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癌系统性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凌玥 白雪莉 梁廷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88-1093,共6页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系统性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GBC的一线化疗常选用吉西他滨+铂类、吉西他滨+替吉奥或以其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二线化疗如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过继免疫...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系统性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GBC的一线化疗常选用吉西他滨+铂类、吉西他滨+替吉奥或以其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二线化疗如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等,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派姆单抗、纳武利尢单抗单用或联合化疗显示出治疗前景,与靶向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药物联用等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也初获应用。靶向治疗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为靶点,单用或联合化疗用于晚期GBC。GBC个体精准化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针对GBC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尚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系统性治疗 化疗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与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鹏 刘昕笛 +3 位作者 廖丁莹 姚静 刘倩影 郑玉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64,36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将21例同时具有IERM和PIRA的患者作为PIRA病变组;28例有IERM但不伴有PIR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PIRA病变等级,分析两组间MRT的差异;对于接受视网膜前膜剥除手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RT和PIRA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PIRA病变组患者MRT为(250.05±54.34)μm,对照组为(218.89±17.64)μm,PIRA病变组MR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5)。PIRA病变组中,8眼为1级病变,6眼为2级病变,7眼为3级病变。1级病变组患者MRT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病变组及3级病变组患者MR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5眼IERM伴有牵拉性黄斑水肿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手术后伴有PIRA的IERM患者黄斑水肿消退且PIRA亦消失。结论2级以上PIRA病变与IERM显著相关,并可通过前膜剥除手术修复病变,提示PIRA病变的加重与IERM对视网膜的切向牵拉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干扰RNA体外抑制HBs-GFP融合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羊正纲 陈智 +4 位作者 倪勤 徐宁 潘修成 金晗英 李星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利用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和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技术,建立一种行之有效且相对经济的验证siRNA的方法。方法将HBVS基因融合到EGFP中,建立HBs-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带U6+27RNA转录启动子的shRNA表达载体pAVU6+4sh357... 目的利用增强型绿荧光蛋白(EGFP)和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技术,建立一种行之有效且相对经济的验证siRNA的方法。方法将HBVS基因融合到EGFP中,建立HBs-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同时构建带U6+27RNA转录启动子的shRNA表达载体pAVU6+4sh357。二载体共转染HepG2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Bs-GFP蛋白的荧光强度;同时RT-PCR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Bs-GFP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小干扰RNA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共转染后第72h荧光蛋白抑制率为55.4%;HBs-GFP融合基因的RNA表达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达到90%。结论载体法表达的小干扰RNA体外显著抑制HBs-GFP融合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RNA/遗传学 RNA干扰 表面抗原 绿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工作机制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27
4
作者 陈国忠 徐凌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6,共3页
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 ,必须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本文从教育、管理、咨询、保障助学和评价激励等方面出发 ,构建起以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工作 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鼠CTLA-4单链抗体的构建与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国平 周承 +4 位作者 吴炜 孙雯 田锋 贺纪凯 陈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目的构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抗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链抗体ScFv(single chain fragment of variety region),为进一步将其应用到动物体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分泌抗小鼠CTLA-4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 目的构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抗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链抗体ScFv(single chain fragment of variety region),为进一步将其应用到动物体内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分泌抗小鼠CTLA-4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mAb的VH、VL基因,并进一步将其组装成VH-Linker-VL型的ScFv片段。将ScFv片段亚克隆至pGME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其克隆至真核分泌型表达载体pSect2-GFP,将pSect2-GFP-ScFv纯化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并进行表达,同时经Zeocin筛选稳定表达株。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cFv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ScFv的亲和活性。结果经Zeocin筛选2周后,CHO细胞株可稳定表达GFP-ScFv蛋白。Western blot法证实GFP-ScFv蛋白在细胞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均有表达,大小约55kD。ELISA检测表明,CHO培养上清中的GFP-ScFv蛋白经浓缩初纯后能与重组小鼠CTLA-4纯化抗原结合,并具有抑制亲本单抗与其结合的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抗小鼠CTLA-4的ScFv真核表达载体,并能有效表达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ScFv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链抗体 真核表达 免疫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异烟肼结核分枝杆菌katG基因突变快速筛选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霍亚楠 葛超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 (MTB) kat G基因点突变的筛选方法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INH)的状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 P)技术 ,对 8株耐 INH的临床 MTB分离株、16株对 INH敏感的临床分离株...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 (MTB) kat G基因点突变的筛选方法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 (INH)的状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 P)技术 ,对 8株耐 INH的临床 MTB分离株、16株对 INH敏感的临床分离株及 MTB标准株 H3 7Rv的 kat G基因 ,进行聚合酶链 (PCR)反应扩增 kat G基因片段 ,再用 Msp I内切酶分别对 PCR产物进行消化反应。如果有 315位点 AGC突变为 ACC,则将增加一个切点。结果 :检测到 8株耐药株中有 7株增加了一个 Msp I内切酶切点 ,耐药株中 kat G基因点突变检出率为 87.5 % (7/ 8) ;16株敏感株和标准株均无额外的 Msp I内切酶切点。未发现 kat G基因序列的缺失。结论 :kat G基因点突变是 MTB耐 INH的重要机理之一 ;用 PCR- RFLP检测耐 INH的 MTB的 kat G基因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TG基因突变 结核杆菌 异烟肼 抗药性 微生物 限制性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一氧化氮在躯体传入冲动抑制中枢性升压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7
作者 沈毅弘 蔡勇 +3 位作者 蓝倩倩 高萱 夏强 虞燕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77-482,508,共7页
目的:阐明中枢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躯体传入冲动对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兴奋诱发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电刺激PVN,再合并电刺激对侧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 目的:阐明中枢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躯体传入冲动对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兴奋诱发的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电刺激PVN,再合并电刺激对侧腓深神经(deep peroneal nerve,DPN),通过MacLab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及心率曲线。采用多管玻璃微电极作SD大鼠脑内微量注射,观察在侧脑室或同侧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amygdala,CeA)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后,躯体传入冲动对兴奋PVN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电刺激(强度0.1~0.3inA,频率80Hz,波宽0.5ms,持续10s)一侧PVN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22.88±2.18)mmHg,心率(HR)变化不一,偶伴有早搏。电刺激(强度0.3~0.4mA,频率4Hz,波宽0.5ms,持续5min)DPN对上述反应有部分抑制作用(P〈0.01),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为43.27%。侧脑室注射L—NAME(0.5mol/L,10μl)可部分阻断DPN的上述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47.73%降到12.49%(P〈0.05)。杏仁注射L—NAME(2mol/L,100ml)也削弱刺激DPN对刺激PVN诱发的升压反应的抑制作用,DPN对升压的抑制百分比由50.71%下降到25.30%(P〈0.05)。结论:中枢N0参与DPN传入冲动对PVN中枢性心血管反应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杏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下丘脑室旁核/生理学 杏仁核/生理学 腓神经/生理学 心率 血压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冬冬 傅林 +1 位作者 王怡栋 盛弘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91-2893,共3页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尽管IBD相关CRC在CRC中所占比率不高....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尽管IBD相关CRC在CRC中所占比率不高.但却占IBD死因的10%~15%:同时IBD发病率逐渐上升西方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炎症性肠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 CRC IBD 西方国家 散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nexin1的分布及其开放调控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祥兴 李彬寅 +1 位作者 管晓静 夏强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Pannexin1(Panx1)是新型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它能够在神经、心血管等系统中广泛表达并形成非选择性的、大电导的半通道。现已证明,多种条件能够调控Panx1的开放并通过释放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如ATP)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 Pannexin1(Panx1)是新型缝隙连接蛋白Pannexin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它能够在神经、心血管等系统中广泛表达并形成非选择性的、大电导的半通道。现已证明,多种条件能够调控Panx1的开放并通过释放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如ATP)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Panx1的主要存在部位,对其开放和抑制条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x1蛋白 分布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