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于浙江抛荒地种植的鲜食春大豆品种筛选
1
作者 王肖肖 胡云翔 +1 位作者 胡龙龙 唐桂香 《长江蔬菜》 2025年第8期42-47,共6页
鲜食大豆种植具有投入少、生育期短、固氮能力强和效益高等特点,是适于抛荒地整治后种植的重要作物。以全国各育种单位育成的11个春播鲜食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生育期、农艺性状、鲜荚产量和收获时植株生理性状进行比较,... 鲜食大豆种植具有投入少、生育期短、固氮能力强和效益高等特点,是适于抛荒地整治后种植的重要作物。以全国各育种单位育成的11个春播鲜食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生育期、农艺性状、鲜荚产量和收获时植株生理性状进行比较,筛选适宜长期抛荒地种植的鲜食春大豆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浙农142、辽鲜豆29具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且田间抗病性强,收获时叶绿素含量高、绿色叶片数和根瘤菌数量多等特点,适于抛荒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荒地 鲜食大豆 产量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生物碱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颖超 方敦煌 +2 位作者 徐海明 童治军 肖炳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共13页
生物碱是烟草的重要化学成分。为明确烟草生物碱的遗传结构,发掘控制相关性状的主效位点,以烟草品种Y3、K326为亲本,构建大小为2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玉溪市研和种植群体材料,检测总植物碱... 生物碱是烟草的重要化学成分。为明确烟草生物碱的遗传结构,发掘控制相关性状的主效位点,以烟草品种Y3、K326为亲本,构建大小为271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玉溪市研和种植群体材料,检测总植物碱(TPA)、烟碱(NIC)、降烟碱(NOR)、假木贼碱(ANAB)和新烟草碱(ANAT)5种生物碱表型。对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构建包含46,129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及软件QTLNetwork2.0,进行QTL定位分析。共定位15个具有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加性效应对表型贡献率为0.58%~11.57%。其中4个主效QTL即控制总植物碱的qTPA14、烟碱的qNIC14、假木贼碱的qANAB14和新烟草碱的qANAT14,均可以解释相应性状10%以上的表型变异,且均位于14号连锁群上。6个QTL具有显著的加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表型贡献率为0.80%~1.81%。5对QTL具有显著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对表型的贡献率为0.15%~2.31%。2对QTL具有显著的上位性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表型的贡献率为0.81%~1.16%。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离候选基因、解析遗传机理和促进烟草生物碱性状分子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重组自交系 生物碱 复杂性状 基因与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与水稻等其它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基因序列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樊龙江 郭兴益 马乃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利用8个全长mRNA基因序列比较了竹类植物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和序列组成等。结果表明,在与水稻、玉米和麦类作物的比较中,竹类植物与水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和更相似的基因序列特征(GC含量分布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它们甚至比水... 利用8个全长mRNA基因序列比较了竹类植物和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的系统进化和序列组成等。结果表明,在与水稻、玉米和麦类作物的比较中,竹类植物与水稻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和更相似的基因序列特征(GC含量分布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它们甚至比水稻与玉米或水稻与麦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这一结果提示,水稻作为禾本科植物的模式物种,应与竹类植物存在良好的基因组共线性关系,水稻基因组序列信息对竹类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植物 水稻 系统进化 GC含量 密码子使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座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振 徐建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5-898,共14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测序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测序成本,同时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确性高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变异、转录组学和表观组学等研究。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转座子的研究,并取得了丰... 高通量测序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测序效率,大幅度降低了测序成本,同时该技术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精确性高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变异、转录组学和表观组学等研究。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转座子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座子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转座子含量估算、靶点偏好性及分布、多态性及群体频率、稀有转座子的鉴定、转座子的水平转移以及转座子标签技术中的应用等,并简要介绍了目前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测序策略和算法,及其存在的利弊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尤其是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它们在转座子未来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转座子 偏好性 多态性 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水稻基因组序列中挖掘生物信息 被引量:4
5
作者 樊龙江 郭兴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1,共7页
重点介绍了在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方面取得的几项最新研究结果.内容主要包括:水稻基因组被证实曾发生过全基因组倍增;水稻基因组大小变化的趋势;水稻籼粳亚种的分化时间比以前估计的100万年前要迟得多;对水稻基因产生GC含量负梯度现象的... 重点介绍了在水稻基因组序列分析方面取得的几项最新研究结果.内容主要包括:水稻基因组被证实曾发生过全基因组倍增;水稻基因组大小变化的趋势;水稻籼粳亚种的分化时间比以前估计的100万年前要迟得多;对水稻基因产生GC含量负梯度现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因组 全基因组倍增 籼粳分化时间 基因组大小 GC含量梯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牵牛花药培养技术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辉 沈国正 +2 位作者 傅巧娟 陈一 王玉坤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1291-1294,共4页
研究矮牵牛花蕾灭菌时间、花蕾低温预处理和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1%HgCl2灭菌10 min是矮牵牛花蕾较为理想的表面灭菌时间,红色矮牵牛品种易诱导愈伤组织,且Nitsch+0.5 mg.L-1 6-BA+0.2 mg.L... 研究矮牵牛花蕾灭菌时间、花蕾低温预处理和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1%HgCl2灭菌10 min是矮牵牛花蕾较为理想的表面灭菌时间,红色矮牵牛品种易诱导愈伤组织,且Nitsch+0.5 mg.L-1 6-BA+0.2 mg.L-1 2,4-D+0.5 mg.L-1 NAA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而蓝色为Nitsch+1.0 mg.L-1 6-BA+0.2 mg.L-1 2,4-D+0.5 mg.L-1 NAA。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结果表明,红色品种形成不定芽的能力较强,在附加1.0 mg.L-1 TDZ和0.1 mg.L-1 IBA,或1.0 mg.L-1 6-BA和0.5 mg.L-1IBA的培养基上均能获得较高的植株再生率,而蓝色分化率不高,仅能获得较少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牵牛 花药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稳定性、适应性和试点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燕 林峰 +1 位作者 李潞潞 徐海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1-288,共8页
为明确品种、地点、年份因子对浙江省糯玉米产量性状和构成产量相关性状的贡献率,本研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数据进行分析,从试点的生产水平、精度、分辨力、代表性和稳定性等5方面对浙... 为明确品种、地点、年份因子对浙江省糯玉米产量性状和构成产量相关性状的贡献率,本研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浙江省糯玉米区试数据进行分析,从试点的生产水平、精度、分辨力、代表性和稳定性等5方面对浙江省糯玉米8个区试点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研究,同时对29个糯玉米参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8个试点的精确度较高,试验均有效;8个试点的生产水平有高有低,代表着不同的地点生产水平;嘉善、杭州、淳安等3个试点对糯玉米产量性状的分辨力较高;东阳、江山、淳安、杭州等4个试点对糯玉米产量性状具有较高的普遍代表性,宜鉴别广泛适应性的品种;东阳、嘉善2个试点的适宜性较好,稳定性较高;品种、地点、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年份与地点互作效应对糯玉米产量性状有显著影响,品种和地点互作效应对糯玉米产量构成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品种产量性状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品种"科甜糯2号"的产量和稳定性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农艺性状 区域试验 试点评价 品种评价 混合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菌株的鉴定及高温抑制病害的表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晓婷 鹿秀云 +1 位作者 张敬泽 祝水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1-678,共8页
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落叶和非落叶致病型菌株特异性引物扩增并结合微菌核特征观察,鉴定了浙江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型,测定了温度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浙江地区夏季高温对棉花黄萎病抑制现象的原因... 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落叶和非落叶致病型菌株特异性引物扩增并结合微菌核特征观察,鉴定了浙江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菌株的致病型,测定了温度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浙江地区夏季高温对棉花黄萎病抑制现象的原因。特异性引物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表明,来自于浙江的5个代表性分离菌株(VD-h1、VD-h2、VD-h6、VD-h3和 VD-h5)均属于落叶型菌株。对不同类型菌株产生微菌核的观察结果证实,落叶型和非落叶型的微菌核间形态及其长宽比存在差异。温度对病原菌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来自浙江的2个菌株(VD-h1和VD-h6)和来自新疆的2个菌株(VD-101和VD-086)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在22-28℃和22-26℃之间;32℃高温显著抑制了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并延迟了分生孢子萌发的时间。不同温度试验的结果间接证实了,棉花黄萎病在浙江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的隐退症状是因为高温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这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致病型 夏季高温 病害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
9
作者 胡伊娃 陈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气候变化为粮食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在极端气候变化下,发展适应性物种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在经历强烈的驯化瓶颈之后,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一些与生物和非生物胁... 气候变化为粮食生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重要的挑战。在极端气候变化下,发展适应性物种是作物遗传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重要的作物之一,玉米在经历强烈的驯化瓶颈之后,已经丢失了大量的遗传多样性,特别是一些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的位点。在野生种和农家种中寻找玉米驯化过程中丢失的遗传多样性,并将其应用于现代遗传育种中,将为适应性新品种的创制提供新的契机。本文在对大刍草(玉米野生近亲)的发现及分类研究进行介绍之后,进一步总结了大刍草和玉米的性状与基因组差异,并综述了目前基于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对大刍草和玉米之间差异遗传机理剖析的进展,多角度表明了大刍草在玉米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气候变化下大刍草在玉米育种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 适应性 野生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叶片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4
10
作者 高冬冬 谭艳玲 +2 位作者 马关喜 周伟军 黄冲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9-515,共7页
以3个蝴蝶兰品种(系)(耐冷品种婚宴,不耐冷品种聚宝,中等耐冷性新品系ZD-1)为试验材料,经预处理后,测定各材料在低温(10℃、5℃和0℃)下处理12、24和48 h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中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 以3个蝴蝶兰品种(系)(耐冷品种婚宴,不耐冷品种聚宝,中等耐冷性新品系ZD-1)为试验材料,经预处理后,测定各材料在低温(10℃、5℃和0℃)下处理12、24和48 h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片中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蝴蝶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逐渐增加,可作为蝴蝶兰耐冷性的鉴定指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CAT和SOD酶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先增大后减小;APX活性则呈持续增加趋势,也可作为蝴蝶兰耐冷性的鉴定指标;耐冷性品种婚宴在一定程度低温胁迫条件下能通过自身酶系统的保护,减少活性氧对其的伤害,而不耐冷品种聚宝的自身酶系统的保护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低温胁迫 相对电导率 丙二醛 可溶性糖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锌营养对水稻籽粒植酸含量的影响及与几种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38
11
作者 赵宁春 张其芳 +1 位作者 程方民 周伟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以协青早、秀水110及其辐射诱变获得的低植酸突变系(HIPi1和HIPj1)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氮、磷、锌浓度处理下水稻籽粒植酸含量差异及与几种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高水平氮、磷、锌浓度处理的籽粒植酸含量较同一品种... 以协青早、秀水110及其辐射诱变获得的低植酸突变系(HIPi1和HIPj1)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对不同氮、磷、锌浓度处理下水稻籽粒植酸含量差异及与几种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比较分析。高水平氮、磷、锌浓度处理的籽粒植酸含量较同一品种的低氮、磷、锌处理均有所降低,但在水稻生育期间,籽粒植酸含量对磷、锌处理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则因品种的植酸类型特征而异;氮、磷浓度增加能分别提高铁或降低铜在籽粒中的积累,但在高锌处理下,籽粒铁含量明显降低、而钾和镁的含量等却有所升高;籽粒植酸含量一般与K、Mg、Fe、Cu4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正相关、与籽粒Zn含量呈负相关,但统计显著水平因品种而异。低植酸突变体籽粒中的K、Mg、Fe、Zn等含量虽略有下降,但可以通过适当的介质营养条件来调节有关矿质营养在水稻籽粒中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酸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铁皮石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谭艳玲 张艳嫣 +4 位作者 高冬冬 陈丹 沈伟桥 周建华 黄冲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6,共7页
为研究不同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品种在低温胁迫及恢复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反应,探讨耐寒性指标,了解新品系的耐寒性强弱,将‘ZD-1’、‘ZD-2’、‘ZD-3’3个新品系进行低温(5、0和-2℃)处理6、12和18h及恢复生长处理后,分别测定... 为研究不同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品种在低温胁迫及恢复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反应,探讨耐寒性指标,了解新品系的耐寒性强弱,将‘ZD-1’、‘ZD-2’、‘ZD-3’3个新品系进行低温(5、0和-2℃)处理6、12和18h及恢复生长处理后,分别测定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APX活性、MDA和脯氨酸含量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经0℃处理、恢复生长10d后,‘ZD-3’恢复正常生长;‘ZD-2’除0℃/18h外其他各处理均恢复正常生长;‘ZD-1’则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试验还表明:APX活性对温度变化敏感,可作为鉴定铁皮石斛耐寒性的指标;MDA和脯氨酸含量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铁皮石斛耐寒性鉴定的辅助指标。3个品种的耐寒性强弱为:ZD-3>ZD-2>Z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低温胁迫 恢复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脱脂与未脱脂米粉的DSC热力曲线和RVA特征值比较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奕 徐海明 +1 位作者 程方民 赵宁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8-523,共6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粘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粘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米粉样品与未脱脂米粉样品在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上的差异不明显,两者的DSC热谱差异主要表现在热焓值(?T)上,经脱脂处理后米粉样品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脂的对照样品显著降低;在RVA粘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脂处理后崩解值(Breakdown)明显升高,消减值(Setback)有所降低,而其在最高粘度(PV)、热浆粘度(HS)、最终粘度(FV)和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上的变化特征则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米粉 脂类 糊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大豆食味品质的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汪自强 艾麦里 苏贤坤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鲜食大豆的品质指标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卫生品质。衡量食味的主要品质指标有甜味、质地、香味和鲜味等。研究表明鲜食大豆的甜味与其籽粒的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用籽粒的硬度表示质地 ;鲜食大豆的鲜味品质主要是由... 鲜食大豆的品质指标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卫生品质。衡量食味的主要品质指标有甜味、质地、香味和鲜味等。研究表明鲜食大豆的甜味与其籽粒的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用籽粒的硬度表示质地 ;鲜食大豆的鲜味品质主要是由鲜食大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决定的 ,可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作为评价的客观指标。研究还表明了鲜食大豆的营养与食味品质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大豆蛋白质的含量与其籽粒硬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 食味品质 评价指标 籽粒硬度 天冬氨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下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油菜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孟华兵 杜雪 +3 位作者 姜宇晓 朴学成 郭万里 蒋立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7-1304,共8页
二倍体与四倍体在逆境抗性上的差别可以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予以解释。本研究以"矮脚黄"纯合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油菜为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ethylation-sensitive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和HDA... 二倍体与四倍体在逆境抗性上的差别可以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予以解释。本研究以"矮脚黄"纯合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油菜为材料,采用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ethylation-sensitive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方法和HDA-GT12TM全自动凝胶毛细管核酸电泳检测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研究了CdCl2胁迫下油菜二倍体和四倍体DNA序列中CCG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变化特征差异。采用56对引物在4个处理样品中共检测出9 687个基因位点。结果显示,二倍体和四倍体在镉胁迫下,其总甲基化水平、全甲基化水平和半甲基化水平较各自的对照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由此可见,镉胁迫导致四倍体和二倍体甲基化水平的提高,但四倍体基因组在镉胁迫下拥有更高的DNA甲基化水平。DNA甲基化模式分析表明,镉胁迫导致二倍体和四倍体的过甲基化位点数均高于去甲基化位点数,二者在镉胁迫下去甲基化位点数差异不大,但四倍体发生过甲基化的位点数要明显多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 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品种‘神州红’和‘帝王’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辉 张国平 +2 位作者 沈国正 傅巧娟 阮松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以自育的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与进口品种‘帝王’为材料,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40℃)条件下,研究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育期和田间生长指标以及一串红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过氧... 以自育的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与进口品种‘帝王’为材料,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40℃)条件下,研究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育期和田间生长指标以及一串红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比较这2个品种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条件下,神州红比帝王的耐热性强,具体表现在‘神州红’花期较长,冠幅和花序长度均比帝王受高温影响的程度小;在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条件下,2个一串红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2个品种未显示出耐热性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2个品种的Fv/Fm值和SOD酶活性,显著增加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和脯氨酸含量,且2个品种间的以上性状受高温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与‘帝王’相比,‘神州红’的光保护机制和活性氧清除系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耐热性 形态指标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锌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杰 王人民 +1 位作者 万吉丽 付力成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1-418,共8页
以IR8192(Indica)和BY(Japonica)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硫酸锌浓度(0,0.0005%,0.001%,0.005%,0.01%,0.05%,0.10%,0.15%和0.25%),研究硫酸锌溶液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硫酸锌溶液浸种促进了水稻幼苗的生长和... 以IR8192(Indica)和BY(Japonica)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硫酸锌浓度(0,0.0005%,0.001%,0.005%,0.01%,0.05%,0.10%,0.15%和0.25%),研究硫酸锌溶液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硫酸锌溶液浸种促进了水稻幼苗的生长和干物质量的积累,增加了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b、a+b的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同水稻品种最适宜的浸种浓度不同,IR8192以0.001%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处理效果最好,而0.005%浓度的硫酸锌溶液浸种对BY作用效果最佳,对IR8192则产生了毒害作用.随着浸种浓度的继续增加,超过植株的耐受范围,幼苗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表明适量的硫酸锌溶液浸种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提高水稻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减缓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物质代谢水平,但超过植物的锌耐受范围则会产生重金属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锌 水稻幼苗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的获得及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卢涛 李红艳 +3 位作者 章洁琼 胡小南 寿惠霞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5-900,共6页
在已优化的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基础上,以发芽1~2 d的成熟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以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poramin)和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 KDEL)转入大豆品种YC-2中。T0代得到生根苗115株... 在已优化的大豆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基础上,以发芽1~2 d的成熟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以bar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poramin)和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 KDEL)转入大豆品种YC-2中。T0代得到生根苗115株,其中采用除草剂叶片涂抹法和目的基因PCR检测法鉴定出阳性植株45株,其中选取的6个T0代植株中有4个独立株系外源基因在T1代遗传,其中2个T1代株系呈3∶1的遗传分离比例,2个T1代株系分离比例大于3∶1。T0和T1代经草丁膦叶片涂抹法鉴定为阳性的植株,通过bar试纸条法和目的基因PCR检测法鉴定也均表现为阳性,因此,135 mg.L-1草丁膦叶片涂抹法可用于草丁膦筛选标记转基因大豆植株的大规模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基因 转基因大豆 后代鉴定 草丁膦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大豆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晓凤 卢涛 +2 位作者 周正剑 寿惠霞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且这些白化的外植体在后期不易产生诱导芽;共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硫辛酸可增强GUS瞬时表达率和芽诱导的再生率,且以25 mg·L-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Α-硫辛酸 GUS瞬时表达 芽诱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对稻米米粉热力学和黏滞特性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奕 张其芳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3,共5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及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蛋白的对照样品显著升高;在RVA黏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蛋白处理后最终黏度(FV)、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和消减值(Setback)均显著降低,崩解值(Breakdown)则明显升高,RVA谱中到达最高黏度(PV)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 糊化特征 热力特性 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