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贺静 郑娜 +4 位作者 徐丽 沈素丹 浦群 房尔园 介素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6-2171,共16页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IR)原理,其不仅延续了AFM在微观形貌表征上的优势,还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在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并且补充了AFM在化学组分分析上的空白。文中阐述了AFM-IR的工作原理和三种成像技术(接触、轻敲和峰值力轻敲),随后着重讨论了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组织、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压电铁电材料和电池材料表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提出了AFM-IR技术在提高信噪比和软物质研究中应用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AFM-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其在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 纳米结构 聚合物 电池材料 生物工程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扬可 常印龙 +3 位作者 李平 王文俊 李伯耿 刘平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4-1413,共20页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拓展应用范围。综述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一步法直接交联和功能化后再交联(多步法)。详细介绍了后功能化、乙烯与功能化单体共聚等功能化方法。讨论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表征手段及其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动态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未来发展。为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可控制备、构效关系研究以及高值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动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反应工程 高端聚烯烃 聚烯烃类弹性体 动态化学交联 功能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3
作者 郑娜 徐丽 +2 位作者 浦群 胡激江 冯建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3-205,共3页
实验记录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设计与实现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分别从重要性、内容及优点等角度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实现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的动态化管理,促进高校实验室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 实验记录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设计与实现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分别从重要性、内容及优点等角度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实现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的动态化管理,促进高校实验室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实验记录 管理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PET高值回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琛龙 彭正奇 +9 位作者 姜冰雪 吴正凯 王德良 王青月 郑杰元 Lim Khak Ho 史胜斌 杨轩 刘平伟 王文俊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2-542,共11页
回收并提升退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应用价值,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退役PET的回收处理技术及高值化再利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包括填埋、焚烧、热解、生物酶降解在内的回收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化学回收... 回收并提升退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应用价值,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退役PET的回收处理技术及高值化再利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包括填埋、焚烧、热解、生物酶降解在内的回收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化学回收及光、电、氢解等催化回收技术,重点聚焦了退役PET向再生PET、共聚酯、小分子化学品、复合材料及其他材料等高值产品的转化路径。通过采用解聚-再聚合一体化工艺,可有效减少退役PET解聚过程中的产物分离步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升级。随着退役PET分拣除杂等预处理与解聚效率的提升、闭环回收系统的构建、增效添加剂的研发及高效生物解聚技术的开拓,将极大推动退役PET高值化再利用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PET 回收 高值回用 降解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合成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翼嵩 王松林 +8 位作者 姜冰雪 李家旭 邓维 史胜斌 LIM Khak Ho 王青月 杨轩 刘平伟 王文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聚酯工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催化技术。本文对聚酯合成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着眼于目前占主导的金属催化剂,对锑、钛、锡、锗、铝等催化剂在活性、副反应等方面所开展的金属复合、配体改性、载体负载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 聚酯工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催化技术。本文对聚酯合成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着眼于目前占主导的金属催化剂,对锑、钛、锡、锗、铝等催化剂在活性、副反应等方面所开展的金属复合、配体改性、载体负载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有机物、离子液体、酶等非金属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促进聚酯合成的电、光、微波等催化辅助技术进行了评述。催化能力强、副反应少、聚合条件温和催化体系的开发有助于聚酯品质的提升,将先进的表征手段、模型研究以及聚酯构效关系规律探索结合到催化体系的研究中,可加速高效聚酯催化技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金属催化剂 缩聚 开环聚合 非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试制样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沈素丹 龚筱丹 +2 位作者 贺静 徐丽 郑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o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o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单层颗粒制样法在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量上表现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压片颗粒间毛细管效应以及断裂缝隙带来的测试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材料 静态接触角 压片制样法 单层颗粒制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罩过滤材料及其驻极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邹晓月 徐佳慧 +6 位作者 陈振树 杨友强 陆湛泉 贾雨欣 李成 叶南飚 曹堃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53,共7页
综述了口罩的发展历史及其核心过滤层聚合物非织造布种类和相应驻极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驻极工艺包括电晕充电、水驻极和静电纺丝等,需要辅以驻极添加剂,常用的聚合物非织造过滤材料主要有聚丙烯和聚乳酸。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 综述了口罩的发展历史及其核心过滤层聚合物非织造布种类和相应驻极技术的最新进展,其中驻极工艺包括电晕充电、水驻极和静电纺丝等,需要辅以驻极添加剂,常用的聚合物非织造过滤材料主要有聚丙烯和聚乳酸。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 聚合物非织造材料 聚丙烯 聚乳酸 驻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材料纳米油墨的制备及喷墨打印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妤欣 黄孝东 +3 位作者 陈迪 邓杭军 王文俊 刘平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5-3158,共14页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综合性能,可用其制作功能纳米油墨,通过喷墨打印可加工得到光电功能器件,其在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几种典型二维材料的性能、其纳米油墨的制备及喷墨打印应用等...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综合性能,可用其制作功能纳米油墨,通过喷墨打印可加工得到光电功能器件,其在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几种典型二维材料的性能、其纳米油墨的制备及喷墨打印应用等,重点介绍了液相剥离和喷墨打印过程的调控。对比不同剥离方法及原理,并对喷墨打印相关理论如咖啡环效应、马兰戈尼效应等进行综述。指出可通过对二维材料剥离过程及其纳米油墨打印过程的精准调控,形成基于喷墨打印的先进微纳制造技术,实现不同功能微纳电子元件和器件的低成本加工,推动生物传感、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液相剥离 纳米油墨 喷墨打印 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搅拌槽内气泡尺寸与局部气含率的CFD模拟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良超 王嘉骏 +2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李伯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6-2400,2415,共6页
采用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耦合气泡数密度(BND)函数模型,引入气泡破碎和聚并函数,对双层组合桨气液搅拌槽内的气泡尺寸和局部气含率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同时采用双电导电极探针法对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进行了实... 采用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耦合气泡数密度(BND)函数模型,引入气泡破碎和聚并函数,对双层组合桨气液搅拌槽内的气泡尺寸和局部气含率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同时采用双电导电极探针法对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和CFD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较高通气量条件下搅拌槽内气泡尺寸和局部气含率分布很不均匀,气泡尺寸在叶轮排出流区较小,且沿着排出流方向逐渐增大;在两桨间区域和上层桨以上区域气泡以聚并为主;局部气含率在循环涡涡心、叶轮和挡板后部较高,叶片后部存在明显气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搅拌槽 气泡尺寸分布 局部气含率 气液比相界面积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存在下MAH熔融接枝PP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才亮 冯连芳 +2 位作者 许忠斌 王嘉骏 顾雪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有St时,MAH主要以单分子形式在PP降解之后接枝到PP上;而在St存在下,St与MAH以交替接枝的形式或者配合物(CTC)形式在PP降解之前接枝到PP上,形成St和MAH交替聚合的长链。后者使MAH的接枝率增加,同时增大了PP的交联,减小了PP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丙烯 苯乙烯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Polymers Plus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冯连芳 黎逢泳 +3 位作者 顾雪萍 王嘉骏 汤志武 刘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依据聚合反应机理,采用ASPEN公司的PolymersPlus为软件平台,对Hypol工艺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流程模拟。聚合体系的物性以及相平衡采用含链扰动的统计流体理论(PC-SAFT)方法计算,参考文献值并结合工业装置的操作数据对丙烯... 依据聚合反应机理,采用ASPEN公司的PolymersPlus为软件平台,对Hypol工艺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流程模拟。聚合体系的物性以及相平衡采用含链扰动的统计流体理论(PC-SAFT)方法计算,参考文献值并结合工业装置的操作数据对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修正。模拟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氢活化速率常数、催化剂自失活速率常数以及链增长速率常数对单体转化率影响较大;氢气的链转移常数、活性中心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以及链增长速率常数对聚合度影响较大;催化体系的多活性中心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进行解耦得到催化剂的活性位个数为6;反应器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产量,同时也影响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丙烯 聚合 模型化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TMI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广赞 冯连芳 +3 位作者 顾雪萍 许忠斌 胡国华 刘金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0.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动力学 PSt-TMI 苯乙烯 高分子材料 含异氰酸酯 自由基共聚反应 空间位阻效应 3-异丙烯基-a a'-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反应体系的物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连芳 黎逢泳 +2 位作者 顾雪萍 汤志武 刘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通过再参数化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丙烯-氢气-聚丙烯体系各组分物性的计算方法。以文献数据为基准,利用Polym er P lus软件平台,分别得到了丙烯、氢气、聚丙烯纯组分的PC-SAFT方程的模型参数,包括链段数m、链段直径σ、能量参数ε/kB... 通过再参数化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丙烯-氢气-聚丙烯体系各组分物性的计算方法。以文献数据为基准,利用Polym er P lus软件平台,分别得到了丙烯、氢气、聚丙烯纯组分的PC-SAFT方程的模型参数,包括链段数m、链段直径σ、能量参数ε/kB以及丙烯-氢气两组分相平衡的二元交互参数kij。结果表明,采用再参数化的PC-SAFT状态方程计算丙烯、氢气热力学性质的精度优于经典的Peng-Rob inson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氢气 聚丙烯 液相聚合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AlCl_3固体酸催化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性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军 范宏 +1 位作者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65-2870,共6页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溃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1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三氯硅烷(M1)和三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φ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溃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1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三氯硅烷(M1)和三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φ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运用N2等温吸附-脱附法、XRD、TG-DSC和吡啶吸附Raman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活性炭经过2.0mol·L^-1盐酸溶液处理6h,AlC13负载量为1.87mmol·g^-1,450-500℃焙烧活化;催化剂在100h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催化剂的XRD和TG-DSC表征结果表明,AlCl3负载到活性炭载体上经活化后不再以AlCl3晶相存在,催化剂在485~600℃时活性组分出现分解;吡啶吸附Raman光谱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Lewis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活性炭 ALCL3 甲基三氯硅烷 三甲基氯硅烷 再分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雾化效果的检测及流体力学模拟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婧元 楼佳明 +3 位作者 黄正梁 王靖岱 蒋斌波 阳永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为获得一种快速灵敏的液体雾化效果检测方法,利用置于挡板后方的声发射传感器,采集液体喷雾撞击挡板产生的声信号并进行多次扫描累加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不同流量下的声能量值和功率谱图.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临界良好雾化状态... 为获得一种快速灵敏的液体雾化效果检测方法,利用置于挡板后方的声发射传感器,采集液体喷雾撞击挡板产生的声信号并进行多次扫描累加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不同流量下的声能量值和功率谱图.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临界良好雾化状态的声能量判据,即随着流量的增加,当液滴撞击挡板产生的声能量趋于平稳并开始缓慢上升,雾化准数由缓慢增加转变为迅速增大以及声能量均方差开始上升并趋于平稳时,液体喷雾处于良好雾化的临界状态,进一步增大流量,雾化效果的提升不明显.同时,对雾化效果采用摄像法测定和基于Eulerian-La-grangian耦合算法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结果与声发射实验的结果吻合很好,由此说明采用声发射方法对液体雾化效果进行定性检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雾化效果 功率谱 计算流体力学(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停留时间分布及填充度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光大 曹堃 +2 位作者 姚臻 李伯耿 胡国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25-3028,共4页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evolution along a co-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with a split barrel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e-mixed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PS) with anthracene as the t...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evolution along a co-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with a split barrel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e-mixed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PS) with anthracene as the tracer.The samples on the screw were taken out from the specially designed extruder, which could be dead-stopped at a given time and its barrel opened within several seconds.A three-parameter function was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RTD.The calculated results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The reverse screw elements and kneading block had much longer residence time and resulted in effective mixing.Based on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 of different screw zones and volume flow rate of molten PS, the fill degree in different screw zones was estimated.The fill degre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similar structure of screw elements might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fill due to the effect of neighboring elements, and too close alignment of kneading zones might lead to ‘besiege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zone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填充度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异丁烯的一步法合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斌波 陈楠 +4 位作者 郑来昌 王靖岱 柯云龙 伏喜胜 阳永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1-508,共8页
以氨水为催化剂,以硫磺和异丁烯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硫化异丁烯.采用红外、拉曼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硫化异丁烯的化学组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建立了各集总组分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考察了产物组成随反应时间(0~18... 以氨水为催化剂,以硫磺和异丁烯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硫化异丁烯.采用红外、拉曼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了硫化异丁烯的化学组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建立了各集总组分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考察了产物组成随反应时间(0~180 min)和反应温度(160~200℃)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简化的硫化异丁烯合成反应网络,并以线性曲线拟合法求解参数,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为全面剖析烯烃硫化反应过程和进一步的反应器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异丁烯 反应动力学 一步法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分布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先明 许忠斌 冯连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停留时间分布(RTD)对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经典理想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对螺杆不同部位模型选择的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模型。从单螺杆的简单几何模型到双螺杆的复杂模型,综述了数值模拟在RTD方面应... 停留时间分布(RTD)对聚合物反应挤出加工具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经典理想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对螺杆不同部位模型选择的原则,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新的模型。从单螺杆的简单几何模型到双螺杆的复杂模型,综述了数值模拟在RTD方面应用,阐述了其难点和优势。最后比较了反应器流动模型和数值模拟的优缺点,指出二者的结合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螺杆挤出机 数值模拟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中孔和微孔的多孔炭的孔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浦群 杨杰 +1 位作者 吴启强 包永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5,61,共5页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了由硬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无序中孔、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贯通中孔的偏氯乙烯聚合物(PVDC)基多孔炭的孔隙结构,计算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氮气吸附法分析结果...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了由硬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无序中孔、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贯通中孔的偏氯乙烯聚合物(PVDC)基多孔炭的孔隙结构,计算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氮气吸附法分析结果与电子显微镜结果一致,碳化物含一定量的微孔和中孔,含中孔和微孔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小于PVDC直接碳化得到的微孔炭,但孔容远大于PVDC基微孔炭;使用NLDFT模型计算得到硬模板制备的多孔炭比表面积为1 669m2/g,孔容为2.07cm3/g,中孔孔径约18nm,与电镜观察结果相同。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多孔炭比表面积为1 267m2/g,中孔孔径25nm,小于观察到的实际孔径,这可能由于吸附点在大孔部分较少而影响了拟合精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 偏氯乙烯 氮气等温吸附脱附 中孔和微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晋涛 范宏 +1 位作者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16-3020,共5页
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emulsion particles with positive charges on the surface wer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cationic surfactant octo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OTAC) as emulsifier.The sus... 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emulsion particles with positive charges on the surface were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cationic surfactant octo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OTAC) as emulsifier.The suspension of montmorillonite was slowly dropped into the emulsion.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gative charges on the montmorillonite layers and the c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particles, the montmorillonite layers and emulsion particles could assemble and absorb on each other by themselves.The change of δ voltage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emuls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dropping was characterized, whi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emulsion particles and montmorillonite layers absorbed on each other by the electrovalent bond and an intersectional structure was formed in the complex emulsion.Poly(styrene-acrylonitrile)/ 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 was obtained after coagulation.The structure of nanocomposite was characterized with XRD and TE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ntmorillonite was exfoliated into layers with a thickness of several nanometers and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丙烯腈/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