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医学专业新课程体系中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1
作者 邵吉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52-2252,共1页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病理生理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 早期接触临床 医学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肿瘤病理新进展——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解读 被引量:10
2
作者 滕晓东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2010年新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增加和更新了许多内容,我们以前就结直肠肿瘤部分作过介绍。胃肿瘤部分从癌的分类、间叶肿瘤分类都有相应的调整和增加,并详细描述了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本文就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关键词 胃肿瘤 WHO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三聚氰酸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胡虎 盛宏强 +1 位作者 马晓琼 来茂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4-550,共7页
三聚氰胺因为最近的奶粉事件成为食品公共安全的焦点,所以针对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三聚氰酸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从理化性质、代谢、毒理机制,以及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本身的急性毒性作用很低,体内... 三聚氰胺因为最近的奶粉事件成为食品公共安全的焦点,所以针对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三聚氰酸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从理化性质、代谢、毒理机制,以及检测等方面进行总结。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本身的急性毒性作用很低,体内为惰性代谢,大部分以原型从尿液排出,大剂量应用时主要对肾脏产生毒性,产生结石,急性肾衰和结石相关的膀胱肿瘤,但同时可能对心脏等肾脏以外的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它们的毒性具有对动物物种的选择性,相对于小鼠、猫和大鼠的肾脏毒性反应更大,而且在雄性动物更加明显。在检测上,HPLC/MS/MS正在成为主要的检测手段。尽管对这一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特性已有一定的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为何肾脏成为结晶产生的主要器官,对肾脏以外器官/系统的作用如何,体内同时存在的三聚氰胺及其同系物可能的累加和协同作用机制等等,亟待进一步从生理、病理、生化实验方面作出解答,为未来生物毒理研究和研制出解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胺/副作用 氰胺/毒性 三聚氰胺 三聚氰酸 毒理学 肾毒性 致肿瘤性 生物学效应 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吕炳建 来茂德 +2 位作者 程蕾 许敬尧 黄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目的 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17例胃髓样癌和 6 4例非髓样癌 (低级别癌 19例 ,高级别癌 4 5例 )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胃髓样癌病理学以瘤细胞实体样排列和纤维... 目的 探讨胃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17例胃髓样癌和 6 4例非髓样癌 (低级别癌 19例 ,高级别癌 4 5例 )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 胃髓样癌病理学以瘤细胞实体样排列和纤维少、富于淋巴细胞的间质为特征。与非髓样癌比较 ,还有以下特征 :(1)胃髓样癌、低级别癌平均生存时间好于高级别癌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4 )。 (2 )胃髓样癌 2 9 4 % (5 / 17例 )、非髓样癌 9 4 % (6 / 6 4例 )未累及浆膜 ,髓样癌较不易累犯浆膜 (P <0 0 5 ) ;髓样癌、非髓样癌各 70 5 % (12 / 17例 )和 2 0 8% (11/ 6 4例 )为推进性生长 ,髓样癌推进性生长较常见 (P =0 )。(3)胃髓样癌上皮内淋巴细胞中位数为 2 380 / 10HPF ,较非髓样癌 (14 7/ 10HPF)明显 (P =0 ) ;35 2 % (6 / 17例 )髓样癌、3 1%(2 / 17例 )非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 ,髓样癌瘤周淋巴细胞阳性较常见 (P =0 0 0 1) ;70 6 % (12 / 17例 )髓样癌Crohn样反应阳性 ,较非髓样癌 32 8% (2 1/ 6 4例 )常见 (P <0 0 5 )。 (4 )与低级别癌比较 ,胃髓样癌和高级别癌上皮钙粘素低表达更常见 (P<0 0 5 )。 (5 ) 4 1 2 % (7/ 17例 )胃髓样癌复制误差阳性 ,比非髓样癌的 2 5 % (1/ 6 4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髓样癌 病理特征 分子遗传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内瘤变在消化道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88,共4页
关键词 上皮内瘤变 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病理组学 被引量:10
6
作者 闫雯 李楠楠 +2 位作者 张益肇 来茂德 许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1-664,共4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辅助的病理诊断为病理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病理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医师人工分析病理切片。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计算机不但可以实现定量化病理诊断,还可完成疾病预后等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该文通过总结近10年来人... 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辅助的病理诊断为病理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病理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医师人工分析病理切片。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计算机不但可以实现定量化病理诊断,还可完成疾病预后等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该文通过总结近10年来人工智能在病理学中的研究成果,提出病理组学的概念。病理组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人工智能将病理图像转化为高保真度、高通量的可挖掘的数据,并用于定量化病理诊断和疾病预后,最后自动生成病理诊断报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病理组学的研究正向着更加自动化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这也有益于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节省研究成本、推动医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病理组学 病理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高糖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群 李海浪 +3 位作者 邓红 张有为 陈露露 刘必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5-29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茶多酚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干预组和茶多酚对照组,分别在0、12、36h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茶多酚对高...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茶多酚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干预组和茶多酚对照组,分别在0、12、36h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茶多酚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内ICAM-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高糖组系膜细胞ICAM-1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均增加(P<0.05);茶多酚干预组比高糖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表达的增加,而茶多酚可有效干预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糖尿病肾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小鼠标记识别系统的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寒昕 盛弘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70-73,共4页
传统的实验小鼠标记识别系统包括染色法、打孔剪口法、刺花法、耳标签法和剪趾法等。随着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在实验中广泛应用,人们对实验标记识别系统提出了简捷、易辨、持久、大编码量的新需求。本优化系统利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改进剪趾法... 传统的实验小鼠标记识别系统包括染色法、打孔剪口法、刺花法、耳标签法和剪趾法等。随着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在实验中广泛应用,人们对实验标记识别系统提出了简捷、易辨、持久、大编码量的新需求。本优化系统利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改进剪趾法,使编码量扩大到9999,针对不同实验需求提供不同选择,并且在遵循动物福利的理念下,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编码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P88基因变化对乳腺癌细胞系BT-20增殖侵袭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管明丽 周韧 +3 位作者 阮华娟 章文韵 胡晓敏 章红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6-1330,1335,共6页
目的:探讨NUP88基因表达量升高或降低对乳腺癌细胞系BT-20细胞增殖能力、凋亡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NUP88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以及NUP88 RNA干扰腺病毒载体,分别转染乳腺癌BT-20细胞获得NUP88过表达BT-20细胞以及NUP88低表达BT... 目的:探讨NUP88基因表达量升高或降低对乳腺癌细胞系BT-20细胞增殖能力、凋亡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NUP88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以及NUP88 RNA干扰腺病毒载体,分别转染乳腺癌BT-20细胞获得NUP88过表达BT-20细胞以及NUP88低表达BT-20细胞并检测NUP88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随后通过CCK-8检测各组BT-20细胞增殖能力,通过流式双染检测各组BT-20细胞凋亡情况及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BT-20细胞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成功获得NUP88 mRNA及蛋白高表达和低表达BT-20细胞;NUP88基因过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BT-20细胞水平,而凋亡率则降低(P<0.05);NUP88基因低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BT-20细胞水平,而凋亡率则升高(P<0.05);NUP88基因过表达导致抗凋亡蛋白Bcl-2和黏附蛋白β-caten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BT-20细胞水平,而促凋亡蛋白Bax和黏附蛋白E-cadherin显著低于正常BT-20细胞水平(P<0.05);NUP88基因低表达导致Bcl-2和β-caten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BT-20细胞水平,而Bax和E-cadherin显著高于正常BT-20细胞水平(P<0.05)。结论:NUP88基因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和黏附蛋白E-cadherin与β-catenin水平调控BT-20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P88基因 增殖 凋亡 侵袭 乳腺癌 BT-2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三级淋巴结构成熟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郑江江 余晶晶 +2 位作者 谢晶晶 陈东 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5-771,共7页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结构(TLS)成熟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30例有详细随访资料患者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段确认TLS,并将患者分为TLS成...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结构(TLS)成熟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30例有详细随访资料患者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段确认TLS,并将患者分为TLS成熟组和TLS未成熟组,分析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肝转移、远处非肝转移、错配修复基因状态、Ki-67、P53和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Breslow检验)比较TLS成熟与否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TLS成熟128例,TLS未成熟102例。与TLS未成熟组比较,TLS成熟组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Ki-67阳性明显减少,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和PDL1阳性明显增多(均P<0.05)。TLS成熟组的总存活率优于TLS未成熟组(Breslow=4.553,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TLS成熟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TLS的形成对抑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癌栓有重要作用,TLS成熟患者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三级淋巴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和Wnt/β-catenin信号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饶翠 林山力 +1 位作者 文欢 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1-596,F0003,共7页
TGF-β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的重要通路,此外还参与纤维化疾病发生和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Wnt信号通路是调节胚胎发育和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通路。近10年来研究表明,这两条通路在调节胚胎发育、纤维化疾病发生以及肿瘤的演进... TGF-β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的重要通路,此外还参与纤维化疾病发生和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Wnt信号通路是调节胚胎发育和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通路。近10年来研究表明,这两条通路在调节胚胎发育、纤维化疾病发生以及肿瘤的演进等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两条通路存在Smad、轴蛋白(Axin)、蓬乱蛋白(Dvl)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几个典型的相互作用的交叉点。本文着重阐述经典的TGF-β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在这几个交叉点的相互作用模式,以更好地应对纤维化疾病和肿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质类 信号传导 蛋白质相互作用域和基序 纤维化 胚胎发育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珠法半自动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凌洁 王昊 +3 位作者 张帅 张丹丹 来茂德 朱益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磁珠法提取基因组DNA的影响因素,建立快速、高效、批量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的优化方案。方法:使用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系统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和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裂解时间、全血量、磁珠... 目的:探讨磁珠法提取基因组DNA的影响因素,建立快速、高效、批量提取全血基因组DNA的优化方案。方法:使用磁珠法核酸自动提取系统从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和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裂解时间、全血量、磁珠量和乙醇浓度4个因素的主效应和全血量与裂解时间、磁珠量,裂解时间与磁珠量的二阶交互作用对所提取DNA浓度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裂解时间、全血量、磁珠量和乙醇浓度4个主效应对DNA浓度的影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当裂解时间为15 min,全血量为100μl,磁珠量为80μl,乙醇浓度为80%时,DNA平均浓度最高。磁珠量、裂解时间和全血量的交互作用对DNA OD260/OD280的比值有影响(P=0.008和P=0.013)。当磁珠量为40μl,裂解时间为15 min,全血量为100μl时,OD260/OD280的比值较好。磁珠量和乙醇浓度影响DNA OD260/OD230的比值(P=0.017和P<0.05),磁珠量为40μl,乙醇浓度为80%时,OD260/OD230的比值更好。结论:当DNA得率优先考虑时,可以选择裂解时间15 min、全血量100μl、磁珠量80μl、乙醇浓度80%的提取条件;而对DNA纯度要求较高时,可以将磁珠量改为40μl,以获得最优DNA提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磁石 DNA/分离和提纯 血液 基因组文库 正交试验 乙醇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头孢菌粉水提物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姚红伊 沈礼 +4 位作者 林国华 沈岳良 王如伟 谢强敏 颜小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专利改良技术获得的虫草头孢菌粉(Cordyceps Cephalosporium Mycelia,CCM)提取物对氯仿、乌头碱和缺血/再灌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专利改良技术获得的CCM提取物主要化合物分别为:腺苷38.1%、尿苷35%和胸苷13%。采用氯... 目的观察采用专利改良技术获得的虫草头孢菌粉(Cordyceps Cephalosporium Mycelia,CCM)提取物对氯仿、乌头碱和缺血/再灌诱发的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专利改良技术获得的CCM提取物主要化合物分别为:腺苷38.1%、尿苷35%和胸苷13%。采用氯仿诱导小鼠心律失常,静脉注射乌头碱和冠脉结扎法诱导大鼠心律失常,均术前给予CCM提取物,记录并分析心电图曲线。结果 CCM提取物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发生率,延长乌头碱诱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降低缺血复灌性心律失常评分。结论改良技术获得的CCM提取物有效部位可对抗氯仿、乌头碱和缺血诱导的实验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头孢菌粉 心律失常 氯仿 乌头碱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义湖 黄琼 +3 位作者 邓红 徐芳英 吕炳建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转移与预后意义。方法利用淋巴管和血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和CD34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7例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观察MLD、MVD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 目的观察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转移与预后意义。方法利用淋巴管和血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和CD34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7例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观察MLD、MVD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前缘区MLD(19.64±7.21)高于肿瘤中央区MLD(5.64±2.87)和正常黏膜MLD(13.30±3.06);肿瘤前缘区MVD(40.93±11.71)亦高于肿瘤中央区MVD(21.07±8.38)和癌旁正常黏膜(29.32±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前缘区ML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前缘区MLD、MVD增高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分布以肿瘤前缘区最为密集,且前缘区MLD和MVD增高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亭亭 柯越海 程洪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49,共6页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异质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急性哮喘、持续性哮喘特别是一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亚型中,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炎症起主导作用。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它可以通过释放一系列的...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异质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急性哮喘、持续性哮喘特别是一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亚型中,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炎症起主导作用。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比较复杂,它可以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参与哮喘的病理过程。大量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气道炎症是由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和Th1细胞所调控,而不依赖于Th2细胞。现就中性粒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以及针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在新型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剂领域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病理生理学 中性白细胞/生理学 辅助性T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90依赖的Akt线粒体转位参与IGF-1对低温保存心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国伟 陈洁 +2 位作者 陈莹莹 郑鸣之 沈岳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3-1778,共6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可对抗低温保存诱导的心肌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SD大鼠心脏低温保存9 h后,再灌注期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可对抗低温保存诱导的心肌损伤,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SD大鼠心脏低温保存9 h后,再灌注期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1)Celsior保存液中加入10 nmol/L IGF-1可促进低温保存9 h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2)IGF-1可上调心脏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不仅可降低IGF-1诱导的Akt磷酸化水平,且可逆转IGF-1促进低温保存心脏心功能的恢复和抗凋亡作用。(3)抑制热休克蛋白90(HSP90)可降低IGF-1诱导的Akt磷酸化和线粒体转位,阻断IGF-1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IGF-1可明显减少低温保存心脏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再灌注期心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HSP90依赖性Akt的激活和线粒体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保存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AKT 热休克蛋白质90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肺、胸膜肿瘤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2004)介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吕炳建 王国凤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膜肿瘤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通过抑制calpain对抗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香红 蒋建平 +2 位作者 陈洁 沈岳良 陈莹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92-1992,共1页
关键词 CALPAIN 葛根素 内皮细胞凋亡 caspase 高糖培养基 性抑制 血红素氧合酶 OXYGENASE 高糖环境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PLC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炳建 来茂德 +1 位作者 程蕾 张宇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4-578,共5页
为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方法,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法检测28例胃癌12个微卫星位点(D1S548、D1S552、D5S346、TP53、IGFⅡR(G)8、IGFⅡR(CT)5、TGFβRⅡ(GT)3、TGFβRⅡ(A)10、hMSH3(A)8、hMS... 为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方法,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法检测28例胃癌12个微卫星位点(D1S548、D1S552、D5S346、TP53、IGFⅡR(G)8、IGFⅡR(CT)5、TGFβRⅡ(GT)3、TGFβRⅡ(A)10、hMSH3(A)8、hMSH6(G)8、BAX(G)8和Bat26),DHPLC柱温50℃检测Bat26位点。凝胶电泳发现MSI H2例(7 14%),MSI L胃癌15例(53 6%),Bat26+2例均为MSI H,Bat26改变和MSI H表型一致(P<0 01,Fisher's确切概率法)。DHPLC亦证实2例Bat26+胃癌,结果和凝胶电泳完全一致。结果表明,DHPLC检测Bat26位点是研究胃癌MSI H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性 Bat26 DHPLC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抑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林洁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357,共5页
关键词 表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去乙酰化 甲基化DNA 结合蛋白 DNA甲基转移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