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氟代丙烯酸酯的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
1
作者 罗子淇 陈江 +3 位作者 杨小波 宋金星 王小君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结晶、表面氟元素富集和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以C8氟代烷基为主的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均具有结晶和表面氟元素富集特性,并在表面形成“峰谷状”粗糙结构。随着共聚物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氟元素表面富集程度增大。非氟代链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同时强化微相分离,因此,合成嵌段比适中的嵌段共聚物能够获得比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更优的综合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 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结晶 疏水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二甲基-1 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添加剂对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膨胀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谢贵明 王稚阳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82-4688,共7页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VDC-AN-MMA)悬浮共聚制备包覆型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考察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等水相添加剂对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 通过戊烷发泡剂存在下的偏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VDC-AN-MMA)悬浮共聚制备包覆型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考察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等水相添加剂对聚合物微球颗粒结构和热膨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柠檬酸和重铬酸钾的添加均可起到降低聚合过程中形成难膨胀聚合物细微粒子的作用,当氯化钠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基于单体,下同)、柠檬酸添加量为2.5%~5.0%、重铬酸钾添加量为0.05%~0.1%时,制备的可膨胀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分布窄、形态规整、聚合物对发泡剂包覆效果好等特点;加热后未膨胀聚合物微粒数目少,膨胀均匀,膨胀温度区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粒子 粒度分布 热可膨胀聚合物微球 水相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辐照接枝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纹昕 顾雪萍 +2 位作者 冯连芳 王嘉骏 张才亮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0-145,共6页
聚丙烯(PP)具有无毒无味、生产成本低、易加工等优良特性,在诸多行业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PP分子结构简单,分子极性及表面能较低,与其他极性聚合物或无机填料间的亲和力较弱,难以复合改性,导致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需对P... 聚丙烯(PP)具有无毒无味、生产成本低、易加工等优良特性,在诸多行业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PP分子结构简单,分子极性及表面能较低,与其他极性聚合物或无机填料间的亲和力较弱,难以复合改性,导致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需对PP进行接枝改性,来弥补其结构上的缺陷,拓宽其应用领域。目前,常见的PP接枝改性方法通常是在熔融或溶液状态下进行的,存在反应效率低、PP降解严重等问题。然而,通过辐照技术来诱导接枝反应进行,引发效率较高,且反应过程多在PP表面发生,对其自身性能的影响较小。文章综述了辐照技术对PP功能化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从辐照手段、辐照接枝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辐照接枝改性PP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接枝改性 辐照技术 表面改性 接枝率 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