h,观察不同剂量的庚醇(0.03、0.06、0.30和0.60mg/kg)的作用;离体大鼠实验模型,全心停灌70min,应用四电极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庚醇(0.05、0.10、0.50和1.00mmol/L)对缺氧期间心肌整体阻抗和电脱耦联参数的影响。结果:庚醇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具有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各浓度庚醇(0.05-1.00mmol/L)均明显延迟心肌缺氧期间电脱耦联时间和平台时间,降低电脱耦联最大速率。结论:适度剂量的庚醇对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引起的电脱耦联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接合部 解耦联 庚醇 再灌注损伤 心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拉塞米、呋噻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一石 华潞 +12 位作者 陈君柱 黄德嘉 黄洁 何建国 姚康宝 张健 蒋文 汪芳 苏绮 刘晗 成小如 康健 张阴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比较托拉塞米 10~ 2 0mg与呋噻米 2 0~ 40m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慢性心功能衰竭 (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伴轻至重度水肿患者 ,每日 1次口服托拉塞米 10~ 2... 目的 :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比较托拉塞米 10~ 2 0mg与呋噻米 2 0~ 40m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慢性心功能衰竭 (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 )伴轻至重度水肿患者 ,每日 1次口服托拉塞米 10~ 2 0mg(托拉塞米组n =45 )或呋噻米 2 0~ 40mg(呋噻米组n =5 0 ) ,治疗 4周。体重、水肿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和 2 4h尿量、钾、钠、氯含量 ,血、尿常规 ,血生化 ,心电图等为评价指标。结果 :4周后 ,托拉塞米组和呋噻米组平均体重分别下降 ( 2 2 2± 2 81)kg、( 1 96± 2 14 )kg ,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分别占 5 5 81%、70 83 % ,水肿消失者分别占 69 2 %、41 4% ,两组间比较P均 >0 0 5。两组治疗后 2 4h尿量均大于入量10 0~ 2 0 0ml左右 ,治疗后 2 4h尿钾、钠、氯、肌酐、尿素氮的排泄较治疗前增加 ,尿钾最明显 ,4周后托拉塞米组尿钾的排泄约为治疗前的 1 7倍 ,呋噻米组为 1 5倍 ,血钾、钠、氯无下降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托拉塞米组和呋噻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2 8%。结论 :国产托拉塞米 10~ 2 0m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呋噻米 2 0~ 40mg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噻米 治疗后 水肿 托拉塞米 慢性心力衰竭 口服 治疗前 结论 多中心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及ICAM-1在脑出血大鼠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智屹惠 黎杏群 +2 位作者 罗云 万赛英 李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3-698,共6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及核因子-κB(NF-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间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及核因子-κB(NF-κB)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间表达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过氧化氢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NF-κB及ICAM-1表达均增强,ICAM-1的表达高峰(1 d)先于NF-κB(4 d),但在体外实验中,过氧化氢损伤后即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NF-κB表达即增加,2 h后ICAM-1表达也上调,NF-κB的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可下调NF-κB及ICAM-1表达。结论:在活性氧损伤中NF-κB作为ICAM-1的活化因子,可上调ICAM-1表达,但在脑出血这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尚有其它因素参与对NF-κB及ICAM-1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胞间粘附分子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俎德玲 诸葛毅 +8 位作者 蒋一鸣 屠晓鸣 周建英 金奇志 程科云 郑家胜 杨庆业 高珍艳 徐红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9期2012-2014,共3页
目的:比较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后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支架术后常规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比较疗效,测定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同期40... 目的:比较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支架术后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的抗血小板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支架术后常规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组,观察比较疗效,测定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结果:64例患者加用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后症状消失,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组在治疗前的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分别为(74.59±16.18)μg/L和(73.09±15.17)μg/L,治疗后分别为(47.81±10.39)μg/L和(39.38±8.63)μg/L,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40.69±11.26)μg/L(P<0.01),治疗后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葛根素、血栓通注射液的抗血小板均有效,有助于提高支架术效果,疗效后者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支架术 血小板活化因子 葛根素注射液 血栓通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鱿鱼精巢组织粗提物的保健功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海明 钱凯先 王懿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3-135,共3页
本文研究鱿鱼精巢组织粗提物的保健功能。以来源于海洋软体头足类动物鱿鱼精巢组织的粗提物冷冻干燥品为受试物并对其进行抗疲劳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功能学评价。结果表明:受试物明显延长小鼠爬杆和负重游泳时间,减少小鼠... 本文研究鱿鱼精巢组织粗提物的保健功能。以来源于海洋软体头足类动物鱿鱼精巢组织的粗提物冷冻干燥品为受试物并对其进行抗疲劳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功能学评价。结果表明:受试物明显延长小鼠爬杆和负重游泳时间,减少小鼠运动时肝糖元的消耗、降低运动后血乳酸的水平;降低血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及细胞免疫水平。受试物具有抗疲劳、抗氧化、免疫调节功能作用,在海洋保健食品中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功能 鱿鱼精巢粗提物 抗疲劳 抗氧化 免疫调节 保健食品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06年中国社区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秀珍 胡云建 +9 位作者 陶凤蓉 杨青 俞云松 孙景勇 倪语星 李静 胡志东 俞华 刘华 陈冬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调查2005-2006年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头孢克洛及其他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8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280株)、肺炎链球菌(105株)、卡他莫拉菌(61株)、... 目的调查2005-2006年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对头孢克洛及其他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8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280株)、肺炎链球菌(105株)、卡他莫拉菌(61株)、β溶血链球菌(30株)和MSSA(30株)共506株。菌株统一由北京医院作复检并用E试验测定头孢克洛等6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AECB)等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菌。分别占CAP56.9%(202株)和AECB64.5%(93株)。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为50.5%,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为31.4%,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为18.1%。青霉素不敏感率以上海和广州最高(78.6%),其他依次为四川(50%)、天津(46.7%)、浙江(37.5%)和北京(21.1%)。有21.1%的流感嗜血杆菌和93,4%的卡他莫拉菌产生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洛、头孢丙烯、阿奇霉素、氨苄西林和莫西沙星分别有98.6%、97.8%、98.6%、85.8%和100%的敏感率。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β溶血链球菌和MSSA耐药率分别高达94,3%、60%和56.7%。头孢克洛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值低于头孢丙烯1/2。结论与2003年监测结果比较,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有较快的增长;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产酶率呈上升趋势;肺炎链球菌、G溶血链球菌和MSSA3种革兰阳性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升高;头孢克洛对社区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保持70%~100%的敏感性,提示仍可作为轻中度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选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呼吸道病原菌 耐药监测 头孢克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咀嚼时局部脑活动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青 方马荣 张敏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5,F003,共3页
目的 :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探测人咀嚼时的大脑功能活动。方法 :要求人在无任何其它躯体活动条件下咀嚼肌以 10s运动 2 0s休息的频率进行。选用 8例成人冠状切面和横轴面的头部磁共振片 ,观察脑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①在咀嚼... 目的 :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探测人咀嚼时的大脑功能活动。方法 :要求人在无任何其它躯体活动条件下咀嚼肌以 10s运动 2 0s休息的频率进行。选用 8例成人冠状切面和横轴面的头部磁共振片 ,观察脑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①在咀嚼时脑的广泛区域是激活的 ;②在相对应的咀嚼活动中有优势半球的激活区 ;③第Ⅰ躯体感觉区激活的方式远较第Ⅰ躯体运动区多样化 ;④在额叶中 4例年轻观察对象出现了广泛的神经元激活区 ,但在老年人很少出现这样的激活区。结论 :咀嚼活动除了它本身的功能运动外 ,在维持脑的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fMRI在研究活体人脑功能活动方面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咀嚼 脑功能活动 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热带念珠菌关节炎(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晓蓉 何静松 +3 位作者 叶琇锦 郑伟燕 吴文俊 林茂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215-1218,共4页
恶性血液病伴发念珠菌性关节炎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外周血粒细胞缺乏期间并发膝关节炎。多次关节腔积液培养均为热带念珠菌,确诊为热带念珠菌性关节炎。根据体外细菌药敏试验,先后选用伊曲康... 恶性血液病伴发念珠菌性关节炎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外周血粒细胞缺乏期间并发膝关节炎。多次关节腔积液培养均为热带念珠菌,确诊为热带念珠菌性关节炎。根据体外细菌药敏试验,先后选用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4-5周,治疗有效,但停药后4-6周复发。后改用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8周并用两性霉素B关节腔冲洗获治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念珠菌性关节炎虽极为罕见,但在免疫力低下患者中仍有可能发生,宜选用有效药物进行足量、足疗程抗真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念珠菌 关节炎 急性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转染MG-63细胞增加其对壳聚糖膜的粘附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丽 卢岩 +2 位作者 林慧平 姚航平 林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1-915,897,共6页
为了观察壳聚糖膜对转染载有骨形成蛋白基因(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DNA)的成骨样细胞(MG 63)粘附及增殖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重组BMP-2质粒并转染入MG 63,分别经酶切、PCR、Western、免疫组化鉴定;制备壳聚糖膜(chitosan,CS),然... 为了观察壳聚糖膜对转染载有骨形成蛋白基因(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DNA)的成骨样细胞(MG 63)粘附及增殖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重组BMP-2质粒并转染入MG 63,分别经酶切、PCR、Western、免疫组化鉴定;制备壳聚糖膜(chitosan,CS),然后将转染细胞与该材料分别培养1、3、5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形态;24、48、72、96小时后MTS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发现转染了BMP-2 DNA MG63在壳聚糖膜材料上形态生长良好,有利于细胞的粘附行为;96小时后与未转染细胞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体外转染BMP-2的MG63的增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有利于细胞与材料间的粘附。结论:BMP-2转染成骨细胞增加细胞壳聚糖膜间的粘附,这将有助于了解壳聚糖细胞复合材料临床骨再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壳聚糖 成骨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的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志科 金洁 +2 位作者 陈志妹 楼基余 愈运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97-1001,共5页
本研究探讨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染色体检查结果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135例CML染色体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备,应用R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显带分析。结果表明:经染色体检测的1 210例的CML中135例有... 本研究探讨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染色体检查结果并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135例CML染色体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制备,应用R显带技术对其进行显带分析。结果表明:经染色体检测的1 210例的CML中135例有非单纯Ph染色体异常。本组135例非单纯Ph染色体CML中,慢性期87例、加速期21例、急变期27例。87例慢性期患者中,14例伴简单变异易位,22例伴复杂变异易位,其余的伴其他染色体异常,其中伴8号染色体三体4例,伴双Ph4例,伴i(17)5例;在21例加速期患者中,伴8号染色体三体4例,伴双Ph4例,伴i(17)3例;在27例急变期患者中,2例伴简单变异易位,3例伴复杂变异易位,其余的伴其他染色体异常,其中伴8号染色体三体5例,伴双Ph5例,伴i(17)2例。本组常见额外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低依次为+Ph、+8、i(17)、-Y、+19和+21。本组有16例伴简单变异易位,25例伴复杂变异易位。结论:CML是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诊断、预后、发病机制的探讨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PH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增强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体外免疫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浩 郑树森 +3 位作者 蒋国平 吴丽花 万云乐 谢海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732,共6页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 ,Lptn)基因修饰的肝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融合瘤苗的体外生物学特征和免疫作用。方法:以重组Lptn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DC ,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作用下与H2 2小鼠...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 ,Lptn)基因修饰的肝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融合瘤苗的体外生物学特征和免疫作用。方法:以重组Lptn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DC ,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作用下与H2 2小鼠肝癌细胞融合,分别以RT -PCR及ELISA方法检测Lpt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免疫分子表达。MTT法检测Lptn基因修饰的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DCLptn/H2 2 )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体外刺激作用。LDH法检测DCLptn/H2 2融合瘤苗诱导产生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Lptn基因修饰的DC能分泌较高浓度的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并且具有明显的趋化淋巴细胞功能。DCLptn/H2 2不但增强融合瘤苗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而且能增强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基因修饰能增强融合瘤苗体外免疫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树突细胞 细胞融合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 红 沈丽萍 刘 曦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病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363眼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了解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55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生率2.33%,其中超声乳化...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病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2363眼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了解高眼压发生的情况。结果55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生率2.33%,其中超声乳化组为1.3%,囊外摘出组为4%。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与术前有眼内手术史、合并高度近视、合并糖尿病有关。结论 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尤其时高危人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术后持续性高眼压,保存一定有用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眼压 危险因素 病因 术后并发症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的思维方法在心血管疾病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章强 胡申江 施卫星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认识论 矛盾论 系统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素对兔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所致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兴祥 陈君柱 +3 位作者 程龙献 朱建华 郭晓纲 尚云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夹闭家兔升主动脉根部以增加左室后负荷的在体心脏模型 ,观察后负荷增加前后心肌相对不应期 (RRP)、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 目的 :探讨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夹闭家兔升主动脉根部以增加左室后负荷的在体心脏模型 ,观察后负荷增加前后心肌相对不应期 (RRP)、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90 )和室颤阈 (VFT)的变化 ,并比较了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这些电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后负荷上升 [(72± 11)mmHg]引起RRP、ERP和MAPD90 缩短 ,VFT下降 (P <0 .0 1) ;链霉素可有效抑制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 ;而维拉帕米除可提高VFT外 (P <0 0 1) ,对后负荷增加引起RRP、ERP和MAPD90的缩短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活化可能参与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过程 ,且链霉素通过抑制这种离子通道的活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维拉帕米 心室功能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