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时空信息的视频对象平面自动提取算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文明 刘济林 王其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69,共5页
提出一种视频对象平面自动提取算法,首先以时域帧间运动信息为依据,利用高斯检验方法得到初始的二值运动模板,并建立双尺度邻域的MRF模型进一步检验,以获取平滑、完整的运动模板;然后提出了结合非线性变换的改进分水岭算法对运动区域进... 提出一种视频对象平面自动提取算法,首先以时域帧间运动信息为依据,利用高斯检验方法得到初始的二值运动模板,并建立双尺度邻域的MRF模型进一步检验,以获取平滑、完整的运动模板;然后提出了结合非线性变换的改进分水岭算法对运动区域进行帧内空域分割;最后对时域和空域分割结果进行比重运算,提取最终运动对象·实验结果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对象平面 高斯检验 双尺度邻域 MRF模型 分水岭算法 比重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FT特征提取的单目视觉里程计在导航系统中的实现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强 周文晖 刘济林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8-1152,共5页
设计一个基于SIFT(Scale Inviriant Feature Transform)特征提取的单目视觉里程计用于导航系统中,有效克服传统里程计车轮打滑等情况下的偏差问题,并提供传统里程计无法测量的航向信息.实现过程采用单个像机,利用SIFT特征点尺度及旋转... 设计一个基于SIFT(Scale Inviriant Feature Transform)特征提取的单目视觉里程计用于导航系统中,有效克服传统里程计车轮打滑等情况下的偏差问题,并提供传统里程计无法测量的航向信息.实现过程采用单个像机,利用SIFT特征点尺度及旋转不变的性质精确匹配图像序列中的投影点,并根据坐标变换来测定车辆的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实验中安装要求和实现都相对简单,其结果表明可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目视觉 视觉里程计 SIFT特征点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精度定时器的材料电阻实时采集系统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延廷 金心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4-75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实时传感数据采集系统。与传统的采集系统相比,具有定时精确,占用CPU资源少等优点,该系统将温度、压力和电阻的采集集于一体,并且很好地协调了各种数据的处理。在数据的动态显示方面利用ATL技术实现了ActiveX控件,实现了软件... 提出了一种实时传感数据采集系统。与传统的采集系统相比,具有定时精确,占用CPU资源少等优点,该系统将温度、压力和电阻的采集集于一体,并且很好地协调了各种数据的处理。在数据的动态显示方面利用ATL技术实现了ActiveX控件,实现了软件的模块化。最后分别在实验中得到应用,证明了该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定时器 GPIB ATL ACTIV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PDA校表系统中的有限元区域划分算法
4
作者 蒋萌青 周绮敏 +1 位作者 金心宇 罗延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2-165,共4页
介绍了一个已经投入试运行的PDA校表系统。并针对该系统中任务划分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划分算法。与传统的聚类划分算法相比,它具有时间复杂度低和灵活性高的优点。结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引入了GPS全球定位技术,并将有限元分析... 介绍了一个已经投入试运行的PDA校表系统。并针对该系统中任务划分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划分算法。与传统的聚类划分算法相比,它具有时间复杂度低和灵活性高的优点。结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引入了GPS全球定位技术,并将有限元分析和Bresenham画圆算法也加入到该算法中。最后通过VC实现了算法的仿真,仿真结果非常直观地证明了该算法的性能。统计和分析杭州计量所实际运行结果证明,加入该算法的PDA校表系统具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区域划分 GPS PDA Bresenham画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水岭变换的图像分割方案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文明 陈国斌 +1 位作者 沈晔湖 刘济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03-1506,1510,共5页
针对传统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噪声敏感和易于产生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开闭二次重建和非线性处理的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案.该方案根据噪声与信号在尺度与幅度分布上的差异,结合形态学开闭运算的特点,对原始图像进行形态开闭预重建,在计... 针对传统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噪声敏感和易于产生过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开闭二次重建和非线性处理的分水岭图像分割方案.该方案根据噪声与信号在尺度与幅度分布上的差异,结合形态学开闭运算的特点,对原始图像进行形态开闭预重建,在计算形态梯度之后采用开闭后重建,对梯度进行给定的阈值变换,引入给定尺度等级的非线性分类,在像素连通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分水岭标记算法进行分割,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流程,.仿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案能够抑制传统算法中的过分割,且边缘定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变换 二次重建 非线性处理 细密纹理 过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模型的高动态范围图像色调映射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明黎 王慧琼 +2 位作者 陈纯 叶秀清 顾伟康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4-743,共10页
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对HDR(high dynamic range)图像进行色调再生.分别对局部像素的色调能量分布与HDR/LDR(low dynamic range)间梯度变化约束建立概率统计模型,通过求解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简称MAP)将整个色调映射过程... 提出了一种概率模型对HDR(high dynamic range)图像进行色调再生.分别对局部像素的色调能量分布与HDR/LDR(low dynamic range)间梯度变化约束建立概率统计模型,通过求解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简称MAP)将整个色调映射过程转化为一个能量最小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概率模型的色调映射方法能够生成比以往方法具有更多视觉信息的LDR图像,可用于高级图像编辑、显示设备开发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调映射 高动态范围图像 低动态范围图像 概率模型 能量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滤波及边缘检测方法 被引量:25
7
作者 叶敏 周文晖 顾伟康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3-627,共5页
图像滤波和边缘检测是视觉导航系统中道路检测和障碍物检测等复杂视觉处理的关键步骤,其性能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了后续图像处理的性能及视觉系统的整体响应时间.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模板滤波及边缘检测方法,将LoG模板分... 图像滤波和边缘检测是视觉导航系统中道路检测和障碍物检测等复杂视觉处理的关键步骤,其性能和处理时间直接影响了后续图像处理的性能及视觉系统的整体响应时间.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实时图像模板滤波及边缘检测方法,将LoG模板分解为两个一维模板的卷积和,从而降低了算法运算量.并充分利用FPGA的并行机制及片内丰富的RAM资源,采用分布式算法,用查找表代替乘法器进行乘法运算.实验表明该方法满足视觉导航系统中实时性需求,且又适用于其他基于模板运算的图像处理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算法 FPGA 边缘检测 模板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色彩转换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明黎 王慧琼 陈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71-1476,1482,共7页
在将彩色图像转变为黑白图像的应用中,传统的彩色-灰度转换方法无法有效地传递色彩差异反映的视觉信息,其时间开销太大或者需要人工交互,因此目前并没有得到实际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元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彩色-灰... 在将彩色图像转变为黑白图像的应用中,传统的彩色-灰度转换方法无法有效地传递色彩差异反映的视觉信息,其时间开销太大或者需要人工交互,因此目前并没有得到实际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元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彩色-灰度转换算法.该算法从人眼对彩色图像的感知机制出发.把对彩色图像中的视觉信息提取过程视为多维数据的分类问题,首先通过重采样抽取训练数据点集,然后引入GMM对彩色图像中的像素分布进行建模,通过一个改进的Gibbs采样彩色图像建模算法取得模型参数,并实现高斯混合元数目的自动确定;最终实现彩色-灰度转换操作.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较快地完成彩色-灰度的自动转换,并有效地保留了彩色图像中由色彩传递的视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混合模型 视觉信息 GIBBS采样 彩色-灰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普拉斯微分的脸部细节迁移 被引量:3
9
作者 宋明黎 王慧琼 陈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4,共5页
为了实现对脸部细节的移植,首先根据脸部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分别提出了全局和局部的拉普拉斯人脸细节迁移模型,提取样本图像的细节特征,并将其应用到目标图像上;然后给出人脸皮肤颜色迁移模型,并提出了一个用于解决发型替换过程中边界融... 为了实现对脸部细节的移植,首先根据脸部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分别提出了全局和局部的拉普拉斯人脸细节迁移模型,提取样本图像的细节特征,并将其应用到目标图像上;然后给出人脸皮肤颜色迁移模型,并提出了一个用于解决发型替换过程中边界融合的局部影响图方法,使得对整个人脸细节变换的模拟更为全面和真实.实验结果表明:局部拉普拉斯方法效果更为真实自然,同时也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灵活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普拉斯细节迁移模型 肤色变换 局部影响图 人脸老化 表情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安良 朱大中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66,共4页
在128°Y切割X传播方向上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了新型声表面波(SAW)质量传感器。它将输入叉指换能器激发的SAW中心对称分成两路并由各自的输出叉指换能器检测输出。由于环境温度对SAW延迟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影响较大,传感器的... 在128°Y切割X传播方向上的LiNbO3基片上设计并研制了新型声表面波(SAW)质量传感器。它将输入叉指换能器激发的SAW中心对称分成两路并由各自的输出叉指换能器检测输出。由于环境温度对SAW延迟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影响较大,传感器的输出不仅决定于质量沉积区所沉积的质量,还决定于测量时所处的环境温度。为此,在SAW质量传感器测量时,同时监测传感器的输入信息质量沉积区的质量和环境温度及其输出频率信息,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进行融合处理,质量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分别从αs0.2=0.8007/℃,αs0.6=0.2488/℃提高到α's0.2=1.71×10-2/℃,α's0.6=3.28×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延迟线振荡器 信息融合 交叉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非线性光学薄膜内以长程表面电磁激元波为泵波实现简并四波混频的理论研究
11
作者 杜卫冲 陈抗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本文提出一种以长程表面电磁激元波作为泵波,在非线性介质膜中实现简并四波混频的新方案。我们借助于将介质膜内曲折光线在一个方向上展开,获得系统的一维耦合方程,并得到了方程的解及共轭波转换效率的表达式。估计应用这种方案,采用波... 本文提出一种以长程表面电磁激元波作为泵波,在非线性介质膜中实现简并四波混频的新方案。我们借助于将介质膜内曲折光线在一个方向上展开,获得系统的一维耦合方程,并得到了方程的解及共轭波转换效率的表达式。估计应用这种方案,采用波长合适、功率为1W量级的连续激光可有效地研究一些有机薄膜的三次非线性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频 电磁 激元波 光学薄膜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特性研究
12
作者 章安良 朱大中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8,共3页
S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采用中心对称的双声路结构,一声路作为参考声路;另一声路作为测量声路。从理论上分析了该传感器的幅度-频率特性、质量-频率特性和温度-频率特性,并采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该传感器的三组特性。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 S型声表面波质量传感器采用中心对称的双声路结构,一声路作为参考声路;另一声路作为测量声路。从理论上分析了该传感器的幅度-频率特性、质量-频率特性和温度-频率特性,并采用网络分析仪测量了该传感器的三组特性。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基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频率特性 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碟中回音壁模式的耦合条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剑英 戴密特 +3 位作者 郝寅雷 杨建义 王明华 江晓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67,共4页
基于波导的几何光学理论,并考虑谐振腔的品质因素或光子寿命,给出了毫米级圆碟回音壁模式谐振时的条件,应用光子隧道效应,分析了输入输出波导与圆碟的耦合特性,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品质因素为5×105环形电极铌酸锂圆碟调制器中回音壁... 基于波导的几何光学理论,并考虑谐振腔的品质因素或光子寿命,给出了毫米级圆碟回音壁模式谐振时的条件,应用光子隧道效应,分析了输入输出波导与圆碟的耦合特性,详细分析并给出了品质因素为5×105环形电极铌酸锂圆碟调制器中回音壁模式与波导的耦合与限制条件.提出一种利用铌酸锂Mach-Zehnder波导与同质材料圆碟构成的微波接收转换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推挽操作,在具有较高频率分辨特性的基础上能进一步降低驱动电压,而且器件尺寸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载无线通信 共振腔 回音壁模式 铌酸锂 波导 光子隧道效应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ZT高频陶瓷表面金属化薄膜及其结构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树荣 王德苗 +1 位作者 任高潮 王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68-172,共5页
采用磁控溅射与真空蒸发工艺相对比的方法 ,分析了不同金属化薄膜及其结构对薄膜与PZT陶瓷的结合力和器件高频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Cu Ni+Ag薄膜可以改善陶瓷与金属的结合和减少反浸润发生 ,显著提高结合力 ,从而改善器件的电学... 采用磁控溅射与真空蒸发工艺相对比的方法 ,分析了不同金属化薄膜及其结构对薄膜与PZT陶瓷的结合力和器件高频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 :Cu Ni+Ag薄膜可以改善陶瓷与金属的结合和减少反浸润发生 ,显著提高结合力 ,从而改善器件的电学性能。分析表明结合力是影响高频压电陶瓷电学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验得到了优化的金属化薄膜成分和结构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溅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表面金属化 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型集中式能量有效型路由协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腾飞 金心宇 《传感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3,49,共5页
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其实际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协议。协议利用基站负责分簇;利用DTRAP进行节点位置的估计,突破了应用范围的限制;并采用重定向技术进行性能优化。利用NS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性能只有极少的下降,... 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其实际应用环境,提出了一种新的路由协议。协议利用基站负责分簇;利用DTRAP进行节点位置的估计,突破了应用范围的限制;并采用重定向技术进行性能优化。利用NS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性能只有极少的下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有所提高。协议避免了LEACH-C和BCDCP协议的苛刻条件的约束,拓展了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跳网络DTRAP 重定向 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均衡集中式能耗树算法的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林 金心宇 张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能量都非常有限,在选择路由协议时需尽可能地延长网络生存时间。从限制能耗最大节点的功耗出发,提出一种新的负载均衡的集中式能耗树(CCT-LB)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分布式的WRT算法,该算法能使网络...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能量都非常有限,在选择路由协议时需尽可能地延长网络生存时间。从限制能耗最大节点的功耗出发,提出一种新的负载均衡的集中式能耗树(CCT-LB)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分布式的WRT算法,该算法能使网络不同比例节点的存活时间提高10%~500%,同时提高网络节点的负载均衡性,从而有效地延长网络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负载均衡 集中式能耗树 网络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膜电极与氧化锌压敏陶瓷的界面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婷 王德苗 郑小婵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5-589,共5页
利用溅射法制备半导体陶瓷表面的电极有着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但关于溅射膜电极与陶瓷表面的界面机制研究尚鲜有报道。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ZnO压敏陶瓷表面制备了Cr+Cu电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研究分析了Cr/ZnO的界面反应及界面... 利用溅射法制备半导体陶瓷表面的电极有着广阔的产业化前景,但关于溅射膜电极与陶瓷表面的界面机制研究尚鲜有报道。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ZnO压敏陶瓷表面制备了Cr+Cu电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研究分析了Cr/ZnO的界面反应及界面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Cr膜在氧化锌表面的沉积模式为混态生长模式,在Cr的初始沉积阶段,Cr价层电子与氧化锌表面存在电子转移作用,有氧化态的Cr生成;随着覆盖度的增加,电子转移逐渐减弱,最后Cr完全呈现为金属态的中性吸附。该界面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对溅射膜电极的欧姆接触,附着力等性能有重要作用,而且能有效阻止电极元素Cu或Ag的纵向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射膜Cr+Cu电极 Cr/ZnO界面作用 ZNO压敏陶瓷 欧姆接触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001)衬底上生长的ZnO薄膜的AFM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建隽 杨爱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采用电子束反应蒸镀方法在低温下在硅 (0 0 1)衬底上外延生长的ZnO薄膜的表面构像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 (AFM)观察 ,分析研究不同的衬底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及结构特性的影响。在 2 5 0℃衬底温度下获得的ZnO薄膜 ,膜表面平整 ,结构致密 ... 对采用电子束反应蒸镀方法在低温下在硅 (0 0 1)衬底上外延生长的ZnO薄膜的表面构像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 (AFM)观察 ,分析研究不同的衬底温度对薄膜表面形貌及结构特性的影响。在 2 5 0℃衬底温度下获得的ZnO薄膜 ,膜表面平整 ,结构致密 ,表面平均不平整度小于 3nm ,说明在该衬底温度下获得的ZnO薄膜是高透明度、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薄膜 原子力显微镜 AFM 电子束反应蒸镀 氧化锌 硅(001) 表面形貌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GMSK信号相干解调方式 被引量:8
19
作者 余志坚 仇佩亮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3年第3期51-53,共3页
GMSK信号由于其优良的功率谱特性,在无线通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结合软件无线电中软件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GMSK相干解调方式,特别是GMSK信号同步估计和相位跟踪环路适合DSP的数字化处理。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GMSK 相干解调 同步估计 相位跟踪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陶瓷表面溅射金属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婷 王德苗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6-899,共4页
以负温度系数(NTC)热敏陶瓷为例,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陶瓷表面制备了过渡层+阻挡层+焊接层的复合溅射膜电极,其中Ni-V薄膜作为过渡层兼阻挡层,Ag作为焊接层。并对NTC热敏陶瓷的各项电性能,电极的结合力等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 以负温度系数(NTC)热敏陶瓷为例,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陶瓷表面制备了过渡层+阻挡层+焊接层的复合溅射膜电极,其中Ni-V薄膜作为过渡层兼阻挡层,Ag作为焊接层。并对NTC热敏陶瓷的各项电性能,电极的结合力等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谱等技术研究了溅射膜电极的作用机理和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Ni能与NTC热敏陶瓷产生良好的欧姆接触,并提高了电极层与陶瓷表面的附着力,而且Ni膜能够有效阻挡Ag扩散进入陶瓷体内,避免了烧银电极中Ag向瓷体内扩散的缺点,同时Ni还能很好地耐受高温无铅焊锡的溶蚀,保证焊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 电极 附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