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抑制剂的开发现状
1
作者 陈世尧 骆燕萍 +2 位作者 余沛霖 岳晓敏 杨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0,I0035,I0036,共13页
开发高效且特异的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通道抑制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和候选药物。根据研发方法不同,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有以下特点:同源离子通道调节剂... 开发高效且特异的瞬时受体电位M2型(TRPM2)通道抑制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靶点和候选药物。根据研发方法不同,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有以下特点:同源离子通道调节剂的再利用及结构改造能够发现多种抑制效果较强的TRPM2通道抑制剂;基于通道开放机制开发所得的TRPM2通道抑制剂通常表现出良好的选择特异性;高通量筛选开发所得的抑制剂往往具备新颖的化学结构,丰富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设计思路;开发源于天然抗氧化剂的抑制剂则具备较高安全性。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应用大大加速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设计和开发,已经研发了ZA18、A1和D9等多种优选化合物,后续有望发现更多高效且选择特异性强的TRPM2通道抑制剂骨架。本文综述了TRPM2通道抑制剂的开发现状,以期为TRPM2通道抑制剂的进一步转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M2型 抑制剂 氧化应激 结构改造 高通量筛选 天然抗氧化剂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形成中胶原分泌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叶文凯 孟曦男 徐素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8,共13页
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分泌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瘢痕的形态特征和病理进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分泌过程是通过启动细胞因子和整合素介导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诱导胶原基因转录。随后,前胶原多肽α链在内质网中合成,并经历精细的翻译后修饰、... 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分泌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瘢痕的形态特征和病理进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分泌过程是通过启动细胞因子和整合素介导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诱导胶原基因转录。随后,前胶原多肽α链在内质网中合成,并经历精细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折叠和组装后形成前胶原。前胶原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和质膜的逐级转运和修饰,最终分泌至细胞外,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对胶原分泌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转化生长因子β1、脯氨酸-4-羟化酶、热休克蛋白47、转运和高尔基组织蛋白1等多个潜在治疗靶点,为瘢痕异常增生的干预及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分泌的关键机制,重点介绍了信号通路激活、前胶原合成、转运及修饰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未来的抗瘢痕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胶原分泌 分子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阿迪力·阿不都肉苏力 迪丽呼玛尔·阿尔肯 +1 位作者 朱虎虎 汤慧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磷酸二酯酶(PDE)通过催化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突触发生、突触传递、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等细胞生理过程及功能发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PDE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AMP水解、提高c... 磷酸二酯酶(PDE)通过催化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解参与调节神经元可塑性、突触发生、突触传递、记忆形成和认知功能等细胞生理过程及功能发挥。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PDE4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AMP水解、提高cAMP含量,增强其下游效应,从而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DE4抑制剂可提高长时程增强效应、海马神经元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磷酸化和记忆相关Arc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认知和记忆障碍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样症状;通过减轻α-突触核蛋白诱导的细胞毒性,增加miR-124-3p对细胞活性的作用而抵抗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可激活cAMP/PKA/CREB通路,从而减弱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增强神经可塑性,改善精神分裂症;通过抑制海马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4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通路降低小胶质细胞激活和IL-1β产生,下调HMGB1/RAGE信号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在抑郁症中发挥作用;通过减少小脑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增加伤害性感受阈值,改善相互学习和记忆缺陷,从而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中发挥作用;通过调节cAMP含量影响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表达,有望应用于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治疗;促进少突胶质祖细胞分化并增强髓鞘形成而影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PDE4与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关,可能作为治疗靶点之一。目前还有不少PDE4抑制剂处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综述了PDE4抑制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基础研究 临床试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离子通道的Nplus-RhTx多肽抑制剂理性设计及功能验证
4
作者 张恒 王嘉薇 杨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获得靶向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道的多肽抑制剂。方法:基于已有的靶向TRPV1通道的多肽激动剂红头蜈蚣毒素(RhTx)进行理性设计,在其氨基末端增加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并在细胞上使用膜片钳电生理验证设计的多肽对TRPV1通道... 目的:获得靶向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通道的多肽抑制剂。方法:基于已有的靶向TRPV1通道的多肽激动剂红头蜈蚣毒素(RhTx)进行理性设计,在其氨基末端增加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并在细胞上使用膜片钳电生理验证设计的多肽对TRPV1通道的抑制作用。结果:理性设计了8条Nplus-RhTx多肽,在膜片钳电生理记录中发现其中4条可以抑制TRPV1的辣椒素激活,4条Nplus-RhTx多肽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88.3±4.7)、(193.6±18.0)、(282.8±11.9)和(299.5±6.4)µmol/L。结论:通过对RhTx多肽的氨基端进行理性设计改变其性质,可获得靶向TRPV1的多肽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离子通道 多肽 理性设计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剂对代谢综合征相关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纯想 蔡晓霞 +1 位作者 邱星宇 赵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89,共8页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其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但临床上尚无特效药。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它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其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但临床上尚无特效药。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它不仅可以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这种非胰岛素依赖方式降低血糖,还可以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来降低血糖。此外,SGLT2抑制剂还可以通过渗透性利尿、增加脂肪代谢以减轻体重;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改善血管功能等作用降低血压;通过增加三酰甘油降解进而改善血脂;通过促进肾脏及肠道尿酸排泄和减少尿酸合成来降低血尿酸。本文就SGLT2抑制剂对代谢综合征相关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耦联转运体2抑制剂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体重减轻 高血压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分化在胃腺癌进展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芳英 刘琴 +3 位作者 韩丰艳 徐恩萍 来茂德 赵仲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现象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40例胃腺癌患者石蜡包块,并制备组织芯片,同时调查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及随访信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嗜铬素A、突触素和促泌素的表达情况,统... 目的:研究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现象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40例胃腺癌患者石蜡包块,并制备组织芯片,同时调查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及随访信息。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嗜铬素A、突触素和促泌素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嗜铬素A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Lauren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 分期均无相关性;突触素阳性时肿瘤浸润深度较深( P =0.042);促泌素阳性时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更多( P=0.04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在胃腺癌弥漫型患者中嗜铬素A阳性( P=0.019)或促泌素阳性( P=0.001)时预后较差,而突触素的表达( P=0.102)与预后无关。 TNM分期Ⅱ期患者中,嗜铬素A阳性(P=0.049)和突触素阳性(P=0.002)是不利预后因素,但是促泌素与预后无关( P=0.529),而且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突触素是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嗜铬素A、突触素与促泌素虽然都是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但临床意义不尽相同;胃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时,肿瘤浸润深度较深,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分泌系统/病理学 胃肿瘤/病理学 腺癌/病理学 突触囊泡蛋白 生长激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滕晓东 赵明 来茂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4,共9页
在临床诊断实践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少见,其组织学分类、分级与消化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分级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在2015年最新的WHO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类癌(包括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 在临床诊断实践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少见,其组织学分类、分级与消化道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分级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在2015年最新的WHO分类中,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类癌(包括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肺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以及癌前病变———弥漫性特发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等几个范畴,各自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预后特征。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不同的标本类型中的诊断要点也明显不同。基于治疗和处理的不同,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各范畴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中就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进展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强调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诊断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肺肿瘤/诊断 肺肿瘤/病理学 小细胞肺癌/病理学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和问题 被引量:8
8
作者 来茂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23,共6页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绝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在胃肠胰。随着近年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临床对病理诊断的要求愈来愈高。正确的靶向治疗首先需要正确的靶向诊断,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形成共识的神经内...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绝大多数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在胃肠胰。随着近年靶向治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临床对病理诊断的要求愈来愈高。正确的靶向治疗首先需要正确的靶向诊断,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形成共识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规范。本文阐述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基本概念和百年认识过程;概要呈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名称和分级的演化过程;从临床需求出发,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八个步骤;本文还对目前病理诊断中尚无统一意见的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病理诊断过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选择和应用,高增殖活性亚群神经内分泌肿瘤,普通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靶向治疗。这些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临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诊断 胃肠肿瘤/诊断 胰腺肿瘤/诊断 生物学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髓鞘机制及其在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模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双双 赵经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4-530,共7页
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脱髓鞘的轴突难以有效复髓鞘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障碍,而髓鞘再生失败的瓶颈问题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不能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复髓鞘是继脱髓鞘后自然发生的再生反应,包括OPC的激活、... 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脱髓鞘的轴突难以有效复髓鞘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障碍,而髓鞘再生失败的瓶颈问题是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不能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复髓鞘是继脱髓鞘后自然发生的再生反应,包括OPC的激活、迁移和分化;具有保护神经轴突、进而避免神经元变性坏死的作用。近年来在体脱髓鞘模型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氯马斯汀能有效加强复髓鞘,鉴定了髓鞘转录因子1样蛋白(Myt1L)、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星形细胞连接蛋白43(Cx43)、G蛋白偶联受体17(GPR17)、κ阿片受体(KOR)、甾醇14α-脱甲基化酶(CYP51)、脱氢胆固醇还原酶14(TM7SF2)和3-β-羟基类固醇-8,7-异构酶(EBP)等促进OPC分化的潜在药物靶点。本文基于对复髓鞘机制的理解,讨论了促进OPC分化和增强复髓鞘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为进一步研发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新方法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再生 多发性硬化症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在内皮生理及肺动脉高压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欣 韦清霞 杨隽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720-726,共7页
骨形态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成员除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外,其在血管功能紊乱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如参与调控内皮细胞成管、迁移和氧化应激效应等。BMP信号通路的异常与多种心肺血管疾... 骨形态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家族成员除在胚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外,其在血管功能紊乱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如参与调控内皮细胞成管、迁移和氧化应激效应等。BMP信号通路的异常与多种心肺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如肺动脉高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本文主要阐述BMP信号通路在不同内皮细胞中的功能,以及BMP9和BMP10在肺动脉高压相关病理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骨形态形成蛋白信号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数字病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闫雯 汤烨 +2 位作者 张益肇 来茂德 许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5,共11页
临床上,病理切片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通过对病理切片进行镜检,完成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但是这个过程通常费时费力。在病理切片的数字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走进病理领域,并推动病理分析逐渐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这一改... 临床上,病理切片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生通过对病理切片进行镜检,完成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但是这个过程通常费时费力。在病理切片的数字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走进病理领域,并推动病理分析逐渐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变,这一改变使病理诊断更加准确客观。尤其是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分析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但使病理诊断更加智能化,而且使诊断结果更加精准和客观。阐述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数字病理切片分析中的应用,简要概述深度学习在细胞和组织的检测和分割、组织层面上癌症的分类和分级的应用,以及其他一些应用,最后指出目前数字病理切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病理切片 深度学习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文斌 郑越 +5 位作者 尚佳 王海洋 王依莎 陆欢 王小西 隋梅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8-453,共16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模型鼠肠道微生态特征。方法:将2周龄C57BL/6雄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肝癌模型组。肝癌模型组在出生后2周给予单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DEN),其中存活小鼠自4周龄起腹腔注射1,4-双[2-(3,5-二氯吡啶氧)]苯,每2周一次,共8次。分别于小鼠出生后第10、18和32周随机处死部分实验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在小鼠出生后第32周处死动物前无菌条件下收集两组粪便标本,并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 rRNA基因组测序,进而对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度差异、菌群相关性、表型预测以及功能预测进行分析。结果: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ood’s coverage均已达到最大值1.00,且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Observed feature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加权或未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PCoA均R>0,标本的组内差异小于组间差异;两组标本的分离趋势明显(P<0.05)。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髌骨菌门等菌群为正常对照组与肝癌模型组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但肝癌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而髌骨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属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鼠杆菌科未分类属、副鼠杆菌属、鼠杆菌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欧陆森氏菌属等,而肝癌模型组为艾克曼菌属、杜氏杆菌属、鼠杆菌科未分类属、毛螺旋菌科NK4A136属、红椿杆菌科UCG-002属等。两组属水平菌群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30个菌属(均P<0.05)。两组小鼠肠道菌群LEfSe分析共发现14个多级别差异物种(均P<0.05,LDA评分超过4.0),主要富集在拟杆菌门。其中正常对照组为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鼠杆菌科等10个差异菌群富集,肝癌模型组为杜氏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4个差异菌群富集。正常对照组肠道优势菌属之间既有正相关关系又有负相关关系(|rho|>0.5,P<0.05),肝癌模型组肠道优势菌属的相关性网络复杂程度比正常对照组降低,所有优势菌群的相互作用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癌模型组肠道菌群革兰阳性菌及移动元件菌基因相对丰度均显著上调(均P<0.05),而革兰阴性菌(P<0.05)及潜在致病性菌基因(P<0.05)相对丰度均显著下调。两组肠道菌群的基因代谢通路差异显著,其中正常对照组富集在能量代谢、细胞分裂及核苷酸代谢等18个代谢通路,而肝癌模型组富集在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12个代谢通路(均P<0.005)。结论:DEN诱导原发性肝癌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数减少,菌群构成、菌群相关性、表型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其中门水平的拟杆菌门以及属水平的鼠杆菌科未分类属、鼠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杜氏杆菌属等菌群可能与DEN诱导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肠道菌群 物种多样性 菌群构成 16S核糖体RNA测序 二乙基亚硝胺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毅 卢韵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手段有限。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修饰(PARylation)是由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催化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ARylation通过影响蛋白质在细胞内的移位、聚集、蛋白质活性和细胞死亡,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蛋白PARylation,在药物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Ⅰ期都展现了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寻找作用更特异的、符合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治疗药动学特点的新型PARP抑制剂,将是抗神经退行性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就PARylation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ADP-核糖化作用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神经退行性疾病 酶抑制剂/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鉴定中21-三体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芳 章红星 徐恩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2014年本中心受某福利院的委托,受理了1例因认亲需要而进行的亲子鉴定,征得当事人的同意,采取母亲及孩子血样,进行STR分型。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亲子关系 唐氏综合征 三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泌素蛋白的分布和功能
15
作者 刘琴 来茂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促泌素( secretagogin)蛋白是由奥地利学者在胰岛β细胞中鉴定出来的一个新型的EF-手型钙结合蛋白。该蛋白为六聚体左旋蛋白,表达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轴和中枢神经系统。促泌素有着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一定程度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会导... 促泌素( secretagogin)蛋白是由奥地利学者在胰岛β细胞中鉴定出来的一个新型的EF-手型钙结合蛋白。该蛋白为六聚体左旋蛋白,表达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轴和中枢神经系统。促泌素有着丰富的生物学功能。一定程度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会导致促泌素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改变。从已有的初步研究推断,促泌素将来有可能作为一种工具来治疗应激反应,如精神疾病(抑郁症)、烧伤或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疼痛导致的慢性应激反应。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促泌素在海马中的表达可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病变。促泌素亦可作为疾病标志物。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促泌素与经典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嗜铬素A、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其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此外,脑缺血性疾病引起神经损伤后,促泌素会释放到血清中,这表明促泌素可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本文结合促泌素蛋白在各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分布、功能以及在非肿瘤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对促泌素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质类/供应和分配 神经内分泌/病理学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鞘调节因子的结构、功能及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慧敏 赵经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髓鞘调节因子(MYRF)是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所必需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被命名为髓鞘调节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受阻和髓鞘形成障碍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表现。近年来的研究逐步揭示了MYR... 髓鞘调节因子(MYRF)是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所必需的关键转录因子,因此被命名为髓鞘调节因子。少突胶质细胞分化成熟受阻和髓鞘形成障碍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表现。近年来的研究逐步揭示了MYRF在髓鞘发育、髓鞘维持和髓鞘修复阶段的重要功能。此外,myrf-1和myrf-2是能够促进秀丽隐杆线虫突触重塑的正向调控基因。目前已知MYRF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基因组学分析提示,MYRF对多种器官的发育可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人群中myrf基因突变可导致真性小眼球、先天性膈疝、性发育障碍、心脏、肺以及泌尿系统发育不全等多种病理表型。鉴于MYRF的重要性,本文就MYRF的结构、功能和与之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后续MYRF的深入研究提供综合系统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鞘调节因子 髓鞘 突触重塑 发育缺陷 少突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