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牌类游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姚韵靓 鲁林荣 +1 位作者 邵圣文 周洪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74,共2页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也是各临床、护理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该课程内也是基础医学中的难点课程之一,免疫学涉及复杂的理论和高新技术,理论深奥,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概念新颖繁多,学生...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也是各临床、护理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该课程内也是基础医学中的难点课程之一,免疫学涉及复杂的理论和高新技术,理论深奥,内容比较抽象难懂,概念新颖繁多,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同时,医学免疫学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质,即课程整体框架清晰,各个章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尤其是免疫系统与病原物质的对抗过程,相当具有逻辑性和对抗性,如果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细胞事件具象化,无疑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主干课程 应用 教学 游戏 基础医学 学习积极性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化参与自噬调节固有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依廷 陈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5-1535,共11页
固有免疫应答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接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细胞通过3条主要信号通路诱导Ⅰ型干扰素(IFNs)合成,从而建立全面的抗病毒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选择性自噬参与对固有免疫Ⅰ型IFN应答信号的调节,可抑制过度... 固有免疫应答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接受病原体刺激后,免疫细胞通过3条主要信号通路诱导Ⅰ型干扰素(IFNs)合成,从而建立全面的抗病毒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选择性自噬参与对固有免疫Ⅰ型IFN应答信号的调节,可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E3泛素连接酶可催化形成不同类型的多聚泛素链,是自噬调控抗病毒信号转导的关键参与者,协同自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固有免疫信号转导进行调节。本综述总结了自噬调节固有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E3泛素连接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自噬 固有免疫 Ⅰ型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嘉玲 王青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5-1029,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IBD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动物实验也表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定植加重IBD的疾病表现。随着病原菌的不断演化,具有多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IBD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动物实验也表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肠道定植加重IBD的疾病表现。随着病原菌的不断演化,具有多重耐药特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扩散,使得临床上难以通过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有效清除定植的肺炎克雷伯菌,可能带来相关疾病风险。目前关于肺炎克雷伯菌如何影响肠道环境进而促进或加重IBD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深入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影响IBD发生发展的机制,探寻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肺炎克雷伯菌与IBD的相关性及其影响IBD发展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肺炎克雷伯菌 肠道免疫调控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的免疫学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碧珺 王青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白细胞介素(IL)-33是一种新型的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在各种器官和细胞中均有表达.IL-33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细胞因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也在细胞核内发挥转录调节的作用.IL-33在炎症、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许多疾病中有异常... 白细胞介素(IL)-33是一种新型的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在各种器官和细胞中均有表达.IL-33具有双重功能,既可以作为细胞因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也在细胞核内发挥转录调节的作用.IL-33在炎症、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等许多疾病中有异常表达,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IL-33的免疫学功能及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感染 慢性病 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因子类 转录因子 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在抗病毒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惠惠 赵西宝 +1 位作者 胡未伟 陈玮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8-583,共6页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USP家族分子通过多种途径正向或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启动或削弱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例如USP2b、USP3、USP18、USP25、U136USP和HAUSP发挥抗病...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USP家族分子通过多种途径正向或负向调控I型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启动或削弱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例如USP2b、USP3、USP18、USP25、U136USP和HAUSP发挥抗病毒效应,而USP4、USP13、USP15和USP17则对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起负向调节的作用。本文对USP家族成员在抗病毒感染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化 半胱氨酸内肽酶类 泛素蛋白连接酶类 转录因子 单纯疱疹病毒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lec家族成员在免疫调控与免疫病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秦兰 王春梅 曹雪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8-392,共5页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g-like lectins,Siglecs)是一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 SF)成员,可通过识别含有唾液酸的糖链结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固有免疫和适...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alic acid-binding Ig-like lectins,Siglecs)是一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 SF)成员,可通过识别含有唾液酸的糖链结构,介导细胞与细胞或病原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Siglec家族成员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以及凋亡的调控;同时,Siglec家族成员也参与免疫耐受的调控,并在自身免疫病、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靶向Siglecs抗体或糖基化配体的治疗药物被相继研发并用于淋巴瘤、白血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Siglecs相关疾病的治疗。现就Siglecs参与免疫调控及其在抗自身免疫病和抗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 免疫调控 免疫病理 自身免疫病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NK结合激酶1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雪 张毓川 陈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0-557,共8页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I型干扰素合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BK1可以被RIG—I—MAVS、cGAS.STING和TLR3/4-TRIF抗病毒信号通路所活化,作为重要的节点蛋白,其活化受到磷酸化、泛素化、...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I型干扰素合成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蛋白激酶,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BK1可以被RIG—I—MAVS、cGAS.STING和TLR3/4-TRIF抗病毒信号通路所活化,作为重要的节点蛋白,其活化受到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等一系列机制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本文对TBK1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K结合激酶1/免疫学 病毒感染 干扰素I型/免疫学 干扰素调 节因子3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肿瘤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高鹏 何佳 王青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2,F0003,共6页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分,它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以及蛋白酶,调控肿瘤微环境中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募集和功能的发挥。此外,CAF分泌的胞外基质在塑造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特性以及低氧形...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分,它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以及蛋白酶,调控肿瘤微环境中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募集和功能的发挥。此外,CAF分泌的胞外基质在塑造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特性以及低氧形成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中CAF对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浸润以及功能发挥的调控机制,同时针对以CAF为靶细胞进行药物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CAF的功能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学 成纤维细胞/免疫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间充质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廖志雄 沈建根 +1 位作者 来晓瑜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制备抗人间充质干细胞(hM SC s)的单克隆抗体,为鉴定、分选hM SC s奠定基础。方法:以多供体hM SC 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及组织中... 目的:制备抗人间充质干细胞(hM SC s)的单克隆抗体,为鉴定、分选hM SC s奠定基础。方法:以多供体hM SC s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单克隆抗体在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5个能分泌抗人间充质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该组单抗能与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结合,而对所检测的人间充质和非间充质来源的组织和细胞均未见交叉反应,5个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分别为:ZUB1 1×106、ZUB4 1×105、ZUC 3 1×106、ZUE 12 1×105、ZUF10 1×105;表位分析:ZUB1、ZUE 12、ZUF10针对相同的表位,ZUC 3和ZUB4则分别针对不同的表位。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分离培养的hM SC s阳性表达率为ZUB1 87.39%、ZUB4 88.07%、ZUC 3 88.12%、ZUE 12 69.89%和ZUF10 83.67%。结论:5株杂交瘤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人间充质干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为深入研究hM SC s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细胞学 抗体 单克隆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晶晶 王青青 刘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5-1980,共6页
他汀类药物因其降低胆固醇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促进宿主防御和抑制病理性炎症提高人类感染性疾病生存率。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本综述讨论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 他汀类药物因其降低胆固醇的特性而被广泛使用。最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促进宿主防御和抑制病理性炎症提高人类感染性疾病生存率。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一直是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本综述讨论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胆固醇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电磁场对人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智东 曾群力 +5 位作者 郑云 张建宾 陈海祥 鲁德强 邵传森 夏大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手机射频电磁辐照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评价手机射频电磁场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比吸收率(SAR)为4 W/kg的1800 MHzGSM射频电磁场间断(5 min开10 min停模式)辐照DC细胞0 h、1 h、12 h... 目的:研究手机射频电磁辐照对人树突状细胞(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为评价手机射频电磁场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比吸收率(SAR)为4 W/kg的1800 MHzGSM射频电磁场间断(5 min开10 min停模式)辐照DC细胞0 h、1 h、12 h或24 h,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处理组DC表面HLA-DR和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及CD11c)的变化;以CCK-8试剂检测各组DC的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的差异;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DC分泌细胞因子IL-12p70、TNF-α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假辐照组相比,各辐照处理组DC表型分子HLA-DR、CD80、CD86、CD40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明显下降(P<0.05),但CD11c无明显变化;各辐照处理组DC的同种MLR能力明显降低(P<0.05),尤其以24 h处理组为甚。各辐照处理组DC的IL-12p70、TNF-α的分泌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射频电磁场辐照对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免疫学 电磁场/副作用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细胞因子类 细胞 培养的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重组腺病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姚航平 张立煌 +1 位作者 冷建杭 曹雪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 8重组腺病毒 ( Adms IL -1 8)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对其机理作一探讨。方法 :重组腺病毒腹腔注射 BAL B/ C小鼠 ,每周注射 1次 ,共 2次。 2周后制备腹腔巨噬细胞 ,经 L PS刺激 ,采用 EL ISA法...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 8重组腺病毒 ( Adms IL -1 8)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并对其机理作一探讨。方法 :重组腺病毒腹腔注射 BAL B/ C小鼠 ,每周注射 1次 ,共 2次。 2周后制备腹腔巨噬细胞 ,经 L PS刺激 ,采用 EL ISA法检测培养上清 m IL-1 8、m IL-1 β、m TNFα的水平 ;酶还原法检测 NO的含量 ;L DH释放法检测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Adms IL -1 8注射后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高效表达 m IL-1 8,同时巨噬细胞分泌 m IL-1 β、m TNFα、NO水平明显增加 ,并增强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 ,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均 P<0 .0 1。结论 :小鼠腹腔注射 Adms IL-1 8,能显著增加巨噬细胞表达 m IL -1 8、m IL -1β、m TNFα、NO,增强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巨噬细胞 重组腺病毒科 细胞毒作用 细胞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发性肝炎小鼠中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对NK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成 吴丹霄 +1 位作者 刘建华 夏大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7-363,共7页
目的:利用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研究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cells,MDSCs)在爆发性肝炎进展过程中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 cell)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急性爆发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目的:利用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研究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cells,MDSCs)在爆发性肝炎进展过程中对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 cell)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急性爆发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和D-半乳糖胺诱发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爆发性肝炎模型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MDSCs和NK细胞的比例变化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在模型小鼠中随着肝炎的发展不同组织中的MDSCs的比例增加,肝脏中NK细胞的比例增加,同时,不同组织中NK细胞表达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细胞比例增加,NKG2D的平均荧光强度增强。结论:小鼠爆发性肝炎模型中MDSCs能促进NK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初步揭示了在爆发性肝炎机体中MDSCs及NK细胞参与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动物/病理生理学 爆发性肝炎 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 NK细胞 NK活性 NKG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脱氧核苷键合聚阳离子载体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丹军 陆晓 +5 位作者 姜启英 陈丹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的高分子前体药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氟尿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的一种前体药物)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得到5-氟尿嘧啶的高分子前体药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 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的高分子前体药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氟尿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的一种前体药物)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得到5-氟尿嘧啶的高分子前体药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V)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上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1H-NMR、UV以及FT-IR的结果表明氟尿脱氧核苷已以共价键的方式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上;紫外光谱测得其载药率约为2%;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分子前体药物对肿瘤有一定的药效,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成功合成了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氟尿脱氧核苷,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β-环糊精类 氟尿嘧啶/药理学 基因疗法 肝肿瘤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键合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作为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启英 陆晓 +6 位作者 虎义平 陈丹 赵丹军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构建以香菇多糖为骨架材料键合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新型转基因载体,研究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方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作为载体骨架,1,1'-二羰基咪唑(CDI)作为交联剂,键合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2kDa)形成香菇多... 目的:构建以香菇多糖为骨架材料键合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新型转基因载体,研究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方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作为载体骨架,1,1'-二羰基咪唑(CDI)作为交联剂,键合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2kDa)形成香菇多糖-聚乙烯亚胺(LNT-PEI)聚合载体材料。将叶酸(folicacid,FA)偶联到LNT-PEI上,形成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的组装式基因载体LNT-PEI-FA。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对载体材料进行化学表征,以确定其结构。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LNT-PEI-FA对质粒DNA的结合能力,MTT法检测聚合物的毒性,用TEM对LNT-PEI-FA/DNA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形状等进行检测。在A293和B16细胞株上进行转染实验。结果:凝胶阻滞电泳结果显示,LNT-PEI-FA与DNA在W/W为1.8∶1时可以完全缩合DNA,在相同浓度下LNT-PEI-FA的毒性明显低于PEI25kDa;体外转染实验显示,在A293和B16细胞株上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荧光素酶表达值分别为1×1010和1×107。结论:以香菇多糖为骨架材料键合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形成的转基因载体是一种有潜在研究价值的新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叶酸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基因转移技术 抗肿瘤药/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载体mIL-12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华 赵德矿 +2 位作者 王青青 沈芬平 翁跃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6-547,555,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应。方法:皮下注射B16黑色素瘤细胞给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于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及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效应。方法:皮下注射B16黑色素瘤细胞给C57BL/6小鼠建立荷瘤模型。于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及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治疗后,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增强荷瘤小鼠脾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重组腺病毒载体AdmIL-12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显著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腺病毒载体 黑色素瘤 基因治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作为非病毒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丹 何彬彬 +6 位作者 赵丹军 姜启英 王中仁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选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作为骨架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以构建低毒、高效的新型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方法: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PHPAG)为基本骨架,偶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8kDa)形成聚-羟丙基-天冬氨酸... 目的:选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作为骨架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以构建低毒、高效的新型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方法: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PHPAG)为基本骨架,偶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8kDa)形成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聚乙烯亚胺(PHPAG-PEI1.8kDa)的载体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粒径测定、凝胶体积排除色谱法(GPC)等化学物理方法,凝胶电泳阻滞实验、MTT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转染等生物学实验,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合成载体材料PHPAG-PEI1.8kDa。通过1H-NMR证实材料PHPAG-PEI1.8kDa在5或6个氨基酸上能偶合1个PEI1.8kDa。GPC结果表明PHPAG、PHPAG-PEI1.8kDa2种材料的分子量约为1.2×104。粒径检测结果显示,PHPAG-PEI/pDNA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200nm左右。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表明,PHPAG-PEI/pDNA复合物在N/P为3.5∶1时可以完全阻滞DNA。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COS-7和A2932种不同的细胞中,载体材料显示出较低的毒性,与对照组PEI1.8kDa相近。在B16细胞、Hela细胞上的转染实验表明,PHPAG-PEI/pCAG-Luc3的复合物在N/P为25∶1时的转染效率最高,高于对照组PEI25kDa。结论:PHPAG-PEI聚合物载体材料是一种有潜在用途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谷氨酸 天冬氨酸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经脾移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航平 张立煌 +1 位作者 孙文佶 冷建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观察表达 m IL- 18的重组腺病毒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 (Adm IL- 18/ BNL.CL2 )经脾移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小鼠经脾移植 Adm IL- 18/ BNL.CL2 ,同时设 Lac Z病毒对照组 (Ad- Lac Z/ BNL.CL2 ) ,BNL.CL2 细胞对... 目的 :观察表达 m IL- 18的重组腺病毒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 (Adm IL- 18/ BNL.CL2 )经脾移植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小鼠经脾移植 Adm IL- 18/ BNL.CL2 ,同时设 Lac Z病毒对照组 (Ad- Lac Z/ BNL.CL2 ) ,BNL.CL2 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2周后处死 ,留取血清 ,制备腹腔巨噬细胞、脾淋巴细胞、肝组织匀浆液 ,提取肝组织总 RNA。采用 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腹腔 Mφ和脾细胞培养上清、肝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 ;采用半定量 RT- PCR法 ,检测肝组织细胞因子 m RNA相对表达量 ;以 LDH释放法测定腹腔 Mφ杀伤活性和脾 NK细胞活性 ,用 MTT还原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实验组小鼠血清、细胞培养上清及肝匀浆中 ,IL- 18、IL - 2、IFN-γ、TNF-α含量均高于其它对照组 ,而 IL - 4、IL - 10水平则低于对照组 ;半定量 RT- PCR结果与EL ISA检测结果一致 ;同时 ,实验组腹腔 Mφ的杀伤活性和脾 NK细胞活性 ,及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Adm IL - 18能有效转染至胎肝细胞并稳定表达 m IL- 18;Adm IL - 18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经脾移植后 ,可显著提高肝脏、脾脏免疫细胞活性 ,活化腹腔 Mφ,促进 Th1类细胞因子表达 ,抑制 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基因转移 重组腺病毒载体 胎肝细胞 脾内移植 免疫功能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联合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疫苗对哮喘小鼠的协同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俊 郑云 +2 位作者 张华 李和权 夏大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975-1978,共4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配合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应用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六味地黄汤(LW)和/或抗原特异性的耐受性DC疫苗作用于过敏性哮喘小鼠,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及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配合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应用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六味地黄汤(LW)和/或抗原特异性的耐受性DC疫苗作用于过敏性哮喘小鼠,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及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耐受性DC,并发现六味地黄汤联合耐受性DC在抑制肺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方面取得了与注射地塞米松相似的效果,但对减少肺部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的作用效果尚不如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六味地黄丸(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卫疆 王建莉 夏大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79,184,共5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CD4^+CD25^+ T细胞抑制 自身反应性T细胞 调节性 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代谢紊乱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