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钩端螺旋体OmpR家族相关TCS 鉴定及功能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欣珏 夏文浩 +2 位作者 任雨轩 车名花 胡玮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钩体)OmpR家族双组分系统(TCS)的鉴定方法,初步探讨OmpR家族TCS在钩体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对钩体主要外膜蛋白(OMPs)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致病性钩体赖株TCS的组氨酸激酶(HK)和应答调节... 目的建立钩端螺旋体(钩体)OmpR家族双组分系统(TCS)的鉴定方法,初步探讨OmpR家族TCS在钩体感染人巨噬细胞过程中对钩体主要外膜蛋白(OMPs)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致病性钩体赖株TCS的组氨酸激酶(HK)和应答调节蛋白(RR)OmpR功能结构域。采用激酶活性检测试剂盒和细菌双杂交技术进一步验证各HK激酶活性以及各HK与RR的相互作用。采用qRT-PCR法检测HK抗血清封闭前后钩体主要OMPs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钩体56601株中LA2828、LA1710含有HATPase_c激酶催化结构域,LA2827、LA1709含有Response_reg与OmpR功能结构域,提示其分别可构成HK/OmpR-TCS。体外重组HK-2828和HK-1710蛋白均具有激酶活性,且分别与OmpR-2827和OmpR-1709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HK-2828抗体封闭处理可使感染过程中显著下降的外膜蛋白编码基因lipL32、lipL41和ompL1的mRNA水平明显回升。结论成功构建钩体OmpR家族-TCS鉴定及功能探究体系,为阐明感染过程中问号钩体OMPs表达改变调控机制,以及制定基因工程疫苗OMPs抗原筛选新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双组分系统 外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法筛选钩端螺旋体外膜蛋白抗原表位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玮琳 夏文浩 任雨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通过芯片法筛选钩端螺旋体主要外膜蛋白中抗原表位,为后续研制有广泛交叉保护作用的通用钩体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及测序法检测主要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血清群钩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序列相似性。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 目的通过芯片法筛选钩端螺旋体主要外膜蛋白中抗原表位,为后续研制有广泛交叉保护作用的通用钩体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及测序法检测主要外膜蛋白编码基因在不同血清群钩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序列相似性。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钩体外膜蛋白抗原表位。采用抗体纯化磁珠试剂盒纯化大鼠抗不同血清群钩体抗血清IgG。采用抗原芯片法检测各抗原肽的免疫反应性,确定优势抗原表位。结果候选抗原蛋白编码基因均广泛存在于不同血清群的致病性钩体中且序列保守。综合生物信息学软件结果预测出30个候选T-B联合抗原表位。合成短肽结合芯片检测方法共筛选出9个优势抗原表位,各抗原肽对不同血清群钩体抗血清IgG反应性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法可高效筛选钩体外膜蛋白优势表位,为表位肽疫苗的研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抗原表位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