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响应机制——基于长三角和浙江经验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建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0-39,共10页
数字经济的区域响应机制,可进一步区分为市场响应机制和区域发展机制,前者主要表现为市场的活力,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断完善的市场结构,以及强劲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和外围空间的产业集群的存在;后者突出强调了区域的开放性,人才集聚的机制... 数字经济的区域响应机制,可进一步区分为市场响应机制和区域发展机制,前者主要表现为市场的活力,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断完善的市场结构,以及强劲有力的市场主体带动和外围空间的产业集群的存在;后者突出强调了区域的开放性,人才集聚的机制,基础设施的完善,政府的产业政策和由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形成的协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机制的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快对内外开放和改革,激发市场的活力,打造和培育全社会创新创业动力,推进以数字经济的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治理和区域一体化机制的完善,加快新基建和人才集聚,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响应机制 长三角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学良 陈建军 +2 位作者 权衡 范剑勇 毛艳华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2,共3页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鉴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就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城市合作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高质量一体化问题、动力机制问题等进行讨论,以期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市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合作机制 合作模式 中国传统 利益共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服装企业跨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建军 庞琛 季晓芬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为更好地探究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集聚的微观因素,从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入手,对预期利润函数进行适度拓展,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对185家纺织服装企业及其子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 为更好地探究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集聚的微观因素,从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入手,对预期利润函数进行适度拓展,采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跨区域发展的特征与影响因素。对185家纺织服装企业及其子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更有可能采取跨区域发展的模式;与生产环节相比,研发设计环节倾向选址于劳动力要素成本较高、市场容量更大、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地区,以获得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和信息;高技能劳动力的高区位黏性和锁定效应,加剧了产业转移与要素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装企业 跨区域发展 异质性劳动力 要素流动 预期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建军 葛宝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3-167,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产业集聚原理以及创意产业本身的特殊性,从现实角度出发,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回答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发展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产业集聚原理以及创意产业本身的特殊性,从现实角度出发,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回答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发展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并通过分析城市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为今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效应 城市化 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勇 石敏俊 +3 位作者 沈大军 邵帅 邓宏兵 廖元和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31,共12页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并强调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有效改善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状况,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其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完善水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如何正确研判新时期调水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和水安全的关系,如何协调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布局的均衡配置,如何加强水资源保护,统筹做好水资源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等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期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建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长三角 市场经济环境 中国沿海地区 政府部门 欧洲一体化 经济问题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长三角大湾区研究:基于国内外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建军 陈怀锦 +1 位作者 刘实 徐倩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4,共8页
培育具有全球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湾区,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从既有的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看,湾区具有国际贸易的枢纽区;国际产业分工的支撑平台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高度发达的国... 培育具有全球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大湾区,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从既有的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看,湾区具有国际贸易的枢纽区;国际产业分工的支撑平台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群等四大功能。对标国际大湾区,现阶段长三角浙、苏等省提出的环杭州大湾区、杭州湾区、浙江大湾区、扬子江城市群等应属于长三角局地湾区。要在长三角构建世界级的大湾区,必须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动力,依托长三角大都市群,以局地湾区建设为突破口和中间过程,规划、构建包括上海都市圈、江苏扬子江城市群和浙江大湾区在内的长三角大湾区。在实施路径上,应以"实践创新,顶层设计,分区推动,同域整合"的方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双向推进长三角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大湾区 国际大湾区 粤港澳湾区 环杭州湾大湾区 杭州湾区 浙江大湾区 杨子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建军 黄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我国的区域经济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逐渐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开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引起世界瞩目。文章通过梳理区域经济发展的经典文献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的经验,从区域经... 我国的区域经济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逐渐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开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引起世界瞩目。文章通过梳理区域经济发展的经典文献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的经验,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模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区域发展的优先级,以及城市与城市化发展情况五个方面,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厘清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国模式”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正在通过实践创新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总结和提升,通过“中心城市—城市群—区域发展板块”的现实区域发展路径,实现“非均衡空间格局下的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为此要做好“一体化和自主创新”、“集聚和扩散”、“合作与竞争”、“效率和公平”等四个方面的平衡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模式” 央地分权 城市群 集聚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视野下的长三角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建军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8期16-25,共10页
长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起步早,推进稳步有序,形成了以完善市场主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统一市场、降低要素和产品空间移动的广义运输成本,以及实现区域和城市间互联互通、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和行动计... 长三角的区域协调发展起步早,推进稳步有序,形成了以完善市场主导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构建区域统一市场、降低要素和产品空间移动的广义运输成本,以及实现区域和城市间互联互通、共治共享为目标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主体思路和行动计划。形成了包括决策、协调、执行等多个层面的相对完整的区域合作体制。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快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长三角城市群应该成为长江经济带的引领区和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并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合作与交流中发挥引领性主体作用,在我国区域统筹发展中发挥辐射性整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三角 战略协调机制 综合交通网 智慧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驱动产业整合与全球价值链攀升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军 杨书林 黄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8,238-239,共11页
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城市群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特定地区通过提升全球价值链上的高度,建设超级产业集群的过程。长三角经过近三十年的一体化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全球性城市群的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发展成熟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发展... 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城市群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特定地区通过提升全球价值链上的高度,建设超级产业集群的过程。长三角经过近三十年的一体化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全球性城市群的雏形,但对比发达国家发展成熟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在产业发展与全球价值链高度的提升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这也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与区域发展的焦点之一。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产业专业化程度较高,但囿于产业发展的地区性差异,长三角南北两翼次级城市群之间在全球价值链上仍存在一定的级差,未能完全发挥出城市群应有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这种级差与较高的产业相似性也为长三角次级城市群之间的产业整合与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提供了源动力。因此,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南北两翼次级城市群应充分利用都市圈建设的机遇,通过产业内部的区域间分工,以局地一体化带动全局一体化,进一步巩固与深化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优势与区域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群 全球价值链 产业整合 产业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建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5,共3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活力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群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演绎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现实路径。随着改革开放深化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特别是面对...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活力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群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演绎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现实路径。随着改革开放深化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特别是面对着新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挑战,探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目标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机制,对中国各个区域板块探索创新的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 大都市群 探索创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与重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军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共4页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面临百年未遇之变局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十四五”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将跃上万元美元台阶,进入1万—2万美元的准发达国家区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70%的阶段,标志着我们将初步实现城市化,中国... 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将是中国面临百年未遇之变局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十四五”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将跃上万元美元台阶,进入1万—2万美元的准发达国家区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70%的阶段,标志着我们将初步实现城市化,中国将拥有10亿以上的城市人口,实现几千年未有的从农村、农业、农民国家走向城市国家的巨变,这是一个巨大国家的超大规模的城市化,从传统的跟随型发展转向引领型发展,自主创新式发展将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发展战略 城市化率 历史转折时期 人均GDP 超大规模 方向与重点 创新式发展 引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差别化评价体系
13
作者 陈建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1,共2页
在县级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看,最关键的是在空间层面,推行非均衡的发展策略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评价体系 区域发展战略 非均衡 差别 科学发展观 区域经济学 分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竞争机制和中国的城市层级体系——来自中国18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建军 周维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共8页
研究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形态是城市群,而关于中国城市群层级优化的愿景模式是高首位度还是扁平化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作者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为切入点,从空间视角论证中国当前城市层级体系状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合理... 研究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形态是城市群,而关于中国城市群层级优化的愿景模式是高首位度还是扁平化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作者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为切入点,从空间视角论证中国当前城市层级体系状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把握。研究方法:空间分布图形分析与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效果存在空间非均衡形态,地方政府间基于招商引资效应的土地经营策略存在着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竞争效应。研究结论: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经营策略的竞争,促使中国城市层级体系趋向扁平化,而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及路径依赖约束下,趋向扁平化的城市层级体系有其合理性且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地方政府 土地经营 空间效应 城市层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整合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建军 周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港口群中最重要的两个港口——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应该避免"同质竞争",走合作竞争之路,共同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深入分析了上海宁波港的各自的优劣势及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的...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港口群中最重要的两个港口——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应该避免"同质竞争",走合作竞争之路,共同打造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深入分析了上海宁波港的各自的优劣势及其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以国外若干港口成功整合为借鉴,我们认为上海港和宁波港之间形成一种分工协作的整合优势是可能的,并提出了两港整合的基本思路,并认为整合后的上海港将是一个以集装箱为核心业务,高端港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化大港,而宁波—舟山港则将成为大型中转、集疏枢纽港,它们共同组成未来的长三角国际航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经济 上海港 宁波-舟山港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效应与展望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建军 陈国亮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6-30,共5页
经济、文化和区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实中的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产业同构和产业分工。经济一体化效应... 经济、文化和区位等方面存在相似性,使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可能。现实中的长三角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关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经济一体化的内在机制、产业同构和产业分工。经济一体化效应已初露端倪,表现在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内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的增强等。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一体化将是从经济一体化向体制一体化、社会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多维度的一体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失时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建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区域一体化发展包括政府间合作与市场的一体化两个侧面,长三角一体化在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开放、构建大都市群和创新国家治理模式方面具有示范效应,但在政府合作行为与企业推动的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契合、协同创新的创出等方面依... 区域一体化发展包括政府间合作与市场的一体化两个侧面,长三角一体化在实践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改革开放、构建大都市群和创新国家治理模式方面具有示范效应,但在政府合作行为与企业推动的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契合、协同创新的创出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其主要原因来自一体化内在动力机制中的体制性悖论,即市场化和"区域-行政"层级体系间的矛盾导致了一体化和区隔化的一体两面的同时存在。为此,建议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沪苏浙三角地带打造超"区域-行政"边界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将政府间的区域合作行为与不同属地的企业面对面的合作竞争置于同一空间。构筑起有实体空间依托的协同创新平台,同时也为突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制度障碍提供试验性实践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高质量一体化 动力机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治理和城市包容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建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6,共4页
城市治理和城市包容,两个看似不同的话题,却是中国当前提高城市竞争力绕不开的话题。一、城市治理模式的选择2012年的国家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中国现有的理论... 城市治理和城市包容,两个看似不同的话题,却是中国当前提高城市竞争力绕不开的话题。一、城市治理模式的选择2012年的国家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市群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治理模式。中国现有的理论上和统计学意义上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群 新区域主义 新型城镇化 主体形态 区域治理 大都市区 政府管理机制 政府结构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分工、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优势——兼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优势格局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建军 夏富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0-47,共8页
产业集聚、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一个地区产业优势的反映。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专业化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品“生产链”解体和中间品生产网络体系的生成导致了垂直分工,产业集聚演进推动了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环节垂直分工的展开,... 产业集聚、垂直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一个地区产业优势的反映。垂直分工与产业集聚、专业化生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品“生产链”解体和中间品生产网络体系的生成导致了垂直分工,产业集聚演进推动了产业链的中间产品环节垂直分工的展开,形成了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上海制造业的垂直分工水平总体落后于浙苏两省,但一些高科技制造业上海仍处于优势地位。浙江的制造业总量不如江苏,但是浙江的制造业总体的垂直分工水平略高于江苏,浙江制造业的多数部门具有高于江苏的专业化生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垂直分工 产业集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建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32,共3页
2013年以来,中央决策层关于建设国家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的设想逐渐清晰起来,这一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一... 2013年以来,中央决策层关于建设国家重点战略区域长江经济带的设想逐渐清晰起来,这一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战略意图 国家 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流域 长江中上游 黄金水道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