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技术队伍先进技术集群建设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娜 吴哲敏 +3 位作者 徐丽 房尔园 贺静 沈素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1-254,共4页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加快推进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该文详述了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先进技术集群建设案例,先进技术集群建设突破了传统实验技术队伍的组织边界,是贯彻新... 实验技术队伍作为高校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加快推进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该文详述了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先进技术集群建设案例,先进技术集群建设突破了传统实验技术队伍的组织边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创造了有利于实验技术队伍专业能力提升的良好学术生态圈,为实验技术队伍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提供平台,为建设世界一流实验技术体系提供技术保障和引领,以期为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实验技术队伍 先进技术集群 专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可穿戴热管理的智能纤维及织物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荣振 柏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保持热舒适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利用纤维和织物进行个人热管理不仅能提升热舒适度,还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然而,传统的织物无法满足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热舒适需求,迫使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可穿戴热管理材料。基于材料化学、... 保持热舒适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利用纤维和织物进行个人热管理不仅能提升热舒适度,还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然而,传统的织物无法满足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热舒适需求,迫使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可穿戴热管理材料。基于材料化学、物理和纳米技术,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具有优异热管理性能的纤维及织物。本文综述了体温调节的创新策略和可穿戴热管理材料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种先进的被动和主动热管理材料,旨在梳理热管理材料的工作机理,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首先介绍了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基础,随后详细探讨了被动和主动热管理纤维和织物的工作原理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最后从商业应用的角度对可穿戴热管理纤维及织物的未来前景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可穿戴 智能纤维及织物 被动热管理 主动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铝氧烷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徐艳焦 楼琳瑾 +3 位作者 樊茁钦 张浩淼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5,共12页
甲基铝氧烷(MAO)是多种烯烃聚合体系的重要助催化剂,但其生产难度大、经济性差,并且在脂肪烃溶剂中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因此,通过对MAO改性克服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针对MAO改性的主要技术路线,综述了水解法、非水解法及其他改性... 甲基铝氧烷(MAO)是多种烯烃聚合体系的重要助催化剂,但其生产难度大、经济性差,并且在脂肪烃溶剂中溶解度低、稳定性差,因此,通过对MAO改性克服上述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针对MAO改性的主要技术路线,综述了水解法、非水解法及其他改性策略,并重点介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流动化学反应器设计和合成方法。该MMAO连续流合成平台包括异丁基铝氧烷(IBAO)合成模块、IBAO与三甲基铝(TMA)快速络合模块以及异丁基改性产品iBu-MMAO合成模块,通过有效降低固体堵塞和热失控的风险,实现安全、稳定、连续合成MMAO,收率最高可达80%,且该产品与市售产品的助催化活性相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MAO的分析与检测手段,及其系列产品在聚合体系中的应用,为MMAO的合成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铝氧烷 流动化学 多相反应器 水解 合成 烯烃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立体异构的丁二烯乳液聚合过程模型化
4
作者 吴雨轩 常诚 +2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张才亮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887,共9页
立体异构比例影响乳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 latex,PBL)的产品性能。在反应量热装置中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以松香酸钠/月桂酸钾/烷基萘磺酸钠作为乳化剂,研究了在反应温度为65~75℃、引发剂投料比(对每100单位质量单体添加引发剂的质... 立体异构比例影响乳聚丁二烯(polybutadiene latex,PBL)的产品性能。在反应量热装置中以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以松香酸钠/月桂酸钾/烷基萘磺酸钠作为乳化剂,研究了在反应温度为65~75℃、引发剂投料比(对每100单位质量单体添加引发剂的质量)为0.35%~1.38%下的丁二烯乳液聚合过程;建立了乳液法自由基聚合的严格过程机理模型,运用转化率数据进行参数整定,1,4-顺式(1,4-cis)、1,4-反式(1,4-trans)和1,2-乙烯基(1,2-vinyl)三种立构的链增长活化能分别为39.10、38.50、13.20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28.37、23.90、11.70 L/(mol·s),模型可以在误差范围内预测立体异构比例。模拟结果表明:立构比例随反应时间变化,立构比例的大幅变化发生在反应初期,在转化率达到20%后,三种立构比例均趋于稳定;温度升高,1,4-cis和1,4-trans比例增大,1,2-vinyl比例减小;立构比例对引发剂投料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异构 聚丁二烯 乳液 自由基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韧P(SBMA-co-AAc)/SiO_(2)复合水凝胶海洋防污减阻涂层
5
作者 李文宝 胡锦鹏 +2 位作者 杜淼 潘鹏举 单国荣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7-796,F0004,共11页
将两性离子甲基丙烯酸磺酸甜菜碱(SBMA)与丙烯酸(AAc)单体共聚,并引入气相SiO_(2)纳米粒子,将化学交联与物理交联相结合,制备了P(SBMA-co-AAc)/SiO_(2)复合水凝胶。添加SiO_(2)粒子有效降低了水凝胶在水及海水中的相对溶胀度,显著提升... 将两性离子甲基丙烯酸磺酸甜菜碱(SBMA)与丙烯酸(AAc)单体共聚,并引入气相SiO_(2)纳米粒子,将化学交联与物理交联相结合,制备了P(SBMA-co-AAc)/SiO_(2)复合水凝胶。添加SiO_(2)粒子有效降低了水凝胶在水及海水中的相对溶胀度,显著提升了水凝胶的强度和模量,在海水中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可达662 kPa和429 kPa,压缩模量达225 kPa,同时具有高断裂伸长率。水凝胶涂层减阻效果优异,高滑动速率下,表现出低摩擦因数,在1 N的载重下与玻璃表面的摩擦因数可低至0.004。复合水凝胶还表现出优异的抗蛋白吸附和抗菌性能,在马口铁片表面也具有优异的黏结性能。P(SBMA-co-AAc)/SiO_(2)复合水凝胶涂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为防污减阻水凝胶涂层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水凝胶 复合材料 二氧化硅 纳米粒子 力学性能 防污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高黏度搅拌设备研究进展
6
作者 成文凯 颜金钰 +2 位作者 李鏊凡 王嘉骏 冯连芳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7,共6页
开发高效搅拌设备对于聚合工业中的过程强化至关重要。文中综述几种立式高黏度搅拌设备,包括单轴搅拌设备、双轴搅拌设备、三轴搅拌设备和无中心轴搅拌设备。指出高效搅拌设备是开发先进聚合工艺过程的关键,传统的搅拌设备可以进行有效... 开发高效搅拌设备对于聚合工业中的过程强化至关重要。文中综述几种立式高黏度搅拌设备,包括单轴搅拌设备、双轴搅拌设备、三轴搅拌设备和无中心轴搅拌设备。指出高效搅拌设备是开发先进聚合工艺过程的关键,传统的搅拌设备可以进行有效组合来进行过程强化,具有优异混合性能、传热性能和自清洁性能的搅拌设备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是开发新型高效搅拌设备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设备 高黏度 计算流体力学 聚合物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代丙烯酸酯的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
7
作者 罗子淇 陈江 +3 位作者 杨小波 宋金星 王小君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0,共9页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 研究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晶、氟元素分布和表面特性可为高疏水疏油涂层的开发提供基础。采用碘转移细乳液聚合制备了由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和非氟代聚合物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并研究嵌段共聚物组成和热处理条件对其结晶、表面氟元素富集和疏水疏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以C8氟代烷基为主的氟代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均具有结晶和表面氟元素富集特性,并在表面形成“峰谷状”粗糙结构。随着共聚物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热处理温度的提升,氟元素表面富集程度增大。非氟代链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同时强化微相分离,因此,合成嵌段比适中的嵌段共聚物能够获得比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无规共聚物更优的综合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氟代丙烯酸酯-co-丙烯酸十八酯) 嵌段共聚物 微相分离 结晶 疏水疏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振荡循环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訾灿 黄正梁 +3 位作者 廖祖维 蒋斌波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929-2939,共11页
颗粒的循环特性是循环流化床研究的重点及热点之一,在建立颗粒循环时,颗粒循环由非稳态向稳态过渡。本文在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中,采用摄像法和压力检测法研究了不稳定颗粒循环条件下颗粒流动结构和各段压降的变化情况。首次发现了不稳... 颗粒的循环特性是循环流化床研究的重点及热点之一,在建立颗粒循环时,颗粒循环由非稳态向稳态过渡。本文在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中,采用摄像法和压力检测法研究了不稳定颗粒循环条件下颗粒流动结构和各段压降的变化情况。首次发现了不稳定颗粒循环状态下的颗粒振荡循环现象及其具有的两个特征:下降段、提升段气固流动结构呈周期性变化;下降段压降pd和提升段压降pr周期性波动且pd>pr和pd<pr交替出现。进一步对颗粒振荡循环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颗粒振荡周期的计算公式。研究还发现在颗粒藏量一定的条件下,循环气流量或颗粒循环段阀门开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才能诱发颗粒振荡循环;颗粒振荡循环周期随着循环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与阀门开度无关。研究结果为动态颗粒循环建立过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快速地建立颗粒的稳定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颗粒振荡循环 流动结构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退火处理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博 杨怡 +6 位作者 钱翠珠 郑闪闪 蔡怀远 刘丹 俞飞 王宝 潘鹏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具有优异的光学以及力学性能,在包装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然而,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天气下,BOPP薄膜容易发生收缩,产生褶皱缺陷,严重的甚至导致产品变形。BOPP薄膜的后收缩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气密性、美观度、成本...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具有优异的光学以及力学性能,在包装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然而,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天气下,BOPP薄膜容易发生收缩,产生褶皱缺陷,严重的甚至导致产品变形。BOPP薄膜的后收缩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气密性、美观度、成本以及销量。针对该现象,本文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系统、光泽度仪、雾度仪、摩擦仪、万能拉伸试验机、热封仪、测厚仪等多种技术表征手段研究了BOPP薄膜在40~80℃下退火过程中的结构与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退火时间越长、退火温度越高,BOPP薄膜的收缩率越大,退火后的结晶度和晶体取向程度增加。BOPP薄膜的厚度、雾度、摩擦系数、光泽度、热封强度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收缩率减小,拉伸强度变大。该研究为改善BOPP薄膜的后收缩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收缩 结晶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流变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威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 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PDD-TFE)共聚物是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开展PDD-TFE共聚物平均分子量(MW)、分子量分布(MWD)和流变特性研究对拓展其加工应用有重要意义。鉴于溶液法测定PDD-TFE共聚物MW及MWD存在难度,建立了由动态流变法和动态黏弹法获得PDD-TFE共聚物MW及MWD的改进方法。根据Fox方程、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参数得到了PDD-TFE共聚物的零切黏度与MW之间的关系;通过Carreau-Yasuda方程拟合PDD-TFE共聚物的复数黏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零切黏度。在实验测定PDD-TFE共聚物的储能模量与频率关系基础上,应用动态黏弹法得到其MW及MWD,并进一步研究了220℃时PDD-TFE共聚物的MW及MWD对共聚物熔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发现共聚物的MWD越宽,共聚物熔体的“剪切变稀”行为越明显;随着共聚物MW增大,共聚物熔体的非牛顿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2 2-二甲基-1 3-二氧环戊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平均分子量 流变特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流延膜的制备与性能
11
作者 夏琛 李壮壮 +3 位作者 张博 樊虎 王宝 潘鹏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含β晶体的聚偏氟乙烯(PVDF)的极性较强,是一种重要的压电和铁电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该工作中,选择了PVDF的3种β晶体成核剂,首先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较了3种成核剂对PVDF流延膜中β晶体含量的影响,随后选择成核效率最高... 含β晶体的聚偏氟乙烯(PVDF)的极性较强,是一种重要的压电和铁电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该工作中,选择了PVDF的3种β晶体成核剂,首先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较了3种成核剂对PVDF流延膜中β晶体含量的影响,随后选择成核效率最高的成核剂四苯基溴化膦(TPPB),通过调整流延工艺制备了高β晶体含量的PVDF流延膜,最后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S)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PVDF流延膜以及其在后拉伸过程中的结晶结构,同时研究了流延膜的力学性能以及弹性回复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PVDF/TPPB流延膜的β晶体含量和片晶取向程度随着流延膜牵伸比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牵伸比的增加,PVDF/TPPB流延膜的屈服应力和杨氏模量增大,弹性回复能力增强。同时,在流延膜的后拉伸过程中,随着拉伸应变的增加,流延膜出现空洞结构,并且温度越低,空洞出现的临界应变越小,这对含β晶体PVDF微孔膜的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流延膜 拉伸性能 β晶成核剂 结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结构与降温效果
12
作者 徐建 王暄博 +3 位作者 卢昕博 蒋健 郑映 潘鹏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2,共8页
针对加热卷烟中聚乳酸(PLA)材料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PEG分子量与含量的PLA/PEG相变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降温效果以及相变... 针对加热卷烟中聚乳酸(PLA)材料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PEG分子量与含量的PLA/PEG相变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降温效果以及相变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纯PLA材料相比,PEG的引入使材料在40~70℃处的相变潜热增大,相变温度范围变宽。PLA/PEG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受PEG质量分数的影响显著,但受PEG分子量影响不明显。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PLA/PEG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杨氏模量显著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亲水性提高。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将PLA/PEG材料3D打印成降温滤嘴,并应用到加热卷烟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这归因于PEG的熔融吸热和PLA在玻璃化转变区域的热焓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共混改性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捏合反应器及其在聚合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文凯 颜金钰 +1 位作者 王嘉骏 冯连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81,共14页
卧式捏合反应器具有大的反应体积,优异的混合性能、表面更新性能、传热性能和自清洁性能,因而在本体聚合、缩合聚合和聚合物脱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几种捏合反应器及其搅拌特性研究,以及在聚合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指出捏合... 卧式捏合反应器具有大的反应体积,优异的混合性能、表面更新性能、传热性能和自清洁性能,因而在本体聚合、缩合聚合和聚合物脱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几种捏合反应器及其搅拌特性研究,以及在聚合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指出捏合反应器具有非常复杂的几何结构,实验测量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指出具有自清洁特性的捏合反应器是聚合物搅拌设备开发的主要方向,高效、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先进工艺与装置是促进我国聚合工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合反应器 搅拌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过程强化 本体聚合 缩合聚合 聚合物脱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梨醇类成核剂改性聚丙烯及其共聚物的结晶行为与性能
14
作者 齐琪 郭利平 +2 位作者 石李明 郑映 潘鹏举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8-2699,共12页
基于聚丙烯(PP)均聚物和不同乙烯含量的PP共聚物,系统地研究了山梨醇类成核剂含量和乙烯单元含量对PP的结晶动力学、结晶结构、结晶形貌、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变行为分析了成核剂在降温过程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PP的... 基于聚丙烯(PP)均聚物和不同乙烯含量的PP共聚物,系统地研究了山梨醇类成核剂含量和乙烯单元含量对PP的结晶动力学、结晶结构、结晶形貌、透明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流变行为分析了成核剂在降温过程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PP的结晶、透明性和力学性能依赖于成核剂含量和乙烯单元含量。当成核剂含量增加到0.1%(质量分数)时,显著加快PP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晶速率,提高结晶度,提高材料的刚性。然而,乙烯单元含量的增加使PP的结晶速率减慢,降低结晶度,降低材料的刚性。乙烯单元和成核剂的加入都促进PPγ晶的形成,而且γ晶的相对含量随乙烯单元和成核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乙烯单元和成核剂含量也提高PP的透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含量 成核剂 结晶 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类弹性体--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伯耿 张明轩 +1 位作者 刘伟峰 王文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35-3144,共10页
综述了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介绍了二元乙丙胶(EPM)、三元乙丙胶(EPDM)、茂金属三元乙丙胶(m EPDM)等乙丙弹性体,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弹性体(POE)和嵌段共聚物弹性体(OBC)等的主要生产商、产品商标、牌号及... 综述了聚烯烃类弹性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介绍了二元乙丙胶(EPM)、三元乙丙胶(EPDM)、茂金属三元乙丙胶(m EPDM)等乙丙弹性体,及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弹性体(POE)和嵌段共聚物弹性体(OBC)等的主要生产商、产品商标、牌号及性能特点,以及合成工艺与催化剂体系的发展。指出POE、OBC类热塑性弹性体不仅具有聚烯烃类弹性体卓越的力学性能,而且成型加工简便、可回收使用,发展迅速。茂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对α-烯烃共聚能力强和单一活性中心的优点。我国目前尚不能进行m EPDM、POE、OBC等性能更为优异、利润更为丰厚的聚烯烃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生产。要进行这些产品的自主开发,必须加强对耐高温茂金属催化剂和烯烃高温溶液共聚工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生产 合成 弹性体 聚合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混物的结晶与降解行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矿生 唐梅荣 +6 位作者 薛小佳 李楷 邵炎 周健 岳冲冲 李壮壮 潘鹏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1190,共10页
针对聚乳酸(PLLA)亲水性差、降解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与亲水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共混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LLA/PEG共混物颗粒,系统研究了PLLA/PEG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亲水性和在酸碱介质中的降解行为... 针对聚乳酸(PLLA)亲水性差、降解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与亲水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共混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LLA/PEG共混物颗粒,系统研究了PLLA/PEG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亲水性和在酸碱介质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EG的加入增强了共混物中PLLA的结晶能力,提高了PLLA在降温过程中的熔融结晶温度。PLLA/PEG共混物在等温结晶中表现出比纯PLLA更快的结晶速度。通过改变PLLA/PEG共混物的组成,可调控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降解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多,PLLA/PEG共混物的表面接触角降低。PLLA与PLLA/PEG共混物均可在水溶液中降解,共混物的降解速率高于纯PLLA,随着PEG含量的升高和降解液中酸碱浓度的提高,PLLA/PEG共混物的降解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结晶 共混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冲聚丙烯结构与性能分析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笪文忠 屠宇侠 +3 位作者 徐宏彬 梅利 姚臻 曹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7-403,共7页
高抗冲聚丙烯(hi PP)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当前聚丙烯行业中的一类代表性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其结构与性能的分析和关联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高抗冲聚丙烯结构与性能分析的最新进展,一方面从体系相形态... 高抗冲聚丙烯(hi PP)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成为当前聚丙烯行业中的一类代表性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关于其结构与性能的分析和关联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高抗冲聚丙烯结构与性能分析的最新进展,一方面从体系相形态入手,分析提高hi PP抗冲性能的分散相形态及其分布;另一方面从分子链结构出发,将hi PP中各组分归纳为乙丙橡胶、乙丙短嵌段共聚物、乙丙嵌段共聚物和等规聚丙烯等,并阐述了各自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丙烯 结构 性能 分子链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模拟的强放热反应釜盘管空间排布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8
作者 周俊超 车圆圆 +2 位作者 吴可君 毕纪葛 何潮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4,共8页
含能化合物的制备因反应条件苛刻、放热剧烈、易失控而对反应釜传热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设计强放热反应釜盘管时,通过减小管间隙和降低安装高度可以增大釜内传热面积,但会阻碍釜内物料的流动,对物料的整体循环不利。今结合某800 L强放热... 含能化合物的制备因反应条件苛刻、放热剧烈、易失控而对反应釜传热性能有较高的要求。设计强放热反应釜盘管时,通过减小管间隙和降低安装高度可以增大釜内传热面积,但会阻碍釜内物料的流动,对物料的整体循环不利。今结合某800 L强放热反应釜的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盘管排布较密集,且物料不能浸没全部盘管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标准k-ε湍流模型考察了盘管管间隙和离底高度对釜内流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800 L反应釜,在物料不能浸没全部盘管的工况下,管间隙大于等于10 mm,离底高度大于等于75 mm时,盘管空间排布的变化对釜内流动状况的影响较小。根据本研究结果设计的800 L反应釜已用于某强放热反应的生产,运转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管 管间隙 离底高度 强放热反应釜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搅拌脱挥设备及其CFD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成文凯 王嘉骏 +1 位作者 顾雪萍 冯连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3-1288,共6页
综述了聚合物搅拌脱挥设备的开发进展,分析了设备开发过程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卧式脱挥设备中的流动特性、混合特性、成膜特性以及表面更新特性等是强化传质的关键因素,具有自清洁搅拌特性的高效卧式脱挥设备是装备开发与研究的主要方... 综述了聚合物搅拌脱挥设备的开发进展,分析了设备开发过程存在的关键问题。指出卧式脱挥设备中的流动特性、混合特性、成膜特性以及表面更新特性等是强化传质的关键因素,具有自清洁搅拌特性的高效卧式脱挥设备是装备开发与研究的主要方向。阐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在研究高黏流体卧式搅拌设备内传递过程机理中的应用。基于网格重叠技术的有限元方法和基于动网格的有限体积方法可以解决复杂几何结构的桨叶和翅片、双轴的旋转运动以及啮合机构非常小的间隙等难题。借助于CFD中VOF多相流模型可以精确地追踪气液相界面,模拟反应器中的成膜过程和表面更新特性,进而可以深入分析设备中的传质过程,为高效聚合物脱挥设备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挥 自清洁 数值模拟 传质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DSC研究结晶性高聚物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丽 浦群 +1 位作者 郑娜 胡激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74,共5页
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和尼龙6(PA6)3种结晶性高聚物的热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调制DSC可有效分辨这些聚合物中重结晶和熔融的重叠效应,并且可准确计算样品的初始结晶度;在尼龙6的DSC... 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和尼龙6(PA6)3种结晶性高聚物的热性能。实验结果显示,调制DSC可有效分辨这些聚合物中重结晶和熔融的重叠效应,并且可准确计算样品的初始结晶度;在尼龙6的DSC曲线中,随着降温速率的加快,不可逆曲线的放热单峰逐渐变成了双峰,且出峰位置向低温区偏移,从而有效分辨了氢键释放和结晶完善的过程。这些结果表明,调制DSC更适用于链结构稍复杂、分子链带有侧基、结晶度易受降温速率影响的结晶性高聚物聚集态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性高聚物 热分析 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