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流控驱动和控制技术的临床生化分析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袁颖欣 樊晨 +1 位作者 潘建章 方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微流控技术具有微量、高效、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的特点,为实现现场化、低成本的临床生化分析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针对于目前临床生化分析中复杂流体操控的难点,该文依据系统中采用驱动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对各种基于... 微流控技术具有微量、高效、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的特点,为实现现场化、低成本的临床生化分析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针对于目前临床生化分析中复杂流体操控的难点,该文依据系统中采用驱动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对各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临床生化分析系统进行了分类介绍,同时也介绍了市场上商品化的微流控生化分析仪器,并对其各自特点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临床生化分析 液滴分析 离心芯片 纸芯片 商品化生化分析仪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玻璃-PDMS微流控芯片上气动微泵的研制及其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 徐光明 +1 位作者 崔群 方群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8-652,共5页
利用AZ4620光胶制备通道横截面为圆弧形的阳模,采用玻璃与PDMS材料的永久性封合技术,研制了一种玻璃-PDMS复合芯片微流控蠕动型气动微泵,实现单一微泵对多路液流的驱动.实验将该微泵系统应用于K3[Fe(CN)6]的化学发光检测,对4... 利用AZ4620光胶制备通道横截面为圆弧形的阳模,采用玻璃与PDMS材料的永久性封合技术,研制了一种玻璃-PDMS复合芯片微流控蠕动型气动微泵,实现单一微泵对多路液流的驱动.实验将该微泵系统应用于K3[Fe(CN)6]的化学发光检测,对4×10~mol/LK3[Fe(CN)6]测定的重现性为0.9%(RSD,n=7),线性范围6×10^-6~6×10^-5mol/L,线性相关系数R^2=0.9990,检出限为8×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气动微泵 化学发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方群 杜文斌 +1 位作者 何巧红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42-1444,M008,共4页
A high-throughput sample introduction system for chip-based microfluidic analysis was developed. The sampling system was composed of a capillary sampling probe attached to the microchip channel and an array of horizon... A high-throughput sample introduction system for chip-based microfluidic analysis was developed. The sampling system was composed of a capillary sampling probe attached to the microchip channel and an array of horizontally positioned micro-sample vials with slits fabricated on the bottom of each vial for pass-through of the sampling probe. The micro-sample vials array was fixed on a homebuilt platform capable of moving linearly under computer control. Sample introduction was performed by linearly moving the array of vials,allowing the probe inlet to sequentially enter the solutions in the vials through the slits. The use of a slotted vial array in the sample introduction system allowed convenient and rapid sample change with low sample volume in 10\+\{-9\} L range and high sampling frequency without requiring mechanical valves and pumps. The system was applied to achieve continuously automated sample change in a chip-base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system with absorption detection by using a liquid-core waveguide capillary flow-cell. High sampling throughput of 600 h -1 was obtained in this system with a sample consumption of only 4.3 nL for each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高通量试样引入 流动注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进样的重力驱动微流控芯片流动分析系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艳贞 方群 李丹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28-1631,共4页
建立了一种可连续进样的集成化重力驱动微流控芯片流动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连续高通量引入试样 ,换样时间仅为 1 5 s;还采用了水平贮液池和出口引流管等重力驱动流体控制技术 ,显著降低了试剂和样品的消耗 ,提高分析速度 ,增加系统... 建立了一种可连续进样的集成化重力驱动微流控芯片流动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连续高通量引入试样 ,换样时间仅为 1 5 s;还采用了水平贮液池和出口引流管等重力驱动流体控制技术 ,显著降低了试剂和样品的消耗 ,提高分析速度 ,增加系统连续工作时间 .利用 Luminol-K3[Fe( CN) 6 ]-H2 O2 化学发光体系考察了该系统的分析性能 ,系统对不同试样的分析速度达 80~ 1 0 0样 /h,对 H2 O2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 1× 1 0 - 6~1× 1 0 - 4mol/L,检出限为 2 .0× 1 0 - 7mol/L,RSD为 0 .3 % ( n=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重力驱动 连续换样 化学发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分析系统的安培检测器 被引量:3
5
作者 孟斐 陈恒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8,共6页
评述了近年来应用于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电化学安培检测器。引用文献 2 7篇。
关键词 安培检测器 微流控分析系统 电化学检测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连续换样的集成化重力驱动微流控芯片连续流动分析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艳贞 方群 李丹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3-144,共2页
  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采用重力驱动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系统体积微小、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显著提高整体系统的集成度,但目前文献所报道的此类分析系统均采用手工换样方式,不具有连续自动换样功能,换样操作繁琐费时...   在微流控芯片系统中采用重力驱动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驱动装置,系统体积微小、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显著提高整体系统的集成度,但目前文献所报道的此类分析系统均采用手工换样方式,不具有连续自动换样功能,换样操作繁琐费时、效率低,影响了系统对不同试样的分析通量(多数低于10样/小时)和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连续流动分析 重力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渗驱动的微流控芯片顺序注射分析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婷 方群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700,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上依靠电渗驱动完成顺序注射分析的新方法。采用由多个双T通道构成的微通道网络,利用夹流进样和电渗流驱动方法,在通道内形成间隔排列的溶液区带,进而在流动过程中实现溶液区带间的相互混合。实验以荧光素溶...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微流控芯片上依靠电渗驱动完成顺序注射分析的新方法。采用由多个双T通道构成的微通道网络,利用夹流进样和电渗流驱动方法,在通道内形成间隔排列的溶液区带,进而在流动过程中实现溶液区带间的相互混合。实验以荧光素溶液与硼砂缓冲液为模型体系,初步考察了利用该系统实现顺序注射进样及混合的效果。该方法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无需任何复杂机械装置,利用微流控芯片上的微通道网络及电渗流控制,实现了亚纳升级的溶液区带的顺序排列和进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顺序注射分析 电渗驱动 夹流进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微流控芯片氨基酸分析仪的研究
8
作者 方群 徐光明 +3 位作者 富景林 贾志舰 殷学锋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89-190,共2页
  微全分析系统在新世纪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应用于分析检测仪器的微型化.目前国外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分析仪价格昂贵,体积较大.国内尚未见到集成化的商品化微流控芯片分析仪.本工作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型集成化自动氨基酸分析系统的...   微全分析系统在新世纪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应用于分析检测仪器的微型化.目前国外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分析仪价格昂贵,体积较大.国内尚未见到集成化的商品化微流控芯片分析仪.本工作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型集成化自动氨基酸分析系统的研究,将芯片高分辨分离、荧光检测及控制显示等系统集成于一体,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流控芯片氨基酸分析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全分析 集成化微流控芯片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试样引入微泵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
9
作者 贾志舰 谢海波 +5 位作者 方群 刘玲 傅新 杨华勇 胡志翔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3-154,共2页
  微流控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它的出现使化学检测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成为可能.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核心是微流体操纵和控制,而微流体的驱动则是实现微流控操作的基础.因此,有关芯片集成化微泵的研...   微流控分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它的出现使化学检测设备的微型化、集成化与便携化成为可能.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核心是微流体操纵和控制,而微流体的驱动则是实现微流控操作的基础.因此,有关芯片集成化微泵的研究已成为微流控芯片分析研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毛细管电泳 集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型微流控芯片的紫外检测电泳分析系统的优化及应用
10
作者 曹小丹 方群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31-132,共2页
  我们[1]于2002年提出了复合型微流控芯片的紫外检测电泳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可行和通用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分离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有关复合型芯片系统中影响分离性能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考察了不同通道截面积的芯片...   我们[1]于2002年提出了复合型微流控芯片的紫外检测电泳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简单可行和通用性好等优点,但也存在分离效果不佳的缺点.而有关复合型芯片系统中影响分离性能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考察了不同通道截面积的芯片和石英毛细管的组合对分离的影响因素,对系统进行了优化,使分离效率提高了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微流控芯片 紫外检测毛细管电泳分析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停流液-液萃取系统的研究
11
作者 陈宏 方群 蔡增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5-146,共2页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液-液萃取技术[1]的研究是目前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与传统液-液萃取系统相比,萃取系统微型化能显著降低试剂与样品的消耗(仅为传统系统的万分之一),加快分析速度,易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和分析系...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液-液萃取技术[1]的研究是目前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与传统液-液萃取系统相比,萃取系统微型化能显著降低试剂与样品的消耗(仅为传统系统的万分之一),加快分析速度,易实现操作的自动化和分析系统的集成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萃取 停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微流控分析与毛细管电泳研究进展
12
作者 方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3-674,共2页
1多相微流控分析 多相微流控(multiphase microfluidics,亦称液滴微流控,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s)技术是当前微流控分析研究领域内的前沿技术之一。与单相微流控技术相比,多相微流控技术具有样品/试剂消耗少(nL-pL-fL)、分析... 1多相微流控分析 多相微流控(multiphase microfluidics,亦称液滴微流控,droplet-based microfluidics)技术是当前微流控分析研究领域内的前沿技术之一。与单相微流控技术相比,多相微流控技术具有样品/试剂消耗少(nL-pL-fL)、分析通量高、反应效率高、样品无扩散、样品间无交叉污染等优点,在微量样品预处理和分析,以及多维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毛细管电泳 样品预处理 流控技术 反应效率 交叉污染 多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怡萧 潘建章 方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7-577,共11页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创新药物的发现需要采用适当的药物作用靶点对大量化合物样品进行筛选。高通量筛选系统能够实现数千个反应同时测试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药物筛选的实验规模和效率。其中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因...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创新药物的发现需要采用适当的药物作用靶点对大量化合物样品进行筛选。高通量筛选系统能够实现数千个反应同时测试和分析,大大提高了药物筛选的实验规模和效率。其中基于细胞水平的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因为更加接近人体生理条件,成为主要的筛选模式。而目前发展成熟的高通量细胞筛选系统主要基于多孔板,存在细胞培养条件单一、耗时费力、试剂消耗量大等问题,且较难实现复杂的组合药物筛选。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在微米尺度通道中操纵和控制微流体的技术,具有微量、高效、高通量和自动化的优点,能较好地克服多孔板筛选系统的不足,为构建细胞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微流控系统在细胞培养材料、芯片结构设计和流体控制方面均可灵活变化,能更好地实现对细胞生长微环境的调控和模拟。文章综述了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研究进展,按照不同的微流体操控模式,对基于灌注流、液滴和微阵列的3种类型的微流控细胞筛选系统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分别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微流控细胞水平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药物筛选 高通量筛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联用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丛葵 方群 +1 位作者 陈宏 殷学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7-148,共2页
  微流控芯片多相层流技术自Yager等[1]首次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芯片上无膜渗析、过滤和萃取等前处理过程.2000年,Kitamori等[2]报道了基于多相层流原理的芯片上液-液萃取系统,利用在微通道内形成并行流动的有机相和水相层流体系,...   微流控芯片多相层流技术自Yager等[1]首次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芯片上无膜渗析、过滤和萃取等前处理过程.2000年,Kitamori等[2]报道了基于多相层流原理的芯片上液-液萃取系统,利用在微通道内形成并行流动的有机相和水相层流体系,通过溶质在液流间的分子扩散作用完成无膜的萃取分离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萃取 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单细胞分析
15
作者 夏方铨 金文睿 +1 位作者 殷学锋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7-158,共2页
  微流控芯片已被用于进行各种细胞分析的研究.最近,方肇伦等[1]用十字型微流控芯片压力进样,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进行了人单个血红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测定.用双T型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方法对小麦愈伤组织中抗坏血酸(AA)的单细胞分析进行...   微流控芯片已被用于进行各种细胞分析的研究.最近,方肇伦等[1]用十字型微流控芯片压力进样,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进行了人单个血红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测定.用双T型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方法对小麦愈伤组织中抗坏血酸(AA)的单细胞分析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T型微流控芯片 电化学检测 单细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UPACK预测设计的Toehold诱导链置换反应及其在DNA酶催化微流控化学发光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中的应用
16
作者 邬期望 沈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6-2393,共8页
以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基因片段rs242557为研究对象,通过NUPACK软件预测Toehold(黏性末端)长度对链置换反应的影响,设计具有高特异性的双链核苷酸探针;富G的核苷酸序列首先被掩蔽在WatsonCrick双链结构中,当体系加入目标基因后,通过引发... 以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基因片段rs242557为研究对象,通过NUPACK软件预测Toehold(黏性末端)长度对链置换反应的影响,设计具有高特异性的双链核苷酸探针;富G的核苷酸序列首先被掩蔽在WatsonCrick双链结构中,当体系加入目标基因后,通过引发链置换反应解开该双链结构,形成的DNA酶可催化氧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最终采用微流控化学发光法实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该方法不仅具有设计简单、免标记及检测通量高等优点,而且在仅消耗2μL试样的条件下实现了单碱基突变的rs242557目标基因的SNP分析(区分因子达56),正常目标基因的检出限为1.7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PACK软件 链置换反应 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酶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紫外光照射表面处理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孟斐 陈恒武 +2 位作者 方群 朱海霖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64-1268,共5页
研究了紫外光化学表面改性对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微流控芯片的片基间粘接力及毛细管通道电渗流性能的影响 .PDMS片基经紫外光射照后 ,粘接力增强 ,可实现 PDMS芯片的永久性封合 ,同时亲水性得到改善 ,通道中的电渗流增大 .与文献报道... 研究了紫外光化学表面改性对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微流控芯片的片基间粘接力及毛细管通道电渗流性能的影响 .PDMS片基经紫外光射照后 ,粘接力增强 ,可实现 PDMS芯片的永久性封合 ,同时亲水性得到改善 ,通道中的电渗流增大 .与文献报道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方法比较 ,采用紫外光表面处理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耗费少 ,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表面处理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微流控分析系统 聚二甲基硅氧烷芯片 光化学 表面处理 微型金分析系统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基质微流控芯片封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叶美英 方群 +1 位作者 殷学锋 方肇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43-2246,共4页
考察了聚二甲基硅氧烷 (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间的配比、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对 PDMS芯片封接强度的影响 ,得出 PDMS芯片封接的最佳条件基片和盖片所用 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质量配比分别为 1 0∶ 1与 5∶ 1 ,固化温... 考察了聚二甲基硅氧烷 (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间的配比、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对 PDMS芯片封接强度的影响 ,得出 PDMS芯片封接的最佳条件基片和盖片所用 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质量配比分别为 1 0∶ 1与 5∶ 1 ,固化温度为 75℃ ,固化时间分别为 35~ 5 0 min和 2 5~ 4 0 min,封接后继续加热 6 0 min.在该条件下封接制作的微芯片历经半年 5 0多次的分析、冲洗及抽液后未见明显损坏 ,足以满足一般分析任务的要求 ,并将芯片成功用于两种氨基酸的快速毛细管电泳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接技术 聚二甲基硅氧烷 微流控芯片 毛细管电泳 微流控芯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金华 殷学锋 +2 位作者 徐光明 方肇伦 陈怀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组装了由注射泵进样系统、微流控芯片和三温区加热器组成的流动型 PCR扩增系统 ,该系统具有扩增速度快、交叉污染小、芯片可重复使用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优化了芯片厚度、隔热材料和流速等影响 PCR扩增的因素 .在 4 .9min内经 2 4个循环... 组装了由注射泵进样系统、微流控芯片和三温区加热器组成的流动型 PCR扩增系统 ,该系统具有扩增速度快、交叉污染小、芯片可重复使用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优化了芯片厚度、隔热材料和流速等影响 PCR扩增的因素 .在 4 .9min内经 2 4个循环成功地扩增了浓度为 1 ng/1 0 0μL的λ-DNA( 5 0 0 b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扩增 微流控芯片 DNA 体外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DNA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波 何巧红 +2 位作者 杜文斌 石晓彤 方群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2-666,共5页
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 如何实现外部宏观系统与芯片微观系统之间的衔接一直是微流控芯片分析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研究组的工作及成果,介绍了当前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介绍了基于固定储液池、流通池和取样探针3种模式的微流控芯片系统试样引入系统,以及基于毛细管的微流控高通量试样引入系统。此外,还对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 高通量 试样引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