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以浙江省缙云县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玲 关欣 +2 位作者 吴宇哲 张蔚文 童菊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1154-11156,共3页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效应密切相关。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县域土地利用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城市化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ithink软件,构建了以粮食供给安全...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效应密切相关。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县域土地利用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城市化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ithink软件,构建了以粮食供给安全、经济增长、环境容量等为动力机制的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的模型仿真表明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系统动力学 模型 缙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分析的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47
2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2 位作者 汪友结 吴一洲 吴泽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综合指数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和2002年相比,2005年杭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有所改善,整体上...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综合指数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和2002年相比,2005年杭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有所改善,整体上呈现出由N_(03)级("一般"水平)向N_(02)级("良好"水平)跃升的趋势;(2)城市废水排放量增大是杭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适合用于城市土地生态水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 物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农田地力分等定级评价与施肥综合管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豪翔 蒋玉根 +1 位作者 张鉴滔 史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07-312,I0048,共7页
为了提高农田地力分等定级评价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作用,必须加强其与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交叉分析和综合应用。该研究以浙江省富阳市为样区,利用各种空间数据处理工具,以1∶1万大比例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评价单元,运用层次... 为了提高农田地力分等定级评价成果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作用,必须加强其与耕地地力评价、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交叉分析和综合应用。该研究以浙江省富阳市为样区,利用各种空间数据处理工具,以1∶1万大比例土地利用现状图为评价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求和法计算出耕地的综合地力指数,生成耕地质量评价等级图,最后通过施肥模型来分析全市肥料利用量趋势和制定农田合理施肥总体方案。研究综合分析数据显示,富阳市农田主要以中等农田为主,其中二级和三级农田面积占总农田面积的80.92%,而四级农田仅占总农田的5.59%,富阳市农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具有很强的农业生产优势。同时,本研究提出的施肥方案比原始的平均施肥方案有明显的增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肥料 农田 地力等级 多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的“配额—交易”模型——与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靳相木 沈子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91,共6页
通过排污权交易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对比研究,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排污权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行总量控制、具有经济价值、单位配额的产出不同等三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实行新... 通过排污权交易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对比研究,探索我国现行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的改进方向。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排污权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在实行总量控制、具有经济价值、单位配额的产出不同等三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控制的框架内引入类似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就有可能成为今后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指令性管理体制改革的选择方向。同时,进一步的理论证明也显示,引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可以实现农地非农化配置的帕累托改进。在此基础上,立足排污权交易和新增用地指标管理的差异性,借鉴我国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管理的市场取向创新经验,参照国外排污权交易管理的"配额-交易"模式,建立了中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一个理论模型,并阐述了其政策涵义,即目前可在设区的市的范围内,允许其辖区内的市、县基层政府之间进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通过适当的交易能实现新增建设用地的市场价值以及全社会福利的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管制 排污权交易 新增建设用地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成效的定量评价探讨——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彩方 童菊儿 +1 位作者 严丽平 吴宇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94-2696,共3页
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成效从规划控制指标执行、规划布局空间落实、行政管理效率和规划实施效果因素4个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指出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探... 通过县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对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成效从规划控制指标执行、规划布局空间落实、行政管理效率和规划实施效果因素4个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指出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实施成效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关系
6
作者 郑殿元 黄晓军 祁明月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4,共10页
城市内部地表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受建成环境的深刻影响。为了深入揭示微观尺度下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作用关系,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在30 m×30 m格网尺度下采用多源空间数据,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和空间统计模型等... 城市内部地表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受建成环境的深刻影响。为了深入揭示微观尺度下城市建成环境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其空间作用关系,以西安市碑林区为例,在30 m×30 m格网尺度下采用多源空间数据,以及多元Logistic回归和空间统计模型等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碑林区地表温度空间集聚特征主要为“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在北部形成热岛区,东部形成冷岛区;(2)城市地表温度的增温因子为归一化不透水面指数(NDISI)和建筑密度(BD),降温因子为路网密度(RD)、建筑高度差(BHS)和水体比例(PW),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有水体的低温区降温效果较差,在无水体的高温区较好;(3)城市路网密度和建筑高度差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性,在高温区更为显著;(4)城市地表温度在空间上存在实质性空间依赖性,在建成环境影响下局部与邻近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扩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1
7
作者 梁红梅 刘卫东 +1 位作者 林育欣 刘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一椭圆轨迹,系... 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一椭圆轨迹,系统演化经历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再生发展4个阶段.以广州市为例,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而生态环境效益波动较大,最近几年处于上升状态.在此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1994年以前,耦合度处于下降状态,1994年以后,耦合度处于上升状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土地利用效益处于最佳耦合状态,最近几年耦合程度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关系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被引量:34
8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牟永铭 王庆日 余振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77,共6页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3次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县城周围、各中心镇、重点镇建成区周围以及主要公路干线沿线是耕地非农化的高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对耕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模拟 CLUE—S模型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生态水平物元分析评价——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被引量:45
9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吴一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18-3827,共10页
针对我国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的物元模型,并以滨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和2005年,... 针对我国多数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的问题,尝试采用物元分析法对我国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土地生态水平评价的物元模型,并以滨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002年和2005年,滨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都未达到第Ⅳ级(即"较差"水平),但是都具备向第Ⅳ级(即"较差"水平)转化的条件。2005年滨州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比2002年部分有好转,向第Ⅱ级(即"良好"水平)转化的趋势更加强烈;城市废气和废水过度排放是滨州市城市土地生态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表明: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和综合评价结果的中间信息,适用于城市土地生态水平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平 城市土地 物元分析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物元评价 被引量:59
10
作者 罗文斌 吴次芳 杨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1,共7页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绩效"概念界定以及评价方法的不足,尝试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中"绩效"概念界定以及评价方法的不足,尝试界定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内涵,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物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应该是项目的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的综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基于"流程逻辑"框架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杭州市余杭镇北片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为"优秀",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但K1(I)=0.0273,说明该项目等级关联度比较弱,刚好达到"优秀"等级的"门槛线"。研究结论:绩效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利于促进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物元模型适用于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其单项指标评价信息能够挖掘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利于促进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改善和提升;研究项目区应该在现有项目平台上,进一步实施农地规模经营、调整种植结构等手段增加农地年收入,继续增强项目在"优秀"绩效等级上的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项目 绩效评价 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优先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罗罡辉 吴次芳 徐保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2,共6页
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确立了土地整理优先度的评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宁波市鄞州区土地整理的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两维图论聚类 土地整理 优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耕地资源质量评价——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姚赫男 李艳 曹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2-738,共7页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更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遏制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地力等有十分必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将富阳...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更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遏制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地力等有十分必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Landsat TM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将富阳耕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一级耕地只占了0.28%,二、三级耕地占了约70%,较差的耕地占了约3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等级耕地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探讨了基于RS和GIS技术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阳 耕地质量评价 评价因子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县域生态用地保护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闫玉玉 曹宇 谭永忠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8-85,共8页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安全格局,探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生态用地保护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土地管理中的生态用地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安全格局法...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方法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安全格局,探讨土地利用管理中的生态用地保护途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土地管理中的生态用地保护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安全格局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构建区域景观安全格局,并依此展开生态用地保护研究。研究结果:研究区低、中、高水平安全格局下生态用地面积分别为1445.31 km^2、327.87 km^2、171.09 km^2,分别占全县面积的58.34%、1.32%、0.69%。低水平安全格局下的生态用地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和底线,应以严格的保护为主;中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是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缓冲地带,应以保护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高水平安全格局内可开展适当的开发建设,但应控制开发建设对生态用地的干扰,发挥其生态隔离作用。研究结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保护有利于满足区域生态保护的综合需求,可为区域土地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用地 生态功能 景观安全格局 青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41
14
作者 冯红燕 谭永忠 +2 位作者 王庆日 陈佳 余振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76,共6页
研究目的:阐述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总结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历程:(1)分区依据从自然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再到生态环境因素,... 研究目的:阐述国内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现状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总结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历程:(1)分区依据从自然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再到生态环境因素,由单一走向综合;(2)主要从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单元两种尺度空间开展土地利用分区研究;(3)分区方法经历了由定性为主,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再过渡到"3S"技术大量应用为主三个阶段;(4)存在土地利用分区理论研究有待深化,面对土地管理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有待统一规范,土地利用分区技术手段需要更新等问题。研究结论:建议结合试点,在中国开展土地利用主体功能分区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完善土地利用分区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 分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基于对“土地租金剩余”的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2 位作者 冯敬俊 陈佳 冯红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租金剩余 城中村 二元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许实 王庆日 +1 位作者 谭永忠 余倩倩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4,共8页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 研究目的:利用2003—2009年土地一级市场交易数据,分析研究中国土地市场化程度的时空差异特征。研究方法:统计模型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程度总体上升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最高,上升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持续上升;东北地区在波动中上升。(2)全国约有2/3省份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呈上升态势,各省份之间土地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3)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逐年平稳上升,工矿仓储用地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受政策的影响出现快速上升。(4)土地市场化高水平、高增长的省份与低水平、负增长的省份并存,但在地域上的分布较为分散。研究结论:应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市场化进程,重点关注近年土地市场化程度出现负增长的省份,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创新,提高全国土地市场化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配置 土地市场化程度 时空差异 用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薛继斌 吴次芳 +1 位作者 叶艳妹 徐保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6-819,共4页
可拓工程是以开拓创新规律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根据我国土地整理产业的特点,运用物元理论,在分析土地资源可拓性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土地整理的物元模型.并以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物元变换,... 可拓工程是以开拓创新规律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根据我国土地整理产业的特点,运用物元理论,在分析土地资源可拓性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土地整理的物元模型.并以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物元变换,来生成符合规划要求的方案.研究结果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工程 土地整理 规划设计 物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对土壤性状的影响及其重建技术和工艺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叶艳妹 吴次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71,共5页
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整理前后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均发生明显变化 ;在已进行整理的农地中 ,从挖方到填方 ,土壤性状也有很大差别 ;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对农地进行整理后其土壤性状也有明显的差异。为保证整理前后土地... 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整理前后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均发生明显变化 ;在已进行整理的农地中 ,从挖方到填方 ,土壤性状也有很大差别 ;采用不同的工程技术对农地进行整理后其土壤性状也有明显的差异。为保证整理前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土壤性状 重建技术 土壤重建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遥感影像裸土地特征增强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邱永红 谭永忠 周国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32期196-199,共4页
针对常用特征增强算法难以将裸土地在特定波段突出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裸土地特征增强算法。基本思路是采用根据光谱距离进行预分割,估计裸土地和非裸土地样本,针对非裸土地样本进行白化处理,基于白化数据中的... 针对常用特征增强算法难以将裸土地在特定波段突出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裸土地特征增强算法。基本思路是采用根据光谱距离进行预分割,估计裸土地和非裸土地样本,针对非裸土地样本进行白化处理,基于白化数据中的裸土地样本进行主分量变换,裸土地信息将被集中并突出于变换结果的第一分量。对算法的具体流程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裸土地 特征提取 白化处理 阈值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连纲 虎陈霞 刘卫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08-1913,共6页
通过参与性访谈对苍南县21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并根据受访者所从事行业将其分为非农和农业两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以及农业收... 通过参与性访谈对苍南县21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并根据受访者所从事行业将其分为非农和农业两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以及农业收益高低是影响农户耕地保护和投资的主要因素。公众耕地保护意识较强,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保护耕地很重要。但公众对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不高,这点在农业受访者中表现尤为突出。公众对于耕地多功能性的认知存在较大的不足和误区,尤其是对耕地的生态功能方面的认识。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公众的文化程度、年龄和所从事的行业是影响他们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性认知与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多功能价值 认知 参与 公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