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偶合雷公藤内酯醇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天楠 王启闻 +5 位作者 金雪 胡奇达 王训师 徐桑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619,共10页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 目的:合成并表征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考察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在几种不同癌细胞上的抗癌活性和siRNA携带能力。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将雷公藤内酯醇偶合到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载体材料上,制成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纳米复合物。用1H-NMR、FT-IR和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谱学表征,用MTT、划痕实验和伊红-苏木精染色实验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并用凝胶电泳实验、粒径和表面电势的测定及携带siRNA的细胞荧光染色实验,初步研究了聚合物的siRNA压缩能力与携带能力。结果:合成了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阳离子复合物,且雷公藤内酯的接入率为10%(w/w)。聚合物在N/P为5时具有较好的siRNA压缩能力,形成粒径约为(300±15)nm和表面电荷为(8±2.5)mV的微粒,细胞毒性实验、划痕实验及HE染色实验表明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聚合物毒性降低,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胞转移能力,能有效携带siRNA并进入细胞中。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聚乙烯亚胺-环糊精可在体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并可携带siRNA进入细胞内部,有望用于肿瘤的基因/药物协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类/化学 聚乙烯亚胺/化学 雷公藤内酯/治疗应用 抗肿瘤药/药理学 纳米复合物 聚乙烯亚胺 环糊精 雷公藤内酯醇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脱氧核苷键合聚阳离子载体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丹军 陆晓 +5 位作者 姜启英 陈丹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的高分子前体药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氟尿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的一种前体药物)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得到5-氟尿嘧啶的高分子前体药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 目的:合成5-氟尿嘧啶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的高分子前体药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氟尿脱氧核苷(5-氟尿嘧啶的一种前体药物)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得到5-氟尿嘧啶的高分子前体药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光谱(UV)以及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上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1H-NMR、UV以及FT-IR的结果表明氟尿脱氧核苷已以共价键的方式偶合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载体材料上;紫外光谱测得其载药率约为2%;细胞实验结果表明,该高分子前体药物对肿瘤有一定的药效,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成功合成了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氟尿脱氧核苷,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β-环糊精类 氟尿嘧啶/药理学 基因疗法 肝肿瘤 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键合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作为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启英 陆晓 +6 位作者 虎义平 陈丹 赵丹军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构建以香菇多糖为骨架材料键合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新型转基因载体,研究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方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作为载体骨架,1,1'-二羰基咪唑(CDI)作为交联剂,键合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2kDa)形成香菇多... 目的:构建以香菇多糖为骨架材料键合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的新型转基因载体,研究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方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作为载体骨架,1,1'-二羰基咪唑(CDI)作为交联剂,键合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2kDa)形成香菇多糖-聚乙烯亚胺(LNT-PEI)聚合载体材料。将叶酸(folicacid,FA)偶联到LNT-PEI上,形成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的组装式基因载体LNT-PEI-FA。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对载体材料进行化学表征,以确定其结构。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LNT-PEI-FA对质粒DNA的结合能力,MTT法检测聚合物的毒性,用TEM对LNT-PEI-FA/DNA复合物的粒径大小、形状等进行检测。在A293和B16细胞株上进行转染实验。结果:凝胶阻滞电泳结果显示,LNT-PEI-FA与DNA在W/W为1.8∶1时可以完全缩合DNA,在相同浓度下LNT-PEI-FA的毒性明显低于PEI25kDa;体外转染实验显示,在A293和B16细胞株上具有很高的转染效率,荧光素酶表达值分别为1×1010和1×107。结论:以香菇多糖为骨架材料键合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形成的转基因载体是一种有潜在研究价值的新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叶酸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基因转移技术 抗肿瘤药/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蒙脱石构建多功能载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金雪 王启闻 +5 位作者 胡天楠 徐桑 胡奇达 周峻 汤谷平 胡秀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1-638,共8页
目的:构建以蒙脱石为骨架,将药物插层于蒙脱石中,用聚阳离子材料包裹于外层,制成药物缓释和基因输送体系。方法:将阿霉素(Dox)插层入蒙脱石层间,用聚乙烯亚胺(PEI)包裹载药蒙脱石外层,使之具有正电荷。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 目的:构建以蒙脱石为骨架,将药物插层于蒙脱石中,用聚阳离子材料包裹于外层,制成药物缓释和基因输送体系。方法:将阿霉素(Dox)插层入蒙脱石层间,用聚乙烯亚胺(PEI)包裹载药蒙脱石外层,使之具有正电荷。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化学表征;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实验;通过凝胶电泳阻滞实验对体系的DNA结合能力进行了测定;在COS-7和SKOV3两种细胞株上进行了细胞毒性实验;进行了PEI-蒙脱石对胃粘膜保护的体内实验。结果: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实验表明阿霉素插层于蒙脱石层间,导致蒙脱石层间距增加至31.3。在1 560cm-1和2 850 cm-1处出现PEI特征峰,1 350 cm-1处出现Dox特征峰,表明体系含有PEI和Dox两种物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表明颗粒直径约为600 nm,表面电荷约为30 mV;体外释药结果说明体系在72 h内体系药物释放稳定,药物浓度在6×10-4至8×10-4mg/ml;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证明,在PEI/Dox/MMT:DNA质量比为20∶1时体系能够基本完全结合DNA;MTT实验证明,在COS-7和SKOV3两种细胞上,改性蒙脱石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细胞的存活率皆超过80%;体内实验证明,0.3μg剂量的PEI-蒙脱石对于胃粘膜具有良好的保护能力。结论:构建了功能化的蒙脱石载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类似物和衍生物 蒙脱石 阿霉素 聚乙烯亚胺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作为非病毒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丹 何彬彬 +6 位作者 赵丹军 姜启英 王中仁 周峻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选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作为骨架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以构建低毒、高效的新型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方法: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PHPAG)为基本骨架,偶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8kDa)形成聚-羟丙基-天冬氨酸... 目的:选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作为骨架偶联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以构建低毒、高效的新型非病毒性基因载体。方法:用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PHPAG)为基本骨架,偶联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1.8kDa)形成聚-羟丙基-天冬氨酸-谷氨酸-聚乙烯亚胺(PHPAG-PEI1.8kDa)的载体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粒径测定、凝胶体积排除色谱法(GPC)等化学物理方法,凝胶电泳阻滞实验、MTT细胞毒性实验、细胞转染等生物学实验,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成功合成载体材料PHPAG-PEI1.8kDa。通过1H-NMR证实材料PHPAG-PEI1.8kDa在5或6个氨基酸上能偶合1个PEI1.8kDa。GPC结果表明PHPAG、PHPAG-PEI1.8kDa2种材料的分子量约为1.2×104。粒径检测结果显示,PHPAG-PEI/pDNA复合物的平均粒径为200nm左右。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表明,PHPAG-PEI/pDNA复合物在N/P为3.5∶1时可以完全阻滞DNA。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COS-7和A2932种不同的细胞中,载体材料显示出较低的毒性,与对照组PEI1.8kDa相近。在B16细胞、Hela细胞上的转染实验表明,PHPAG-PEI/pCAG-Luc3的复合物在N/P为25∶1时的转染效率最高,高于对照组PEI25kDa。结论:PHPAG-PEI聚合物载体材料是一种有潜在用途的非病毒基因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谷氨酸 天冬氨酸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RGD肽CP9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复合物的理化特性及其转基因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达 王青青 +4 位作者 汤谷平 李经忠 黄宏靓 沈芬平 余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5-621,共7页
目的:构建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CP9修饰的聚乙烯亚胺(PE I),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 im idy l-3-(2-pyridy ld ith io)]prop ionate,SPDP)将CP9偶联到PE I上,合成... 目的:构建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CP9修饰的聚乙烯亚胺(PE I),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 im idy l-3-(2-pyridy ld ith io)]prop ionate,SPDP)将CP9偶联到PE I上,合成新型转基因载体CP9-PE I。用1H-NMR和FT-IR验证CP9的偶联;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电镜和粒径检测,观察CP9-PE I浓缩质粒DNA的能力以及浓缩质粒DNA后形成的转染颗粒形态和粒径;通过CP9-PE I在人肝癌细胞株H epG 2中的转染实验来验证CP9对PE I的转染效率的影响;通过游离CP9肽的竞争抑制实验验证CP9-PE I的整合素靶向功能。结果:CP9成功偶联到PE I上;CP9-PE I能有效浓缩质粒DNA,形成的转染颗粒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在N/P比为10时,粒径约为200 nm。CP9-PE I的转染效率是PE I的2倍,游离CP9肽能抑制CP9-PE I的转染效率。结论:修饰了CP9的PE I能有效增加转染效率,具有整合素的靶向能力,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转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转基因 遗传载体 精氨酸 甘氨酸 天冬氨酸 R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汤谷平 陆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理想的转基因载体应具有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靶向特异性强及体内外转染效率高的特性。非病毒基因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和易制备等特点,是一类较为理想的基因载体。
关键词 基因传递 基因治疗 非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MC10介导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聚合体作为靶向Her-2受体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君 虎义平 +4 位作者 姜启英 陈丹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多肽MC10(MARAKEGGGC)介导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聚合物载体作为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方法: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通过羰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偶联β-环糊精(β-CyD)合成聚乙烯亚胺-β-环糊... 目的:多肽MC10(MARAKEGGGC)介导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聚合物载体作为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方法: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通过羰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偶联β-环糊精(β-CyD)合成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作为载体骨架,用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MC10偶联到PEI-β-CyD上,制成新型转基因载体材料MC10-PEI-β-CyD。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载体的结构进行化学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研究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其浓缩质粒DNA后形成的微粒粒径。MTT法检测聚合物的毒性,用SKOV-3、A549和MCF-7细胞株进行体外转基因实验,确定MC10-PEI-β-CyD具有基因携带能力及靶向选择性。结果:成功地合成了MC10-PEI-β-CyD,且MC10-PEI-β-CyD在N/P为5时,能够有效浓缩质粒DNA,形成粒径约为(170±35)nm的微粒。结论:MC10-PEI-β-CyD具有低毒和高转基因效率,对Her-2受体的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β环糊精类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肽类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阳离子复合材料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中仁 陈丹 +1 位作者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生物复合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将阿司匹林偶联到PEI-β-CyD载体材料上,制成PEI-β-CyD-ASP复合材料。...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生物复合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将阿司匹林偶联到PEI-β-CyD载体材料上,制成PEI-β-CyD-ASP复合材料。用1H-NMR、FT-IR、UV和XRD对合成的载体材料进行了化学表征,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PEI-β-CyD-ASP浓缩质粒DNA的能力,用MTT法在A293、B16、Hela细胞上对载体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以及体外转染实验。结果:成功合成了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复合材料,在N/P为4∶1时其能有效浓缩质粒DNA;而且其在A293、B16、Hela细胞上的毒性较低,在B16肿瘤细胞上表现出较高的转染效率。结论: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复合材料是低毒、选择性高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β-环糊精类 阿司匹林 阳离子 聚合物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聚阳离子载体材料的体外细胞学及体内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祺 金雪 +6 位作者 胡天楠 王启闻 王训师 胡奇达 徐桑 周峻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0-630,共11页
目的:对四种非病毒型聚阳离子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体外细胞学及体内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合成聚乙烯亚胺-环糊精(PEI-CyD)、聚乙烯亚胺-聚天冬酰胺(PEI-PHPA)和烷基胺-聚天冬酰胺(PEE-PHPA)等三种聚阳离子材料,用1H核磁共振对载体材料... 目的:对四种非病毒型聚阳离子载体材料的理化性质、体外细胞学及体内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合成聚乙烯亚胺-环糊精(PEI-CyD)、聚乙烯亚胺-聚天冬酰胺(PEI-PHPA)和烷基胺-聚天冬酰胺(PEE-PHPA)等三种聚阳离子材料,用1H核磁共振对载体材料的结构进行确定;凝胶电泳实验研究了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粒径分析仪测定了载体材料结合DNA后的粒径及表面电荷。用MTT法在COS-7、A549、HEK-293和C6等细胞株上测定了四种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在HEK-293细胞株上进行了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进行了四种载体材料体内毒性、组织分布和体内携带报告基因转染实验。结果:1H核磁共振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在N/P小于40时,载体材料的平均粒径在100~250 nm,表面电荷在10~35 mV,适合体外细胞的吞噬。体外细胞毒性表明,PEE-PHPA在C6、COS-7、A549和HEK293细胞上的IC50值分别为21.5、20.2、7.30和37.1μg/ml,PEI 25 kD的IC50值分别为15.8、18.3、11.4和36.7μg/ml,PEI-CyD和PEI-PHPA在实验所测定的浓度范围中,细胞的存活率高于60%。四种聚阳离子材料都具有较强的DNA缩合能力,且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体内急性毒性实验表明,PEI-PHPA、PEE-PHPA载体材料为低毒性载体材料,其LD50值大于500 mg/kg,血项指标表明PEE-PHPA载体材料对肝、肾功能有轻微影响,体内分布显示,四种聚阳离子载体材料在肾富集较高。结论:PEI-CyD、PEE-PHPA和PEI-PHPA聚阳离子载体材料均有较好的体外基因转染能力,能够携带报告基因在体内表达,其中PEI-CyD和PEE-PHPA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性基因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聚合物 遗传载体 环糊精类 化学 聚乙烯亚胺 化学 聚阳离子材料 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客体组装的金刚烷甲酸-阿霉素/聚阳离子材料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斌 王凯 +5 位作者 胡天楠 王启闻 胡奇达 周峻 胡秀荣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9,共11页
目的:合成以金刚烷甲酸阿霉素(Ada-Dox)为客体,聚乙烯亚胺PEI600-γ-羟丙基环糊精(γ-hy-PC)为主体的超分子纳米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Ada-Dox组装到γ-hy-PC材料上,制成γ-hy-PC/Ada-Dox的载药... 目的:合成以金刚烷甲酸阿霉素(Ada-Dox)为客体,聚乙烯亚胺PEI600-γ-羟丙基环糊精(γ-hy-PC)为主体的超分子纳米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将Ada-Dox组装到γ-hy-PC材料上,制成γ-hy-PC/Ada-Dox的载药纳米粒子。用1H-NMR、NOESY、UV-Vis、XRD、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粒径和电势的测定和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其浓缩质粒DNA的能力,在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SMMC-7721细胞上对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细胞迁移和细胞形态学鉴定实验,在HEK293细胞上进行体外转染实验以及在BEL-7402细胞上进行细胞吞噬实验。结果:1H-NMR、NOESY、UV-Vis、XRD、TGA证实成功地合成了γ-hy-PC/Ada-Dox复合物;UV-Vis测得其载药量分别是0.5%和5.5%;载药量0.5%和5.5%的γ-hy-PC/Ada-Dox分别在N/P为3和4时可以浓缩质粒DNA;MTT实验结果显示材料的毒性均低于PEI 25 kDa;细胞迁移与H/E染色实验表明合成的材料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体外转染实验显示,γ-hy-PC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且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转染效率逐渐降低;细胞吞噬实验结果表明γ-hy-PC/Ada-Dox可同时携带药物和FAM-siRNA进入细胞。结论:成功地合成了γ-hy-PC/Ada-Dox复合物,并表现出一定基因转染效率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类似物和衍生物 多柔比星 药理学 抗肿瘤药 药理学 γ-羟丙基环糊精 聚乙烯亚胺 阿霉素 纳米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短肽修饰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基因载体 被引量:3
12
作者 来利华 姜启英 +4 位作者 陈丹 虎义平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将HIV-1的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rotein,TAT)中的片段短肽(RKKRRQRRR)偶联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olyethylenimine-β-cyclodextrin,PEI-β-CyD)聚合物,构建出低毒性、高转染率的新型基因载体。方... 目的:将HIV-1的转录反式激活蛋白(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protein,TAT)中的片段短肽(RKKRRQRRR)偶联于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olyethylenimine-β-cyclodextrin,PEI-β-CyD)聚合物,构建出低毒性、高转染率的新型基因载体。方法:β-环糊精(β-CyD)和低分子量树枝状聚乙烯亚胺(PEI600)通过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 idazole,CDI)聚合形成骨架结构,通过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TAT短肽偶联于PEI-β-CyD,构成新的聚合物TAT-PEI-β-CyD。采用1H-NMR和FT-IR对聚合物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粒径测定和透射电镜观察TAT-PEI-β-CyD对DNA的浓缩能力,以及浓缩质粒DNA后颗粒形态和粒径大小;MTT法测定载体在A293和B16细胞上的毒性,并对A293和B16细胞进行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以PEI25kDa作为对照。结果:1H-NMR和FT-IR结果显示,TAT短肽已成功偶联到PEI-β-CyD。凝胶电泳阻滞试验显示,TAT-PEI-β-CyD在N/P为4∶1时可以完全阻滞DNA的迁移。粒径测定结果和透射电镜图像表明,TAT-PEI-β-CyD/pDNA(N/P=30∶1)复合物粒径在100nm左右。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在B16和A293两种不同细胞中,聚合物毒性低于PEI25kDa。体外转染结果表明,在N/P为30∶1时,聚合物在A293、B16和B16BL6细胞中的基因转染效率最高;TAT短肽的偶联能提高PEI-β-CyD在B16、B16BL6细胞上的基因转染效率。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TAT短肽修饰的PEI-β-CyD新型基因载体。该载体毒性低,基因转染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β-环糊精类 基因产物 TAT 遗传载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为骨架偶联短肽CY11的转基因载体 被引量:2
13
作者 虎义平 姜启英 +7 位作者 陈丹 赵丹军 陆晓 余海 王青青 周峻 胡秀荣 汤谷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以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作为载体骨架,用靶向于肿瘤表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短肽CY11(CGMQLPLATWY)偶联于载体材料上,研究该载体材料的基因转染效率。方法:用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 目的:以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作为载体骨架,用靶向于肿瘤表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短肽CY11(CGMQLPLATWY)偶联于载体材料上,研究该载体材料的基因转染效率。方法:用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CY11偶联到PEI-β-CyD上,合成CY11-PEI-β-CyD。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分析(TGA)对载体材料进行化学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研究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MTT法测定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在COS-7、Hela和B16细胞株上进行体外转染实验。结果:成功合成材料CY11-PEI-β-CyD,在N/P为4时能够有效地浓缩质粒DNA。在B16细胞上,材料CY11-PEI-β-CyD达到160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仍高于80%。在CY11-PEI-β-CyD/DNA复合物在N/P为20∶1时,转染效率是对照组PEI-β-CyD的17倍。结论:CY11-PEI-β-CyD是具有低毒性、高转染且有FGFR靶向性的新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β-环糊精类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肽类 受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络合四氯化铂的PEG-PEI基因载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璐 陈欢 +5 位作者 陈丹 虎义平 余海 王青青 汤谷平 胡秀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能有效抑制肿瘤,且具有一定转染效率的基因载体。方法: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将PEG与PEI600偶联,加入四氯化铂的乙醇溶液进行配位反应,生成PEG-PEI-Pt复合物。通过XRD、UV-VIS和FT-IR对配位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 目的:构建一种能有效抑制肿瘤,且具有一定转染效率的基因载体。方法: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将PEG与PEI600偶联,加入四氯化铂的乙醇溶液进行配位反应,生成PEG-PEI-Pt复合物。通过XRD、UV-VIS和FT-IR对配位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测定PEG-PEI-Pt复合物对DNA的浓缩能力,MTT法测定其在Hela、B16、A293和COS-7细胞上的毒性,体外细胞转染实验测定其在A293和B16细胞上的转染率。结果:XRD、UV-VIS和FT-IR测定结果表明PEI600与PEG的偶联和四氯化铂的配位成功。凝胶电泳组织实验表明PEG-PEI-Pt复合物在与DNA的质量比为0.4∶1时完全阻滞DNA的迁移;MTT结果表明四氯化铂的配位增加了复合物的毒性;体外转染结果表明该复合物的转染率比PEI600高。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络合四氯化铂的PEG-PEI基因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遗传载体 转染 质粒 基因疗法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