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综合型实验的改革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雪萍 朱耕宇 +1 位作者 浦群 杜旭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主,且专业实验之间相对独立等现状,就高分子方向综合型实验的改革提出了目标及实施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高分子方向 综合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2
作者 贺静 郑娜 +4 位作者 徐丽 沈素丹 浦群 房尔园 介素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6-2171,共16页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IR)原理,其不仅延续了AFM在微观形貌表征上的优势,还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在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并且补充了AFM在化学组分分析上的空白。文中阐述了AFM-IR的工作原理和三种成像技术(接触、轻敲和峰值力轻敲),随后着重讨论了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组织、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压电铁电材料和电池材料表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提出了AFM-IR技术在提高信噪比和软物质研究中应用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AFM-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其在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 纳米结构 聚合物 电池材料 生物工程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肖扬可 常印龙 +3 位作者 李平 王文俊 李伯耿 刘平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4-1413,共20页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 聚烯烃类弹性体是由乙烯与丙烯或其他高碳α-烯烃共聚而成的高端聚烯烃材料,具有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光伏、汽车、电缆等领域。通过动态化学交联可在保证其加工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拓展应用范围。综述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包括一步法直接交联和功能化后再交联(多步法)。详细介绍了后功能化、乙烯与功能化单体共聚等功能化方法。讨论了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表征手段及其链结构、聚集态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展望了动态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未来发展。为动态化学交联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可控制备、构效关系研究以及高值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推动高端聚烯烃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反应工程 高端聚烯烃 聚烯烃类弹性体 动态化学交联 功能化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娜 徐丽 +2 位作者 浦群 胡激江 冯建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3-205,共3页
实验记录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设计与实现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分别从重要性、内容及优点等角度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实现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的动态化管理,促进高校实验室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 实验记录是科研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研究设计与实现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分别从重要性、内容及优点等角度探讨了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管理系统,实现高校科研实验记录的动态化管理,促进高校实验室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实验记录 管理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PET高值回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郭琛龙 彭正奇 +9 位作者 姜冰雪 吴正凯 王德良 王青月 郑杰元 Lim Khak Ho 史胜斌 杨轩 刘平伟 王文俊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2-542,共11页
回收并提升退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应用价值,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退役PET的回收处理技术及高值化再利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包括填埋、焚烧、热解、生物酶降解在内的回收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化学回收... 回收并提升退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应用价值,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退役PET的回收处理技术及高值化再利用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包括填埋、焚烧、热解、生物酶降解在内的回收方法,并深入探讨了化学回收及光、电、氢解等催化回收技术,重点聚焦了退役PET向再生PET、共聚酯、小分子化学品、复合材料及其他材料等高值产品的转化路径。通过采用解聚-再聚合一体化工艺,可有效减少退役PET解聚过程中的产物分离步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升级。随着退役PET分拣除杂等预处理与解聚效率的提升、闭环回收系统的构建、增效添加剂的研发及高效生物解聚技术的开拓,将极大推动退役PET高值化再利用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PET 回收 高值回用 降解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合成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翼嵩 王松林 +8 位作者 姜冰雪 李家旭 邓维 史胜斌 LIM Khak Ho 王青月 杨轩 刘平伟 王文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聚酯工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催化技术。本文对聚酯合成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着眼于目前占主导的金属催化剂,对锑、钛、锡、锗、铝等催化剂在活性、副反应等方面所开展的金属复合、配体改性、载体负载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 聚酯工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催化技术。本文对聚酯合成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着眼于目前占主导的金属催化剂,对锑、钛、锡、锗、铝等催化剂在活性、副反应等方面所开展的金属复合、配体改性、载体负载等工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有机物、离子液体、酶等非金属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促进聚酯合成的电、光、微波等催化辅助技术进行了评述。催化能力强、副反应少、聚合条件温和催化体系的开发有助于聚酯品质的提升,将先进的表征手段、模型研究以及聚酯构效关系规律探索结合到催化体系的研究中,可加速高效聚酯催化技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金属催化剂 缩聚 开环聚合 非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试制样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沈素丹 龚筱丹 +2 位作者 贺静 徐丽 郑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o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o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单层颗粒制样法在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量上表现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压片颗粒间毛细管效应以及断裂缝隙带来的测试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材料 静态接触角 压片制样法 单层颗粒制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材料纳米油墨的制备及喷墨打印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妤欣 黄孝东 +3 位作者 陈迪 邓杭军 王文俊 刘平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5-3158,共14页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综合性能,可用其制作功能纳米油墨,通过喷墨打印可加工得到光电功能器件,其在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几种典型二维材料的性能、其纳米油墨的制备及喷墨打印应用等...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具有出色的综合性能,可用其制作功能纳米油墨,通过喷墨打印可加工得到光电功能器件,其在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几种典型二维材料的性能、其纳米油墨的制备及喷墨打印应用等,重点介绍了液相剥离和喷墨打印过程的调控。对比不同剥离方法及原理,并对喷墨打印相关理论如咖啡环效应、马兰戈尼效应等进行综述。指出可通过对二维材料剥离过程及其纳米油墨打印过程的精准调控,形成基于喷墨打印的先进微纳制造技术,实现不同功能微纳电子元件和器件的低成本加工,推动生物传感、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液相剥离 纳米油墨 喷墨打印 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泡塔中气泡尺寸分布和局部气含率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林松 李良超 +2 位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冯连芳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4,共4页
在内径为0.38 m的鼓泡塔中采用双电导探针法对不同通气速率下的气泡尺寸分布和局部气含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气泡尺寸的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气泡尺寸随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小;鼓泡塔中气液流动可分为过渡流... 在内径为0.38 m的鼓泡塔中采用双电导探针法对不同通气速率下的气泡尺寸分布和局部气含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气泡尺寸的概率密度分布。结果表明:气泡尺寸随轴向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小;鼓泡塔中气液流动可分为过渡流域和充分发展流域,在过渡流域气含率随轴向高度增加而增大,在充分发展流域气含率趋于均值,径向局部气含率分布呈抛物线型下降。高气速下气泡尺寸概率密度分布比低气速下宽,且随轴向高度的增加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气泡尺寸分布 局部气含率 通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搅拌槽内气泡尺寸与局部气含率的CFD模拟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良超 王嘉骏 +2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李伯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96-2400,2415,共6页
采用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耦合气泡数密度(BND)函数模型,引入气泡破碎和聚并函数,对双层组合桨气液搅拌槽内的气泡尺寸和局部气含率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同时采用双电导电极探针法对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进行了实... 采用在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的基础上耦合气泡数密度(BND)函数模型,引入气泡破碎和聚并函数,对双层组合桨气液搅拌槽内的气泡尺寸和局部气含率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同时采用双电导电极探针法对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和CFD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较高通气量条件下搅拌槽内气泡尺寸和局部气含率分布很不均匀,气泡尺寸在叶轮排出流区较小,且沿着排出流方向逐渐增大;在两桨间区域和上层桨以上区域气泡以聚并为主;局部气含率在循环涡涡心、叶轮和挡板后部较高,叶片后部存在明显气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搅拌槽 气泡尺寸分布 局部气含率 气液比相界面积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存在下MAH熔融接枝PP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才亮 冯连芳 +2 位作者 许忠斌 王嘉骏 顾雪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 在哈克转矩流变仪和双螺杆挤出机中,对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聚丙烯(PP)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St的加入不仅可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而且可减少PP的降解;当St和MAH的摩尔比为1时,MAH接枝率最大。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出:没有St时,MAH主要以单分子形式在PP降解之后接枝到PP上;而在St存在下,St与MAH以交替接枝的形式或者配合物(CTC)形式在PP降解之前接枝到PP上,形成St和MAH交替聚合的长链。后者使MAH的接枝率增加,同时增大了PP的交联,减小了PP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丙烯 苯乙烯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制备——I.交联剂及填料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翠峰 方仕江 +2 位作者 罗嘉亮 詹学贵 邵月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9-1222,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式考察了含氢硅油、多乙烯基硅油以及补强填料对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含氢硅油中氢的质量分数对硫化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最显著,硅橡胶的抗张强度随含氢硅油中氢的...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式考察了含氢硅油、多乙烯基硅油以及补强填料对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并优化了实验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含氢硅油中氢的质量分数对硫化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最显著,硅橡胶的抗张强度随含氢硅油中氢的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多乙烯基硅油中乙烯基质量分数的增大,硅橡胶的抗张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采用处理气相法白炭黑(经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作为补强填料所制得的硅橡胶机械性能最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加成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087 MPa和107%,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适合用作电子器件的灌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加成 室温硫化 灌封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eripol工艺丙烯聚合质量模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文义 陈果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针对Spheripol工艺,根据Z-N催化剂聚合机理,对不同牌号聚丙烯产品(包括均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和抗冲聚丙烯)分别建立了熔融指数和乙烯质量分率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得到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熔融... 针对Spheripol工艺,根据Z-N催化剂聚合机理,对不同牌号聚丙烯产品(包括均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和抗冲聚丙烯)分别建立了熔融指数和乙烯质量分率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得到了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熔融指数和乙烯质量分率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分析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86%和13.5%,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树脂质量,对聚合产品质量的软测量及牌号切换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模型 熔融指数 乙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TMI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广赞 冯连芳 +3 位作者 顾雪萍 许忠斌 胡国华 刘金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0.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动力学 PSt-TMI 苯乙烯 高分子材料 含异氰酸酯 自由基共聚反应 空间位阻效应 3-异丙烯基-a a'-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Polymers Plus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冯连芳 黎逢泳 +3 位作者 顾雪萍 王嘉骏 汤志武 刘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依据聚合反应机理,采用ASPEN公司的PolymersPlus为软件平台,对Hypol工艺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流程模拟。聚合体系的物性以及相平衡采用含链扰动的统计流体理论(PC-SAFT)方法计算,参考文献值并结合工业装置的操作数据对丙烯... 依据聚合反应机理,采用ASPEN公司的PolymersPlus为软件平台,对Hypol工艺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过程进行建模与流程模拟。聚合体系的物性以及相平衡采用含链扰动的统计流体理论(PC-SAFT)方法计算,参考文献值并结合工业装置的操作数据对丙烯聚合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参数进行修正。模拟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氢活化速率常数、催化剂自失活速率常数以及链增长速率常数对单体转化率影响较大;氢气的链转移常数、活性中心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以及链增长速率常数对聚合度影响较大;催化体系的多活性中心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加宽,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曲线进行解耦得到催化剂的活性位个数为6;反应器温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产量,同时也影响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聚丙烯 聚合 模型化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信号测定高速流态化中的固体颗粒质量流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舸裔 周业丰 +2 位作者 廖祖维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3-779,共7页
固体颗粒质量流量是工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以空气-聚丙烯颗粒体系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动为例,根据颗粒撞击壁面时,在特定频段下产生声发射信号的原理,利用声发射(AE)信号检测技术,结合小波包-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 固体颗粒质量流量是工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以空气-聚丙烯颗粒体系在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流动为例,根据颗粒撞击壁面时,在特定频段下产生声发射信号的原理,利用声发射(AE)信号检测技术,结合小波包-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分别考察了表观气速及静床高度对固体质量颗粒流量的影响,并对0~900kHz频率范围内的声发射信号进行4尺度小波包分解,将112~450kHz的特征频段内的能量值作为观测数据,采用PLS拟合得到固体颗粒质量流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值与称重法获得的质量流量相比,在考察的气速范围和静床高度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为6.5%。声发射检测技术能实现高速流态化中固体颗粒质量流量快速准确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AE) 高速流态化 质量流量 偏最小二乘法(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溶液浓度的拉曼光谱检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正梁 王靖岱 +3 位作者 蒋斌波 阳永荣 陈杰勋 廖祖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4-708,共5页
借助拉曼光谱,对聚氯乙烯(PVC)-环己酮溶液的浓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发现,第一项PLS成分(factor 1)的得分与PVC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factor 1的载荷分布能有效地反映出溶液浓度与溶液中的PVC和环己酮含量的关系。建立... 借助拉曼光谱,对聚氯乙烯(PVC)-环己酮溶液的浓度进行了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发现,第一项PLS成分(factor 1)的得分与PVC溶液浓度成正比关系,factor 1的载荷分布能有效地反映出溶液浓度与溶液中的PVC和环己酮含量的关系。建立了PVC溶液浓度的PLS回归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间的r值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6 3和2.775。提取PVC和环己酮的拉曼特征峰,包括PVC中的C—Cl键(620,695cm-1)和环己酮中的脂环族酮(1 709cm-1),通过特征峰内标法,建立了PVC溶液浓度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r和RMSE值分别为0.994 1和3.151。研究表明,拉曼光谱能够实现溶液中PVC浓度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对优化PVC溶剂法回收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聚氯乙烯 偏最小二乘法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体系中固含率的水听器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阳永荣 胡雨晨 +2 位作者 王靖岱 汪兵 任聪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1-1464,共4页
通过水听器检测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实现了对气液固三相搅拌釜内固含率的检测.通过对水听器信号的特征分析得出了固体运动的特征频段,发现PLS建模方法能够从物理意义上反映固体运动的特征频段,并建立了PLS回归模型的固含率... 通过水听器检测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实现了对气液固三相搅拌釜内固含率的检测.通过对水听器信号的特征分析得出了固体运动的特征频段,发现PLS建模方法能够从物理意义上反映固体运动的特征频段,并建立了PLS回归模型的固含率.结果表明,模型所得固含率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大于0.89,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2%,预测均方差小于1.73%,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听器 固含率 偏最小二乘法(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反应体系的物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连芳 黎逢泳 +2 位作者 顾雪萍 汤志武 刘波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通过再参数化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丙烯-氢气-聚丙烯体系各组分物性的计算方法。以文献数据为基准,利用Polym er P lus软件平台,分别得到了丙烯、氢气、聚丙烯纯组分的PC-SAFT方程的模型参数,包括链段数m、链段直径σ、能量参数ε/kB... 通过再参数化PC-SAFT状态方程,建立了丙烯-氢气-聚丙烯体系各组分物性的计算方法。以文献数据为基准,利用Polym er P lus软件平台,分别得到了丙烯、氢气、聚丙烯纯组分的PC-SAFT方程的模型参数,包括链段数m、链段直径σ、能量参数ε/kB以及丙烯-氢气两组分相平衡的二元交互参数kij。结果表明,采用再参数化的PC-SAFT状态方程计算丙烯、氢气热力学性质的精度优于经典的Peng-Rob inson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氢气 聚丙烯 液相聚合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AlCl_3固体酸催化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性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军 范宏 +1 位作者 卜志扬 李伯耿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865-2870,共6页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溃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1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三氯硅烷(M1)和三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φ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溃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1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三氯硅烷(M1)和三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φ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运用N2等温吸附-脱附法、XRD、TG-DSC和吡啶吸附Raman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活性炭经过2.0mol·L^-1盐酸溶液处理6h,AlC13负载量为1.87mmol·g^-1,450-500℃焙烧活化;催化剂在100h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催化剂的XRD和TG-DSC表征结果表明,AlCl3负载到活性炭载体上经活化后不再以AlCl3晶相存在,催化剂在485~600℃时活性组分出现分解;吡啶吸附Raman光谱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Lewis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催化剂 活性炭 ALCL3 甲基三氯硅烷 三甲基氯硅烷 再分配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