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反应体系的物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冯连芳 黎逢泳 +2 位作者 顾雪萍 汤志武 刘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通过再参数化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丙烯-氢气-聚丙烯体系各组分物性的计算方法。以文献数据为基准,利用Polym er P lus软件平台,分别得到了丙烯、氢气、聚丙烯纯组分的PC-SAFT方程的模型参数,包括链段数m、链段直径σ、能量参数ε/kB... 通过再参数化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丙烯-氢气-聚丙烯体系各组分物性的计算方法。以文献数据为基准,利用Polym er P lus软件平台,分别得到了丙烯、氢气、聚丙烯纯组分的PC-SAFT方程的模型参数,包括链段数m、链段直径σ、能量参数ε/kB以及丙烯-氢气两组分相平衡的二元交互参数kij。结果表明,采用再参数化的PC-SAFT状态方程计算丙烯、氢气热力学性质的精度优于经典的Peng-Rob inson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氢气 聚丙烯 液相聚合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Polymers Plus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连芳 黎逢泳 +3 位作者 顾雪萍 王嘉骏 汤志武 刘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依据聚合反应机理,采用ASPEN公司的PolymersPlus为软件平台,对Hypol工艺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流程模拟。聚合体系的物性以及相平衡采用含链扰动的统计流体理论(PC-SAFT)方法计算,参考文献值并结合工业装置的操作数据对丙烯... 依据聚合反应机理,采用ASPEN公司的PolymersPlus为软件平台,对Hypol工艺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流程模拟。聚合体系的物性以及相平衡采用含链扰动的统计流体理论(PC-SAFT)方法计算,参考文献值并结合工业装置的操作数据对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修正。模拟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氢活化速率常数、催化剂自失活速率常数以及链增长速率常数对单体转化率影响较大;氢气的链转移常数、活性中心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以及链增长速率常数对聚合度影响较大;催化体系的多活性中心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进行解耦得到催化剂的活性位个数为6;反应器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产量,同时也影响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丙烯 聚合 模型化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AlCl_3固体酸催化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性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谭军 范宏 +1 位作者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65-2870,共6页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溃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1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三氯硅烷(M1)和三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φ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溃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1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三氯硅烷(M1)和三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φ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运用N2等温吸附-脱附法、XRD、TG-DSC和吡啶吸附Raman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活性炭经过2.0mol·L^-1盐酸溶液处理6h,AlC13负载量为1.87mmol·g^-1,450-500℃焙烧活化;催化剂在100h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催化剂的XRD和TG-DSC表征结果表明,AlCl3负载到活性炭载体上经活化后不再以AlCl3晶相存在,催化剂在485~600℃时活性组分出现分解;吡啶吸附Raman光谱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Lewis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活性炭 ALCL3 甲基三氯硅烷 三甲基氯硅烷 再分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停留时间分布及填充度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光大 曹堃 +2 位作者 姚臻 李伯耿 胡国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25-3028,共4页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evolution along a co-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with a split barrel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e-mixed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PS) with anthracene as the t...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evolution along a co-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with a split barrel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e-mixed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PS) with anthracene as the tracer.The samples on the screw were taken out from the specially designed extruder, which could be dead-stopped at a given time and its barrel opened within several seconds.A three-parameter function was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RTD.The calculated results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The reverse screw elements and kneading block had much longer residence time and resulted in effective mixing.Based on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 of different screw zones and volume flow rate of molten PS, the fill degree in different screw zones was estimated.The fill degre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similar structure of screw elements might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fill due to the effect of neighboring elements, and too close alignment of kneading zones might lead to ‘besiege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zone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填充度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分布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先明 许忠斌 冯连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停留时间分布(RTD)对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经典理想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对螺杆不同部位模型选择的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模型。从单螺杆的简单几何模型到双螺杆的复杂模型,综述了数值模拟在RTD方面应... 停留时间分布(RTD)对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经典理想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对螺杆不同部位模型选择的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模型。从单螺杆的简单几何模型到双螺杆的复杂模型,综述了数值模拟在RTD方面应用,阐述了其难点和优势。最后比较了反应器流动模型和数值模拟的优缺点,指出二者的结合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螺杆挤出机 数值模拟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场作用下团聚体分散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邵雷霆 冯连芳 许忠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三种简单立方网格上的三维分形团聚体的团聚过程,并对团聚体在简单剪切流场中分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在简单剪切场作用下的分散与其团聚机理和分形维数有关。分形维数较小的DLA团聚体分散所需的临界... 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三种简单立方网格上的三维分形团聚体的团聚过程,并对团聚体在简单剪切流场中分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团聚体在简单剪切场作用下的分散与其团聚机理和分形维数有关。分形维数较小的DLA团聚体分散所需的临界应力随团聚体增大而减小;分形维数最大的Eden团聚体的临界应力随其增大而增大;LTA团聚体的临界应力随其增大而变化不大。研究还表明,随着破裂面位置向团聚体内部推进,三种团聚体分散所需的流场临界应力都显示了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聚合物 分散 分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床中甲基氯化铝法甲基三氯硅烷转化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谭军 范宏 +1 位作者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71-2877,共7页
针对“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甲基三氯硅烷(M1),在搅拌床反应器中,对甲基氯化铝法甲基三氯硅烷气固相转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经历了约100min的诱导期后,产物组成趋于稳定.机械搅拌促进了铝粉表... 针对“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甲基三氯硅烷(M1),在搅拌床反应器中,对甲基氯化铝法甲基三氯硅烷气固相转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经历了约100min的诱导期后,产物组成趋于稳定.机械搅拌促进了铝粉表面氧化膜的去除和表面更新,使得转化反应无须外加催化剂.提高搅拌速度和反应温度有利于转化反应程度的提高,但存在一个最佳值.原料组成MeCl/M1摩尔比(m)对转化反应的进行程度和产物组成影响较大,当m<2·0时,M1转化率较低,转化产物主要为二甲基二氯硅烷(M2)和三甲基氯硅烷(M3);当m=2·0时,产物主要为M3;当m>2·0时,M1转化率较高,主要产物为四甲基硅烷(M4).采用SEM对反应前后Al粉粒子表面形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该气固相转化反应的机理和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床 甲基三氯硅烷 甲基氯化铝法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存在下MAH熔融接枝PP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才亮 冯连芳 +2 位作者 许忠斌 王嘉骏 顾雪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有St时,MAH主要以单分子形式在PP降解之后接枝到PP上;而在St存在下,St与MAH以交替接枝的形式或者配合物(CTC)形式在PP降解之前接枝到PP上,形成St和MAH交替聚合的长链。后者使MAH的接枝率增加,同时增大了PP的交联,减小了PP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丙烯 苯乙烯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TMI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广赞 冯连芳 +3 位作者 顾雪萍 许忠斌 胡国华 刘金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0.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动力学 PSt-TMI 苯乙烯 高分子材料 含异氰酸酯 自由基共聚反应 空间位阻效应 3-异丙烯基-a a'-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晋涛 范宏 +1 位作者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16-3020,共5页
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emulsion particles with positive charges on the surface wer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cationic surfactant octo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OTAC) as emulsifier.The sus... 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emulsion particles with positive charges on the surface wer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cationic surfactant octo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OTAC) as emulsifier.The suspension of montmorillonite was slowly dropped into the emulsion.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gative charges on the montmorillonite layers and the c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particles, the montmorillonite layers and emulsion particles could assemble and absorb on each other by themselves.The change of δ voltage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emuls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dropping was characterized,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emulsion particles and montmorillonite layers absorbed on each other by the electrovalent bond and an intersectional structure was formed in the complex emulsion.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was obtained after coagulation.The structure of nano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with XRD and TE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ntmorillonite was exfoliated into layers with a thickness of several nanometers and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