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培林 肖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内外部因素变化对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挑战。新形势下,应顺应人口流动和分布格局变化趋势,不断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增强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等方面着手,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重大战略 生产力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服务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逻辑、问题与政策路径 被引量:18
2
作者 周谷平 辛越优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5,共7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需要“双一流”建设供给高端人力资本、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强化社会服务、提升区域需求,以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发展。对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的区域布局、产...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需要“双一流”建设供给高端人力资本、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强化社会服务、提升区域需求,以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促进区域转型升级发展。对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的区域布局、产业支撑衔接度、服务经济贡献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仍存在区域间分布不平衡、对接产业不匹配、人才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力等问题。探索加强政策改革,优化一流高校区域布局,重视对一流学科的产业支撑适切度、匹配度的评估和调整,构建区域内外协同互动机制,推动“双一流”建设内涵质量提升,更好地服务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高等教育 区域经济增长 教育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的理论剖析及其政策分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调查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晓辉 林潭晨 +1 位作者 张天尧 张旭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落地路径。它强调地方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外部性,侧重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来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内生发展... 特色小镇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政策抓手和落地路径。它强调地方专业化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外部性,侧重通过政府支持引导来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人口城镇化和区域内生发展能力。然而,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和扩散具有显著的“自上而下”性,使得地方实践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以浙江省134个省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通过2017—2022年多次实地访谈、线上问卷和政策文本分析等方法,结合演化经济地理和集聚经济理论,对特色小镇的历史基础、产业属性和发展目标进行识别分析,归纳出具有类型差异的特色小镇,并提出相应政策干预建议。结果显示:浙江省特色小镇可大致分3类,第一类为政府主导的、面向新产业塑造的科技园区型小镇;第二类为企业主导的、面向传统产业升级的专业化市场型小镇;第三类为基于地方特有自然或社会文化资源的、面向旅游业发展的景区型小镇。最后,建议将演化经济地理思想纳入特色小镇发展实践中,重视历史、空间与地方作用,避免标准化、指标化的“一刀切”政策干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 集聚经济 演化经济地理 分类政策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促进 以法赋能 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4
作者 任晓猛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5,156,共4页
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到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5月20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 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到2025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5月20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从提出到立法,前后不到18个月。立法进程可谓“兵贵神速”,九章七十八条掷地有声,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于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始终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阶段性影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促进法》的颁布与实施,从法律层面夯实了我国民营经济充分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基础,为民营企业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提供了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法律保障 促进法 企业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萌发与升华:从浙江经验到中国实践
5
作者 赵传羽 董雪兵 李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48,共9页
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萌发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浙江经验、升华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实践。中国实践和浙江经验紧密相连,在理论内核上,两者一脉相承;在内涵举措上,中国实践是浙江经验的战略延伸;在价值追求上,中国实践是浙江经验的思... 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萌发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浙江经验、升华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实践。中国实践和浙江经验紧密相连,在理论内核上,两者一脉相承;在内涵举措上,中国实践是浙江经验的战略延伸;在价值追求上,中国实践是浙江经验的思想延续;在发展阶段上,中国实践是浙江经验的必然归宿。在新时代要以更系统的举措、更严格的要求、更精准的政策贯彻落实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区域协调 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 浙江经验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交界地区的发展困境及形成机制研究——来自设立重庆直辖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6
作者 董雪兵 崔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共20页
2022年发布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四川广安纳入重庆都市圈,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也将在省际交界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由于边界两侧城市在行政... 2022年发布的《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四川广安纳入重庆都市圈,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也将在省际交界地区一体化发展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由于边界两侧城市在行政归属上存在差异,地区间政策协调存在较高成本,不利于构建高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受到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影响,难以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省际交界地区陷入增长困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洼地”。省际边界是否会阻碍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发展?又借由何种影响机制发挥作用?理清上述问题,不仅能为建设跨省域都市圈提供有益参考,对实现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66个城市1993—202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对照组,通过对比出现“重庆—四川”省际边界后实验组和反事实对照组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评估省际边界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设立重庆直辖市后,位于“重庆—四川”交界城市的发展路径显著低于反事实对照组所反映的情形,进行安慰剂检验、稳健性检验以及排除竞争性假说后,文章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位于省际交界地区的城市,其经济发展会受到来自省际边界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省际边界会通过投资抑制效应、产业同质化效应和支出替代效应对省际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区域经济迈入一体化发展新阶段背景下,一方面要破除“行政区经济”下的隐性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省际交界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加速建立政府间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结合文章的研究内容,建议在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省际交界地区统一市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统一规划三个方向积极尝试,补齐发展短板,为实现高质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省际边界 合成控制法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经济学 被引量:4
7
作者 董雪兵 李霁霞 史晋川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轨迹的空间展现,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支撑。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发展环境、新技术冲击、新空间结构与新制度安排,对区域发展动能和区域发展关系产生... 区域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发展轨迹的空间展现,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支撑。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发展环境、新技术冲击、新空间结构与新制度安排,对区域发展动能和区域发展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新发展格局具有市场畅通、创新驱动等深刻内涵,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市场可达性、产业链空间布局加速调整;数字技术改变了要素空间流动的成本与收益对比,重塑区域空间距离、区域要素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出更加明显的网络化和流动性特征,影响城镇体系和区域治理模式;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强调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的动态平衡,推动区域发展目标和区域发展关系发生转变。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要以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加快数字时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创新增长极与区域创新理论等理论的突破创新,为新时期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边界跨越到使命达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双聘人员组织认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翔宇 吴伟 辛越优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8,共11页
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范围汇聚创新资源,跨越学科边界和组织边界,承担着国家重大创新使命。双聘人员作为人员主体,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决定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使命达成度,因而这一问题在平台治理中具有根本性。瞄准现有研究缺口,本文运... 全国重点实验室大范围汇聚创新资源,跨越学科边界和组织边界,承担着国家重大创新使命。双聘人员作为人员主体,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决定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使命达成度,因而这一问题在平台治理中具有根本性。瞄准现有研究缺口,本文运用边界跨越理论和双案例对比分析方法,探究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双聘人员形成组织认同的基本过程。研究发现,这一过程可分为目标牵引、边界跨越、使命效价3个阶段,并在制度设计上呈现独立化、宽跨度、集约化的基本特征。其中,基础研究型实验室着力于构建学术社区型组织认同模式,应用基础研究型实验室注重形成创新枢纽型组织认同模式。本研究丰富了边界跨越理论,并对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与内部建设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跨越 全国重点实验室 组织认同 案例研究 双聘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建设与服务贸易——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光建 薛天航 刘培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对数字化建设能否以及怎样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的厘清,将为服务贸易的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数字生活水平两个维度测算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化建设情况,经验分析数字化建设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表明:数字化... 对数字化建设能否以及怎样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的厘清,将为服务贸易的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数字生活水平两个维度测算中国省级层面数字化建设情况,经验分析数字化建设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表明:数字化建设对服务贸易存在积极影响,但是呈现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对服务贸易进出口影响不显著,但是数字生活水平对服务贸易进出口影响显著,数字生活水平对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的弹性分别为1.014和1.378;数字化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贸易与生活性服务业贸易的影响、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异质性特征。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各省份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对其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只对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显著,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不大。基于政策评估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出台相关数字化政策对于缩减服务贸易进口、扩大服务贸易出口、降低贸易逆差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服务贸易 产业结构 技术创新 多期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实验室体系与科技企业超融合创新体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房汉廷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国家实验室体系和国家科技企业群体无疑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两大主体。如何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创新力量与科技企业群体的创新力量有机协同起来,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涌流和高水平发展创造条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为促进国... 国家实验室体系和国家科技企业群体无疑是中国新质生产力的两大主体。如何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创新力量与科技企业群体的创新力量有机协同起来,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涌流和高水平发展创造条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为促进国家实验室体系与国家科技企业体系两大创新系统产生“1+1”大于2的创新力量,提出建构“国家实验室体系与国家科技企业超融合创新体”的思考与建议。“超融合创新体”主旨是从根上打通科研与产业、科研主体与企业主体之间的壁垒及障碍,让所有主体的主要创新活动都能够在“超融合创新体”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实验室体系 科技企业 超融合创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税负、生产网络与宏观经济
11
作者 陈秀茂 潘士远 任晓猛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155,共17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资本价格外生的生产网络模型,量化评估行业税负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生产网络中,行业税负变化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行业自身发展,也能够影响下游行业生产,还能够影响整体经济对中间产品和资本的需求。实证结果显示,2007—... 本文构建了一个资本价格外生的生产网络模型,量化评估行业税负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生产网络中,行业税负变化不仅能够直接影响行业自身发展,也能够影响下游行业生产,还能够影响整体经济对中间产品和资本的需求。实证结果显示,2007—2020年中国行业税负变化有效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总量,进而增加了总消费和总产值。本文进一步比较了对不同行业进行减税的财政成本和经济成效,发现对第二产业进行减税能以最低的财政成本获得最显著的经济成效,主要原因是对第二产业进行减税更能带动下游行业和中间产品行业生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网络 行业税负 结构性减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浙江模式及其地方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仁锋 朱闽儿 +1 位作者 孙静怡 张旭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5-757,共13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阐释其增长的地方性动因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基于2015—2019年县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甄别数字经...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密切相关,阐释其增长的地方性动因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基于2015—2019年县级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驱动因素的空间分异,甄别数字经济发展的地方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发展水平呈东北高、西南低;2)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驱动因子影响力具有显著空间特征,产业创新为首要驱动因子,其作用力呈现东高西低;政府投入为次要驱动因子,其作用力空间强度与经济基础一致,为西南高东北低;商业文化作用呈南高北低格局,作用强度较弱;3)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四因子空间作用差异存在多组合特性,总体形成企业-消费者主导、政府-企业主导、政府-消费者主导的数字经济地域发展类型,本质是市场(消费者)与创新(企业)共同驱动,企业、市场拓展受消费者需求带动,政府承担规范市场角色。为此,数字经济赋能发展应充分重视欠发达地区在政府带领下育成生态、旅游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格局 动因 地方性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分割与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雪兵 崔宁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84,共16页
省际交界地区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囿于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洼地”。本文从行政壁垒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角度,利用县级面板数据和省际市场分割指数,分析行政区划边界分割统一市场对区域经... 省际交界地区一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囿于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形成了区域发展的“洼地”。本文从行政壁垒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角度,利用县级面板数据和省际市场分割指数,分析行政区划边界分割统一市场对区域经济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边界对省际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负面影响,且随着市场分割程度的提升而加剧。进一步地,行政区划边界分割统一市场,不利于交界地区产业集中度、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制约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是推动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边界 市场分割 全国统一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与靶向措施
14
作者 房汉廷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生效。如何精准施策促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力度,让其担纲更多更大的创新驱动发展历史使命,将“科技创新”的法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行动和创新红利,自然是未来公共政策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精准施策 促进法 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技术及其全生命周期解构
15
作者 房汉廷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共19页
根技术创新是一个尚未纳入技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创新元动力原理和生物学隐喻,发展并再定义了根技术概念,即根技术(root technology)是从一个技术种子引发,经过向下筑根,实现向上涌现,继而在某个临界点产生爆... 根技术创新是一个尚未纳入技术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创新元动力原理和生物学隐喻,发展并再定义了根技术概念,即根技术(root technology)是从一个技术种子引发,经过向下筑根,实现向上涌现,继而在某个临界点产生爆发,最终成为泛在的元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根技术本质上是其所在领域技术体系的“基因源代码”,是创造技术体系的技术,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分期与变态同步发生,具有弱根技术、中根技术和强根技术3种分型,尤其是强根技术创新对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这项研究成果是一项开拓性工作,为构建根技术创新范式、掌控创新链、把控产业链、操控价值链给出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技术 根技术分期 根技术分型 根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玥昀 潘士远 +1 位作者 詹御涛 钱滔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7,148,157,共12页
本文把机器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机器人应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2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的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收敛情... 本文把机器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机器人应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28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模型的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区域经济存在收敛情况;第二,机器人的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加速收敛,有利于缩小区域间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第三,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还提出对企业购置工业机器人给予财政补助、对工业机器人采用加速折旧或对工业机器人折旧采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着力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经济收敛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经济新政及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时变VAR可视化模型和有向无环图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家泉 陈丰 彭成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12,共15页
拜登上台后,美国采取强财政货币的政策组合,其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受到广泛关注。以美国财政货币政策、中美经济基本面和资产价格核心数据为基础,运用时变VAR可视化模型和有向无环图方法,系统分析美经济新政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汇率和国... 拜登上台后,美国采取强财政货币的政策组合,其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受到广泛关注。以美国财政货币政策、中美经济基本面和资产价格核心数据为基础,运用时变VAR可视化模型和有向无环图方法,系统分析美经济新政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汇率和国内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同时选取2000-2020年间四个特殊点进行趋势比较,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外汇市场影响因素已经日趋多元化,不再是2000年的单一因素——贸易顺差,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跨境资金流动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成本推动渠道三个方面;从边际变化来看,拜登上台后经济复苏,财政政策逐步退坡,美联储退出量宽节奏持续加快,未来需关注其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济新政 溢出效应 时变VAR可视化网络模型 有向无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圈时空演变特征及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城市与企业证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雪兵 缪彬彬 +1 位作者 池若楠 孟顺杰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54,共19页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都市圈通过“中心—外围”结构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力,这将对区域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跨边界或不同空间特征城市是否存在差异?何种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以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的丰富实践经验,将为越来越多加入现代化都市圈的城市提供怎样的经验参考?厘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中国都市圈发展现状与形成机制,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时空演变特征,聚焦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长三角全域,在都市圈范围内的城市经济发展均衡程度更高,并且都市圈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其次,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了城市群层面的产业数据。为了克服内生性挑战,文章采用份额移动法构造Bartik工具变量,识别了都市圈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产业层面溢出效应。考虑产业关联效应的影响,文章检验了两地间产业结构相似度的作用,并发现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越高,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越强。与此同时,受多个增长极与单一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获得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由于受多增长极影响的外围城市能吸引更多劳动力,因而其溢出效应更为显著。最后,文章还发现都市圈空间溢出能够突破行政边界,这有助于地方政府协调,进而增强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为了加速培育和壮大都市圈,我们应积极发挥中心城市主导的溢出效应,以都市圈一体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同时,还应支持多中心多层级都市圈融合联动发展,深化都市圈合作与分工。此外,我们还需要创新都市圈城市利益共享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都市圈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破条块分割,助力消除行政区之间的隐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中心—外围 溢出效应 时空演变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配置能否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基于创新赋能效应和资源整合效应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9
19
作者 傅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共13页
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据要素配置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创新赋能效应、资源整合效应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对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缩尾处... 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据要素配置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创新赋能效应、资源整合效应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对新质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缩尾处理、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这一促进作用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赋能效应与资源整合效应在数据要素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部分机制作用,即数据要素配置有助于强化创新赋能效应与资源整合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高水平数字基建地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作用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从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强化创新赋能效应与资源整合效应、构建联动式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配置 新质生产力 创新赋能效应 资源整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土地整治工程技术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阮琳琳 肖武 +4 位作者 陈航宇 蒋卓人 袁逸铭 张红梅 侯长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2-252,共11页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是土地整治落实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中国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系统梳理与评估仍相对缺乏。因此,该研究以1989-2023年Incopat数据库土地整治工程相关专利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土地整治工程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基...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是土地整治落实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对中国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系统梳理与评估仍相对缺乏。因此,该研究以1989-2023年Incopat数据库土地整治工程相关专利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土地整治工程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基础,结合文献计量与文本语义分析方法,探究中国土地整治工程领域的研发主体、研发热点与发展趋势等特征。结果表明:1)土地整治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自1989年起历经缓慢发展、稳步增长与快速增长3个阶段,形成了两大研发方向:整治实施方法与器械以及土壤改良技术。2)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土地整治专利研发对象由单一的农业相关、整地方法转向多元的整治工具与设备创新以及土壤改良材料与试剂的研发,专利研发与环境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3)未来生态型土地整治、土地整治多源遥感智能监测创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与发展方向。该研究可为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专利 文献计量 语义分析 演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