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ICCR’98)看我国的研究方向
1
作者 陈国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7-60,共4页
@陈国邦¥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一、ICCR’98概况:第二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Intem-ationalConferenceonCryogenicsandRe-frigeration)于1998年4月21~... @陈国邦¥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一、ICCR’98概况:第二届国际低温与制冷会议(Intem-ationalConferenceonCryogenicsandRe-frigeration)于1998年4月21~24日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这次会议共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技术 制冷技术 中国 国际会议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光明 何一坚 +2 位作者 季益华 吴杰 张权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1,共5页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 ,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 ,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 ,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 ,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质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实验 ,得出了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降温特性图以及性能系数COP和制冷量与制冷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 实验研究 二元自行复叠系统 三元自行复叠系统 降温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田玉蓉 张化照 +4 位作者 张福忠 陈国邦 钟轶魁 郑锡亮 甘智华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50,共9页
以液氮为工质 ,进行了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系统的简单改变 ,以及操作步骤的不同调整 ,按回流管有无绝热、泵壳外覆盖不同厚度绝热层、回流管出口在贮箱液面以下或贮箱液面以上的各种组合 ,共进行了 6个... 以液氮为工质 ,进行了低温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循环预冷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系统的简单改变 ,以及操作步骤的不同调整 ,按回流管有无绝热、泵壳外覆盖不同厚度绝热层、回流管出口在贮箱液面以下或贮箱液面以上的各种组合 ,共进行了 6个状态的试验。通过试验 ,从原理上验证了自然循环预冷是可行的。同时 ,对循环预冷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得到相关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 低温预冷 循环预冷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制冷剂管内冷凝换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绍志 季益华 陈光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13,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国外在替代制冷剂管内冷凝换热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各种替代制冷剂与原制冷剂的传热性能对比、润滑油对传热的影响。
关键词 冷凝换热 替代制冷剂 流动特性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声发动机驱动的脉管制冷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大明 邱利民 +3 位作者 谭永翔 严伟林 陈萍 陈国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6,共4页
为完全消除低温系统中的运动部件,简化低温系统结构并提高其可靠性,对自制新型热声发动机驱动的脉管制冷机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热声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确定出系统充气压力和制冷机的接口位置,将一台单级小孔型脉管制冷机接... 为完全消除低温系统中的运动部件,简化低温系统结构并提高其可靠性,对自制新型热声发动机驱动的脉管制冷机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热声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确定出系统充气压力和制冷机的接口位置,将一台单级小孔型脉管制冷机接到系统中.通过调节小孔阀,对脉管制冷机性能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氦气为工质,在充气压力为2 MPa时,发动机单独运行时最大压比达1.19,驱动单级小孔型脉管制冷机获得了119 K的低温,这为热声制冷机系统应用于天然气液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发动机 脉管制冷机 驱动方式 接脉管制冷机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脉管制冷的热声压缩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国邦 赵莉 +1 位作者 金滔 方良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1,共6页
介绍了一热声压缩机实验装置。这种新型的压力波发生器整体无运动部件、无滑动密封,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寿命长等优点,在空间应用中具有发展前景。分别以氦气、氮气为工质进行了实验,输出的压力波的最大振幅约为平均压力的3%... 介绍了一热声压缩机实验装置。这种新型的压力波发生器整体无运动部件、无滑动密封,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寿命长等优点,在空间应用中具有发展前景。分别以氦气、氮气为工质进行了实验,输出的压力波的最大振幅约为平均压力的3%~10%,采用氦工质和氮工质时的最大压比分别达1.06和1.1,频率分别为70Hz和2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压缩机 脉管制冷 实验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FC22替代物吸收制冷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曙辉 陈光明 +5 位作者 郑飞 王剑锋 钟永芳 冯仰浦 张红线 张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4,共6页
报道了吸收制冷系统中 R2 2 / DMF、R134a/ DMF和 R134a+R32 / DMF( R134a和 R32分别以 1∶ 1和 3∶ 7摩尔比混合 )等四种工质对的实验结果 ,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制冷工质对 R134a+R32 ( 3∶ 7) / DMF在工作压力比 R2 2... 报道了吸收制冷系统中 R2 2 / DMF、R134a/ DMF和 R134a+R32 / DMF( R134a和 R32分别以 1∶ 1和 3∶ 7摩尔比混合 )等四种工质对的实验结果 ,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制冷工质对 R134a+R32 ( 3∶ 7) / DMF在工作压力比 R2 2高出 2 0 %的条件下 ,其系统性能与工质对R2 2 / DMF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FC22替代物 吸收制冷 实验研究 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He-Ar混合工质的热声压缩机的制冷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漪 陈国邦 +4 位作者 甘智华 金滔 黄永华 吴张华 汤珂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5,共5页
基于理论分析 ,进行了惰性气体混合工质的热声压缩机驱动脉管制冷机的性能试验。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氦氩混合工质Pr数的减小 ,热声压缩机性能得到了提高 ,工作频率降低 。
关键词 He-Ar混合工质 制冷性能 热声压缩机 脉管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混合工质脉管制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甘智华 余久青 +2 位作者 卢彬 余建平 陈国邦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7,13,共8页
从制冷工质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采用混合工质代替纯质氦以提高脉管制冷机在80K温区制冷性能的可能性。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两组二元混合工质对,一组在80K温区附近依旧保持气态,如氦—氖、氦—氢、氢—氖;另一组在80K温区附近... 从制冷工质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采用混合工质代替纯质氦以提高脉管制冷机在80K温区制冷性能的可能性。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两组二元混合工质对,一组在80K温区附近依旧保持气态,如氦—氖、氦—氢、氢—氖;另一组在80K温区附近处于气液两相,如氦—氮、氢—氮、氖—氮,其中,氮气的摩尔组分小于10%。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工质 脉管制冷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台温度场分布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菊莉 张绍志 +1 位作者 陈光明 王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2-25,共4页
低温显微镜是生物材料低温保存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低温台上热电偶的布置位置和样品的体积都能影响测温的准确性。对低温台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布置在盖玻片上表面的热电偶测温数... 低温显微镜是生物材料低温保存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低温台上热电偶的布置位置和样品的体积都能影响测温的准确性。对低温台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布置在盖玻片上表面的热电偶测温数据推算实验样品层的温度,样品层温度在水平方向上是基本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温度分布 低温显微镜 数值模拟 低温台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元混合工质的脉管制冷机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建平 陈国邦 甘智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3,共4页
首次在80K温区脉管制冷机中采用混合工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其它运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在氦氢二元混合工质中,当氢的摩尔浓度为20%时,可获得比纯质氦高的制冷量。
关键词 脉管 制冷机 混合工质 制冷量 二元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系统中节流元件绝热毛细管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延峰 吴剑峰 曹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13,共7页
对毛细管作为节流元件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分别从毛细管的流量特性、摩擦因子的确定、流量计算和临界流问题以及亚稳态现象四个方面详细考察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并总结了研究毛细管内制冷剂流动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制冷系统 节流元件 绝热毛细管 摩擦因子 临界流问题 亚稳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型的吸收制冷循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光明 夏中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36,共11页
与热电联产动力循环相对应,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热电联合驱动制冷新循环。新循环将高效热变换器原理引入吸收制冷,实现了吸收制冷中电动力的高效利用。本文建立了用于描述“热电联用吸收制冷循环”特性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 与热电联产动力循环相对应,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热电联合驱动制冷新循环。新循环将高效热变换器原理引入吸收制冷,实现了吸收制冷中电动力的高效利用。本文建立了用于描述“热电联用吸收制冷循环”特性的热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实现上述模型的计算机软件,计算和分析了循环分流量对新循环的COP、qg、qk、qo等参数以及运行费用的影响,并与传统吸收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循环不仅克服了传统吸收制冷由于热源品位和数量的降低而引起制冷量不足的缺陷,而且还提高了能量利用率,降低了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制冷循环 节约能源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7K^3He二级脉管制冷机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宁 陈国邦 +1 位作者 U.Lindemann G.Thummes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17,共8页
在一台具有独立气体回路的液氦温区G M型二级脉管制冷机上 ,采用3He为第二级制冷工质 ,获得了 1 2 7K的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研究表明 ,以3He为第二级工质 ,该系统在 2K ,3K和 4 2K ,分别可以提供 4 2mW ,2 0 5 5mW和 5 18 3mW的制冷... 在一台具有独立气体回路的液氦温区G M型二级脉管制冷机上 ,采用3He为第二级制冷工质 ,获得了 1 2 7K的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研究表明 ,以3He为第二级工质 ,该系统在 2K ,3K和 4 2K ,分别可以提供 4 2mW ,2 0 5 5mW和 5 18 3mW的制冷量 ,第一级和第二级压缩机相应的输入功率分别为 4 3kW (LeyboldCP4 0 0 0氦压缩机 )和 1 3kW (LeyboldRW 2氦压缩机 )。与两级均采用4 He工质的情况相比 ,在相同的条件下 (相同的压缩机耗功 :4 3kW + 1 3kW ) ,第二级采用3He为工质 ,使得该二级脉管制冷机在 4 2K的制冷量提高了 4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制冷温度 制冷量 制冷工质 压缩机 液氦 性能研究 温区 输入功率 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形式二级脉管制冷机实验研究
15
作者 邱利民 甘智华 +6 位作者 陈国邦 郑建耀 白煊 颜鹏达 金滔 余建平 黄志秀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7,共4页
在二级脉管制冷机的第二级脉管热端分别采取了双小孔、双向进气以及无气库等三种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实验比较,得到的最低制冷温度分别为33K,155K和148K。实验结果表明,第二小孔具有强化调相及加快降温速率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二级脉管制冷机 液氦温区 双向进气 双小孔 无气库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独立气路的液氦温区G-M型二级脉管制冷机性能研究
16
作者 蒋宁 陈国邦 +1 位作者 U.Lindemann G.Thummes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7,35,共8页
研究了一台具有独立气体回路的液氦温区G -M型二级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性能。目前的实验装置由两套独立的单级双向进气型脉管系统构成 ,第一级冷头对第二级进气的预冷通过安装在第二级回热器中部的换热器与一级冷头之间的热联接来实现。研... 研究了一台具有独立气体回路的液氦温区G -M型二级脉管制冷机的制冷性能。目前的实验装置由两套独立的单级双向进气型脉管系统构成 ,第一级冷头对第二级进气的预冷通过安装在第二级回热器中部的换热器与一级冷头之间的热联接来实现。研究表明 ,该制冷机采用4 He为工质 ,分别以LeyboldCP4 0 0 0和RW 2氦压缩机来驱动第一级和第二级 ,可以获得 2 18K的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 ,4 2K提供的最大制冷量为 5 95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氦温区 独立气路 G-M型二级脉管 脉管制冷机 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氦温区双小孔型二级脉管制冷机实验研究
17
作者 邱利民 陈国邦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6期583-586,共4页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级双小孔型脉管制冷机的基本结构,着重分析了第二小孔、结构参数对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指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实验表明,采用双小孔结构的二级脉管制冷机第一、第二级最低制冷温度分别达到46 K 和3.0 K.
关键词 脉管制冷机 双小孔效应 液氦温区 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低温力学性能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英哲 赵钦宇 +4 位作者 甘智华 郑津洋 顾超华 匡继勇 刘宝庆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7,共10页
介绍了材料低温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组成架构及工作原理,概述了测试装置研发及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低温环境技术实现的4种方式并进行了多角度对比。结果表明,稳定低温环境系统及其测量控制系统是材料低温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核心,基... 介绍了材料低温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组成架构及工作原理,概述了测试装置研发及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分析了低温环境技术实现的4种方式并进行了多角度对比。结果表明,稳定低温环境系统及其测量控制系统是材料低温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的核心,基于主动制冷机的无液冷却方式相对有液冷却方式,具有极限温度低、测试范围宽、低温液体依赖度小、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力学性能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管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30
19
作者 曹勇 吴剑峰 +3 位作者 罗二仓 陈光明 公茂琼 齐延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共5页
对涡流管的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回顾。指出了涡流管研究的前景和重要意义 ,综述了涡流管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评价。
关键词 涡流管 研究进展 能量分离装置 制冷 工作原理 理论研究 结构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流管热力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曹勇 齐延峰 +3 位作者 刘加永 公茂琼 吴剑峰 陈光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6,共5页
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采用熵产分析方法 ,建立了适合的涡流管热力学模型 ,得出产生温差的最小压比 ,并在h s图上表示出涡流管的能量分离过程。为涡流管的理论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涡流管 热力学 熵产分析方法 温差 最小压比 分离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