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电压环境工程应用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91
1
作者 闫克平 李树然 +12 位作者 冯卫强 郑钦臻 杜艳艳 沈欣军 戴绍龙 寇艳芹 徐羽贞 王仕龙 韩平 朱安娜 冯文强 黄逸凡 刘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28-2544,共17页
高压(HV)放电技术通过施加高压电场来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活性物质,使之能控制和去除环境污染物。为此,介绍了高压放电在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去除、臭氧发生、水处理和灭菌等方面的应用。高压放电脱硫脱硝采用流光电... 高压(HV)放电技术通过施加高压电场来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活性物质,使之能控制和去除环境污染物。为此,介绍了高压放电在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去除、臭氧发生、水处理和灭菌等方面的应用。高压放电脱硫脱硝采用流光电晕形式在气相或异相中氧化气态污染物,后者效率高于前者。随其处理风量的不断增加,应研发脉冲电源和交直流叠加(AC/DC)电源以提高反应器能量密度和脱除能力。静电除尘技术发展历史长,其除尘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受到本体设计不合理、电源技术落后和2次扬尘等问题的限制。以电除尘指数取代传统Deutsch公式,并指导本体设计选型和电源优化,能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高压放电还可用于臭氧发生,短脉冲电源研发、气源组分添加和装置冷却是其研发重点。高压放电能处理VOCs和污染废水,前者以放电结合催化为主,后者则兼有液下和沿面放电,目前仍需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放电除了能杀灭微生物外,还能在保持活性的前提下收集微生物。高压放电技术仍需向工业示范和联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脱硫 脱硝 电除尘器 VOCs脱除 臭氧发生 水处理 微生物灭活 微生物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阻胺混合甘氨酸盐溶液吸收CO_2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翁扬 赵伟 +3 位作者 叶青 张瑜 叶志平 施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9-733,共5页
在双搅拌反应釜中研究了位阻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与甘氨酸钠(SG)混合溶液吸收CO2的性能.实验温度293~313K,混合溶液的浓度为AMP(1.5kmol/m3)+SG(0.2,0.4,0.6,0.8kmol/m3),SG浓度每增加0.2kmol/m3,200min内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提... 在双搅拌反应釜中研究了位阻胺2-氨基-2-甲基-1-丙醇(AMP)与甘氨酸钠(SG)混合溶液吸收CO2的性能.实验温度293~313K,混合溶液的浓度为AMP(1.5kmol/m3)+SG(0.2,0.4,0.6,0.8kmol/m3),SG浓度每增加0.2kmol/m3,200min内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提高11.47%,10.07%,9.18%和5.33%.与AMP单一溶液相比,混合溶液在200 min时的吸收容量增加了11.5%~41.1%.在293~313K,吸收速率随温度上升而提高.使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再生实验,得到1.5 kmol/m3 AMP+0.6 kmol/m3 SG混合液的最适再生温度为378K.AMP+SG混合溶液的再生效率高于单一SG溶液及AMP+MEA/DEA混合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吸收 再生 2-氨基-2-甲基-1-丙醇(AMP) 甘氨酸钠(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掺杂TiO_2/ITO薄膜电极的MOCVD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松 张兴旺 +1 位作者 余青霓 雷乐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8-493,共6页
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了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B掺杂TiO2/ITO薄膜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分析等方法对所得材料的晶型、组成、化学态和光响应等特性... 采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了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B掺杂TiO2/ITO薄膜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分析等方法对所得材料的晶型、组成、化学态和光响应等特性进行了表征。同时,在模拟可见光照射条件下,通过在光电催化反应体系中降解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实验,验证和评价了材料的光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掺杂TiO2/ITO纳米薄膜电极在可见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光电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B∶Ti<15%(原子比))随着B掺杂量上升而提高。光电催化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82.7%,并且经过连续实验,证实了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纳米TiO2 可见光响应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燃煤电厂钒钛系脱硝催化剂失活原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艳萍 吴思明 +3 位作者 卢慧剑 魏博伦 何奕 施耀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4-570,共7页
以某燃煤电厂1 000 MW发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使用前和运行25 000h后的烟气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测试,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容(BET)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 以某燃煤电厂1 000 MW发电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使用前和运行25 000h后的烟气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对催化剂进行脱硝活性测试,同时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分析、比表面积和孔容(BET)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进行表征分析,探讨催化剂失活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检测375℃下运行后催化剂的脱硝效率(46%)和比表面积(40m2/g)相对于新鲜催化剂(84%,49m2/g)都有所下降,同时表面的活性钒V5+和化学吸附氧Oα由56%和34%分别下降至46%和24%,并且有大量盐类沉积及少量活性组分的损失,SEM和XRD的结果表明运行后催化剂表面存在严重烧结现象.因此,催化剂表面的烧结、还原能力的下降、盐类沉积以及活性组分的挥发都与催化剂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催化剂 失活机理 表面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n掺杂干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催化臭氧氧化邻二氯苯性能(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燕 张兴旺 雷乐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43-2448,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Mn掺杂的干凝胶材料(XFe和XMn),并对其催化臭氧氧化去除邻二氯苯(o-DCB)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压汞仪和氮气吸附等技术对Fe、Mn掺杂的干...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Mn掺杂的干凝胶材料(XFe和XMn),并对其催化臭氧氧化去除邻二氯苯(o-DCB)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压汞仪和氮气吸附等技术对Fe、Mn掺杂的干凝胶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XFe和XMn中存在三价金属氧化物等活性物种,金属相无明显的衍射峰且金属颗粒的尺寸较小,表明金属颗粒在干凝胶载体上获得较好的分散性;相比于单独臭氧氧化时44%的o-DCB去除率,XFe和XMn的添加使得o-DCB去除率分别达到58%和72%,XFe和XMn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XFe和XMn的金属溶出状况不同,在水溶液中浸泡5h后它们的金属溶出率分别为2%和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干凝胶 表征 催化臭氧化 邻二氯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去除含碳固态混合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冀 冯发达 +2 位作者 刘振 黄逸凡 闫克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87-3392,3398,共7页
柴油发动机尾气中存在大量颗粒物,它易被人体吸入,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主要成分——碳烟及可溶性有机成分(SOF)等,可通过氧化燃烧的方法除去。本文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治理出发,介绍了传统的颗粒物后处理技术,包括颗粒捕集... 柴油发动机尾气中存在大量颗粒物,它易被人体吸入,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其主要成分——碳烟及可溶性有机成分(SOF)等,可通过氧化燃烧的方法除去。本文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治理出发,介绍了传统的颗粒物后处理技术,包括颗粒捕集器结合再生、微粒催化氧化转化(DOC)、静电捕集等技术。主要介绍了近年所发展起来的低温等离子体(NTP)辅助去除含碳固态混合物(PM)技术,包括等离子体反应器中的化学反应,常见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及等离子体产生的放电类型。此外,根据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安装位置不同,还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等离子体PM处理方法——直接等离子体方法和间接(远程)等离子体方法,后者可避免高温对等离子体过程的不利影响。总结了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特点,提出对等离子体辅助PM去除过程的研究可着眼等离子体技术本身,研究各种对气体放电产生影响的因素,为等离子体反应器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微粒 后处理 低温等离子体 柴油机微粒过滤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