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黄叶标记不育系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沈圣泉 周祥胜 +3 位作者 吴殿星 舒小丽 叶红霞 舒庆尧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0,123,共5页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 用300Gyγ射线辐照Ⅱ-32B干种子,在诱变后代筛选到全生育期黄叶突变体WYB,经多代连续回交转育,育成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B),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经考察,1.黄玉A(B)叶色为明显黄色,对生育进程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植株较矮,稻穗较小,粒重较轻,单株产量较低等;2.遗传分析表明,该黄叶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且表达稳定,不易受环境影响;3.黄玉A的叶色突变对所配杂种无不良影响,表现为配合力强,所配组合“黄优C23”在金华市区试中产量位居首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4.应用该黄叶标记进行苗期纯度鉴定,不但方法简便、快速,其结果也与常用的国标法(GB/T3543.5-1995)鉴定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γ诱变 突变体 叶色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低植酸突变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的聚合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梅 郭泽健 +5 位作者 叶红霞 陆韵 包劲松 舒庆尧 吴殿星 沈圣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对所获得的2份低植酸突变系和2份铁蛋白(Fer)转基因富铁系稻米进行了无机磷、种子GUS、叶片PCR、稻米矿质元素含量检测和简单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些材料作为低植酸突变种质和Fer富铁种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所配杂种F1进行了花药培养,... 对所获得的2份低植酸突变系和2份铁蛋白(Fer)转基因富铁系稻米进行了无机磷、种子GUS、叶片PCR、稻米矿质元素含量检测和简单的遗传分析,表明这些材料作为低植酸突变种质和Fer富铁种质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对所配杂种F1进行了花药培养,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生根和花培苗倍数性、成活率、结实性等性状进行考察,认为低植酸基因和铁蛋白外源基因对花培过程影响不明显。在大量的花培后代中筛选到31份低植酸基因和外源铁蛋白基因双重表达的花培纯系,经检测,该批材料富铁效果极为显著,是难得的低植酸富铁转基因优良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植酸突变基因 铁蛋白基因(Fer) 矿质营养 花药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铁蛋白基因对水稻重要性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淑珍 赵霏 +1 位作者 任三娟 沈圣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4-697,共4页
以原始亲本"秀水11"为轮回亲本,Fer转基因高代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和自交,结合GUS组织染色检测,获得了性状稳定、且带有外源Fer基因的"Fer34-XS11",它与原"秀水11"组成近等... 以原始亲本"秀水11"为轮回亲本,Fer转基因高代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用连续回交和自交,结合GUS组织染色检测,获得了性状稳定、且带有外源Fer基因的"Fer34-XS11",它与原"秀水11"组成近等基因系。对该近等基因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状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外源Fer基因对水稻导入系无不良影响,转基因系基本保持了原亲本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Fer基因 近等基因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耐辐射损伤的QTL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霏 周屹峰 +3 位作者 任三娟 傅俊杰 庄杰云 沈圣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3-977,共5页
利用水稻品种珍汕97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以350和550Gyγ射线辐照成熟种子,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作为考察其耐辐射损伤指标,进行QTL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株系间表现出耐辐... 利用水稻品种珍汕97B/密阳46所构建的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以350和550Gyγ射线辐照成熟种子,以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成苗率作为考察其耐辐射损伤指标,进行QTL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受不同剂量辐照后,株系间表现出耐辐射损伤的差异。350Gy剂量处理共检测到2个耐辐射的加性效应QTL,其中qRR(g)8-1(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有效基因来自于父本,其遗传贡献率为6.53%;qRR(s)2-2(相对成苗率为指标)有效基因来自于母本,其遗传贡献率为12.81%。550Gy剂量处理共检测到4个耐辐射的加性效应QTL,其中以相对发芽率为指标,检测到的qRR(g)1-2和qRR(g)8-2,其有效基因分别来自于母本和父本,共可解释14.38%变异;以相对成苗率为指标,则检测到qRR(s)5-2和qRR(s)10,共解释19.65%变异。在不同剂量处理下,还检测到9对双基因相互作用。比较表明,水稻耐辐射损伤的QTL表达可能与辐照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耐辐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幼穗分化发育动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三娟 童杰鹏 +1 位作者 王艳 沈圣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157,共7页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形成和发育调控机理,经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和筛选,获得了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分析,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该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形成和发育调控机理,经60Coγ射线诱变处理和筛选,获得了一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经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分析,spd-hp73小穗退化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spdhp73),该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长臂RM471和RM273之间。在本研究中,利用扫描电镜及体视显微镜对该突变基因控制下的幼穗发育过程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发现,与野生型hp73相比,该突变体幼穗在发育的早期生长形态非常正常,随着穗的继续发育在雌雄蕊原基形成的过程中,小穗数量显著减少,一次枝梗及二次枝梗上的小穗几乎全部退化。因而推测该突变基因spd-hp73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对小穗(或颖花)原基分化期的小穗(或颖花)数量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穗退化突变体 幼穗分化 扫描电镜(SEM) 体视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回交法结合GUS标记选择快速育成水稻转基因抗虫不育系
6
作者 周屹峰 赵霏 +2 位作者 崔海瑞 舒庆尧 沈圣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5-910,共6页
以"克螟稻"衍生系Tb26(籼)为Bt转基因抗虫种质,采用小规模回交法,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改良D62A(B)的抗螟虫特性,育成了"抗DA(B)"。经鉴定,抗DA的外源Bt基因纯合,自身抗虫性表达稳定,且所配杂种F1也表现出高抗... 以"克螟稻"衍生系Tb26(籼)为Bt转基因抗虫种质,采用小规模回交法,结合GUS标记辅助选择,快速改良D62A(B)的抗螟虫特性,育成了"抗DA(B)"。经鉴定,抗DA的外源Bt基因纯合,自身抗虫性表达稳定,且所配杂种F1也表现出高抗螟虫特性;抗DA的花器性状和开花习性良好,花粉败育彻底,不育度高,农艺性状、品质性状、配合力等方面,也与D62A(CK)相仿。若能将生产上推广的D62A系列组合逐步替换成抗DA同型系列,则有望起到节省治虫用药成本,减少污染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育系 BT基因 抗螟虫性 GUS标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