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硕士创造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威 储昭卫 +1 位作者 胡顺顺 韩旭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克服当下工程硕士评价体系的不足,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工程创造力评价方法,从流畅性、丰富性、原创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六个维度建立了工程硕士创造力评价体系。同时...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克服当下工程硕士评价体系的不足,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工程创造力评价方法,从流畅性、丰富性、原创性、可行性、经济性、可靠性六个维度建立了工程硕士创造力评价体系。同时,依托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课程,对167位工程硕士样本进行了应用验证。最后,根据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对我国工程硕士培养提出如下建议:遵循工程活动规律,建立以工程创造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根据新工业革命发展趋势,形成“融合创新”的评价导向;依托工程创造机理研究,加强评价体系的动态监测和诊断功能;重视成果培育,以强化创造意识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创造力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面向工程硕士创造力的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四所大学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威 储昭卫 +1 位作者 韩旭 胡顺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5,共8页
工程硕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存在培养过程和评价标准与工学硕士生同质化的问题。从工程创造力及其提升障碍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外四所高校的工程硕士生培养经验,从目标、过程、支撑、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 工程硕士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存在培养过程和评价标准与工学硕士生同质化的问题。从工程创造力及其提升障碍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外四所高校的工程硕士生培养经验,从目标、过程、支撑、评价四个维度构建了面向工程硕士创造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塑造创造性人格、面向重大需求为目标指向;通过革新培养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入项目式学习、创新思维与方法等重构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以校政企协同、科教融合与创新文化环境等为支撑保障。同时建立了针对工程硕士生创造力、教学效果和综合质量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创造力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4P模型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喷射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戴征舒 左元浩 +4 位作者 陈孝罗 张犁 赵根 张学军 张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2,共12页
喷射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初投资低、维护容易、运行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冷、海水淡化、化工、燃料电池、航空航天等领域。喷射器不直接消耗机械能,可实现节能的目的,在我国“双碳”背景下备受关注。机器学习... 喷射器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械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初投资低、维护容易、运行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制冷、海水淡化、化工、燃料电池、航空航天等领域。喷射器不直接消耗机械能,可实现节能的目的,在我国“双碳”背景下备受关注。机器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基于数据的自动化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喷射器内部流动特性的分析及喷射器性能的优化。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喷射器的研究中,以提升喷射器性能和系统性能。但是目前文献中的研究方向较为分散,研究现状和研究水平尚不明晰。本文对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喷射器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现状、总结方法,并指出未来可以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喷射器内部流动特征的研究中,为提升喷射器效率和性能提供依据和指导;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喷射器变工况性能研究中,构建喷射器从自动化设计到真实应用的通路;构建更加合适的算法,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制冷 喷射器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进行海洋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叶月明 曹晓初 +1 位作者 任浩然 张春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波阻界面的存在,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强能量多次反射波,海洋多次波衰减贯穿着整个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始终,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复杂海域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往往需要通过多方法多域分步... 由于海面和海底两个强波阻界面的存在,海洋地震资料普遍发育强能量多次反射波,海洋多次波衰减贯穿着整个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始终,是影响海洋地震资料成像品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复杂海域情况下的多次波压制往往需要通过多方法多域分步组合的衰减策略,计算耗时而且多域多步骤会造成计算误差的累计,从而影响多次波的衰减效率和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对抗网络(SA-GAN)的海洋多次波压制方法。首先,针对特征数据利用多域分步组合法压制多次波获得标签数据集;其次,在U-Net生成器网络中引入自注意力机制(SA),构建基于SA-GAN网络的多次压制深度学习模型,并进行网络训练;最后,利用训练完备的SA-GAN网络对整体数据进行多次波压制处理。引入SA的U-Net生成器的GAN网络收敛速度快且计算稳定,在地震样本数据集上具有更好的数据泛化能力。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只需人工处理少量特征数据,网络训练后便可进行工区大量数据的多次波压制处理,避免了复杂多次波压制多方法串联组合的繁琐过程,为海洋实际地震数据的多次波压制提供了一种高效手段。模型和NH探区深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海洋地震资料处理 深度学习 自注意力机制 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燃料在细管内点火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和平 王纵涛 +5 位作者 汪洋 杨卫娟 敖文 席剑飞 刘建忠 周俊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4,共6页
为了获得适用于微推进器的含硼燃料的改进配方,利用热重分析实验台、激光点火实验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了氧/燃比和草酸对含硼燃料在微小圆管中火焰形貌、点火延迟时间、燃烧时间、燃烧剧烈程度、燃速和燃烧效率等点火... 为了获得适用于微推进器的含硼燃料的改进配方,利用热重分析实验台、激光点火实验台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了氧/燃比和草酸对含硼燃料在微小圆管中火焰形貌、点火延迟时间、燃烧时间、燃烧剧烈程度、燃速和燃烧效率等点火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无草酸的样品,氧/燃比越大,硼的点火延迟时间越小,燃尽率越高;但燃速和燃烧剧烈程度越小。添加草酸后,硼的点火性能和燃尽率明显提高,比添加草酸前的点火延迟时间减小了545~595ms,燃尽率增大了31.41%~3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进器 含硼燃料 草酸 点火燃烧性能 燃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圆管中B/AP混合物燃料的传热和燃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和平 汪洋 +4 位作者 周俊虎 刘建忠 敖文 杨卫娟 岑可法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2-636,646,共6页
微推进系统作为微型航天器的核心部件,其内部推进剂燃料的点火燃烧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微型航天器的高效稳定运行。借助红外热像仪记录微小圆管中无定形硼和AP混合物燃料点火燃烧的全过程,通过观测微小圆管壁面温度的变化,探究其内部的传... 微推进系统作为微型航天器的核心部件,其内部推进剂燃料的点火燃烧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微型航天器的高效稳定运行。借助红外热像仪记录微小圆管中无定形硼和AP混合物燃料点火燃烧的全过程,通过观测微小圆管壁面温度的变化,探究其内部的传热过程,并借助图表取点GRAFULA软件分析红外图片,计算得到微小圆管中燃面的移动速度,研究管径尺寸、燃料配比等因素对燃速的影响。结果显示,对B/AP质量配比1∶1的燃料,燃速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增大;而对配比1∶3的燃料,燃速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减小。微小圆管中的燃料在轴线方向存在热传递,混合物中AP的分解控制着整个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圆管 混合物燃料 红外 传热 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寻北启动误差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知瑶 周一览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6期33-35,共3页
针对光纤陀螺的寻北启动误差导致寻北精度降低的问题,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总结了光纤陀螺寻北启动误差的特性,得到了寻北启动误差与漂移率和方位角的关系。在传统四位置寻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四位置寻北方法,可以抑制光纤陀... 针对光纤陀螺的寻北启动误差导致寻北精度降低的问题,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总结了光纤陀螺寻北启动误差的特性,得到了寻北启动误差与漂移率和方位角的关系。在传统四位置寻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四位置寻北方法,可以抑制光纤陀螺寻北启动误差。寻北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新方法首次寻北误差降低了80%,基本消除了光纤陀螺寻北启动误差,可以显著提高光纤陀螺的寻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陀螺 寻北 改进四位置法 启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浮式海洋地震仪数据分析及南海北部深部结构
8
作者 刘博文 李家彪 +6 位作者 牛雄伟 丁巍伟 朱心科 于志腾 汪贞杰 侯斐 王天睿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76-2291,共16页
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俯冲碰撞交汇处,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探明其深部结构对于认识其形成演化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海盆中缺少可长期观测的地震仪,目前对南海海盆下方深部结构的认识仍较为薄弱.在海盆中... 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俯冲碰撞交汇处,构造演化过程复杂,探明其深部结构对于认识其形成演化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海盆中缺少可长期观测的地震仪,目前对南海海盆下方深部结构的认识仍较为薄弱.在海盆中布放可自动回传数据的沉浮式海洋地震仪,是一种高效观测天然地震的新方法.本研究基于在南海北部布设的7台沉浮式海洋地震仪的数据,识别出清晰的6级以上地震24次(震中距为500~8800km),5~6级地震14次(震中距为550~2800km),4~5级地震2次(震中距为680~830km),获得了如下初步认识:(1)真实记录中地震P波的频率与震中距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指导海洋地震仪高效识别并准确回传地震数据:震中距小于1100 km时,P波的优势频率大于1 Hz;震中距大于1100 km时,P波的优势频率小于1Hz.(2)基于双差法计算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北部P波的相对走时残差,在海洋区域数据稀疏的情况下,约束了上地幔浅部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沉浮式海洋地震仪 地震P波 深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平台动力定位的推力分配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芳 潘再生 +1 位作者 万磊 徐玉如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8,共10页
深海动力定位主要依靠海洋结构物的自身动力来抵抗外界环境力的干扰,推进器系统作为动力定位系统的执行机构,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定位效果。文章简述了推力分配在动力定位实时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并归纳了用非线性规划求... 深海动力定位主要依靠海洋结构物的自身动力来抵抗外界环境力的干扰,推进器系统作为动力定位系统的执行机构,其工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定位效果。文章简述了推力分配在动力定位实时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并归纳了用非线性规划求解最优化问题可能存在的困难。针对981钻井平台冗余的全方位推力器配置,引入扩展推力将推力分配的非线性等式约束转化为线性等式约束,提出了基于扩展推力的拉格朗日最小平方优化的显性解,在最优扩展推力的基础上对每个推进器的最大推力、推力变化以及全方位推进器方向角的最大转动变化率均作了限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推力分配策略切实可行,对实时控制系统的内存无特别要求,定位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深海钻井平台 推力分配 最优化 全方位推进器 非线性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大部件对接及精加工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柯臻铮 柯岩 朱伟东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92-102,共11页
飞机机身与机翼大部件对接及孔精加工任务,存在装配对象质量大、所需精加工孔数量多、需要在总装现场进行加工等难点。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及精加工系统。在数字化测量系统的定位下,AGV平台装载运输机翼大部件,配... 飞机机身与机翼大部件对接及孔精加工任务,存在装配对象质量大、所需精加工孔数量多、需要在总装现场进行加工等难点。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飞机大部件对接及精加工系统。在数字化测量系统的定位下,AGV平台装载运输机翼大部件,配合位姿定位系统进行机翼与机身的调姿对接,由孔精加工系统完成孔的精加工。经试验验证,系统的定位误差小于行程的0.1%,精加工孔的尺寸精度满足IT7精度。大批量孔精加工试验中,对接与精加工150个孔用时总计36 h,验证了其部署于实际生产线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飞机装配 AGV平台 飞机制造 集成控制 视觉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SLAM辅助的陆用惯导行进间粗对准方法
11
作者 贾明 阎帆 +3 位作者 蔡庆中 赵雨楠 黄欣鹏 杨功流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432,共8页
目前常见的陆用惯导系统的行进间对准方法往往存在一些各自的问题,如GPS辅助时容易受到信号遮蔽影响;而里程计辅助时往往会受到机动路线约束的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SLAM系统信息辅助的陆用惯性导航系统(SINS)行进间粗对准... 目前常见的陆用惯导系统的行进间对准方法往往存在一些各自的问题,如GPS辅助时容易受到信号遮蔽影响;而里程计辅助时往往会受到机动路线约束的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SLAM系统信息辅助的陆用惯性导航系统(SINS)行进间粗对准算法,推导了基于激光SLAM系统视在速度观测矢量的姿态矩阵更新算法,利用基于REQUEST的双矢量定姿方法,实现初始常值姿态矩阵C_(b)^(n)(0)的求取,完成行进间的姿态粗对准和定位导航。在实验室无人车实验中,所提方法的对准姿态误差比里程计辅助的方法减小了约56%;同时与合作单位的综合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进行250 s的行进间粗对准时,最终时刻的航向角误差为-0.0088°,实现5 min内达到1 mil的粗对准精度,所提算法可以有效实现激光SLAM信息辅助下的陆用惯导的行进间粗对准,并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用惯导系统 行进间粗对准 激光SLAM 双矢量定姿方法 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肢体机器人驱动单元低速死区自适应补偿方法
12
作者 陈重远 陈珂 +1 位作者 刘浩 欧阳小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为提高外肢体机器人高功率密度驱动单元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低速死区自适应补偿方法。首先基于最小二乘系统辨识与阻尼辨识方法建立驱动单元模型,然后提出驱动单元的计算力矩控制方法,最后提出驱动单元的低速死区自适应补偿方法,并进行... 为提高外肢体机器人高功率密度驱动单元的控制精度,提出一种低速死区自适应补偿方法。首先基于最小二乘系统辨识与阻尼辨识方法建立驱动单元模型,然后提出驱动单元的计算力矩控制方法,最后提出驱动单元的低速死区自适应补偿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采用计算力矩控制方法后驱动单元最大角度跟踪误差减小了约53%,平均角度跟踪误差减小了约38%;在计算力矩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低速死区自适应补偿方法后,驱动单元最大角度跟踪误差减小了约45%,平均角度跟踪误差减小了约60%,驱动单元的控制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单元 死区补偿 控制方法 外肢体机器人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燃料在微小圆管中的点火燃烧特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和平 杨卫娟 +3 位作者 汪洋 敖文 刘建忠 周俊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7-922,共6页
为了研究高氯酸铵(AP)作为氧化剂的几种含硼(B)燃料配方在微小圆管中的点火燃烧特性,借助高速摄影仪和光线光谱仪,并用Grafula软件处理高速图得到燃速.结果表明:当含硼燃料配方中,B的质量分数为1/2时,燃烧持续、均匀、稳定,燃速是4.25mm... 为了研究高氯酸铵(AP)作为氧化剂的几种含硼(B)燃料配方在微小圆管中的点火燃烧特性,借助高速摄影仪和光线光谱仪,并用Grafula软件处理高速图得到燃速.结果表明:当含硼燃料配方中,B的质量分数为1/2时,燃烧持续、均匀、稳定,燃速是4.25mm/s;B的质量分数为2/3、3/4、4/5时,后半段燃料被喷出圆管;B的质量分数为5/6时,反应不能自维持.且随着B的质量分数增大,光谱强度减弱,持续燃烧时间缩短,燃烧最剧烈的时刻提前,反应剧烈程度和燃烧稳定性均降低.因此合理的含硼燃料配方可以克服微推进系统中推进剂稳定点火和燃烧困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进系统 高氯酸铵 微小圆管 点火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对微小圆管中B/AP混合物燃料点火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和平 汪洋 +4 位作者 杨卫娟 刘建忠 席剑飞 周俊虎 岑可法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0-785,共6页
硼颗粒表面被一层B2O3氧化膜包覆,阻碍了与氧化剂的接触和反应,使硼的点火燃烧性能较差。特别是微小燃烧室较大比表面积引起的较大散热损失,使含硼燃料的点火和燃尽更困难。借助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分析和激光点火实验台,研究了草酸... 硼颗粒表面被一层B2O3氧化膜包覆,阻碍了与氧化剂的接触和反应,使硼的点火燃烧性能较差。特别是微小燃烧室较大比表面积引起的较大散热损失,使含硼燃料的点火和燃尽更困难。借助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分析和激光点火实验台,研究了草酸对微小圆管中B/AP混合物燃料点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管径越小,B/AP混合物燃料的点火燃烧性能越差;而草酸的加入可显著缩短微小圆管中硼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提高燃烧效率,同时降低燃速和燃烧强度。2 mm和3 mm内径圆管中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分别由1 345 ms和1 090 ms缩短至300 ms和460 ms,燃烧效率分别由18.45%和18.12%提高至42.6%和4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圆管 硼燃料 点火燃烧特性 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在深空环境下的微重力探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璇辉 曾大吉 +1 位作者 章显 黄凯凯 《深空探测学报》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主要介绍了冷原子干涉的基本概念和原子干涉重力仪的发展;介绍了原子干涉的基本原理和在微重力环境下原子干涉重力仪的优势;阐述了国际上微重力环境下原子干涉重力仪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能的应用。相对其他重力仪而言,原子干涉重力仪成为... 主要介绍了冷原子干涉的基本概念和原子干涉重力仪的发展;介绍了原子干涉的基本原理和在微重力环境下原子干涉重力仪的优势;阐述了国际上微重力环境下原子干涉重力仪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能的应用。相对其他重力仪而言,原子干涉重力仪成为深空重力场测量的上佳选择,并且深空微重力环境可以有效延长原子干涉仪的干涉时间,提高仪器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干涉 微重力 深空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模糊区间分析的柔性航空结构件装配偏差预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丽 梅标 +1 位作者 朱伟东 柯臻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47-1655,共9页
在仅知偏差源区间的条件下,将偏差源分布描述为离散模糊数;基于弹性力学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柔性航空结构件的装配偏差模型;以离散模糊数表达的偏差源作为装配偏差模型的输入,结合模糊区间分析得到装配偏差的模糊分布;通过模... 在仅知偏差源区间的条件下,将偏差源分布描述为离散模糊数;基于弹性力学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建立柔性航空结构件的装配偏差模型;以离散模糊数表达的偏差源作为装配偏差模型的输入,结合模糊区间分析得到装配偏差的模糊分布;通过模拟翼盒骨架装配试验验证建立的装配偏差模型以及提出的装配偏差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区间分析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预测的装配偏差区间包含了实测的装配偏差,可解决偏差源信息匮乏时的装配偏差预测问题,并给出了不同置信水平下的装配偏差区间,是传统基于蒙特卡洛模拟(MCS)的装配偏差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偏差预测 柔性航空结构件 离散模糊数 偏差源估计 影响系数法 模糊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向伟 徐彦 +2 位作者 王培栋 方琴 朱东方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8,共11页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衍射成像系统成为空间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设计方案,针对其在空间热载荷作用下的热力耦合效应开展研究。建立了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的热力耦合顺序分析框架,基于I-DEAS和ANSYS...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衍射成像系统成为空间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设计方案,针对其在空间热载荷作用下的热力耦合效应开展研究。建立了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的热力耦合顺序分析框架,基于I-DEAS和ANSYS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热力耦合数值分析,得到了结构在轨运行时的瞬态温度场、热应力、热变形等。分析结果表明,充气支撑结构产生了较大热变形,但最大热应力远小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抗拉强度,而镜面中心处没有出现较大的热变形响应,为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的防热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衍射成像结构 充气展开 热力耦合分析 瞬态温度场 热变形 空间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边界引导的复合材料圆孔检测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太恒 梅标 +2 位作者 乔磊 杨浩杰 朱伟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4-2300,共7页
针对复合材料纹理背景下圆形基准孔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纹理边界引导的圆孔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局部三进制模式(LTP)与灰度共生矩阵(GLCM)对比度融合为纹理对比度,通过提取纹理对比度特征实现孔内纹理和孔外纹理的快速分割,得到与圆... 针对复合材料纹理背景下圆形基准孔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纹理边界引导的圆孔检测方法.该方法将局部三进制模式(LTP)与灰度共生矩阵(GLCM)对比度融合为纹理对比度,通过提取纹理对比度特征实现孔内纹理和孔外纹理的快速分割,得到与圆孔边界近似吻合的纹理边界,利用纹理边界的位置信息去除绝大多数非圆孔边界的边缘点,利用纹理边界的连通信息对剩余边缘点进行分组,使用内嵌圆参数统计机制的随机圆检测算法从每组边缘点各检出1个圆孔目标,进而完成对多个圆孔目标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复合材料圆孔检测场景中该方法有94%以上检出率,3%以下检错率和较高的检测速度,并表现出良好的检测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二进制模式(LBP) 局部三进制模式(LTP) 灰度共生矩阵(GLCM) 纹理分割 圆检测 机器人制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巡检机器人障碍物定位与识别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平 李贞辉 +2 位作者 张林华 杨晓龙 刘爱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2,共7页
针对巡检机器人运行中对线路障碍物的自主定位与识别,分析了巡检机器人自主运行中对障碍物信息感知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线路障碍物定位与识别的多传感器集成结构,并介绍了各个阶段的障碍物定位与识别算法。实验表明该方... 针对巡检机器人运行中对线路障碍物的自主定位与识别,分析了巡检机器人自主运行中对障碍物信息感知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线路障碍物定位与识别的多传感器集成结构,并介绍了各个阶段的障碍物定位与识别算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机器人稳定自主行驶、可靠定位与识别障碍物,满足各阶段机器人对障碍物信息感知的精度和实时性要求,从而为机器人制定自主越障策略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障碍物定位与识别 多传感器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程波算子的全波场最小二乘偏移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月明 钟世超 +2 位作者 范国章 任浩然 王兆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2-1151,共10页
传统偏移成像方法是建立在波场一次反射的假设条件之上,事实上,完整的地震成像来自于地下全波场(一次波和多次波)。为了能够利用全波场信息以提高成像质量,提出了基于单程波算子的全波场最小二乘偏移(FW⁃LSM)方法。首先,引入地层上、下... 传统偏移成像方法是建立在波场一次反射的假设条件之上,事实上,完整的地震成像来自于地下全波场(一次波和多次波)。为了能够利用全波场信息以提高成像质量,提出了基于单程波算子的全波场最小二乘偏移(FW⁃LSM)方法。首先,引入地层上、下界面反射系数和背景速度,推导了基于单程波算子闭循环延拓的全波场正演算子,模拟了平滑速度模型情况下的全波场信息;其次,在二范数意义下求解FW⁃LSM的误差泛函和梯度项表达式,构建基于反演框架的全波场最小二乘偏移方法;最后,针对透镜体与加入水层的Marmousi模型进行测试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多轮次反演迭代压制了复杂波场产生的相干假象,多次反射波信息的利用显著改善了成像品质;该方法拓宽了地震成像的手段,尤其在多次波发育的海域地震资料处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潜在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场 最小二乘偏移 单程波 多次波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