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焦油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乐豪 闻光东 +4 位作者 杨启炜 张铭 邢华斌 苏宝根 任其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07-2416,共10页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目前常见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其过程中产生的焦油不仅有腐蚀设备、堵塞管道、造成二次污染等危害,而且会降低生物质气化效率。文章介绍了生物质焦油的组成、危害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里催化裂解法和等离子...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目前常见的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其过程中产生的焦油不仅有腐蚀设备、堵塞管道、造成二次污染等危害,而且会降低生物质气化效率。文章介绍了生物质焦油的组成、危害及其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里催化裂解法和等离子体法处理焦油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物理法具有设备和操作流程简单的优点,但存在焦油自身能量得不到利用和二次污染等问题。热裂解法可将焦油转化为气体,具有增加产品气能量含量的优点,但对操作温度的要求高,耗费较大。催化裂解法的温度低于热裂解法,是目前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但仍普遍存在催化剂稳定性差、易失活、价格高等难题。等离子体法是近年来新兴的焦油处理方法,包括冷等离子体法和热等离子体法。其中,热等离子体法具有高温、高焓、高电子密度的特点,为生物质焦油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焦油 合成气 热解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HZSM-5分子筛催化快速热解生物质制芳烃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会霞 周峰 +2 位作者 武光 傅杰 乔凯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00-5207,共8页
采用酸和/或碱处理法制备了一系列多级孔HZSM-5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XRF、TEM、27AlMAS NMR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其孔道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方法,可获得孔径集中于3~6nm的介孔结构,通过改变酸、碱处理次序... 采用酸和/或碱处理法制备了一系列多级孔HZSM-5分子筛,采用XRD、N2吸附、XRF、TEM、27AlMAS NMR和NH3-TPD等表征手段对其孔道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采用碱处理方法,可获得孔径集中于3~6nm的介孔结构,通过改变酸、碱处理次序,可调变酸中心数量和强酸/总酸中心比例。在Py-GC/MS装置上,以纤维素和水稻秸秆为原料,研究多级孔分子筛结构对催化快速热解(CFP)制芳烃反应的影响。反应评价结果表明,同商品级HZSM-5相比,采用先碱后酸处理获得的多级孔HZSM-5分子筛(HZ-OH/H),可将纤维素CFP芳烃碳产率由32.3%提高至43.6%,可将水稻秸秆CFP芳烃碳产率由23.0%提高至30.8%。多级孔HZ-OH/H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和酸中心分布特征,对开发应用于生物质制芳烃的高效工业催化剂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HZSM-5 催化 热解 生物质 芳烃 纤维素 秸秆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去除硫醇和BTEX的性能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佩伦 乐绍明 +7 位作者 张浩哲 钱薇 吴超 李锋 李素静 郭天蛟 李伟 王向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535,共11页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排放的恶臭硫醇和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benzene,toluene,ethyl benzene and xylenen,BTEX)污染物,采用生物法对其进行去除。在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中接种二甲苯降解菌Pandoraea sp.WL1和硫醇降解菌P...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排放的恶臭硫醇和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benzene,toluene,ethyl benzene and xylenen,BTEX)污染物,采用生物法对其进行去除。在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 filter,BTF)中接种二甲苯降解菌Pandoraea sp.WL1和硫醇降解菌Pseudomonas sp.WL2,对硫醇和BTEX的去除性能、动力学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特性进行详细研究。运行结果表明,优选菌的接种能大大缩短BTF的启动时间。宏观动力学分析表明,该体系混合VOCs的最大去除能力为210.7g·m^-3·h^-1。16S rRNA测序表明,在经过长时间混合底物的通入后,Hydrogenophaga(17.2%)和Pseudomonas(8.1%)取代Pandoraea成为BTF内的主导菌属。Thiobacillus(4.5%)和Pseudomonas(8.1%)菌属在恶臭硫醇的生物降解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 BTEX 生物滴滤塔 微生物群落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硅基杂化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色谱拆分性能
4
作者 罗飞 翁西伦 +2 位作者 鲍宗必 杨亦文 任其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20-4525,共6页
合成了含少量3-(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酯的纤维素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CDMPC),并采用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SE)为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得到新型硅基杂化手性固定相。该固定相的CDMPC含量达60%,在含有10%... 合成了含少量3-(三乙氧基硅)丙基氨基甲酸酯的纤维素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衍生物(CDMPC),并采用1,2-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SE)为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得到新型硅基杂化手性固定相。该固定相的CDMPC含量达60%,在含有10%氯仿的流动相中保持良好的手性识别性能和机械强度。使用其拆分了多种手性化合物,拆分效果优于商品柱Chiralpak IB,其中对2,2,2-三氟-1-(9-蒽基)乙醇和反式二苯乙烯氧化物对映体的分离选择性分别达到2.99和2.48,表明该类硅基杂化类手性固定相在制备色谱领域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固定相 杂化材料 色谱 分离 机械性能 溶剂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材料吸附分离六氟化硫/氮气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沛 李金键 +4 位作者 柯天 张治国 鲍宗必 任其龙 杨启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92-3617,共26页
六氟化硫与氮气的混合气体是电力工业中最重要的新兴绝缘介质之一,从废弃设备和废气中分离回收六氟化硫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避免了高能耗的相变过程,具有绿色节能的特点,然而六氟化硫与氮气均为惰性的非极性分子,因此开发能够精准辨识... 六氟化硫与氮气的混合气体是电力工业中最重要的新兴绝缘介质之一,从废弃设备和废气中分离回收六氟化硫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避免了高能耗的相变过程,具有绿色节能的特点,然而六氟化硫与氮气均为惰性的非极性分子,因此开发能够精准辨识六氟化硫的吸附剂极具挑战。目前获得研究的吸附分离材料已经从传统的沸石分子筛发展到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主的新型吸附剂,这些材料具有结构的高度可调性,可以有预期地对其进行设计,从而体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吸附六氟化硫的能力。本文重点总结了这些材料的结构特点、调控策略、分离性能及其机理,同时指出一些尚存的重要问题,如对扩散传质规律与材料稳定性的研究不足、对材料潜力的评价不够全面等,应当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多孔材料 吸附分离 六氟化硫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1/In-TS-1催化果糖一步法醇解制备乳酸甲酯连续化试验
6
作者 李愽龙 蒋雨希 +3 位作者 任傲天 秦雯琪 傅杰 吕秀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78-2686,共9页
乳酸甲酯(MLA)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其中生物质糖固定床催化连续醇解制备MLA是未来工业化的方向。前期采用间歇釜开发了TS-1和In-TS-1两种长效催化剂,本文开展了在固定床中TS-1和In-TS-1催化果糖连续醇解制备MLA的试验。结果表明... 乳酸甲酯(MLA)是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其中生物质糖固定床催化连续醇解制备MLA是未来工业化的方向。前期采用间歇釜开发了TS-1和In-TS-1两种长效催化剂,本文开展了在固定床中TS-1和In-TS-1催化果糖连续醇解制备MLA的试验。结果表明,在200℃,系统压力4.8 MPa下,TS-1和In-TS-1可稳定运行144 h且未发生失活,MLA收率分别达到50.4%和60%。XRD、N2吸脱附试验、TG-DSC、Py-FTIR、ICP-OES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催化剂的晶型、孔道结构、表面酸性质保持稳定,Ti、In金属流失极少,证实了TS-1和In-TS-1催化剂在固定床连续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本研究为推进In-TS-1催化果糖连续醇解制备MLA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化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果糖醇解 乳酸甲酯 催化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使能技术在化妆品原料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左一萌 张姣姣 连佳长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53,共21页
伴随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急剧增长,化妆品原料市场同步扩张。化妆品原料作为化妆品的核心成分,不仅承载着化妆品的主体功效和产品竞争力,同时对化妆品的安全也至关重要。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化设计为理念,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计算机模拟... 伴随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急剧增长,化妆品原料市场同步扩张。化妆品原料作为化妆品的核心成分,不仅承载着化妆品的主体功效和产品竞争力,同时对化妆品的安全也至关重要。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化设计为理念,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和生物工程等技术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的一门新兴交叉融合性学科。合成生物学的进步使微生物宿主能够以高效、具有成本竞争力和安全的方式合成有价值的天然产物。随着合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酿酒酵母作为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底盘细胞,在化妆品原料合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构建酿酒酵母细胞工厂异源生物合成化妆品原料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可以减少对传统物理提取法的依赖以及规避化学合成法的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酿酒酵母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化妆品原料生物合成途径构建中的关键作用,总结了基因多拷贝整合、区室化工程、转运工程、人工多细胞体系等代谢工程策略在化妆品原料酿酒酵母细胞工厂优化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从萜类、维生素类、多酚类、蛋白质与氨基酸类等不同类别的化妆品活性成分出发,阐述了酿酒酵母细胞工厂生物合成化妆品原料的最新进展。虽然酿酒酵母在化妆品原料大规模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能与优势,然而目前仍面临诸如产品生物合成途径未完全解析、生物合成水平较为低下、分离纯化困难等一系列挑战。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手段有望开发更为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并应用于酿酒酵母细胞工厂的优化与化妆品原料成分的合成中,为化妆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化妆品原料 合成生物学 基因组编辑 代谢工程 细胞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基质HCCA与含巯基生命物质加成反应的质谱研究
8
作者 李静 任其龙 潘远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41,I0001,共10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含巯基的生命物质(氨基酸、肽及蛋白质)与MALDI常用基质α-氰基-4-羟基肉桂酸(HCCA)之间的加成反应,并分别考察了其在酸性、弱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结...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含巯基的生命物质(氨基酸、肽及蛋白质)与MALDI常用基质α-氰基-4-羟基肉桂酸(HCCA)之间的加成反应,并分别考察了其在酸性、弱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含巯基的生命物质易与HCCA发生加成反应,使待测物在质谱图中产生189.0 u的质量数迁移。此外,使用高分辨质谱分析加成产物,并通过串联质谱分析进一步确认其为共价结合产物。此研究为确定MALDI基质与含巯基的生命物质之间的加成反应提供了依据,以期减少质谱中基质对含有巯基化合物测试的干扰,为基质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电喷雾质谱(ESI-MS) α-氰基-4-羟基肉桂酸(HCCA) 分析物-基质加合产物 含巯基生命物质 碎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小莉 何灯红 张兴旺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1-607,共7页
本文从开发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如RuO2,IrO2,Pt)的廉价催化剂方面着手,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67为前驱物,通过室温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ZIF-67,将其高温炭化制备出包覆Co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的碳基复合材料,即Co@NC.研究炭化温度对其... 本文从开发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如RuO2,IrO2,Pt)的廉价催化剂方面着手,以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IF-67为前驱物,通过室温溶剂热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ZIF-67,将其高温炭化制备出包覆Co纳米颗粒的氮掺杂的碳基复合材料,即Co@NC.研究炭化温度对其形貌结构、元素组成和电催化性能的影响.制备形貌结构最优的Co@NC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碱性条件下析氧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Co@NC 纳米复合材料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苯异构体吸附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莹 郑芳 +3 位作者 杨启炜 张治国 任其龙 鲍宗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095,共15页
二甲苯异构体的分离与纯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过程之一,但二甲苯异构体的结构和性质极其接近,常规精馏和深冷结晶法分离能耗高、生产效率低。模拟移动床色谱是主流的二甲苯异构体分离技术,但作为吸附剂的分子筛在吸附容量和分离选择... 二甲苯异构体的分离与纯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过程之一,但二甲苯异构体的结构和性质极其接近,常规精馏和深冷结晶法分离能耗高、生产效率低。模拟移动床色谱是主流的二甲苯异构体分离技术,但作为吸附剂的分子筛在吸附容量和分离选择性两方面均存在不足。金属有机框架和超分子材料具有组装自由、结构多样和性质可调等优点,可通过构建极性孔环境或精准设计孔道尺寸与形状实现二甲苯异构体的高效辨识与分离。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和超分子材料在二甲苯异构体吸附分离中的研究进展,从静电作用、尺寸筛分和形状筛分等方面探讨了二甲苯异构体分离的内在机制,总结了金属有机框架在二甲苯分离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分离 吸附剂 二甲苯异构体 对二甲苯 金属有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环烷烃吸附分离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彬浩 朱小倩 +5 位作者 柯天 张治国 鲍宗必 任其龙 苏宝根 杨启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3-1881,共19页
吸附法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性有潜力替代萃取精馏成为分离同碳数芳香烃/环烷烃的新方法,目前采用的吸附分离材料已从传统的沸石分子筛发展到包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多孔分子晶体(PMCs)在内的新型多孔材料,体... 吸附法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性有潜力替代萃取精馏成为分离同碳数芳香烃/环烷烃的新方法,目前采用的吸附分离材料已从传统的沸石分子筛发展到包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多孔分子晶体(PMCs)在内的新型多孔材料,体现出优异的选择性、优先吸附芳香烃或环烷烃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OFs、COFs和PMCs在苯/环己烷和甲苯/甲基环己烷分离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三类材料结构的设计思路、吸附分离性能及其机理,包括热力学平衡、分子排阻等两类不同的机理。在取得较大研究进展的同时,该领域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对吸附质扩散传质规律和混合物固定床分离性能研究不足、对材料稳定性和杂质敏感性关注较少、多孔材料结构复杂、经济性有待提升等,在未来的研究中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吸附分离 芳香烃 环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单抗电荷异质体的模型辅助过程优化
12
作者 许茹枫 陈煜成 +5 位作者 高丹 焦静雨 高栋 王海彬 姚善泾 林东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3-1911,共9页
针对单抗电荷异质体分离,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机理模型,预测洗脱分离行为,辅助工艺条件优化。设计了校准实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模型计算与实验吻合良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洗脱方式,得到最优的两步阶跃洗脱方案,... 针对单抗电荷异质体分离,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机理模型,预测洗脱分离行为,辅助工艺条件优化。设计了校准实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模型计算与实验吻合良好,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洗脱方式,得到最优的两步阶跃洗脱方案,具有较高的收率,但发现该分离过程对盐浓度极为敏感。进一步针对第一步洗脱盐浓度进行过程稳健性约束的过程优化,发现盐浓度为108.5 mmol/L时过程稳健性增强。经实验验证,两步阶跃洗脱收率最高可达到85.3%,稳健约束优化后第一步等度洗脱盐浓度操作区间增大为98.9~117.5 mmol/L。结果表明,模型辅助的工艺优化可以进行复杂条件分析,促进难分离体系的分离过程优化,并能够针对过程稳健性给出合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电荷异质体 分离 离子交换层析 层析模型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味剂三氯蔗糖合成法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红英 鲍宗必 +3 位作者 张治国 任其龙 邢华斌 杨亦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7-238,共12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高质量且高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的需求日益增长,三氯蔗糖是最理想的人工甜味剂,具有非营养、低热量、高甜度、高安全性和风味好等特点,所以三氯蔗糖合成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氯蔗糖各合成法的国...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高质量且高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的需求日益增长,三氯蔗糖是最理想的人工甜味剂,具有非营养、低热量、高甜度、高安全性和风味好等特点,所以三氯蔗糖合成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氯蔗糖各合成法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综合评价了各合成法,认为全基团保护法合成步骤太过繁锁;单基团保护法中的乙酸酐法和原乙酸三甲酯法仍存在一定缺陷,但有机锡法合成步骤少,有机锡可回收再利用,是目前最适宜于工业化的合成方法;而酶法,特别是蔗糖法,由于其环保和高选择性而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合成法;同时一些新的合成法,如三氯蔗糖-6-酯的酶水解等,均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蔗糖 甜味剂 全基团保护法 单基团保护法 酶-化学联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催化水解阿拉伯胶制备L-阿拉伯糖工艺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敏慧 鲍宗必 +3 位作者 段舒然 邢华斌 杨亦文 任其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528-2533,共6页
阿拉伯胶是提取制备L-阿拉伯糖的理想原料,对阿拉伯胶进行酸催化水解可获得含L-阿拉伯糖、D-半乳糖、L-鼠李糖的反应液,优化酸水解条件使水解液中L-阿拉伯糖的含量和收率均达到最佳水平,是保证后续分离纯化工艺稳定性及产品品质的关键... 阿拉伯胶是提取制备L-阿拉伯糖的理想原料,对阿拉伯胶进行酸催化水解可获得含L-阿拉伯糖、D-半乳糖、L-鼠李糖的反应液,优化酸水解条件使水解液中L-阿拉伯糖的含量和收率均达到最佳水平,是保证后续分离纯化工艺稳定性及产品品质的关键。利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酸浓度、反应温度、固液比等因素对水解工艺的影响,获得了影响酸水解反应的关键因素及适宜的水解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对L-阿拉伯糖的生成速率有明显影响。经优化,当固液比为1:10(g/ml)、100℃、0.1 mol·L-1 H2SO4水解90 min或90℃、0.1 mol·L-1 H2SO4水解200 min,水解液中L-阿拉伯糖的相对纯度分别达85%和87%,水解收率高达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胶 L-阿拉伯糖 催化水解 催化剂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弧等离子体转化油脂制合成气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其龙 薛文峰 +5 位作者 张铭 吴剑骅 潘腾云 金军魁 闻光东 苏宝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66-4971,共6页
废弃油脂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对废弃油脂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本文以大豆油作为废弃油脂替代物,在自制炬/反应器中开展旋转弧等离子体转化油脂制合成气研究,系统考察了水/大豆油质量比、输入功率... 废弃油脂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容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对废弃油脂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本文以大豆油作为废弃油脂替代物,在自制炬/反应器中开展旋转弧等离子体转化油脂制合成气研究,系统考察了水/大豆油质量比、输入功率和磁感应强度对大豆油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体产物主要为CO、H2、CO2与烃类,CO与H2最高可占气体总量的91.0%(体积)以上。水/大豆油质量比主要影响产物组成和能量转化效率,对碳气相转化率和合成气收率影响较小。增加输入功率,碳气相转化率可提高至98.5%,能量转化效率在17.9 k W时达到最大值72.9%。实验考察范围内磁感应强度对大豆油转化效果的影响很小,但可以起到保护阳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旋转弧 废弃油脂 大豆油 热解 合成气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HZSM-5催化纤维素热裂解制备芳烃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浩 周峰 +4 位作者 陈皓 傅杰 陈可泉 乔凯 欧阳平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329-3335,共7页
使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0.2~1.0mol/L)对不同硅铝比的HZSM-5沸石进行碱处理制备多级孔HZSM-5,研究了NaOH浓度对碱处理制备多级孔HZSM-5的影响规律以及多级孔HZSM-5在纤维素催化热裂解中的催化性能。采用N2吸附-脱附、XRD、TEM和NH_3-TP... 使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0.2~1.0mol/L)对不同硅铝比的HZSM-5沸石进行碱处理制备多级孔HZSM-5,研究了NaOH浓度对碱处理制备多级孔HZSM-5的影响规律以及多级孔HZSM-5在纤维素催化热裂解中的催化性能。采用N2吸附-脱附、XRD、TEM和NH_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XRD结果显示HZSM-5碱处理后,多级孔HZSM-5依然有MFI结构特征峰;N_2吸附-脱附和TEM表征结果表明碱处理后的ZSM-5晶体内有明显的介孔孔道,形成多级孔结构;NH3-TPD结果表明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多级孔HZSM-5的强酸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0.4mol/L处达到最高值。在微型裂解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装置中研究多级孔HZSM-5对纤维素催化热裂解制备芳烃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硅铝比为25、38、50的HZSM-5芳烃产率分别从碱处理前的33.5%、35.6%和32.2%,最高增加至37.1%、38.5%和34.0%(0.4mol/L NaOH碱处理);焦炭产率分别由碱处理前的33.1%、31.5%和33.8%降低至29.1%、25.8%和29.8%。结果表明,通过有效调控碱处理条件能够提高纤维素催化热裂解过程中的芳烃产率,同时降低焦炭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处理 HZSM-5 沸石 催化 催化剂 热裂解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和仿生层析及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卢慧丽 林东强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23-3535,共13页
亲和仿生层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技术,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尤其在抗体纯化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稳定、特异性较高等优点。亲和仿生层析的核心是具有特定结构的仿生配基,主要包括化学合成配基和短肽配基两种... 亲和仿生层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技术,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尤其在抗体纯化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稳定、特异性较高等优点。亲和仿生层析的核心是具有特定结构的仿生配基,主要包括化学合成配基和短肽配基两种,通常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筛选和设计。理性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蛋白,随机地去选择配基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理性设计构建一个合理的配基库,并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技术,才能得到合适的仿生配基。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亲和仿生层析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亲和仿生配基的筛选和设计以及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仿生层析 化学合成配基 短肽配基 抗体 纯化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催化剂上乙酰丙酸与腈还原胺化制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迎新 张粮 +2 位作者 张凯悦 成毓然 魏作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31-2538,共8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通过调整CeO_(2)含量(x=5%、10%、20%、30%)(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制备出一系列x Ce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以此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Pd负载量(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为5%的5%Pd/x CeO_(2)-Al...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通过调整CeO_(2)含量(x=5%、10%、20%、30%)(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制备出一系列x Ce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以此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Pd负载量(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为5%的5%Pd/x CeO_(2)-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XPS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对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与腈类化合物"一锅法"还原胺化合成N-取代基-5-甲基-2-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90℃、1.5 MPa H2),催化剂5%Pd/10%CeO_(2)-Al_(2)O_(3)上乙酰丙酸与苯甲腈反应5 h,N-苄基-5-甲基-2-吡咯烷酮收率高达87.5%。在该催化剂上,乙酰丙酸(酯)与其他多种腈类化合物反应同样获得了较高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收率(76.3%~87.4%)。催化剂5%Pd/10%CeO_(2)-Al_(2)O_(3)循环4次后,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乙酰丙酸 催化剂 还原胺化 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装置中反应气体冷却器用热电偶套管的泄漏原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刘文娟 师红旗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0-34,41,共6页
某丙烯腈装置反应气体冷却器热电偶套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热电偶套管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热电偶套管的开裂形式为应力腐蚀开裂,... 某丙烯腈装置反应气体冷却器热电偶套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热电偶套管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热电偶套管的开裂形式为应力腐蚀开裂,其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套管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表面状态和显微组织差异产生应力,在硫化氢和氯化物共存的环境中,在热影响区优先形成应力腐蚀裂纹,裂纹沿着晶界向母材扩展,从而在套管与法兰凸台的焊缝连接处发生开裂,最终导致热电偶套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装置 热电偶套管 应力腐蚀开裂 316L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A和DHA的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董青 李敏 +4 位作者 杨亦文 鲍宗必 杨启炜 张治国 任其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前,EPA和DHA主要的生产来源是深海鱼油,但其含量较低不能直接满足食品和制药业的需求,富集提纯EPA和DHA尤为重要。简述了EPA和DHA的分离研究进展,主要从富集和高纯度单体的制备两个方面展开,系统介绍了低温结晶法、尿素包合法、分子... 目前,EPA和DHA主要的生产来源是深海鱼油,但其含量较低不能直接满足食品和制药业的需求,富集提纯EPA和DHA尤为重要。简述了EPA和DHA的分离研究进展,主要从富集和高纯度单体的制备两个方面展开,系统介绍了低温结晶法、尿素包合法、分子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银离子络合法、脂肪酶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模拟移动床色谱法的分离原理以及近年的研究成果,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EPA和DHA提纯分离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两种或多种分离方法组合是发展趋势,脂肪酶法和模拟移动床色谱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 DHA 鱼油 多不饱和脂肪酸 富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