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快速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多种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47
1
作者 吴刚 鲍晓霞 +3 位作者 王华雄 俞春燕 吴慧明 叶庆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7-582,共6页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猪肉、牛肉、鸡肉及鱼肉中3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以乙腈作为溶剂,对试样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自动凝胶渗透色谱仪净化预处理,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再净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磷型...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猪肉、牛肉、鸡肉及鱼肉中3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以乙腈作为溶剂,对试样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萃取,自动凝胶渗透色谱仪净化预处理,N-丙基乙二胺(PSA)填料再净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磷型)检测,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重现性好,灵敏度、精密度高,杂质干扰少。36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限(LOD)为0.0012mg/kg(乙拌磷)~0.014mg/kg(吡唑硫磷),定量限(LOQ)为0.004mg/kg(乙拌磷)~0.047mg/kg(吡唑硫磷)。当试样中有机磷农药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05,0.1,0.2mg/kg时,回收率为58.2%~106.3%。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和添加回收率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 加速溶剂萃取 有机磷农药 动物源性样品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方林 吴慧明 +2 位作者 程敬丽 刘迎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以2%阿维菌素微乳剂为研究对象,对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定表面活性剂总用量,保留一种表面活性剂不作为自变量,其余表面活性剂均作为自变量,同时将助表面活性... 以2%阿维菌素微乳剂为研究对象,对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在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定表面活性剂总用量,保留一种表面活性剂不作为自变量,其余表面活性剂均作为自变量,同时将助表面活性剂、防冻剂作为自变量的方法设计试验方案;因变量选择微乳剂透明温度区域(TTS)的下端温度(TL)、上端温度(TH)及整个区域范围(TR=TH-TL)。以TH作为因变量,对正交设计测试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极差分析,所获得优化配方的TTS为-15.0℃~66.5℃;对均匀设计测试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同时对TH及TR进行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5和0.9851,TH、TR预测结果分别为71.5℃和87.1℃,实测结果分别为71.6℃和87.3℃;Turbiscan扫描结果表明,应用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优化得到的制剂在54℃下热贮14d,体系均相当稳定。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均可成功应用于农药微乳剂配方研制,可大幅度减轻工作量,快速获得性能优异的制剂配方;(2)将微乳剂TTS作为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试验时的考察指标是合适的,TTS可拆分成TL、TH及TR3个因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剂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 透明温度区域 Turbi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HNPC-A9908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被引量:11
3
作者 欧晓明 雷满香 +3 位作者 张俐 陈九星 柳爱平 樊德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8-822,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型杀虫剂10%HNPC-A9908水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HNPC-A9908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4d和4.96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120g·hm-2(有效成分)在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型杀虫剂10%HNPC-A9908水乳剂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HNPC-A9908在甘蓝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4d和4.96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120g·hm-2(有效成分)在甘蓝上施药2~3次,间隔时间分别为3d和7d,HNPC-A9908在甘蓝上的残留量分别为0.2182~0.2749mg·kg-1和0.0257~0.0299mg·kg-1,说明HNPC-A9908属于易降解的低残留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醚类化合物 HNPC-A9908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量 甘蓝 土壤 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程敬丽 朱金文 +1 位作者 魏方林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2-67,共6页
为了探明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配制了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测定、对比了同一配方用不同加工设备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滴粒径分布以及同一种农药用不同乳化剂... 为了探明机械能与界面张力在农药水乳剂制备中的作用机理,配制了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30%毒死蜱水乳剂、5.7%氟氯氰菊酯水乳剂,测定、对比了同一配方用不同加工设备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滴粒径分布以及同一种农药用不同乳化剂组合加工得到的乳状液的析水率、乳液稳定性和界面张力等数据。结果表明: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尤其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具有嵌段聚醚型结构的非离子型乳化剂和磷酸酯类的阴离子型乳化剂配制,同时用提供机械能较高的高剪切乳化机加工能得到稳定的乳状液。据此得出结论:在水乳剂的配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减小界面张力,同时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来增加乳液体系的机械能则能快速筛选出优良的水乳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乳剂 制备机理 乳化作用 机械能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和黄连中十五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加伦 邹耀华 李丽青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建立了白芍和黄连两种中药材中六六六、滴滴涕、艾氏荆、五氯硝基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的多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索氏提取器中以石油醚(60-90℃)为溶剂提取样品,提取液经氧化铝与弗罗里硅... 建立了白芍和黄连两种中药材中六六六、滴滴涕、艾氏荆、五氯硝基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的多残留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索氏提取器中以石油醚(60-90℃)为溶剂提取样品,提取液经氧化铝与弗罗里硅土的混合柱净化,采用农残分析专用柱农残Ⅱ柱分离,GC—ECD检测器检测农药的残留量。方法的最小检出量(LOD)为0.0005—0.0060ng。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0.050mg/kg;3个添加水平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9.8%~114.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白芍 黄连 有机氯 拟除虫菊酯 农药多残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宗懋 罗逢健 +7 位作者 周利 楼正云 郑尊涛 张新忠 赵颖 孙荷芝 杨梅 王新茹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以保障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饮茶者健康和国际公平贸易为目的,针对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定的科学性、农药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历经30余年研究,首创了茶汤“有效风险量”决定原则,重构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 以保障我国茶叶质量安全、饮茶者健康和国际公平贸易为目的,针对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定的科学性、农药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历经30余年研究,首创了茶汤“有效风险量”决定原则,重构了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国际规范;探明了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创建了农药选用、使用和污染物源解析控制技术;突破了现场检测和精准检测难点,研发了检测技术和产品,构建了“MRLs制定、残留控制、识别检测”为核心技术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体系并应用推广,推动了我国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残留限量制定 农药选用 残留控制 污染物控制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免疫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春梅 程敬丽 +1 位作者 刘毅华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22,共8页
对拟除虫菊酯类单一农药残留和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单一农药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中半抗原分子设计和ELISA方法建立的基础上,指出刚性连接臂是菊酯类农药免疫半抗原分子设计的一般原则,包被原和免疫原采用... 对拟除虫菊酯类单一农药残留和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介绍单一农药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中半抗原分子设计和ELISA方法建立的基础上,指出刚性连接臂是菊酯类农药免疫半抗原分子设计的一般原则,包被原和免疫原采用不同的载体蛋白和不同结构的半抗原有利于菊酯类农药ELISA方法的建立。在介绍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方法时,剖析了通用免疫半抗原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宽谱特异性抗体的筛选方法,揭示了在菊酯类农药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法中存在竞争半抗原的选择具有盲目性、宽谱特异性抗体对不同农药的特异性差异较大的问题。并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通用免疫半抗原设计及多残留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 酶免疫分析 半抗原设计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标记免疫层析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司芳芳 郭逸蓉 +3 位作者 赵颖 桂文君 王蒙岑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7,共9页
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探寻开发灵敏、准确、可靠、便捷且适用性强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免疫层析法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和色谱层析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基于胶体金标... 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探寻开发灵敏、准确、可靠、便捷且适用性强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免疫层析法是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和色谱层析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基于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以其便捷、成本低、可视化等优点而受到普遍欢迎。近年来随着量子点、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等新型纳米标记材料的出现,免疫层析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文章从标记类型(非共价作用标记及共价作用标记)及标记材料(胶体金、纳米碳、量子点、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磁性纳米颗粒、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及荧光乳胶颗粒)等方面,综述了不同纳米材料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可为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免疫层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残留 免疫层析技术 纳米标记材料 胶体金 量子点 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用农药对环棱螺、圆田螺和河蚬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沈坚 赵颖 +1 位作者 李少南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566,共8页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3种本地底栖生物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a、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的毒性效应,同时测定了螺类不同大小个体对供试农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对环棱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4.32、3.62和15.2 mg/L,对圆田螺的96 h-LC50值分别为6.31、4.31和16.9 mg/L,对河蚬的96 h-LC50值分别为8.75、6.83和26.5 mg/L;毒死蜱和丁草胺对3种供试生物均为中等毒性,三唑酮属低毒。环棱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52、1.84和1.72倍,圆田螺幼螺对毒死蜱、丁草胺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分别比大螺高2.26、2.26和2.67倍。因此,在田间使用3种供试农药时需注意对供试底栖生物尤其是其幼体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环棱螺 圆田螺 河蚬 急性毒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卫 林匡飞 +2 位作者 韩小波 虞云龙 樊德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9-223,共5页
为了全面评价农药阿维菌素的环境行为,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研究了农药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说明吸附可能与其在土壤有机质中的分配作用有关;阿维菌素在腐植酸上的吸... 为了全面评价农药阿维菌素的环境行为,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研究了农药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说明吸附可能与其在土壤有机质中的分配作用有关;阿维菌素在腐植酸上的吸附要远强于土壤吸附,进而可以推测腐植酸对其在土壤上吸附的贡献率要远大于其他因素;降低水土比可以增加阿维菌素在腐植酸和土壤上的吸附,只是由于土壤对阿维菌素的吸附能力更小,使其影响不如腐植酸那样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吸附特性 土壤 腐植酸 水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阿维菌素在水中的光解动态及机理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卫 林匡飞 +2 位作者 虞云龙 刘莉莉 张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79-1682,共4页
为了科学评价农药阿维菌素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其在水环境中的光解动态,考察了波长、光强和添加物质等对阿维菌素光降解的影响,进而利用LC/MS鉴定了其主要降解产物,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紫外灯辐射波... 为了科学评价农药阿维菌素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其在水环境中的光解动态,考察了波长、光强和添加物质等对阿维菌素光降解的影响,进而利用LC/MS鉴定了其主要降解产物,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紫外灯辐射波长对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影响较大,波长越短,越有利于阿维菌素的光降解;模拟太阳光强度越大,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越快;1%H2O2、0.1%TiO2和10%丙酮作为添加物质都能加快阿维菌素的光解进程;通过分析阿维菌素光解产物的TIC图和质谱图,可能主要有两种代谢产物,分析了其降解途径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农药 光解动态 降解途径 光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在农药半抗原设计及其免疫识别机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毅华 朱国念 桂文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01-208,共8页
免疫半抗原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是建立小分子免疫化学分析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介绍农药半抗原设计一般策略的基础上,指出分子模拟技术在农药半抗原合理设计中的适用性在于其能通过对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模拟,获得能表示和解释农药分子免... 免疫半抗原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是建立小分子免疫化学分析方法的关键步骤。在介绍农药半抗原设计一般策略的基础上,指出分子模拟技术在农药半抗原合理设计中的适用性在于其能通过对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的模拟,获得能表示和解释农药分子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的参数。重点阐述了分子模拟在免疫原和竞争原设计中的应用,揭示了采用分子模拟技术进行半抗原设计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克服目前半抗原设计方法的经验性和主观随意性。运用分子模拟技术能够更好地研究抗原抗体反应中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该技术有利于促进抗原抗体反应识别机制研究的深入进行。分子模拟技术还能够应用于解释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从而能应用于提高抗体宽谱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农药 半抗原 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欧晓明 裴晖 +1 位作者 王晓光 樊德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d的培养时间内,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硫肟醚的降解速率加快。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80%(质...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土壤中降解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d的培养时间内,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硫肟醚的降解速率加快。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80%(质量分数)时,其降解率达到最大(46.73%),然后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反而下降。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增加。30℃时降解速率达到最大(47.83%),以后温度继续升高,其降解速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5—100mg/kg的质量比范围内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其质量比的增加而提高;但当质量比继续增加时,硫肟醚的降解速率表现出下降趋势。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非灭菌与灭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8.106×10^-3和1.63×10^-3;半衰期分别为85.5d和425.2d。微生物对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肟醚类杀虫剂 硫肟醚 土壤 降解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酯类农药在中草药白菊花中的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英文) 被引量:17
14
作者 加拉拉 楼键 +1 位作者 赵德生 樊德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1-85,共5页
报道了采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同时测定 4种菊酯类农药 (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 )在中草药白菊花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添加浓度分别为 1.0、0 .1、0 .0 1mg/ kg,白菊花中的回收率分别为 86 %~ 10 4 % ,87%~ 9... 报道了采用气相色谱仪、电子捕获检测器同时测定 4种菊酯类农药 (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 )在中草药白菊花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添加浓度分别为 1.0、0 .1、0 .0 1mg/ kg,白菊花中的回收率分别为 86 %~ 10 4 % ,87%~ 95 %和 81%~ 99% ,n=5 ,最低检测量 8.3× 10 -4~ 2 .8× 10 -3 ng。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菊花 多残留分析 菊酯类农药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对黄瓜和青菜中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梅 徐小军 +2 位作者 桂文君 朱国念 秦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考察了臭氧水浸泡处理对黄瓜和青菜上6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发现臭氧水浸泡的去除效果优于自来水处理,在通臭氧30 min后,其对青菜和黄瓜中乙酰甲胺磷、二嗪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喹硫磷和三唑磷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6.4%~65.2%... 考察了臭氧水浸泡处理对黄瓜和青菜上6种有机磷类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发现臭氧水浸泡的去除效果优于自来水处理,在通臭氧30 min后,其对青菜和黄瓜中乙酰甲胺磷、二嗪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喹硫磷和三唑磷的总去除率分别为26.4%~65.2%和22.7%~75.4%,净去除率分别为6.8%~17.3%和4.4%~45.4%。对6种农药在臭氧水中降解速率的研究表明,臭氧处理对残留农药的去除效果与果蔬种类、处理时间及残留物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有机磷 农药 残留 去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慧明 陈颖 +4 位作者 胡婷婷 顾丹璐 王蒙岑 饶琼 刘训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6-722,共7页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 农药和重金属作为水环境中两类常见的污染物,其复合污染已经对水体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作者研究了3种常用农药(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及2种常见重金属(铅、镉)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同时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复合污染物体系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铅离子和镉离子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值分别为6.30、7.27、2.17、454.97和1175.74μg/L;5种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贡献值依次为镉离子>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铅离子;复合污染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加效应;当水中毒死蜱质量浓度为0.81μg/L、三唑磷为17.22μg/L、氟虫腈为5.65μg/L、铅离子为83.75μg/L、镉离子为3793.15μg/L时,复合污染物毒性的理论协同效应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复合污染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溞 毒死蜱 三唑磷 氟虫腈 重金属 复合污染物 联合毒性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农药对水中咪鲜胺光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道新 邹雅竹 +2 位作者 赵卫星 杨仁斌 樊德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2-715,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仪建立了水中咪鲜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4种常用农药(三唑磷、氯氰菊酯、碘甲磺隆钠盐和抗蚜威)对水中咪鲜胺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中的咪鲜胺可用石油醚∶丙酮(9∶1,V/V)混合液提取,提取液经... 利用气相色谱仪建立了水中咪鲜胺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4种常用农药(三唑磷、氯氰菊酯、碘甲磺隆钠盐和抗蚜威)对水中咪鲜胺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中的咪鲜胺可用石油醚∶丙酮(9∶1,V/V)混合液提取,提取液经浓缩后用正己烷定容,GC-ECD(Ni63)检测;当添加浓度为0.027、0.054、0.108、0.216mg·L-1时,添加回收率为89.77% ̄102.65%,变异系数为3.82% ̄4.85%,最小检出量为1.08×10-11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27mg·L-1。②三唑磷、氯氰菊酯、碘甲磺隆钠盐能抑制水中咪鲜胺的光化学降解,抑制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碘甲磺隆钠盐垌氯氰菊酯>三唑磷,而且抑制作用的强弱还与这3种农药在水中的浓度成正相关。③抗蚜威能加速水中咪鲜胺的光化学降解,说明抗蚜威具有光敏化作用,而且光敏化作用的大小与水中抗蚜威的浓度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说明不同种类的农药对咪鲜胺的光化学降解有不同的效应,因此,在评价咪鲜胺的生态环境行为与效应时,不仅要了解咪鲜胺自身的特点与性质,还应充分考虑实际环境中共存农药等物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鲜胺 分析检测方法 光降解 影响 共存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 被引量:8
18
作者 欧晓明 张俐 +2 位作者 裴晖 王晓光 樊德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5-709,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硫肟醚在非灭菌与灭菌长沙粉砂质黏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新农药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在不同地区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硫肟醚在非灭菌与灭菌长沙粉砂质黏土中的降解速率常数(k)分别为8.106×10-3和1.630×10-3,半衰期分别为85.5d和425.2d,微生物对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具有显著的影响.硫肟醚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湖南永州重黏土>甘肃天水黏土>辽宁沈阳粉砂质黏土,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6.1,63.8,70.0d,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503×10-2,1.087×10-2,9.904×10-3.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划分标准,硫肟醚属于较易降解类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醚类杀虫剂 硫肟醚(HNPC-A9908) 土壤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阿维菌素酶促降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卫 虞云龙 +2 位作者 吴加伦 李少南 樊德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8,共5页
从受阿维菌素长期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了其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35℃,培养液起始pH值7.0,培养时间96h, Hg2+对该菌株产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在pH值7.5和37.5℃时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其米氏常... 从受阿维菌素长期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了其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35℃,培养液起始pH值7.0,培养时间96h, Hg2+对该菌株产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在pH值7.5和37.5℃时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其米氏常数(Km)为6.78nmol/mL,最大降解速率为81.5nmol/(min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酶促降解 产酶条件 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和腐植酸对新农药硫肟醚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欧晓明 罗玲 +1 位作者 王晓光 樊德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1-218,共8页
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研制成功的首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为了深入认识硫肟醚在土壤中的归宿,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振荡平衡法和红外光谱法(IR)对硫... 硫肟醚[O-(3-苯氧苄基)-2-甲硫基-1-(4-氯苯基)丙基酮肟醚]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研制成功的首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为了深入认识硫肟醚在土壤中的归宿,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振荡平衡法和红外光谱法(IR)对硫肟醚在黏土矿物和腐植酸上的吸附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肟醚在黏土矿物钙-蒙脱石(Ca-Clay)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S型,而在腐植酸(HAs)上的等温线属于L型,说明硫肟醚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量要大于腐植酸。硫肟醚在黏土矿物和腐植酸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黏土矿物对硫肟醚的吸附系数KF值为腐植酸的5.45倍。通过自载膜法研究了黏土矿物与硫肟醚作用物的IR谱图,结果发现黏土矿物与硫肟醚作用物的IR图谱中不仅出现了明显的硫肟醚吸收峰,而且黏土矿物与硫肟醚作用后其主要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形态和强度均发生了变化,由此推测它们之间产生了氢键键合和配位键结合作用。同样地,腐植酸与硫肟醚作用物的IR谱图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腐植酸与黏土矿物作用后会明显降低对硫肟醚的吸附,但腐植酸与黏土矿物不同比例的复合物对硫肟醚的吸附不同,其中以50∶50的复合体对硫肟醚的吸附量减少最明显。黏土矿物与HAs在不同时间形成的复合体对硫肟醚的吸附作用是不同的。随着钙-蒙脱石与HAs作用时间的延长,其复合体对硫肟醚的吸附量会逐渐下降,钙-蒙脱石与HAs作用时间进一步增加,复合体对硫肟醚的吸附量将开始上升,21d时达到最大吸附值,此后随作用时间的继续延长,吸附量会有所下降,28d后其吸附量接近于初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醚类农药 硫肟醚 黏土矿物 腐植酸 吸附与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