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坪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钱海丰 薛庆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29,33,共5页
草坪草转基因方法主要有原生质体融合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抗生素 (潮霉素、G418)和除草剂 (bialaphos ,ppt)都可用于草坪草转化细胞的筛选 ,GUS基因和GFP基因为常用报告基因。转基因草坪草也可能存在生态风险性。
关键词 草坪草 生物技术 研究进展 原生质体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的两面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钱海丰 胡海味 《现代化农业》 2000年第9期19-21,共3页
生物技术在本世纪的兴起 ,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生物技术在不断解决人类日益尖锐的问题和矛盾的同时 ,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 ,尤其是克隆技术的应用引起的伦理问题 ,我们是否还要发展生物技术 ,我们怎样来发... 生物技术在本世纪的兴起 ,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 ,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生物技术在不断解决人类日益尖锐的问题和矛盾的同时 ,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 ,尤其是克隆技术的应用引起的伦理问题 ,我们是否还要发展生物技术 ,我们怎样来发展生物技术 ,这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克隆 生物技术 伦理问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可持续农业技术的发展原则与体系配置
3
作者 程旺大 赵国平 张国平 《农业与技术》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现代可持续农业技术是可持续农业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支撑,其发展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基础,并且不能离开科学的投入。现代可持续性农业技术发展应正确处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与... 现代可持续农业技术是可持续农业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支撑,其发展应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基础,并且不能离开科学的投入。现代可持续性农业技术发展应正确处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技术、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农业及可持续农业与绿色革命思潮等三个关系。其体系配置应重点把握:研究、完善可持续性农业实用技术体系;建立可持续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体系;发挥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技术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性 农业技术 发展原则 体系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FLP技术构建棉花雄性不育三系及其杂种F_1的DNA指纹图谱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云国 王学德 李悦有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实验应用 AFL P同位素标记法 ,获得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其杂种F1的 DNA指纹图谱。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有关AFLP的技术核心及注意点 ,并探讨了其适用于棉花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 ,AFL P是一种十分有效的 DNA指纹技术 ... 实验应用 AFL P同位素标记法 ,获得了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其杂种F1的 DNA指纹图谱。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有关AFLP的技术核心及注意点 ,并探讨了其适用于棉花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 ,AFL P是一种十分有效的 DNA指纹技术 ,它具有多态性丰富、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 雄性不育 DNA指纹图谱 AFLP技术 种子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进红 王兆骞 张贤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9-483,共5页
以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首次提出了由小流域地形地貌类型、水资源条件类型及土地资源状况类型组成的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三级分类体系;明确了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有8 种类型,其中... 以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持续开发利用角度首次提出了由小流域地形地貌类型、水资源条件类型及土地资源状况类型组成的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三级分类体系;明确了浙江省红壤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有8 种类型,其中以低丘岗地地形地貌、缺水或引水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小流域 生态系统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颜色作为指示性状的三系杂交棉制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向前 王学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以彩色棉纤维的颜色作为指示性状 ,在三系杂交棉的制种田 ,将带有指示性状的棕色棉恢复系或绿色棉恢复系按 1∶ 2的比例与白色棉不育系混合种植 (混播制种方式 ) ,缩短蜜蜂等媒介在不育系棉株与恢复系棉株花朵间的传粉距离 ,利用天然媒... 以彩色棉纤维的颜色作为指示性状 ,在三系杂交棉的制种田 ,将带有指示性状的棕色棉恢复系或绿色棉恢复系按 1∶ 2的比例与白色棉不育系混合种植 (混播制种方式 ) ,缩短蜜蜂等媒介在不育系棉株与恢复系棉株花朵间的传粉距离 ,利用天然媒介传粉提高杂交种子产量 .试验以常规的条播制种方式为对照 ,发现混播制种方式可有效地提高不育系的结铃率和降低其棉铃的不孕籽率 ,制种产量比对照增加 14 %以上 .这种混播制种方式 ,只要在棉花采收时 ,分收不同颜色籽棉就可区分杂交与自交的种子 ,如棕色不育系与白色恢复系的制种田中 ,棕色纤维种子即为杂交种子 ,白色纤维种子即为恢复系自交种子 .因此 ,通过培育彩色棉雄性不育系或恢复系 ,利用其纤维颜色作为指示性状 ,采用混播制种方式可提高制种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棉 指示性状 制种技术 纤维颜色 混合种植 杂交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小班实验的教学体系改革--以农学专业为例
7
作者 金晓丽 肖建富 石春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3期271-274,共4页
小班化实验操作符合实验课程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以农学专业的遗传学为例,开展了小班化实验教学研究,通过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教学团... 小班化实验操作符合实验课程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以农学专业的遗传学为例,开展了小班化实验教学研究,通过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教学团队的重组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等,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形成有效的基础实验教学新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融入更多人文思考,真正体现综合性大学农学专业“育人为本”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遗传学实验 “精细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 育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的生物学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丽娟 蒋学皎 +3 位作者 谢锋香 吴殿星 祝水金 陈进红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8-674,共7页
利用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通过田间试验与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与对应的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播种-抽雄与播种-吐丝时间均有延长,叶面积变小,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减... 利用玉米自交系低植酸突变体及其野生型,通过田间试验与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与对应的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播种-抽雄与播种-吐丝时间均有延长,叶面积变小,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减少,根冠比提高,叶绿素计读数值SPAD降低,但净光合速率增加。同时,本文还针对玉米低植酸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低植酸玉米育种改良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低植酸突变体 生育期 根系 根冠比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三个棉花品种(系)产量、纤维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悦 李玲 +2 位作者 何秋伶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1-530,共10页
以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ZD-90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s GK3为材料,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对照,研究了镉(Cd)胁迫下棉花生育期内的植株生长、产量、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 以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ZD-90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s GK3为材料,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对照,研究了镉(Cd)胁迫下棉花生育期内的植株生长、产量、农艺性状、纤维品质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d对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Cd对植株的生产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植株生长量、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著降低。Cd胁迫对棉花单株铃数、铃重和单铃种子数的影响较大,而对衣分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Cd处理间的棉花纤维品质性状无显著差异。棉花植株体内的抗氧化化物酶(POD、SOD和CAT)活性在棉花生长发育的初期或低浓度胁迫条件下迅速升高,但随着Cd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受到抑制。植株体内累积的MDA含量则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3个品种比较,TM-1对Cd较敏感,ZD-90次之,s GK3受Cd胁迫的为害相对较轻,是一个较耐Cd的棉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镉胁迫 产量 纤维品质 抗氧化酶系统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国家海岛棉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吴大鹏 房嫌嫌 +2 位作者 马梦楠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以海岛棉标准系3-79为对照,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参考对照,用SSR引物对来自前苏联、中国、美国和埃及等4个海岛棉主要生产国(地区)的20份海岛棉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研究不同海岛棉生产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亲缘关系和遗... 以海岛棉标准系3-79为对照,陆地棉标准系TM-1为参考对照,用SSR引物对来自前苏联、中国、美国和埃及等4个海岛棉主要生产国(地区)的20份海岛棉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研究不同海岛棉生产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108对SSR引物共获得了175条多态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2条多态性谱带。供试海岛棉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0.94,平均值为0.81。根据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阀值为0.77,可将20份栽培棉花种质材料分为4大类:第一类均为前苏联品种,第二类均为中国品种,第三类以美国品种为主,第四类以埃及品种为主。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前苏联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埃及的海岛棉品种资源遗传距离最狭窄,我国的海岛棉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居中。本研究表明,供试材料遗传背景与其产地背景有一定关联性,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供试棉花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优质教学体系,促进《遗传学》精品教育 被引量:28
11
作者 石春海 肖建富 吴建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文章根据《遗传学》精品教育的要求,总结了形成优质教学体系的一些方法,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进一步的设想。《遗传学》优质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用课件的研制... 文章根据《遗传学》精品教育的要求,总结了形成优质教学体系的一些方法,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进一步的设想。《遗传学》优质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用课件的研制、精品教材的编写、实验教学的改革、教学网站的建设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通过不断完善优质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始终保持一种新鲜的活力,提高了《遗传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本科教学 课程建设 教学效果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脚叶标记的三系杂交棉杂种优势的表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伟 王学德 +2 位作者 华水金 张小全 蒋培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三系杂交棉 标记性状 杂种优势 鸡爪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杂交棉组合 恢复系 突变性状 基因符号 透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陆地棉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吴大鹏 房嫌嫌 +2 位作者 崔闰根 陈进红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9,共9页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国内外74份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2278条SSR引物中筛选出82条引物,这82条引物共扩增出个43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13个,多态率达83.7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3.81个条带。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4份材料的... 应用SSR分子标记对国内外74份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2278条SSR引物中筛选出82条引物,这82条引物共扩增出个43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13个,多态率达83.7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3.81个条带。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4份材料的相似性系数(GS)变化范围在0.371~0.958。其中国内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684~0.91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大小顺序为:长江流域棉区品种>特早熟棉区品种>短季棉品种>黄河流域棉区品种>新疆品种。国外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1~0.958,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大小顺序为:乌兹别克斯坦品种>法国品种>墨西哥和前苏联品种>美国和巴基斯坦品种>乌干达品种>印度品种>澳大利亚品种。聚类图0.760阈值处可以把国内外品种聚为两类,26个国内品种和1个国外品种被聚为国内品种类,包括3个亚类。绝大多数国外品种为一类,包括4个亚类。本研究结果表明,SSR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是一种较好的遗传分子标记,适宜于棉花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测定技术的优化设置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建国 石春海 樊龙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共4页
以完整甘蓝型油菜籽为样品,研究了不同光谱预处理和回归统计方法在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的含量时,对建立回归方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对校正结果影响较大,不同光谱数学处理以2阶导数处理较好,在各阶... 以完整甘蓝型油菜籽为样品,研究了不同光谱预处理和回归统计方法在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油菜籽中芥酸和硫甙的含量时,对建立回归方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对校正结果影响较大,不同光谱数学处理以2阶导数处理较好,在各阶导数处理中存在着交叉现象,对于芥酸和硫甙都可找到一些较好的处理组合。对于芥酸,除趋势变换法(De-trending)散射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均有明显效果。但散射处理对硫甙分析效果不如芥酸明显。回归统计方法对建立芥酸和硫甙的回归方程影响最为有效,两者表现一致,其中以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效果最好。对于芥酸和硫甙,采用“标准正态变量转换(SNV)+趋势变换法(De-trending)/2,4,4,1/MPLS”的组合建立回归方程效果较好,检验平均偏差(Bias)分别小至-0.405和0.315,而检验决定系数(RSQ)分别高至0.982和0.972。本研究采用整粒小样品(3g)来分析,效果较好,可直接用于育种早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籽 芥酸 硫甙 近红外反射光谱 测定技术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发芽期和苗期耐寒性的鉴定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郑昀晔 胡晋 +2 位作者 张胜 高灿红 宋文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试验对玉米9个自交系发芽和苗期的耐寒性进行了鉴定,在常温(25℃)和低温(11℃)胁迫下分别测定了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素质的各项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逆境下,苗比根对低温更... 试验对玉米9个自交系发芽和苗期的耐寒性进行了鉴定,在常温(25℃)和低温(11℃)胁迫下分别测定了种子发芽特性及幼苗素质的各项指标.以各性状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相对值)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温逆境下,苗比根对低温更敏感,耐寒自交系的根和幼苗总干重未下降.通过聚类分析,解决了由于性状相对值差异微小而难以评价自交系耐寒性的问题,将自交系分成了耐寒、中等耐寒和低温敏感3类.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幼苗总干重、相对地上部苗干重、相对根干重之间显著相关,是较好的耐寒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耐寒性鏊定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害对不同大麦基因型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晓勤 吴克利 薛大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对耐湿性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Yerong(耐性较强)和Franklin(耐性较弱)在苗期进行田间湿害试验,研究二者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害改变了植株叶片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 对耐湿性不同的2个大麦品种Yerong(耐性较强)和Franklin(耐性较弱)在苗期进行田间湿害试验,研究二者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害改变了植株叶片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SOD和POD活性在湿害胁迫早期均升高,但随着湿害时间的延长,Franklin叶片的SOD活性开始下降.湿害下CAT活性变化在2个大麦品种中不一致.2种大麦叶片中MDA含量均在湿害后呈上升趋势,而且Franklin比Yerong积累更多的MDA,表明随着湿害胁迫时间延长,Franklin细胞膜伤害比Yerong严重.可见,湿害逆境下叶片较高的SOD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与Yerong耐湿性较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MDA含量高低、SOD和POD活性可以作为大麦耐湿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害 大麦 叶片 抗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恢复系的恢复力与花药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17
作者 朱云国 王学德 +1 位作者 赵佩欧 倪西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3-696,共4页
转gst基因棉花恢复系“浙大强恢”克服了传统恢复系的恢复力不够强的缺陷 ,用此种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 ,其花粉育性强 ,杂种优势明显。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减数分裂和花粉成熟 3个时期 ,转基因恢复系花药中谷... 转gst基因棉花恢复系“浙大强恢”克服了传统恢复系的恢复力不够强的缺陷 ,用此种恢复系配制的杂种F1 ,其花粉育性强 ,杂种优势明显。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造孢细胞增殖、小孢子减数分裂和花粉成熟 3个时期 ,转基因恢复系花药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活性比受体恢复系花药中的都有极显著提高。与受体恢复系配制的F1 相比 ,转基因恢复系配制的F1 花药中GST酶活性也有极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表明 ,以“浙大强恢”和“DES HAF2 77”为父本配制的F1 ,其可育花粉率与其小孢子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时期花药中GST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恢复系 恢复力 花药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酶活性 花粉育性 杂种优势 造孢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童旭宏 秦利 +1 位作者 孔广超 祝水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8,共6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种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3份转育材料(G22A,H109A和1793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花器形态及细胞学观察。花器形态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22A,H109A和1793A三个不育系均花瓣小,花丝短,柱头明显外露,...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种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3份转育材料(G22A,H109A和1793A)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花器形态及细胞学观察。花器形态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22A,H109A和1793A三个不育系均花瓣小,花丝短,柱头明显外露,败育彻底,无花粉。败育时期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增殖时期至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表明这3份不育材料不育性状不受细胞核基因的影响。对不育材料与其保持系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材料与正常花药发育细胞学形态上主要差别是绒毡层发育。不育系绒毡层的着色不明显,大小与中层细胞相似且在整个花药发育过程中不降解,而保持系绒毡层的着色深,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逐渐降解。因此,根据细胞学研究结果可以说明花药中绒毡层发育异常是该来源于陆地棉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败育的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细胞质雄性不育 解剖学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叶绿体基因组拼接及系统进化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张翔 王营营 +2 位作者 付菲 叶楚玉 樊龙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为了优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的获取和拼接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嫩绿叶为材料,不需分离叶绿体DNA,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短序列及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组装拼接出叶绿体DNA序列,并... 为了优化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的获取和拼接方法,以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嫩绿叶为材料,不需分离叶绿体DNA,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得的全基因组短序列及叶绿体基因组高度保守的特性,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从而组装拼接出叶绿体DNA序列,并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进行补洞.最终获得东乡野生稻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大小为134 537bp,大、小单拷贝区和反向互补重复区大小分别为80 585bp,12 346bp,20 803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52个.基于获取的东乡野生稻及其他稻属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研究结果支持已有的关于栽培籼粳稻起源的结论,即栽培籼粳稻分别与野生稻聚类到2个亚群中,其中粳稻与中国普通野生稻聚在1个亚群中,表明粳稻驯化起源于中国,而籼稻起源于另外一次独立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水稻驯化 东乡野生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穗上发芽特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胡伟民 马华升 +1 位作者 樊龙江 阮松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1-446,共6页
在杂交水稻制繁种生产中 ,经常发生穗发芽现象。本试验对以培矮 6 4 S、协青早 A、珍汕 97A、K17A等 7个不育系为母本 ,以中 930 8、明恢 6 3、中 2 0 70等 17个恢复系为父本 ,对杂交种子进行田间穗上发芽的测定、新收种子室内发芽试验... 在杂交水稻制繁种生产中 ,经常发生穗发芽现象。本试验对以培矮 6 4 S、协青早 A、珍汕 97A、K17A等 7个不育系为母本 ,以中 930 8、明恢 6 3、中 2 0 70等 17个恢复系为父本 ,对杂交种子进行田间穗上发芽的测定、新收种子室内发芽试验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种子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指数具有显著差异 ;平均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指数较低的亲本 ,其 F1 代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指数的变异幅度明显比平均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指数较高的亲本要小 ;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指数与新收种子室内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不育系 穗发芽特性 室内发芽力 Α-淀粉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